加特林機槍詳細介紹

19世纪,当金属枪弹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的时候,美国的发明家们开始了手动机枪的设计。 不过,直到美国内战时期,机枪才受到军方重视。 从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正是世界各国开发高射速武器的盛行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相继出现了令军方感兴趣的连发机枪,提高了火力密度。

1865年以后,加特林機槍由4管改為6管,到1867年~1868年增加又增加到了10管,并開始分發給美國的邊防部隊。 加特林機槍 1870年,英國政府經過對比試驗后,在英格蘭建廠生產加特林機槍。 與此同時,沙俄政府也購買了加特林機槍,更名為戈洛夫機槍。 56口徑的M214“Microgun”機槍,空重控制到了10。 2公斤,但是如果攜帶1000發子彈的戰鬥全重,依舊高達38。

加特林機槍: 輕機槍

随后,按照美国空军和陆军的指示,通用电气公司又开发了称为T-212的30毫米口径的火神机关炮,发射的炮弹比20毫米炮弹长50%、威力增大3倍。 尽管机关炮的口径增大,但采用了较短的身管,武器全长为1626毫米,全炮质量也和先前的M61型差不多,该种机关炮只试制了2挺。 加特林機槍在戰場上高光亮相,其採用獨特的多管旋轉設計,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發裝置,與當時的單管填彈式火槍相比,加特林機槍具備絕對的火力優勢,射速高達每分鐘200餘發,這在當時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20世紀60年代後期,加特林機炮把當時炮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用導出發射藥燃氣的動力來驅動槍管旋轉。

加特林機槍

利用零件安裝於悍馬的GAU-19/A的射速是每分鐘1,300發,但需要利用外力(車載電池)射擊。 射擊時的平均後坐力為500磅(226.8公斤)。 1879年的祖魯戰爭,英國軍隊藉助加特林機槍,主宰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另一支英國海軍部隊開始在其船隻上安裝加特林機槍。 直到19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馬克沁機槍的問世,加特林機槍才被擠出戰爭的歷史舞台。

加特林機槍: 通用機槍

1956年,T-171型20毫米机关炮的研制工作由美国空军和陆军进行标准化,命名为M61型20毫米“火神”(Vulcan)机关炮,并交付生产。 加特林機槍 聯機模式時於等級14解鎖,並可以使用雷射瞄準器、追蹤器、抛物线麦克风、延長彈匣、射速增加。 更為不幸的是,就在加特林和其他的天才發明家們在不斷解決技術難題,努力完善各自發明的同時,也不自覺地為自己的發明創造掘好了墳墓–當手動武器發展到極致的時候,也就為自動武器的出現創造了成熟條件。

加特林機槍

但「火神」炮無法單發射擊,最少也要連發10發以上。 以對地任務為主時,採用M7型電動驅動系統,射速為4000發/分。 加特林機槍 對空用M12液壓驅動系統,射速6000發/分。 雖然高速旋轉的槍管會因離心力的作用導致射擊散布增大,但射速高、火力強這兩點能彌補精度的不足,反而使得M134成為一種十分有效的殺傷集團有生目標的武器。

加特林機槍: 設計及原理

随后的所有与加特林机枪相似的设计都不能再申请获得专利。 加特林机枪首次采用6根14.7毫米口径枪管组成一圈,配备金属弹壳,由射手摇动曲柄使枪管旋转,并装填入枪弹发射,其最高射速每分钟可超过200发。 與同樣發射12.7×99毫米(.50 BMG)北約口徑制式步枪子彈的白朗寧M2相比,空槍重量不是增加很多,但火力和射速都更強、後座力更小,並且可以發射反裝甲脫殼穿甲彈(APDS)。 初期的加特林机枪结构较为简单,使用手摇转柄使得枪管组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每根枪管转到“12点钟”位置时从顶部倒插的弹匣接收一发子弹,然后旋转到“4点钟”击发,之后在底部左侧将空弹壳排出,然后空转回顶部去接收新的子弹。 这种多管依次运作的设计将运作步骤分散开,有利于提高射速和枪管散热,在回转一周的过程中,每根枪管相应的枪机在和枪管一起旋转的旋转体导槽内作往复直线运动,完成输弹入膛、闭锁、击发、开锁、抽壳等动作。 不過在步兵單位中,M134非常少見,重要原因還是重量太大了,要知道,一般美軍普通士兵,攜帶的彈藥,也就4-6個彈夾,不過210發子彈而一挺超大個的機槍,外加1千發7。

M61型20毫米火神机关炮是一挺6管、靠外动力驱动的自动武器,射速可达7200发/分。 全炮长1829毫米,全炮质量114.8千克。 发射20毫米电击发底火弹药,如M53A1穿甲燃烧弹、M56A1高爆燃烧弹、MSSA1普通弹,弹头初速1030米秒。 根据武器与飞机的相容性,火神机关炮可利用电动机、液压机或汽推涡轮机为动力,即只要使身管转动并把电压加到点火电路上即可。 当扣动扳机发射时,弹链被拉进进弹机构,运动到枪机前面的枪弹从弹链上脱离,枪弹向前移动进人弹膛。

加特林機槍: 武器信息

由於槍管較輕(比一般重機槍的槍管還要單薄),射速又高,因此容易出現槍管溫升過高而破損的事故,甚至會危及飛機本身的安全。 為此,後來在槍上加裝了紅外警報器,在槍管溫升過高時即自動停射;3)雖然該槍故障率甚低(小於萬分之一),但勤務性卻遠不如一般武器。 其原因主要是結構複雜、分解結合相當困難,所以一旦出現故障,就難以及時排除。

  • 加特林槍的機構動作簡單,由一名射手安裝裝彈器,另一名射手瞄準並轉動曲柄。
  • 而阿曼採用GAU-19/A是眾所周知的,他們將此武器安裝在他們的悍馬(HMMWV)上使用,其用途是對地面掃射,而射速仍然保持在1,000—2,000發/分鐘。
  • 通用機槍由納粹德國發明,兼備輕機槍的便攜性與中型機槍的持續火力。
  • M134機槍是利用加特林原理的轉管式、外能源驅動的自動武器。

2013年—《影武者》:型號為GAU-19/A,安裝在三腳架上、附有透明防彈護盾並可於對付飛行惡魔時使用。 2011年—《国土防线》:型號為GAU-19/A,為遊戲中的標準重型裝載武器,安裝在朝鮮人民軍和美軍的悍馬輕型卡車(一挺)以及反抗軍和美軍的AH-700偵察直升機(兩挺)上。 激光還可以引爆炸藥和炮彈,使其它船隻上的傳感器失靈,甚至能在較小的船隻上燒出洞。 該公司稱,通過將每個激光槍單元組合起來,該武器可以釋放出“無限”的能量。 1870年,英國政府經過對比試驗後,在英格蘭建廠生產加特林機槍。 “沒有,我們打退了不死族之後,巨人認爲其他異族處理不死族的偷襲比較困難,所以他們就過去支援了,按照我跟他們約定的時間,他們應該快回來了!

加特林機槍: 加特林機槍火神機炮

火神機關炮身管逆時針轉動,以鐘錶指針形式形象地表示身管位置:在5點鐘時進彈,12點鐘時發射,6點半鐘拋殼。 6根轉動的身管大大地減輕了身管燒蝕及過熱問題,有助於炮身的壽命(全炮壽命10萬發,身管壽命1.5萬發)。 該種自動方式消除了多管聯裝武器的後坐不穩定因素。 幾根身管被剛性夾固在一起,在25米射距上,80%的射彈散佈為8密位,射擊精度滿足軍方要求。 而且,高低温和高空試驗已證明,20毫米火神機關炮在-55℃~+126℃以及在18千米高空載人飛機上性能正常。

加特林機槍

在20MM火神機炮問世以後,人們開始研究更大口徑的加特林炮,來發揮加特林炮的最大威力。 30MM炮以及更大口徑的加特林機炮被應用在高炮、艦船近防炮、以及對地攻擊機的機炮上面,足見其威力之大。 M61是一種使用外力驅動、六管滾動運作、氣冷、電子擊發的加特林炮。

加特林機槍: 加特林机枪研制历程

乃為轉筒者一,而內所具槍管者六,搖而輪用,火力相續不斷。 另外,加特林機槍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需要“預熱”,並不是像普通機槍那樣,上膛扣扳機就可以,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壓制靠近的補兵,在緊張的地面戰鬥中,這個特點對於坦克機槍手而言,真心不是很“友好”。 在1950年代後,這種機槍被該改良,射速超過了1000發每分鐘,比如說現代艦艇上常見的密集陣防空炮,還有A-10攻擊機上使用的也是30毫米的GAU-8型7管加特林機炮,其火力非常強大。

加特林機槍

另一支英國海軍部隊開始在其船只上安裝加特林機槍。 直到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于馬克沁機槍的問世,加特林機槍才被擠出戰爭的歷史舞臺。 而坦克如果選擇加特林機槍作為車載機槍,意味著需要攜帶大量彈藥,現代坦克一般有兩挺機槍,炮塔前的並列機槍和炮塔上的高射機槍,攜帶了相當多的彈藥,如豹2主戰坦克,其7。 62毫米機槍射速為1200發每分鐘,備彈4754發,其中2000發在炮塔中。

加特林機槍: 加特林機槍激光武器

XM214机枪由弹链供弹,带1000发枪弹时全枪质量只有38.5千克,枪身质量10.2千克。 加特林機槍 加特林机枪采用转管发射原理(后被称为:加特林自动原理),它利用一套传动机构使数支枪管绕一个公共轴转动,从而完成连续射击。 加特林機槍 加特林机枪是机械式的,最初枪管转动需要由人力转动摇把,后来改进为由电动机或导出燃气动力来完成。

第一種結構使用的是獨立的鋼製彈膛(彈膛與槍管分離),其尾部封閉並裝有撞擊火帽。 彈膛可以重複使用,槍管旋轉一週可完成6發彈藥的裝填、擊發和退彈,每分鐘達到了200發的射速,但是存在火藥燃氣泄露等缺點,主要是因為當時流行使用最多的是紙殼槍彈,而金屬彈殼尚未普及。 為了解決上述難題,加特林使用了新開發的獨立金屬彈殼彈藥。 具體結構方面以美國陸軍M134型速射機槍為例,採用迴轉聯動裝置,組件包括一台驅動電機,六個槍機部件,六個可移動的槍機軌道,槍管套管部件,後部槍支架,六根槍管,槍管夾持部件,保險部分,套管蓋和二個快速釋放銷。 因為轉動部分在固定套管蓋內,槍機部件和套管蓋主凸輪軌道隨動,引起槍機部件隨著移動軌道往複移動,擊發彈藥。

加特林機槍: 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轉管機槍從誕生之日起,工作原理就決定了其具有能連發射擊,火力猛等優點,但也存在重量大、機動性差等缺點。 正如許多其它發明一樣,在軍用領域,加特林轉管機槍是“早產兒”——當時世界主流軍事思想還沒有為其誕生做好準備。 該槍以加特林機槍為基礎,6根槍管,有779個零件(後來流行的M61型20毫米火神機關炮有224個零部件),每分鐘可以發射4000發槍彈。 1950年夏,經過改進,射速提高到S000發/分,以後又提高到超過6000發/分。 隨後生產了10挺A型0.6英寸T45機槍,並進行了全面的試驗,以考察這種槍的可行性及其潛在的能力。 加特林機槍最初由手動曲柄機構操作,六個槍管圍繞中心軸旋轉(有些型號有多達十個槍管)。

60年代后的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用導出發射藥燃氣的動力來驅動槍管旋轉。 前者稱為外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習慣使用),后者稱為內能源(蘇聯習慣用)。 還有網上總是流傳著另一種被稱為”加特林機槍”的7.62毫米口徑六管機槍,實際上那是美軍的M134速射機槍,它是二戰后第一種加特林式輕武器,但不應直接稱之為加特林機槍,這導致了很多人對它和早期手搖式加特林機槍的混淆。 隨着火神武器在現代高性能戰鬥機和轟炸機上的使用及演變,火神武器系統的基本結構逐漸被簡化,併為實現彈藥通用化、發射撞擊式底火彈藥而對擊發機構重新進行設計。 通過改變供彈機構、機座、槍機和槍管,利用加特林原理髮射普通口徑彈藥及小口徑彈藥的機槍也研製出來,火神機槍的射速由電動機的轉速和實際戰術需要來確定,組合射速可達到7000發/分以上,能適應各種戰術任務的需要。 M61型20毫米火神機關炮是一挺6管、靠外動力驅動的自動武器,射速可達7200發/分。

加特林機槍: 加特林機槍發展沿革

成功地完成全面試驗以後,美國軍方要求進一步開發T-171型20毫米機關炮。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簽訂了生產27挺該種機關炮的合同。 T-171機關炮發射的炮彈長168毫米,6根身管,全炮長1829毫米,外徑約279.4毫米,全炮質量 千克,每根身管質量約22.5千克,射速超過6000發/分。 採用電動式或液壓式驅動均可,取決於飛機上的安裝要求。 M134的主要存在問題有以下幾點:1)耗彈量極大;2)槍管升溫問題突出。

加特林機槍: 加特林機槍衍生型號

在試驗樣槍過程中,加特林發現當時使用的紙殼槍彈的彈殼十分脆弱,機槍在高速射擊情況下存在火藥燃氣泄漏的問題,很容易造成槍彈卡殼。 加特林採用了非主流的金屬彈殼,高硬度的彈殼與高射速的加特林機槍想配合,解決了子彈卡殼的問題。 加特林機槍設計出每發子彈的連貫射擊,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的設計特點:一是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二是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 隨後的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申請獲得專利。 近代的加特林机枪以电动机運作,並常見於戰鬥機及攻擊機等軍用飛機上,口徑亦比早期版本為大,最大射速普遍能達到3,000發/分鐘。

加特林機槍: 瀏覽 90 項 加特林機槍 影像檔及短片,在您的專案中使用,或開展全新搜尋,發掘更多精彩的影片檔及 B 捲錄像片段。

不過數個炮管同時旋轉發射彈藥,所帶來的無與倫比的強大火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60年代,美軍改良了加特林機槍,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用導出發射葯燃氣的動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從而發明出火力更加強大的機槍和機炮,也就是大家熟知的M134型速射機槍和火神M61型機炮。 第一種使用的是獨立的鋼制彈膛(彈膛與槍管分離),它的尾部封閉并裝有撞擊火帽。

加特林機槍: 武器總覽

坦克的車載機槍,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壓制試圖靠近的對方步兵單位,這時候的故障率,不論是對於坦克的機槍手,還是坦克本身而言,都是非常致命的。 更为不幸的是,就在加特林和其他的天才发明家们在不断解决技术难题,努力完善各自发明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发明创造掘好了坟墓–当手动武器发展到极致的时候,也就为自动武器的出现创造了成熟条件。 加特林枪的机构动作简单,由一名射手安装装弹器,另一名射手瞄准并转动曲柄。 2006年—《俠盜獵車手:罪惡城市傳奇》:型號為GAU-19/A,被修改為手攜型,可裝填500發子彈。

加特林機槍: 加特林机枪中国仿制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