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詳細懶人包

願心是方向、動力,佛光會員應以廣大的願力來熟土嚴生。 佛教的百千法門之中,發心最為重要,發心吃飯,飯會吃得特別香甜;發心睡覺,醒來時會覺得全身特別舒暢;發心掃地,會將地掃得很乾淨;發心寫字,字也會寫得很歡喜。 在佛門的修持裡,更有所謂的「四無量心」,就是要我們發無量的慈心、無量的悲心、無量的喜心和無量的捨心。

偈

卻從來沒有遇見傷害他 或辱罵他的人;他根本沒有機會「修持」忍辱。 因此,修持忍辱的最佳時機是 敵人;修持菩薩行的人,必須非常恭敬敵人。 你必須培養真正的愛心和慈悲, 當然要把愛心和慈悲擴展到想傷害你的人,就必須有與敵人相交往經驗。 人生 中最艱困的時期,便是獲得真正經驗和內在力量的最好機會。 如果你的生命一 帆風順,你就變得軟弱了;只有在經歷最悲劇性的環境中,你才能發展真正的 力量--面對它們的勇氣,而心中紋風不動。

偈: 佛教常用讚偈

另外有一位比丘尼也是看花而悟道,所以奉勸各位有時間的話不妨去花墟,花展看看,或者有意外收益。 她的詩偈如后: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路雲頭;歸來却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所謂踏破鑯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道就是日用倫常之間,人不離道,道不遠人,在尋常百姓家中,一花一草,山河大地,無一不是道之妙用,唯識所現,唯心所變。 這是一般人經常想到的問題,甚至不少人都在探究的問題,但都沒有人揭破這個謎底。

偈

若欲捨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 三者「無間修」:所謂相續恭敬禮拜,稱名讚歎,憶念觀察,迴 向發願,心心相續,不以餘業來間;故名無間修。 又不以貪瞋煩惱來 間,隨犯隨懺,不令隔念、隔時、隔日,常使清淨,亦名無間修。

偈: 偈语忏悔第六

畢 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 」。 四者「作願門」:所謂專心,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三 業四威儀所作功德,不問初、中、後,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 故名作願門。 一者身業「禮拜門」:所謂一心專至,恭敬合掌,香華供養,禮 拜彼阿彌陀佛。 禮即專禮彼佛,畢命為期,不雜餘禮;故名禮拜門。 不過,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些東西,卻好像是客觀獨立存在的。

而迴向是你將這個願已經做到了,我們所修集的功德不據為己有,換句話說,與一切眾生共享,這就是迴向。 偈 《佛遺教經》云︰「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毀謗、譏諷、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忍耐不但是世間上最大的力量,也是一種無上的智慧。 平等是佛教最殊勝的教義之一。 這個世界之所以紛擾不安,不外是因為男女不平等、種族不平等、智愚不平等、老少不平等、貧富不平等、權勢不平等……。 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慈悲是每一個修行人對世間眾生應有的態度。 俗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阿彌陀佛慈悲接引眾生,往生極樂;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尋聲救苦,所以中國民間都把家裡最好的位置讓給他們,並且不時上香供養,禮拜稱名。

偈: 偈语三力偈

這種修 持的目的,在於吃小虧而獲大成就,你不可以懷有任何怨恨,卻要以慈悲的動 機,做強烈的反應。 如果有人莫名其妙、毫無理由地侮辱你,而你強烈地反應,即使在世間法上沒 有錯,仍然與為求開悟而發的利他心不相應。 除非有特殊目的,否則強烈反應 是不對的。 如果有人因為嫉妒或不喜歡你而臭罵你或甚至打你,你不應該以牙 還牙,反而要承擔挫敗,允許別人享受勝利。 偈 這種修持 方法確實很難做到,但對於一心想發起利他心的人而言,卻必須做到。

  • 由於他的慈悲動機,船 長甚至因為殺一個人而積聚了大功德。
  • 即使是身體內最微小的分子,也有各種層面,因此有各個部位。
  • 回「自」向「他」:即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施其「他」法界一切眾生,以示自己所修的功德,並非只屬於自己所有,而實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
  • 平等是佛教最殊勝的教義之一。

譬如,一般都認為有一個「我」在經驗苦樂,在累積業力等等,但當我們 以分析的角度來尋找它時,卻無法發現它。 不管是內在或外在的現象,不管它 是一個人身體或任何其他型式的現象,當我們想辦法要發現那個假名所代表的 現象時,我們無法發現它到底是什麼東西。 人確實是存在的,但只是在名分上存在,也就是說透過假名而存在。 然 而,當他們呈現於我們的心之前,他們就似乎不是透過假名而存在,而是獨立 存在,自己能夠獨立自足而存在。 偈 雖然現象並不能夠自己獨立存在,而是依存 於其他因緣,但我們卻把它們當成是獨立存在的。 就方法而言,這些修行都必須出之於一心一意尋求別人的利益;你不應該受到 八風的影響--八風就是愛憎、利衰、稱譏,譽毀。

偈: 偈作者简介

诠释:用七宝布施和受持讲说四句偈语相比,福德百不及其一,布施万千亿不及受持四句偈语一句的福德多,这里讲福智无比的是受持四句偈语。 诠释:说法者无法可说,那是托说法的名;他不是众生,只是借众生之名罢了。 这里讲非说,说法者不是正真的说法,只是借说法和众生之名另有企图。 诠释:能受持读诵四句偈语,世代的罪业即可消灭;四句偈语的意义和果报都是不可思议的。 这里说的是四句偈语可以消除业障。 诠释:凡是所有的雕画相都是虚妄的,如果能认识到雕画像不是菩萨,等同立即见到了如来世尊,这是如来真理。

上品菩薩,十地門,一生補處,妙覺圓明。 圓覺悟證,悟修行,同圓種智,法界真。 西方大教主,我等慈尊,九品蓮畔,度眾生。 大慈阿彌陀佛,大悲菩薩僧,接引眾生 上品上升。 早到西方去,蓮花朵朵開,花開無數億,葉葉現如來。

偈: 偈语记载

但是「宇宙的遊子」和「時間的石人」是否也有矛盾呢? 偈语是佛法之本,佛经是树干与青柯,偈语是果实与花朵。 因为每首偈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成为僧人顿悟的美谈。

偈

诠释:若有善男、善女连续三日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必是无量百千万亿劫;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四句偈,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思议功德,如同拥有了宝塔。 诠释:不要给我画像或者塑像,那都是人相、众生相、寿命者相;没有法像即是不着相,真法应舍弃一切,何况假法? 《金剛經》云︰四句偈功德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功德還要來得大。 希望各位都能從實踐佛光會員四句偈中,感受到佛法的可貴。 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為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世間上所有的仁人志士,哪一個不是憑藉願心來成就功業? 宇宙中一切的諸佛菩薩,哪一個不是依照願心來圓滿菩提?

偈: 偈语定慧第四

我於爾時住於雪山,其山清淨流泉浴池,樹林藥木充滿其地。 處處石間有清流水,多諸香花周遍嚴飾。 眾鳥禽獸不可稱計,甘果滋繁種別難計。 復有無量藕根、甘根、青木、香根。 我於爾時獨處其中,唯食諸果;食已繫心,思惟坐禪。 經無量歲,亦不聞有如來出世、大乘經名。

偈

一旦你開始生起煩惱時,你就必須想起相反的品質,利用理性產生相反的 態度。 譬如,當你開始生起欲望時,就要做不淨觀,或在你的心中做身觀想或 受觀想。 當你發脾氣時,就要培養愛心;當你生起驕傲時,就要想起十二因緣 或各種緣起法。 對治這些心態的基本藥方是空性智慧,將於最後一偈討論。 認出了各式各樣的煩惱之後,即使是最微細的煩惱生起時,也不可以這麼 認為:「這可能不會有什麼問題。」因為它會變得越來越強烈,就好像房子開 始燃起小火一樣。

偈: 偈 : ㄐㄧˋ

今日遇善知識,得聞彌陀本願名號,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捨本弘,誓願攝受。 偈 偈 弟子不識彌陀佛身相光明,願佛慈悲,示現弟子身相,觀音、勢至、諸菩薩等,及彼世界清淨莊嚴光明等相。 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

上在一形,似如少苦;前 念命終,後念即生彼國。 長時永劫,常受無為法樂,乃至成佛,不經 生死,豈非快哉! 因為現象呈現在我們心上的是一個方式,經過分析之後又是另一個方式, 證明它們的外相是來自我們內心的錯誤作用。 在你瞭解這些似乎是獨立存在的 現象並不存在於它們所呈現的方式時,你就體悟了現象如同夢幻泡影,一方面 知道現象的外觀,另一方面了知它們並不以它們所呈現的方式存在著。 如果事情確實是以它們所呈現的方式而存在著,也就是說確實如此具體存 在著,那麼當一個人加以考察研究時,這種本身所具有的存在應該變得更清 晰、更明顯才對。 不過,當你尋找那指定的對象時,在分析之下你並不能發現 它。

偈: 佛教法器簡介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