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說流變10大著數

後來又與「太陽社」(主要成員有:蔣剛慈、洪靈菲、樓適夷、陽翰笙、劉一夢為代表)合在一起,倡導一種帶有「左傾」幼稚的流派--「普羅小說」流派。 周建渝:〈傳統儒家文人價值觀的顛覆性敘述——論才子佳人小說結局的設置(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發布《中國文情報告(2012~2013)》,當前中國最暢銷的小說類型是官場和玄幻兩大類。 不過,2018年底中國官方發起了整治、清理官場小說的運動,例如中國作家協會在2018年11月發布的一份情況通報,展示了當局對清理網絡官場小說的行動與決心。 中國小說流變 張愛玲的代表作《金鎖記》和《傾城之戀》等作品,夏志清評價張愛玲:「她可能是五四以來最有才華的中國作家」,高度肯定張愛玲「是近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

賈平凹《秦腔》表現了中國社會在經濟和文化轉型中對農村所帶來的衝擊和變遷。 首先在香港獲得《紅樓夢》獎,接著,又獲得中國文學最高獎《茅盾文學獎》。 夏志清批評沈從文《月下小景》等小說:「耽溺於理想主義的境界」,「寫出來的東西與現實幾乎毫無關係」,是對「事實不負責任的態度」。 夏志清讚賞沈從文的《邊城》是「可以稱為牧歌型的」,有「田園氣息」的代表作品。

中國小說流變: 中國小說流變史

這種對文學的祛魅化處理實際上開啟了九○年代小說新的流向,那就是走向徹底的「個人化」,不再試圖對時代做出「本質性」的解釋(注2)。 宋元時代,由於城市經濟發達,在大城市裡開始有話本流傳,這些話本多出自民間藝人之手,一些書會才人常常將這種底本加以增飾潤色,寫定為專供閱讀的書面文學作品。 中國小說經歷了從神話傳說、志人小說、志怪小說、唐傳奇、宋元話本小說,直至現代小說的發展過程。 明清時期產生了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及《金瓶梅》。 現代中國小說作家高行健、莫言先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解歷代文體流變是國學常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最早的詩經至今日的散文、小說、詩歌…等等,與各個朝代有著密切的脈絡。

中國小說流變

創造社:成立於1921,主要作家有郁達夫、郭沫若、成仿吾、周資平等主張:為藝術而藝術,追求文學的「唯真唯美」,強調文學的主觀情感。 詩與小說帶著濃烈的個人自我主義感情,表現了浪漫主義的特色→「表現說」故有些作品傾向於作家的自傳體,如郁達夫的小說即為一例。 文學研究會:成立於1921,主要作家有:茅盾、鄭振鐸、葉紹均、許地山、周作人等主張:為人生而文學,提倡寫實主義或自然主義→「再現說」小說應該反映現實社會與人生,須深入生活到民間去;關懷時時代。 中國小說流變 強調文學的社會政治價值,並提倡「血與淚」的文學。

中國小說流變: 高中國文筆記(文字.六書.小說)

最早是僧侶傳教、為了講解經典所說的故事(如:《目連變文》、《金剛經變文》),其內時時夾雜一些詩詞歌賦或駢文,而後影響了許多話本文學。 鄉土寫實派:以農民與農村體裁為敘事主幹,表現濃厚的地方色彩,民族風俗的特色,並以鄉土寫實反映農村閉塞、落後、愚昧、破敗的景象;以及反映了農民在宗法制度和軍閥混戰下的悲慘生活處境。 代表作家:魯彥、許欽文、彭家煌、蹇先艾、台靜農等。

「美女作家」的稱謂也隨之流行起來,她們不僅在照片上搔首弄姿,寫作也更加大膽,誇張的身體經驗和兩性情愛在她們的筆下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 寫下《上海寶貝》的衛慧就是在這時浮出地表,金仁順、戴來、朱文穎、周潔茹、魏微等人也是在這時才登上文壇。 他們之間並沒有相近的藝術風格,只是分享了同樣的歷史前提,較諸早先成名的先鋒小說家,他們普遍有一種晚生感。 何頓、述平、張旻、邱華棟、刁斗、畢飛宇、魯羊、朱文、韓東、東西、李馮等一批人,被批評家聚集在這一名義下。 必須承認,他們的寫作為九○年代上半期的中國留下了文字的憑證。 雖然他們已無法寫出時代的「本質」,但是那種表象化的敘事卻意外地獲得了某種自由,使小說得以輕盈地劃過時代,記錄下那些最生動的內容。

中國小說流變: 國學常識:歷代文體流變、細節、比較表整理

或是炫物耀質的瑣聞,如張華《博物志》、郭憲《漢武洞冥記》等。 1.1978年,大陸開始放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國策,撥亂反正,開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時期」。 班固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我國古代小說並不受重視,是以漢書藝文志雖列小說家於十家之中,而獨摒於九流之外。 凌叔華(1900-1990):《花之寺》、《女人》、《小孩》、《小哥兒倆》細膩地描寫出了女性的心靈,不論是煩愁苦悶或優雅貞淑,都隱含著女性在追求婚姻幸福的心理變動,以及傳統社會中地位不平等的現象。

中國小說流變

劇曲-有科白,包括雜劇、傳奇明小說中國古代小說,乃所謂街談巷議,道聽塗說。 由於歌詞大多數都是押韻的,因此亦屬韻文之一,是為文學體裁。 然而歌詞與詩的分別,主要是詩不一定要入樂,歌詞則是要能夠合樂的。

中國小說流變: 中國小說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是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遠亦遠矣。. 」. PS:1.唐代小說稱為「傳奇」,受古文運動影響,以文言所寫之短篇小說。. 2.宋代小說受唐代「變文」中講唱精神之影響,以白話體說書、著書,此即宋代盛行之「平話」。. 長篇小說的興盛,是九○年代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現象。 在八○年代引起轟動的大多是一些中短篇小說,到了九○年代卻成了長篇小說的天下。 這可能和作家的經濟考慮有關,因為寫作長篇總是能夠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中國小說流變

當然,也有不少作家把寫作長篇當作是自己文學能力的證明(注3)。 中國小說流變 他們著意於長篇小說的文體探索,以尋求文學史的認可。 賈平凹的《廢都》、陳忠實的《白鹿原》、莫言的《豐乳肥臀》、韓少功的《馬橋詞典》、閻連科的《日光流年》、劉震雲的《故鄉面和花朵》等等都是這一時期長篇小說創作的重要收穫。

中國小說流變: 國學常識:書信、柬帖、題辭考試重點整理

當我們舉足邁入文學史的領域時,除了探討思潮本身的演變或作者個人心智的抉擇與創造表現外,更可以就歷史文化發展的觀點,追索不同時代特殊文學形式的流變和意義,賦予永恆的文化價值。 九○年代的大陸文學界,已經很難像以前一樣找到一以貫之的主題。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整個社會開始了世俗化轉型。

馮沅君(1900-1974):著有《卷葹》、《春痕》、《劫灰》作品比抒情為主,強調主觀的浪漫個性。 一些小說充滿著反抗封建禮教與爭取戀愛自由的不屈精神。 冰心(1900-1999):〈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超人〉、〈去國〉常在小說中剖析或提出一些社會問題,或發表自己的思想,故稱「問題小說」小說也常呈現一種憂愁、憐憫和愛。 清末又有「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遊記》、曾樸的《孽海花》。

中國小說流變: 中國現代小說流變史

一方面,中國越來越深地捲入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社會矛盾增多,小說家們開始反思八○年代的「純文學」觀念,希望重新找回文學因應時事的能力。 2004年,曹征路發表小說〈那兒〉,反映國企改制過程中底層工人的不幸,在文學界引發了強烈的反響。 「底層寫作」也由此發軔,成為新世紀小說的重要一脈。 中國小說流變 另一方面,「小說已死」的言論,像幽靈一樣徘徊不去。 令人意外的是,當代小說恰恰在這種壓力之下被激發出一種創新的活力。

  • 當代方言小說中最為成功的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京味小說,始於老舍,並被王朔發揚光大。
  • 令人意外的是,當代小說恰恰在這種壓力之下被激發出一種創新的活力。
  • 清末又有「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遊記》、曾樸的《孽海花》。
  • 宋朝傳奇小說的成就不如唐人傳奇,「唐人大抵寫時事;而宋人則多講古事,唐人小說少教訓;而宋則多教訓」。
  • 首部純上海話小說是上海青年作家胡寶所寫的《弄堂》。
  • 而後又出現了吳組緗和沙汀從唯物史觀探析社會,並認為若不從經濟基礎認識問題,是看不清社會面貌的。

作家:施蟄存,代表作《將軍底頭》、〈梅雨之夕〉、〈石秀〉、〈鳩摩羅什〉劉納鷗,代表作〈都市風景線〉穆時英,代表作《南北極》、《白金的女體塑像》等。 他們的貢獻是:從知識份子的自我表現轉向革命者和革命的工農靠近,再現了「五卅」運動、上海工人武裝起義、土地革命等重要歷史事件。 廬隱(1898-1934):〈海濱故人〉、〈或人的悲哀〉、〈麗石的日記〉、〈徬徨〉、《象牙戒指》小說中廣泛以日記與書信做為敘述形式;傾向散文化,文字表現個人情緒。 重要的其他小說有:〈孔乙己〉、〈示眾〉、〈藥〉、〈祝福〉、〈長明燈〉、〈阿Q正傳〉強調小說的啟蒙意識,社會改良,通過「國民性」批判,以期進行「國民改造」。 當代方言小說中最為成功的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京味小說,始於老舍,並被王朔發揚光大。 首部純上海話小說是上海青年作家胡寶所寫的《弄堂》。

中國小說流變: 中國現代小說與電影2011B

大陸小說三十年文脈賡延,如山勢逶迤,雲煙連綿。 其間的起伏、突轉與拓進,學界雖多有論述,觀點卻見仁見智。 中國小說流變 一般來說,既有的文學史習慣於將這三十年的小說放在「新時期文學」(注1)的框架下來理解。 北京大學中文系2007級博士,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 在《文藝評論》、《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北京文學》、《莽原》、《文藝報》、《文學報》等刊物發表多篇研究及批評文章。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