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戒9大分析

答:最常遇到的困難有:戒寮不夠,造成戒子的規矩無法建立、戒子經由戒常住關說進入戒會……。 像這類間題,過去戒會通常無法要求,只能管法務。 以往造成超收戒子的主要原因,是戒常住認為戒子多多益善,才能代表傳戒的勝況,因此人數不肯少下來。 解決之道是疏導戒常住認識:戒會的殊勝是傳戒的成功與否,不是以戒子的多少來衡量 ,應從戒子出戒壇後,能否養具成為出家人的條件來看。 今年我們將依戒寮的容量來收戒子,如果求戒者很多,我向戒師同僚們說:現在人團法開放了,我們可以明年春天再傳一次。

團戒

戒子報到當天,是第二階段的檢核,主要是從戒子是否虔誠、對戒師有禮貌,來判斷戒子是否真發心來求戒,所以雖說人來報到了,還是有可能無法進戒壇。 團戒 進戒壇之後是第三階段的檢核,引禮、引贊法師天天跟在他們身邊,了解他們,如果發現戒子根本不想學習,我們還是會請他出堂。 基本上,第三階段時,每一科都會舉行考試,但會依每人不同的學習能力來考核。 這次戒期有六十天,正授菩薩大戒排在第五十九天,最後一天是隆重的頒發戒牒儀式,我希望透過這儀式給有道念、肯學習的戒子一些鼓勵、肯定,用來提昇戒期的學習精神。 地方受戒,如果還有疑問,就會請他把他師父的戒牒寄來。

團戒: 戒律學綱要 聖嚴法師著

不得不說李秀滿也是個機心Boy,明明團隊才7人,非要買8枚戒指,而且第8枚就戴在他手上。 戒律是依據佛陀為榜樣而制定的,以便僧人能彷效佛陀的榜樣。 佛陀提出戒律,不但為了促進僧人的善行,也為了使僧侶得到其他宗派人士尊敬。 僧侶堅守戒律,可使僧侶和俗人建立更好關係,並促進僧伽內部的和諧、純潔和統一。 八關齋戒(一日一夜的出家生活):除五戒外(不邪淫提升為不淫),還有:過午不食、不坐高廣大床、不打扮和享受歌舞。

  • 我們試想,一位持律謹嚴的高僧,竟還不敢以滿分的五戒淨人自詡,降至一般而下的人們,誰還敢以五戒清淨自居呢?
  • 隔了近40年,聽到大家對於「持午」的擔憂後,法王簡單回答說,「持午,我們做得到!」。
  • 另加午後不食,稱之為齋,合起來,便是八關戒齋。
  • 對於後續安排上,法王也提出兩點新計畫,首先是在飲食上,之前曾請台灣醫療團隊去各尼眾院觀察飲食,並給予調整建議,因此研究好後,法王會用自己的名義,去命令寺院調整飲食。
  • 法王說,這次是一個開始,雖然沒有那麼多戒子參與,但只要他們能夠守持,而且是自願、發自內心的守持,就應該成全「換我們來護持他們」。
  • 且在整體環境下,藏傳佛教不論是尼眾或僧眾,僧團甚少有持午的風氣,而第一批受戒尼僧大多是四、五十歲,甚至有一位已過七十高齡,人生已過大半,多位已有疾病,也有曾持午而送醫者,他們不敢擔保,在未來,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健康問題,而損傷到戒律。

現時代的佛弟子要跟隨佛陀學,一定得從經、律、論三藏下手,三藏包括戒律、法義,即法與毗尼二大向度。 第二個要學的方向是經典,能從經典學,也就能從佛陀學。 你們已經聽過沙彌尼戒、菩薩戒,但當時並未受沙彌尼戒、菩薩戒,那為什麼可以聽呢? 因為菩薩戒連黃門、奴婢都可以受,當然每個人都可以聽。

團戒: 第一篇 緒論 第一章 受戒學戒與持戒

五逆與七逆的差異,一般認為只在五逆增加了殺和尚、殺阿闍黎二罪,然而除此之外五逆中的破僧,與七逆中的破羯磨轉法輪僧,字面上也有不同,其實質意涵究竟如何? 團戒 )依照《附篇》規定,具足戒的授受可能會因為乞戒者、白、羯磨、界、或僧等等問題而無效。 將其中的規定運用到婦女乞受具足戒的情況,保守律藏專家辯論:未經式叉摩那訓練的婦女是不具受戒資格的;即使授予具足戒也是無效的。 法王也提出中、長期計畫說,可以考慮「以整個僧團為單位」,開始推動生活習慣的改變,逐步推動僧團持午的戒律。

「早上講課後,氣氛就不對了」協助教戒的南林尼眾苑尼師回憶到,有受戒尼眾陸續來詢問說,「持午,我們可能有困難」。 因為佛陀古制的十戒,若要從內心守持到外部行誼等各種細節,其實是在每一分鐘、每一面向中,極為細緻複雜,且和藏傳尼師的生活方式及環境,有相當大的差距。 團戒 《戒論》是功德光律師所集,又稱作《律經》,總攝《根本說一切有部律》的要點,依出離戒廣釋一切應止應行的增上戒學的學處,是聲聞乘戒學的寶庫。

團戒: 活動特色:

但是,受戒而不學戒,那就不會知道戒律的嚴正和神聖。 《華嚴經》說:「戒是無上菩提本。」(《大正藏》九.四三三頁中)因此,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於戒律的尊嚴,即在於佛教弟子們對於戒律的尊重與遵守;所以,凡為佛子,不論在家,或者出家,一進佛門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受戒。 否則,即使自稱信佛學佛,也是不為佛教之所承認的。 《俱舍論》為世親菩薩所造,主要闡釋對法的眾多名相,對一切萬法之總相、別相、性質、類別、流轉還滅、世出世間法進行細緻入微的分析,印度稱之為「聰明論」。 世親菩薩為無著菩薩的弟弟,從小出家學習小乘佛法,很快就通達所有小乘教典。 後來因為哥哥的關係,看到大乘法的殊勝,便開始信受大乘佛法,往後更致力於大乘法的弘傳。

全世界知識分子,甚至受過教育的上座部男女在家居士,將發現:對於上座部僧團,拒絕准予婦女受具足戒難以同情;相較於其他傳統的佛教,上座部的作法是不相宜的。 )這戲劇性情節是要強調說明:「佛陀難以決定是否說法」;也告訴我們:必須尊重,且視教法為珍貴的寶藏。 同理,佛陀因為擔心影響正法的住世,而猶豫是否讓婦女加入僧團,此訊息也告訴我們:比丘和比丘尼必須謹慎相處,且不要沉溺於輕浮的社交活動。 佛陀的躊躇,也可能因為他預見:比丘尼僧團的成立,將加重比丘對比丘尼的教育和保護責任,而影響了他們自己修行的進度。 依據聖典記載,佛陀雖然一開始拒絕她們的請求,但最後仍然答應了。 結果佛陀並非允許女眾以附屬角色(如十戒尼)出家,而是同意她們受具足戒,成為相對於比丘的比丘尼。

團戒: 比丘尼的特勝

所以講沙彌(尼)戒、菩薩戒時,不僅比丘、比丘尼可以聽,乃至沒受戒的人都可以聽,聽菩薩戒和分別男女、僧俗、受不受戒都沒有關係。 團戒 主要是佛陀對於比丘和比丘尼的要求比任何人都嚴格,因為住持佛法的重任是交代在比丘、比丘尼等「僧」的身上(註)。 團戒 隨著釋迦牟尼的涅槃,僧團的領導者大迦葉,擔心僧團成員因為懈怠而任意妄為,他召開了佛教史上的第一次集結。

這六法看起來與沙彌尼十戒似乎重複,但實際上有層次的分別。 這六法取自比丘尼戒,就不殺戒而言,沙彌、沙彌尼戒的範圍非常廣,但比丘尼戒就分出輕重,次第分明,犯什麼戒就要接受什麼懲罰、作什麼懺悔。 六法就是從比丘尼戒中擇出六項來學習受持,以幫助沙彌尼學習如何作為比丘尼,所以它的準則很明確,六法是:不摩觸、不盜四錢、不殺畜生、不小妄語、不非時食、不飲酒,隨犯其中一項,就要重新受持二年。 八敬法是因應印度當時的男女關係而設定,在住持佛教上,僧團的領導顯然以比丘為主,佛陀答應女眾出家是建立在追求解脫及淨化身心的基礎上,這是無男女差別的,比丘尼也要承擔一份住持佛教僧團的責任。 (戒子答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為什麼要說受戒時刻? 儘管你們已受過沙彌尼戒,但還不算大僧,不叫比丘尼,成為比丘尼才真正入僧數。

團戒: 比丘(尼)三義

參與活動之隊員務必詳細閱讀簡章中所提供的相關資訊,如:行程與集合資訊、個人裝備表、與登山計畫,任何疑問得隨時向我們團隊提出。 網友把行程分享至登山社團,首日(10月19日)自行前往集合地點;第2天走6小時山路,抵達海拔1913公尺的戒茂斯山前峰;第3天會在野溪旁上瑜珈、攝影課程,自行野炊;最後一天折返,全團帶去參觀當地藝術家的作品,再前往台東吃飯,最後回家。 團戒 戒茂斯其實是原住民語「山胡椒」的意思,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馬告」,曾經這裡滿山的山胡椒,是原住民料理中不可或缺的一味。 下午兩點,我們從戒茂斯登山口出發,第一次休息在出發後半小時,這段已經是一路陡上,可見這戒茂斯上嘉明湖的路線,果然有著山胡椒的嗆辣,但辛苦換來的是難忘的美景,非常值得。

如果佛陀認為他的那個弟子做了錯事,佛陀就將這一條定為律條。 稱之為:「隨犯隨制」,因此律藏中的每一條戒律,都有其因緣及時空背景,其內容也因應對象而有分別。 食,他們對敲打唱念,寫文章、講佛法樣樣都會,所以我想受戒後,一個僧人不能不懂戒法、敲打唱念;至於弘法利生、辦事等需較長的時間來養成,不是三壇大戒能成辦的。 至於《梵網經》中說的「轉法輪僧」,是指大乘法中的法輪,弘揚大乘法的菩薩僧,而且他所說的大乘法義是正確無誤的。 團戒 如果有人指控這位菩薩僧所說的法錯誤,那就成就了大乘的破轉法輪僧逆罪。

團戒: 暢銷KPOP SEVENTEEN 戒指 HOSHI 權順榮WOOZI李知勳成員名字同款應援戒指 時尚指環

團戒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