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波羅蜜多經8大好處

三、「平等性智」(能平等普利眾生,成諸法平等作用之智),轉第七識之有漏為無漏時,所得到的一種智慧,泯人我差別之相,證自他平等之理,運同體大慈,起無緣大悲,普濟一切有情,叫做平等性智。 爾時,世尊不起于座,熙怡微笑,從其面門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佛土,並餘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時,此三千大千佛土一切有情,尋佛光明普見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聲聞、菩薩眾會圍遶,及餘一切有情無情品類差別。 時,彼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一切有情,尋佛光明亦見此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聲聞、菩薩眾會圍遶,及餘一切有情無情品類差別。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爾時,世尊演身常光照此三千大千世界,從此展轉遍照十方殑伽沙等諸佛國土,其中有情遇斯光者,必得無上正等菩提。 ),言「到彼岸」、“度(渡)”或“菩萨至上法”。

善现又承弥勒的意旨,为帝释说新学菩萨修善根回向,与随喜行诸福业等的无得无相方便。 弥勒又和善现问答菩萨不取相而能随喜回向等事。 佛加以赞印,更为善现说菩萨无倒的随喜回向。 二十九、《摄受品》,诸天闻说称善,佛也加以赞印,说菩萨以无所得为方便修学一切法,不离一切佛法。 又述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流布般若的功能、及般若能摄受一切善法、能灭诸恶。 帝释又赞般若调伏菩萨令不高心,行六度时以无所得为方便,能令回向一切智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600卷,包括般若系16種經典(即十六會)。 其中第二會(《二萬五千頌般若》)、第四會(《八千頌般若》)和第九會(《金剛般若》)為般若經的基本思想,大概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其他各會是在以後幾個世紀中成書的。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一般認為最早出現於南印度,以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在貴霜王朝時廣為流行。 本經是《大品般若經》的別生經,取自〈習應品〉和〈勸持品〉,作為《大般若經》的精要而集出,無序分與流通分。 與《金剛經》並為通行最廣的般若經。

当时弘扬般若的尚有于法开、竺法温、竺昙壹、于道邃等。 当时他们在玄学的影响下,形成所谓般若学的六家七宗。 全经分四处(指佛陀在王舍城的鹫峰山、给孤独园、他化自在天王宫、王舍城竹林精舍说法的四个处所)十六会(16次集会)。 前五会文异义同,均为对般若教义全面系统的叙述。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般若經

此外,龍樹、提婆所撰《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書,也都是發揮此經義旨,弘揚大乘般若性空教義之作。 在中國,從《道行般若》、《大品般若》譯出之後,中經衞士度、帛法祚、支孝龍、康僧淵、支敏度、竺道潛、竺法温、支遁等傳寫講述,般若之學逐漸流行。 東晉道安在襄陽講《放光般若經》,並撰制註解文記,發揚此經奧義。 當時弘揚般若的尚有於法開、竺法温、竺曇壹、於道邃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當時他們在玄學的影響下,形成所謂般若學的六家七宗。

並説般若及般若供養乃至流佈等功德,及較量書寫施他等種種功德,而勸以無所得慧和巧妙文義宣説六度,並分別有所得相似般若和無所得的真正般若行六度等的區別。 更廣為較量功德而勸修學菩薩般若等。 二十二、《天帝品》,述諸天來會,善現為帝釋説菩薩般若:發菩提心、離聲聞地、以應一切智智心、用無所得為方便的思惟、觀、修,雖觀諸法而都無所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錄

本經第九會「金剛能斷分」的異譯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成為禪宗傳心的法本;天台宗以《大品般若經》為觀法,《大智度論》為指南。 在天台宗判教中,《般若經》雖三乘共學,但二乘取證,為熟蘇味相。 此般若中,不說三藏教,帶通教、別教,正說圓教。 漢傳佛教方面,三論宗的主要典籍《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皆繼承般若經旨意。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過多位佛經翻譯家的傳寫講述後,般若學逐漸開始流行,《大品》、《小品》、《金剛般若》、《大智度論》、《中論》、《百論》等使般若學發展到一個高峰,使之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主要論題,並影響到隋唐有關宗派。

  • 菩提流支於北魏永平二年(509)譯出《金剛般若經》1卷(相當此經的第九會)。
  • 發行《八識規矩頌》、《心經》、《成佛之道》等DVD計四十部、一千七百多集,並彙集於播經機。
  • 陈那则依此经第四会撰成《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 一、「成所作智」(成就自利,利他妙業之智),行者轉眼等有漏之五識為無漏時,所得到的一種智慧,為利益一切有情,示現種種的神通變化,成就其本願力所應作的事,叫做成所作智(如來之現化身土及諸神通皆為此智之作用)。
  • 第六会旧有陈月婆首那译七卷本《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一种,而改译为八卷。
  • 經中說菩薩為到達彼岸,必須修六種行(或十種行),亦即六波羅蜜(或十波羅蜜)。
  • 觀自在菩薩,就經文來說,有兩種解釋:一、是觀察自在,徹底斷惑,法界即我,觸目菩提的大菩薩。

其中前代已有译本而由奘加以重译或改译的有六会,即第二会旧有西晋无罗叉译二十卷本《放光般若经》、竺法护译二十卷本《光赞经》、姚秦鸠摩罗什译二十七卷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种,而重译为七十八卷。 第四会旧有后汉支娄迦谶译十卷本《道行般若经》、吴支谦译六卷本《大明度经》,苻秦昙摩蜱共竺佛念译五卷本《摩诃般若钞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十卷本《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四种,而重译为十八卷。 第六会旧有陈月婆首那译七卷本《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一种,而改译为八卷。 第七会旧有梁曼陀罗仙译二卷本《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僧伽婆罗译一卷本《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二种,而重译为二卷。 第八会旧有宋翔公译二卷本《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一种,而重译为一卷。 第九会旧有姚秦鸠摩罗什译一卷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北魏菩提流支译一卷本(同经)、陈真谛译一卷本(同经)、隋笈多译一卷本《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四种,而重译为一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五百七十二卷(寬謙法師講經版)

菩薩智慧清明,自然不受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意念六根干擾,而從六根所得的顏色形體視覺、聲音聽覺、香臭嗅覺、各種味道味覺,身體神經的觸覺,還有意念產生的想法等六塵,都不會影響菩薩的認知判斷。 觀世音菩薩,在進行深度菩薩智慧之解說時,清楚地指出將「色、受、想、行、識」五蘊都拋開,心態不被自己的主觀意念所左右,才能成為菩薩幫眾生解救一切的痛苦跟災難。 擅長以理工思考模式,運用圖表來圖解佛法,提供組織化、系統化的學佛方式。 發行《八識規矩頌》、《心經》、《成佛之道》等DVD計四十部、一千七百多集,並彙集於播經機。 歷年舉辦亞洲佛教藝術研習營、學術研討會、展覽會、佛法與文化課程、佛教藝術課程並配合朝聖旅行,對社會大眾的推廣,不遺餘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至龍朔三年冬十月二十三日譯成為六百卷,分十六會。 其中前代已有譯本而由奘加以重譯或改譯的有六會,即第二會舊有西晉無羅叉譯二十卷本《放光般若經》、竺法護譯二十卷本《光贊經》、姚秦鳩摩羅什譯二十七卷本《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三種,而重譯為七十八卷。 第四會舊有後漢支婁迦讖譯十卷本《道行般若經》、吳支謙譯六卷本《大明度經》,苻秦曇摩蜱共竺佛念譯五卷本《摩訶般若鈔經》、姚秦鳩摩羅什譯十卷本《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四種,而重譯為十八卷。 第六會舊有陳月婆首那譯七卷本《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一種,而改譯為八卷。 第七會舊有梁曼陀羅仙譯二卷本《文殊師利所説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僧伽婆羅譯一卷本《文殊師利所説般若波羅蜜經》二種,而重譯為二卷。 第八會舊有宋翔公譯二卷本《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衞經》一種,而重譯為一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電子書)

佛又为庆喜说般若于一切法为尊为导,以无二无生无所得为方便修习六度等回向一切智智。 并说般若及般若供养乃至流布等功德,及较量书写施他等种种功德,而劝以无所得慧和巧妙文义宣说六度,并分别有所得相似般若和无所得的真正般若行六度等的区别。 更广为较量功德而劝修学菩萨般若等。 二十二、《天帝品》,述诸天来会,善现为帝释说菩萨般若:发菩提心、离声闻地、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的思惟、观、修,虽观诸法而都无所见。 又为舍利子说菩萨虽住般若,于一切法都无所住、亦非不住等。 十五、《辨大乘品》,佛更为善现解说六度二十空等大乘相,及发趣大乘的十地的行业,观一切法无所有,以无所得为方便,出三界生死,至一切智智,利乐有情至无尽际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十四、《大乘铠品》,说菩萨擐六度、十二禅、三十七品、二十空等大乘之铠,遍照诸界令息诸苦,奉持佛法,而实皆如幻,作者不可得故。 善现又述所领解义,并答满慈子说一切法性无所有乃至性无净,应勤修学一切无缚无解法门,乃至如是成熟菩提、严净佛土。 最早传入中国的大乘般若经是东汉竺佛朔与支娄迦谶译出的《般若道行品经》(后题《道行般若经》)10卷(相当此经第四会),世称“小品般若”。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旋有三国吴支谦重译成《大明度无极经》(原题《明度经》)6卷,康僧会别译成《吴品经》5卷(今佚)。 另有竺法护译成《光赞般若波罗蜜经》10卷;朱士行西行求得二万颂大品般若梵本,由无罗叉等译成《放光般若波罗蜜经》20卷(相当于此经的第二会)。 鸠摩罗什于后秦弘始六年(404)重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品二万颂,弘始十年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小品八千颂和《金刚般若经》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T05n0220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1卷-第200卷)

大般若經(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佛教經典。 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般若經》。 為宣説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般若類經典的彙編。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善現又説般若修行甚難,如修虛空都無所有、無可施設等。 又為帝釋説護持般若人如護虛空,菩薩修行般若雖知諸法如幻而亦不執為幻等。 時,釋迦牟尼佛受此蓮花,還散西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五百七十二卷【寬謙法師講經版】【金石堂】

無量大苾芻眾聞已發心受記,又有無量有情發願往生十方淨土,也得受記。 迨後秦鳩摩羅什廣譯“大品”、“小品”、《金剛般若》及《大智度論》、《中論》、《百論》等,其弟子僧叡、僧肇等競造章疏,般若之學的研習達到高潮,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基礎理論,並影響到隋唐有關宗派。 其中三論宗以《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為主要典籍,直接沿襲此經傳統;此經第九會“金剛能斷分”的異譯本《金剛般若》,成為禪宗傳心的法本;天台宗以此經為觀法,在其化法四教中判為“通教”。 可見此經在大乘佛教中影響之深遠。 中觀派創始人龍樹曾疏釋此經而撰成《大智度論》,以闡述此經所顯性空實相之理。 而瑜伽行派創始人之一的彌勒,相傳也總攝此經之義而撰成《現觀莊嚴論》,以闡述此經所示實踐行證之道。

),大乘佛教經典,為宣說「諸法空相」之義的般若類經典彙編,並廣述菩薩道,由唐朝玄奘法師譯出,共600卷。 其中第二會(《二萬五千頌般若》)、第四會(《八千頌般若》)和第九會(《金剛般若》)為般若經的基本思想,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其他各會是在以後幾個世紀中成書的。 《大般若經》,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梵文:Mahā Prajñā Pāramitā Sūtra),為宣說「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佛教般若類經典的彙編。 該經為唐朝玄奘法師譯,共600卷。 包括般若係16種經典(即十六會)。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晚年譯出《大般若經》六百卷,集合三種梵文本,將般若部集大成經典呈現於世人面前。 他被譽為漢傳佛教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四大翻譯家之一。 三十三、《謗般若品》,佛又為舍利子説信解般若的人是從十方如來的法會來生、久發菩提心、常修六度的。 又為善現説般若無能聞見者,也無所聞見。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