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地景藝術節詳細資料

劉哲安老師則從數年前一趟蘭嶼的旅行開啟了體內南島文化的開關,之後不斷地尋根、學習語言與工藝,因而接觸了自然素材與編織的技法。 老師所創作的《水.源》,一雙手從陂塘裡伸展掬水而出,除了暗喻水將人帶往陸地並孕育眾生,使生命生生不息之外,也是希望能透過作品提醒:水是人類賴以為生的重要基礎,如大地之母的賜予,你我都是水與土地的一分子。 李蕢至老師自小便不喜歡在同一個地方停留太久,他認為自己的作品並不是屬於人類,而是在完成人類製作的部分後,再一度回歸於自然才算在創作上的真正完成。 《高雙陴塘漣漪迷宮》的作品除了透過造型傳達水的流動性能量之外,也提示觀者跟竹子、跟土地的關係。 當人們在其中來回穿梭,人類、自然跟環境關係的美好,並非只有留存與否的前提,而是建立於彼此歷經互動的片刻。 褚瑞基教授則梳理桃園這座城市近代的發展過程,再到公共藝術如何連結人與空間,進而發生某種關係作為其存在價值。

  • 除此之外,也可同時思考竹材進入生活空間及竹產業發展的可能性,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 月湖路往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方向及信義路525巷單向通行;月眉路(含所有巷弄),僅供接駁車、緊急備援車及活動車輛通行。
  • 此區為近年水岸新景點,前身是非法占用大漢溪河川用地的私人主題樂園,經本府水務局以自然友善工法,重新打造成自然生態公園,本區也將展示許多大型的特色作品,本區展出10件作品。
  • 「夜鷺」是近年常見於南崁溪流域的鳥類族群,為水質淨化的指標生物。

東海大學創藝學院院長林文海教授,早期在大肚山的工作室,經常看到成群的野狗前來覓食,而大肚山上的紅土是台中盆地最特殊的景觀。 原作《流浪狗之歌》作品用紅土粗獷中帶有野性的特質來創作,來到桃園「幸福城市」,這群毛小孩也化身為療癒天使,表達林教授對這群工作室鄰居與土地的關懷。 ●桃林鐵路:假日花市停車場、福元公園停車場、全方位停車場寶興站、大檜溪公園地下室停車場、殯葬園區停車場。 這回礁溪寒沐酒店為了一同慶祝熱鬧的跨年夜,特別將在12月31日舉辦「泰雅情緣 熱力跨年」晚會,除了有多款種類酒直接「不醉不歸」無限喝到飽之外,還有知名「門諾漾文化藝術團」原住民舞蹈表演等多項精彩節目,陪伴賓客享受美好的跨年之夜。 為面積達約8公頃的大型公園,設施齊全,綠油油的草皮及美麗的落羽松林,作為活動重點場域再合適不過,屆時開閉幕、表演活動及許多特色作品都將呈現於此,本區共展出7件作品。

桃園地景藝術節: 交通管制

發想期間蒐集關於南崁溪生態物種資料時,發現南崁溪流域除了原生種,亦有許多外來物種,希望透過作品介紹當地魚類及鳥類生物,因此將於《生態的流動》作品旁附上生態說明牌,也傳達物種保育的概念。 同時作品結合民眾參與的方式,除了共同成就作品,也讓參與的學童更認識生活區域中的物種,讓大家更關心我們的土地。 作品以年輪為創作主題,樹的年輪記錄下在星球所紮根的原點,曾經擁有的環境、每一刻的氣候狀態,還有此生遭遇的種種處境——豐饒與傷害。 藝術家陳杏芬15年來協助桃園及新北市各中小學社區,進行生態藝術環境改造。 本次〈年輪謎宮〉攜手桃園市大溪區大溪國民小學、小草書屋大溪分部共創,過程中,也將每一位共創者的故事、經歷與想法,包含在作品裡。

漣漪迷宮完全勾起兒時回憶,美麗的稻田景象以及水田裡的漣漪是大自然中的美好,藝術家以水為意象,成為其創作的思考觸媒與實踐,並結合迷宮的概念而成形。 以南崁溪為靈感發想的《河流的形狀》,長32公尺的織品裝置,要重現河川就像是城市的動脈之意涵,並讓觀者省思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發展,歡迎坐下或躺下好好感受其背後意義。 最後,桃園地景藝術節自 18 日開幕至今發生 17 件擦傷,溫馨提醒如帶小孩前往,記得顧好他,以防因奔跑遭竹製展品割傷、擦傷,不慎受傷的話記得參考上述的全區地圖,找醫護站包扎處理。

桃園地景藝術節: 桃園男酒後駕車 派出所前等紅燈卻睡著下場慘

相較於一般戶外的裝置展,策展團隊更關注於在地文化脈絡和藝術創作之間的相容性,並以均質美學來體現。 而隨著時間的推演,自鄭文燦市長上任後,除了持續推廣藝術節本身內容的多樣性及藝術深度以外,更是新增了國際論壇(點此連結到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國際論壇之相關內容),邀請來自國內外知名的講者,表述不同的意見,透過各種觀點之間的對話,留下重要的學術價值與未來展望。 桃園地景藝術節創辦於民國102年(西元2013年),每年9月辦理,搭配中秋節連假前後共3週,本屆因疫情影響,展延至隔年3月辦理。 延伸無圍牆美術館的意趣,串連裝置藝術、生態,以深度體驗規劃,探訪展區及周邊自然景觀及地方人文,並串連在地社區、觀光景點及觀光工廠,每年吸引約150萬人次參與。 除了邀請國內外藝術家進駐創作,另規劃國際論壇借鏡亞洲、歐洲的經驗,探討地景藝術節的多元論述,也邀請日本友好城市來參與交流活動並經驗分享,且每年的國際表演團隊因地制宜,表演融入在地地景,總能帶給民眾新的感官體驗。 今年舉辦到第七屆的「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共邀請了51位國內外藝術家,來創作以「竹」為主要材質的28件藝術作品,將竹材進入生活空間及竹產業發展的可能性融入作品中,進而打造出一場桃園的國際性文化節慶。

Tamás 則選擇以自然素材為基礎,並以從在地文化所受到的啟發為靈感,創作出具有地方自明性裝置藝術創作,進而體驗,重新發現和重新解釋不同的現象。 桃園地景藝術節 例如他運用孟宗竹的創作《認同口》以抽象的方式刻劃台灣認同,並融入了像原住民的刺青、宗教象徵、以及透過殖民與移民所帶來的幾何圖騰,他透過將獨特的思考進行視覺化,也重新反思土地與空間的連結性。 該作品由墨西哥藝術家「路瓦.里維拉 LUA 桃園地景藝術節 RIVERA」所創,她以南崁溪為靈感,將織品柔軟的特性融入創作,希望透過蜿蜒的曲線,讓人們記住河流最初流動的樣貌。 以湖水藍與碧綠為主色,搭配粉紫點綴,為其賦予生命力,宛如正奔流著。

桃園地景藝術節: 桃園地景藝術節交通懶人包

《浪在一起》以鐵件刻畫浪浪正舒展筋骨的逗趣模樣,表現得活靈活現;《鹿與鹿的對話》則運用漂流木創造兩隻鹿,比擬桃園如同一處悠閒綠洲,呈現園區幽靜而綠意盎然樣態。 藝術家運用竹材、鋼筋,在廣大的綠地中建立了一座樹屋,猶如秘密城堡。 民眾得穿梭其中,欣賞在地居民繪畫的社區地圖,並享受在自然綠蔭間的靜謐氛圍。 透過自由曲面編織創造出不同疏密紋理,呈現內外、上下彼此聯繫、對話、流動的空間,為 2020 桃園地景藝術節帶來將臺灣工藝精神與現代連「繫」的竹構作品。 包括24日、25日下午4點在大溪河濱公園生態調節池,由古名伸創辦的古舞團帶來全新製作《濱河秋日》,古名伸為大溪出生藝術家,舞團首次挑戰在水上平台及浮台上創作與表演,嘗試打破一般劇場與環境舞台的框架,讓編舞家與表演者能找尋到更多不同的詮釋可能性,要為觀眾打造不同的觀演經驗。 桃園市政府近年積極治理南崁溪流域,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夜鷺」是近年常見於南崁溪流域的鳥類族群,為水質淨化的指標生物。

《滴入看不見的河》以附近紡織工廠的角料與學生舊衣作為編織的材料,纏繞出一顆顆彩色水滴,五顏六色的繽紛造型十分美麗吸睛,但同時也隱喻著工業廢水汙染的問題,更呼應「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河川,象徵環境保護與資源再利用的可能性,非常有意義。 其他作品例如《浪在一起》運用鐵件媒材塑形,生動展現出狗狗的可愛模樣;《鹿與鹿的對話》則以漂流木材描繪樹上鹿角蕨與2隻鹿的對望,具有與大自然對話的意境。 麻辣吃到飽火鍋業者推出五折外帶生食套餐,吸引家庭、學生以及商務客上門;另一家連鎖火鍋只要菜單上看得到的,都能外帶生食回家煮,也有顧客認為,比起外送熟食來說,外帶生食回家煮更能保留食材最佳風味。 民視新聞/陳子凡、宮仲毅 台北報導資深藝人楊烈最近忙著舞台劇演出,身體十分硬朗的他,卻被瘋傳病逝假消息,他下午除了親自現身闢謠,表示這種假新聞有點自打嘴巴,還跳起健身操,以實際行動、撇除網路謠言。 桃園市議會今天上午審議110年度總決算報告2、3讀,國民黨團以集體退席,抗議鄭文燦市長執政8年,中央視桃園市為二等公民,…

桃園地景藝術節: 桃園地景藝術節登場!暈染繽紛的河流、魔幻樹屋、藍色聲波霓虹…8大裝置藝術週末必踩點

除了裝置藝術外,這次的藝術節還包含2部光影展,《桃源。綠洲夢》以燈光紀錄大自然的紋理,五彩光線超好拍;《川流不息》藉由活水轉換為巨型的能量場,飄渺的雲霧讓人彷彿置身雲中;此外還有其他主題活動包含講座、主題小旅行等等可參加。 自2016年起,更確立了藝術節的三大主軸─「地方覺醒」、「社區風動」、「藝術打樁」,以及四大價值─「社區參與」、「在地特色」、「環境永續」、「循環經濟」,就是要打造桃園地景藝術節的在地化品牌象徵。 城市是集結記憶的場所,像海綿一樣不斷汲取著發生在其中的事件和情感,透過聚集去形塑文化的樣貌與記憶,期待能放大桃園在地的草根力量,並讓社區的每一個份子重新認知自己在社群中的位置,建立起嶄新的土地認同。 精選桃園具指標性景物,以透光材質層層相疊呈現前後景深效果,隨著燈光變化,交織呈現在地風情。 桃園地景藝術節 結構以立方體形式構成,猶如一天上玉璽坐鎮於此,四面刻劃著不同風貌,360°零死角仰望桃園風采。

桃園地景藝術節

以「竹」為主題,廣邀藝術家依自然與人文環境特性設置作品,或直接駐地創作,甚至能與民眾合作共創,讓民眾能更有參與感。 除此之外,也可同時思考竹材進入生活空間及竹產業發展的可能性,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里維拉為這次的桃園地景藝術節創作了「河流的形狀」一作品,裝置藝術上的五彩繽紛代表日出到日落會出現的顏色變化。

桃園地景藝術節: 大溪河濱公園

本次〈雲〉以木材與竹子構成,使用對環境友善的有機材料來降低碳排放量,建立碳匯來抵消無法避免的碳排放。 創造出一個與自然共生的棲地空間,也是崇尚自然法則,敬重天地山川的象徵。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主展區-大湳森林公園,原本為保一總隊營區,團隊規劃在本次地景藝術節之後,以兩年半為期,打造未來的森林公園,延續民眾對於在地情感自我身分認同。 另一方面,桃園市市長鄭文燦也特別跟大眾說明,地景藝術節為桃園相當重要的藝術品牌活動,其可作為拉近藝術和人們之間的距離之方式,並成為改變社會的媒介。 因此,團隊長期不停努力於研究提升藝術和市民之間的互動性,同時又可以和自然景觀共存之議題。 今年的地景藝術節粉絲團已經多次介紹相關的訊息,有興趣的民眾可以上網關注。

「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之開場座談會,由參與地景藝術節策畫之團隊—蔚龍藝術有限公司的王玉齡總經理,邀請包含參展藝術家三城賢士、長期於臺灣生活的墨西哥籍藝術家路瓦. 史維特(Tamás SZVET),談談各自的創作與生活之都市的關係,以及他們如何藉由創作跨界影響人與環境,並開啟連結城市與自然的想像。 2020年桃園地景藝術節以「構築城市」為策展主軸,邀請國內外參展藝術家、相關專家學者與觀眾面對面分享自身理念與創作過程,透過各種觀點之間的交流,期待能充分體現藝術擾動社會的重要價值與功能,並留下重要的文化記憶與展望,進而孕育出屬於未來地景藝術節的交流循環。 本次藝術家座談會分別於2020年9月19、20、26與27日的下午,共分四個場次進行。 今年的桃園地景藝術節,王文志以「人與自然」為創作意念,以竹材為重要創作媒材,結合在地的編織技術,傳達出強烈的地域文化情感。

桃園地景藝術節: 桃園韭菜花節閉幕不閉園 結合地景藝術節續展至9/25

除了有 32 件共創作品,還將舉辦 6 桃園地景藝術節 種類型、超過 40 場次的玩地景活動,以及 7 場精彩表演、多元展覽及線上遊戲,讓大家不論是到場賞景,還是線上參與,都能感受藝術節的魅力。 此次「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由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劉俊蘭擔任策展人,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及桃園市立美術館承辦。 劉俊蘭在總策展論述當中指出,本次地景藝術節是以「守護所在,進擊未來」作為基礎概念,「新風景線」作為主題,延展出一系列結合在地景觀與文化的當代藝術創作,與各式的展演映活動,用以喚醒觀者對於土地文化的情感認同,同時也開創新的記憶與未來思維,充分體現藝術介入社會的重要價值與功能。 社區活動及小旅行現正開放報名中,報名請上「2021+桃園地景藝術節」官網(網址)。 從歷年來桃園地景藝術節的發展,可以觀察到藝術節的本身並非只重視點狀的作品,同時也關注社區內部線狀的環境營造,甚至進而是一種面狀的、涉及到「文化認同與記憶參與」的關係構築。 這不僅需要長期的耕耘,也需要能在城市與鄉村發展的縫隙之中,修補土地紋理、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

本次展區跨度廣泛,包括:大溪河濱公園、中庄調整池、大嵙崁親水園區、月眉人工濕地、山豬湖生態親水公園,皆為大漢溪沿岸的重點景觀,分別呈現水的不同樣貌。 Sa’owac(撒烏瓦知)是阿美族語「峽谷溪澗」之意,聚集的族人取其傍水而居的意思,從原鄉花蓮秀姑巒溪遷徙至桃園大漢溪岸,保存了阿美族採集文化的智慧,並為自己命名為撒烏瓦知部落。 噶照以阿美族傳統魚笙為造型發想,象徵撒烏瓦知部落傍水而居的遷徙過程,一段接著一段的連接意象,象徵來時路。

桃園地景藝術節: 交通部觀光局

國際知名竹藝師、盛之華臺灣竹藝館創辦人徐暋盛使用客家傳統竹編用品的編織方法及特有圖樣,以竹子為主要創作材料,織作數個竹編拱門參差排列,形成多層次的廊道。 由郭彥甫、蔡宏毅兩位全國火舞比賽冠軍舞者共同創立的Coming True 即將成真火舞團,24日晚上7點在大溪綜合運動公園,以「火舞」為根,演出大型火舞劇。 有別於報導上常見的珊瑚礁,藻礁的生成更為罕見,十年僅能成長1公分,桃園地區藻礁群是全台最大的藻礁保護區(需申請進入),更是擁有千年歷史的活化石! 在鋼板上由外而內間隔地重複進行線描的創作過程,使得人形逐步產生變異。

  • 王偉權藝術家以漂流木實踐環境藝術,將素材用最簡單、環保的方式,讓漂流木重生,再次重回到大自然界的懷抱。
  • 再者,策展團隊也以多元的展演映之呈現,讓大眾可以透過不同的觀看機制,來體驗今年的主題「新風景線」的精神,讓觀者自由地穿梭於光影、森林、音樂、藝術作品之間。
  • 園區利用土丘地形打造「天空之城」特色,形構絕佳的觀賞與放風箏景點,搭配新落成的自然遊戲場及各式周邊活動,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親子展區,本區展出1件作品。
  • 不管是從外觀、或內部的視角都相當唯美,給人一種安心又動人的感覺。
  • 搭乘交通運輸工具前往桃園地景藝術節的民眾,從高鐵桃園站下車後,可搭乘中壢客運 172、桃園客運 173 等車次;從中壢火車站下車,可藉市區公車 132、133 前往。
  • 「2021+桃園地景藝術節」即日起~3/27登場,展演範圍包括南崁溪、桃林鐵路、虎頭山公園、創新園區等等地區。

結合社區民眾與國內外45位藝術家聯手打造32件作品,還有多項精彩表演、超美光影展,趕緊來體會其中的奧秘吧。 藝術家李蕢至特別使用對環境友善的有機材料——木材與竹子,做為此件作品「雲」的主要材質。 透過空拍可以看見,「雲」以我們熟悉的雲紋作呈現,除了尊重自然與生態永續的象徵意義,也呼應藝術家對大自然的崇敬。 雖然現場遊客無法透過高空俯瞰整件作品的雲紋樣式,但走進其中,依然能在作品流線動感的設計裡,感受藝術家欲帶出的「水」的意象,亦能感受其對於大漢溪孕育桃園台地的敬重。 桃園地景藝術節 《河流的形狀》是一件大型織品裝置,創作發想自桃園的重要河川——南崁溪。 桃園地景藝術節 許多河流過去是充滿角度與線條的,但隨著城市發展,它們漸漸失去了曲線,水域也變得平坦,墨西哥藝術家路瓦.

桃園地景藝術節: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榮獲臺灣會展獎-優勝

而設置場域本身就是一個不受外界干擾的純淨,同如大海不為人知的深處,因此老師想把作品的高空視野做成一個貼近地球深海的古生物,來呼應場域給予藝術家的感受。 而巨大的竹林作品搖曳著秋千,則給予人們來到此地的一個契機,回歸至質樸而乾淨的原真。 他認為公共藝術最重要的三個互動主體分別為:政府、藝術家、民眾,以及三者相互連結流動的產物渴求的「情感」的「溝通回輸」與「協作關係」過程。 因此所謂的參與式公共藝術,反而強調的是一種「共時共在」、「陪伴成長」,藝術的創作即是進行一種社會的改造與開放的依存關係,進而與參與者對話的藝術中介介質。

桃園地景藝術節: 推薦閱讀

乘至桃園站,往大林路方向出站後,轉搭免費接駁專車或既有公車路線(收費),亦可租借YouBike沿桃林鐵路自行車道騎乘至活動會場。 在南崁溪旁的自行車道也有許多作品,白天拍照真的很好殺時間跟底片,若看膩人多的藝術品,就來看看美麗的南崁溪吧。 非常喜歡這件藝術:作品河流的形狀,一般來說,藝術品都無法親近、碰觸,作品上有許多小朋友可愛的蹦跳,好久沒看到這樣可愛的場景,真的很棒。 逛了一整天,舉辦的腹地廣大,真的逛不完,還是很推薦給大家一起來看美麗的藝術,集結了45位國內外藝術家,共有35件作品。 大崙展區以豫章湖、崇德宮及鄰近社區為主要藝術品展出位置,展出 9 件藝術作品。

桃園地景藝術節: 桃園地景藝術節接駁車(活動免費接駁車)

另外,此次協力佈展的家具木工科師生主任袁臺均,協作的木工科學生也將上台接受市府的頒獎。 桃園地景藝術節(Taoyuan Land Art Festival),為臺灣桃園縣政府(現為桃園市政府)於2013年起開始舉辦的大型展覽活動,以桃園縣內的特殊地景作為活動藝術品的展出空間。 2013年的名稱為桃園縣地景廣場藝術節,2014年起更名為桃園地景藝術節。 2015年市長鄭文燦上任後,當年改為舉辦桃園地景藝術國際論壇,後採取論壇及地景藝術節輪番辦理方式,達成在地深化及藝術活化的目標。 清幽寧靜的山豬湖生態親水公園,在來自日本的藝術家小林響的巧手策劃下,加入了顏色溫潤的竹材、布料及絢爛編織裝置,讓靜謐空間瞬間就換上了另一種風情!

譽為「千陂之鄉」的桃園,擁有千百座陂塘的獨特美景,走入八德陂塘生態公園,輕鬆悠遊在水波光景中,難得愜意! 桃園八德另一面美景,映照在陽光下的紅磚古房,藏著時光走過的故事,聽著古宅主人娓娓道來深度認識八德之美。 藉由紅面水雞的身體造形剪影,透過工業雷射機具將此造形剪影以尺寸等距遞減的模式切割成型為11片造形逐步變異的水雞身體,各身體連接相同尺寸的水雞剪影雙腳,並在空間中以穿插交錯的構成,形成造形上的虛實變異,反思自然景象與工業生產機制兩者間的為面關係。 青蛙大多棲息在池塘與田野間,但是,近年來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像是氣候變遷導致的疾病,還有水汙染和農藥的濫用等等,讓青蛙們難以生存下去,導致青蛙數量大大的減少。

作品鄰近撒烏瓦知部落和埔頂大排西側的大漢溪河濱公園綠地,透過進入作品的過程與經驗,重新看見大漢溪流域與聚落的關係,也能藉此思考人居環境、自然與河川之間的關係。 在作品中,觀者能透過「四個看見」進入作品,分別是感知看見、視而未見、心靈看見以及視不被見。 如今大漢溪依舊川流不息,肩負起北部地區農作與民生用水的重責大任,並透過近年建設整治,發展下游的觀光與水利資源,如大嵙崁溪水與綠休閒園區計畫,結合河階景觀、生態遊憩與水域維護,為大溪增添新氣象。 大漢溪流淌過的地帶,交織城市繁榮樣貌,大溪曾為北台灣重要的河運要道,隨著河運興衰,刻畫出大溪區林木、煤礦、樟腦與茶產業的發展脈絡,而在產業發展獲利的實業家支持下,讓大溪獨有的木藝文化開枝散葉,構築「木器」與「陀螺」產業,其歷史陳跡保留在現今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中。 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例如歐老師的《泡風景》系列創作,邀請觀者躺在搖晃類似吊床空間,在大樹涼爽樹蔭閉上眼睛,身體姿勢與環境巧妙融合,召喚人們在自然環境思考與內在體驗。 除了白天的作品,周邊的夜景也十分值得玩味,先推薦您桃園神社的元宇宙光影活動,台灣獨特的神社搭配月球與光點,假日還有神社市集可以走走逛逛。 此由台灣公共藝術家許宗傑所創,利用不銹鋼材質,打造一個高 4.5 公尺的「夜鷺」,面朝溪畔遠望。

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激戰,民進黨參選人吳怡農合體里長,討論松山機場遷建的政見,不過根據TVBS最新民調,國民黨王鴻薇以46%支持度勝過吳怡農38%,兩人相差8個百分點。 對此吳怡農表示,民調數據都會參考,無論如何,接下來四周都會努力爭取選民支持。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桃園地景藝術節: 桃園地景藝術節:活動介紹

園區利用土丘地形打造「天空之城」特色,形構絕佳的觀賞與放風箏景點,搭配新落成的自然遊戲場及各式周邊活動,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親子展區,本區展出1件作品。 再以深一點的角度感受,這件以自然素材為基底的作品,對映著作品前方孩童遊戲場的人造遊具,其實不只是對孩子遊戲空間的想像,更深刻地映射出藝術家對自我、對原住民身份關於「人與文化/環境間無可迴避的關係」的不斷探索。 由藝術家王文志以「水文化」為靈感設計的竹編作品,就像是一個家,集結了在地的人文氣息與彼此相遇的故事,也呼應人類與自然共存。 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的第一展區「雙連坡展區」,以碉堡公園、石門大圳過嶺支渠休憩步道及國立中央大學一帶為展出區域,共展出19件藝術作品。 基於對流浪狗的關懷,擅長金屬雕塑的藝術家任大賢運用鐵條型塑園區內狗兒伸展筋骨的模樣,生動到就像是一隻活生生的大狗在跟人互動一樣!

桃園地景藝術節: 光影展演活動

高雄的發展有目共睹,這回為了迎接2023年新生活,特地推出跨年連兩天放煙火,還有除了有夢時代演唱會外,元旦日還有「高流幸福式」演唱會,真的相當於「跨年跨2次」,搭配超強演出卡司,2次主場、2次演唱會與2次煙火,真的不能錯過。 本件竹編裝置中結構的V形,受泰雅族布紋中常見的菱形圖騰啟發,再以紅白色編織繩將其圖騰編織在竹子。 每個V形下方也設置長椅,供遊客在樹蔭下休息並欣賞大漢溪河濱公園之美景。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