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道教科儀介紹

幡道教”建齋之始,近齋壇空隙地,立長竿,預期揚幡,啟聞穹厚,普告萬靈”,使得”顯幽共睹,鬼神遙瞻”。 幡的種類很多,據《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稱,有引魂明光之幡、接魂洞照之幡、威靈拔度之幡。 但據南宋道士金允中稱,古幡僅二種,即遷神和回耀。 遷神寶幡以”絳繒七尺或四十九尺,造幡一首,以朱砂雌黃合研,書日月鬥形於幡首,書幡名於幡身,左手書三天內諱,右手書三天隱諱。

  • ;朝鮮不存在像中國道教那樣的完整的道教形態;不可把朝鮮文化中道教文化要素當作一種外來文化看待,強調要從主體性的立場上研究朝鮮文化中的道教性質。
  • 演唱時,壇下高功自東方開始,對象徵東方風雷地獄的瓷碗掐指運訣,並焚燒符章。
  • 又實以靈書中篇,各以蠟封固,或專意佩持修用者,則用五帝符入杖中。
  • 除了瞭解儀式操演程序外,更重要的是瞭解儀式背後代表的意涵及其在生命教育(生死教育/死亡教育/悲傷輔導)的啟迪。
  • 文中,太陽星君對很少人祭祀而感到憤怒,希望人人尊敬,並許諾保佑信徒一家平安,超度信徒的祖先。

盟真齋”於家中庭,安一長燈,令高九尺,於一燈上燃九燈火,每令光明,上照九玄諸天福堂,下照九地無極世界”,以使”九幽之中,長徒餓鬼,責役死魂,身受光明,普見命根”。 因此,燈在醮壇上的作用僅僅是照徹幽暗的作用。 道教的”散花”源於佛教,但又有自身的特點。 佛教的《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和《華嚴經》中,都有”散花”一品,稱”散花於佛上,是為供養佛寶”。

台灣道教科儀: 太陽星君真經

不朝天子,不揖諸侯,作人天福田,為三界依怙,道士修道行道的重要內容。 因為寶劍難於鑄造,劍身如流矢,故傳有神異。 唐齊己《古劍歌》雲:”古人手中鑄神物,百煉百淬始提出。 ”《洞玄靈寶道學科儀》介紹作大劍之法,要”齋戒百日,乃使鍛人用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用好鋌若快鐵,作精利劍。 鐶圓二寸六分,柄長一尺一寸七分,劍刃長二尺四寸七分,合長三尺九寸”。 劍身左右面和鐶背上均以金銀鏤字,要求”此劍恒置所臥床頭上櫛被褥之間,使常不離身以自遠也”。

台灣道教科儀

約繞行三至五圈,壇下高功回到壇前,將鐵鏟收起,掐指運訣,清微派道士稱為「脫斗」。 壇下高功即可休息,而壇前的道士向壇內三清像俯伏朝拜,演唱「玉清讚」,即完成破獄儀式。 清微派在舉行破地獄儀式時需要二名高功道士,一位道士在壇前說文及演唱讚韻,一位在壇下執行破地獄。 在儀式佈置上,需在壇前立十個方位,每一方位分別設置地閻羅的圖像,一共十殿,前方擺置瓷碗與蠟燭,並插上符咒,代表十方地獄(圖三)。

台灣道教科儀: 發展歷史

”這一記載顯示該儀的特色是設有”水火盆各一”。 《要修科儀戒律鈔》卷八稱:”於中庭燃九燈於竿上,以照九幽,壇四面各燃九燈,合三十六燈。 露經中庭,巡繞九幽燈,燒香行道禮懺也。 台灣道教科儀 ”也有壇中立一梓輪,上中下三層,上層燈十二,中層燈十六,下層燈二十一,共四十九盞。 也有壇中築一沙壇,外方內圓如車輪共三圍,週邊燈二十四,中圍燈十五,內圍燈九,中央又燃燈一盞,共四十九。

唐末宋初,天師道和上清、靈寶派分別以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為活動中心,形成著名的”三山符籙”。 南宋金元之際,更在”三山符籙”基礎上,分衍出神霄、清微等眾多符籙派。 可以說,宋元以前,符籙道法是道教的主流。 金元之際,全真道內丹興起,但擅長符籙之正一道仍在南方與之鼎足而立。 直至明清,重符籙的正一道和主內丹的全真道一直分統著道教。

台灣道教科儀: 台灣道教

歷代的女丹撰述,如《孫不二女丹詩》《坤元經》《女金丹》等,多達三十餘種。 一般都認為女子煉丹應從煉形始,先作”斬赤龍”的功夫,煉血化氣,然後或可依男丹法煉氣煉神。 台灣道教科儀 另外,自唐宋以來,內丹家即根據男女生理之別,強調女子修丹應與男子不同,創編了專用於女子修丹的”女金丹”。 金代王嚞弟子孫不二開創的全真道清靜派,專傳女丹。 內丹之西派,指清代四川嘉州李西月之說。 李氏自稱遇張三豐、陸西星等得法,撰《三車秘旨》等闡揚內丹。

台灣道教科儀

如道教的薩祖焰口是明清時期的道士模仿元代喇嘛翻譯的瑜伽焰口編寫,也可以說道教的焰口是佛教的翻版,不然民間就不會說道無焰口,佛無拜斗。 台灣民間傳統喪葬儀節承襲儒家禮儀,並與道教殯葬科儀相結合。 現今喪葬儀式多以宗教區分,而民間喪葬法事由道士擔綱者,則視為道教儀式,而道教也提供一系列且多元的殯葬科儀,冀望亡者能受拔度而離苦成仙。 本論文透過對道教殯葬科儀的整理與研究,探討道教殯葬科儀的意涵、結構、功能、及其存在價值,除了宗教宣稱的對亡者利益外,也對生者的生命教育作用與啟發做探索與詮釋,希望將其隱含的生命教育作用予以澄清。 各種煉度儀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儀式召請的神將有所不同,對於亡魂再生形質的構想有所不同,並因此使之具有不同特點。 台灣道教科儀 請召的神靈有太陽日君、太陰月君和南昌朱宮的煉度官將等。

台灣道教科儀: 道士有「跪拜的職業特殊需要」需復健較久 法官認同再判勝訴

這迫使許多齋教信徒選擇改信日本佛教,或轉入地下秘密傳教。 因此羅教系統的相關經典,自然也不會被二教承認。 在羅教的傳承發展裡,在台灣比較有名氣的宗教有一貫道跟齋教。 齋教在清朝時分別傳入台灣,其實是龍華教、先天教與金幢這三個羅教子孫教派的統稱,而一貫道則是在民國之後才傳入。 2.有的宗派自創新經典、新背景、新教義融合三教,如:羅教:只要跟無生老母或真空家園有關的信仰系統,都是源於此教。

台灣道教科儀

三洞法師沖靖先生留用光傳授,太上執法仙士蔣叔輿編次,《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之十一,《道藏》第九冊. 三洞法師沖靖先生留用光傳授,太上執法仙士蔣叔輿編次,《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之八,《道藏》第九冊. 三洞法師沖靖先生留用光傳授,太上執法仙士蔣叔輿編次,《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之七,《道藏》第九冊. 三洞法師沖靖先生留用光傳授,太上執法仙士蔣叔輿編次,《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之一,《道藏》第九冊. 道教教派的成立:東漢順帝時,道教早期經典《太平經》已經成書。

台灣道教科儀: 道教科儀 步罡踏斗

全真道自此成為佛教化最深的道教派別,其神祇體系亦吸收了佛教菩薩,這些戒律也為全道教普遍遵守。 其科儀與祭祀最早可追溯於原始社會時期的崇拜天地、自然與鬼神,從最早的與鬼神溝通的卜筮等多種方式,原始宗教逐漸演變成商周時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臺灣原住民的傳統信仰是泛靈信仰(包含自然崇拜及祖靈崇拜),隸屬於南島原始神話體系的一部分。 他們認為天地世間的萬物、自然現象和祖先都有神靈的存在。 在傳統信仰裡面,祖靈被認為最能影響族人的吉凶禍福,原住民相信祖靈會保護族人的農作物和渔獵收穫豐盛,因此最受原住民的敬畏。

以閭山法與道教正一道正一派、符籙派相融合以及吸收佛教世俗化的福建道教閭山派,一直都是台灣主要信仰之一。 而不論是正一派或閭山派所帶來的道士法師及造醮觀念與習俗更是深植民心。 這裡面,雖然科儀與中國其他地方不盡相同,不過台灣多數道教廟宇仍自詡為正統「正一派」(台灣亦有人稱天師道正一派)傳承。 一般認為,唐五代道士杜光庭是道教科儀的集大成者,明《道藏》收有杜光庭編定的《道門科範大全集》(八十七卷)、《太上黃籙齋儀》(五十八卷)等齋儀著作約十九種,經查考,在這些著作中,卻並無煉度儀的記載。 但是,在北宋末年出現了鄭所南關於煉度的專著《太極祭煉內法》。 同時,南宋時期編纂的幾部齋醮儀範總集,都有關於煉度儀的專篇,例如由甯全真授、林靈真編的《靈寶領教濟度金書》三百二十卷,關於煉度儀軌的記載就有二十多處。

台灣道教科儀: 道教科儀 齋醮

”這是道教以療病為目的的行氣法,且種類甚多。 要求閉合雙眼或微閉雙眼,存想內觀某一物體或神真的形貌、活動狀態等,以期達到集中思想,去除雜念,進入氣功能境界。 台灣道教科儀 唐李肇《翰林志》稱,”凡太清宮道觀,薦告詞文,皆用青藤紙朱字,謂之青詞”,其事約始於唐天寶四載(743)。 台灣道教科儀 其格式類似於章奏文書,首敘上青詞者姓名和道階官位,次述祈禱神祇尊號,以及奏述事由。 《道門定制》卷一稱:”青詞止上三清、玉帝,或專上玉帝為善。

台灣道教科儀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