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泰古厝5大分析

該家族最盛時期,擁有今日台北巿三分之一土地、臺灣大學、舊三軍總醫院等過去也都是林家土地,舊三總院內還有林家祖墳。 據後裔林耀義從父執輩講述,昔日他們從家走到松山,根本不需經過別人土地。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開始對擁有廣大土地的林家課以土地稅,林家只好以捐土地方式抵稅,家族一度盛轉衰。 随着经济成长,台北传统建筑几乎已经拆除殆尽,但在社会进步的环节中,总有一些人会运用他们的智慧,保留让人怀念的东西。

  • 才知道,原來林安泰古厝因道路拓寬,面臨拆除的命運,幸好專家學者成立拆遷計畫,才能保住這個台北現存最完整、最久遠的古厝。
  • 夏鑄九回憶,他目擊拆除工人並未用心處理拆下來,比起日本重建古蹟小心拆卸、逐項登錄,若有毀損立即登記處理予以修復,兩者簡直天壤之別。
  • 林回公為紀念家鄉,遂取福建泉州安溪的「安」和榮泰行的「泰」,將宅第定名為「安泰厝」,是臺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
  • 該家族最盛時期,擁有今日台北巿三分之一土地、臺灣大學、舊三軍總醫院等過去也都是林家土地,舊三總院內還有林家祖墳。
  • 1970年代,他們轉營紡織業,設立榮泰等六家紡織公司,總投資額逾百億元,公司員工總數曾多達六千餘人。
  • 1、公車:搭乘72、222、285、286、612、642、敦化幹線、紅34至新生公園(林安泰)或民族東路站即可抵達。

正厅的神龛是林安泰古厝最具特色的部分,正侧面分别为:老莱子娱亲、三羊开泰、尧请舜出仕、孙真人点龙睛及吴真人医虎喉,下面雕刻夔龙形状的福禄寿。 不论墙基的石块、清水红砖、石板窗格垒砌,石料与石料间采用暗楔合,石料与木料制成暗楔榫接,门梃、裙板、石案、地槛、柱珠等接合处也是如此。 1、公车:搭乘72、222、285、286、612、642、敦化干线、红34至新生公园(林安泰)或民族东路站即可抵达。

林安泰古厝: 新生公園_玫瑰園

一七五四年,祖籍福建安徽的林钦明率家人来台,他的第四个儿子林志能在艋舺开设荣泰行,经营船头行和杂货店,从事进出口贸易,生意兴隆。 累积财富后,于一八二二年左右,在台北市四维路141号建大厝,并将宅第定名为安泰堂,取自泉州安溪县的“安”和荣泰行的“泰”。 一九七○年代,政府为了拓宽敦化南路需拆除林家古厝,林思训先生独排众议,将建材无条件捐给政府。 台北市政府将拆下的原材编号保存,一九八四年八月,利用原有建材在滨江公园重建四合院式的林安泰古厝。 民國89年5月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精心規劃為「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對外開放參觀,民國98年配合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活動成為展館並擴建庭園,民國100年繼續以「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開放民眾參觀,為本市重要觀光景點。 1983年1月4日,立法委員周文勇聽聞新建工程處擬議報廢這批建材,向行政院提出緊急質詢,指出有部份精品已流落市面出售,望文建會能會同有關部門儘快與市府協調,在三張犁靶場劃歸民俗文化村使用,聘請專家規劃設計以重建林安泰古厝。

林安泰古厝

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比想像中還棒,有超多美麗的建築和雕刻能欣賞,園區內的園林景色也超漂亮。 慢慢地走走拍照,至少得花上一個小時,邊走邊想以前住這裡的人好像有點辛苦,在家裡逛逛就會走到腳痠(XD)。 林安泰古厝建於西元1783年(清朝乾隆48年),至今經歷三次的搬遷,最後終於在新生公園旁重建,並於2000年開始開放參觀。 林安泰古厝是閩南建築形式,除了主宅,還有超大的園林庭院、美麗的雨前樓和石橋,寬闊的園區有著許多細節等著大家去欣賞。 林安泰古厝曾於1994年6月3日,由林衡道、黃富三、王啟宗這三位教授討論是否要列為古蹟,但因意見不一,暫緩提報。

林安泰古厝: 林安泰古厝資訊

戰後臺北市區往東發展,林安泰家族遂成臺北市房地產界的大戶,坐擁市內許多精華地段的不動產和土地。 1970年代,他們轉營紡織業,設立榮泰等六家紡織公司,總投資額逾百億元,公司員工總數曾多達六千餘人。 中国式建筑的屋顶,造型变化多端,而林安泰古厝的屋脊结构,采一条龙的单脊作法,中间为双片式的砌精柳条疏窗,屋面茸瓦为闽南式,垫瓦是钉制的皮砖,屋脊燕尾曲线加水龙堵的皮条线等,呈现自然柔和的风貌。 屋檐以板砖挑头二度砌出,连接过水两侧左右护龙,各有日月井和龙虎池,前面门厅左右各有一耳房,前方左侧护院沟外,配有三开间檐廊的书房,后方左右各有一口龙虎井。 大门的抱鼓石门墩与门臼,鼓垫和臼壁都由整块石头雕刻,每个门都设有暗锁。 青石门槛、楹柱的雕花,甚至每扇门窗的图案,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有如古典艺品,表达忠孝传家,祈求吉庆的寓意。

10月13日下午2點半,林洋港再去林安泰古厝,決定仍是易地拆遷重建並作為中華民俗文物村。 為勘查民俗村設置地,17日下午,林洋港和有關單位主管人,前往計劃中的內湖觀光區、國立故宮博物院附近公園預定地、及南港中央研究院後側,決定中研院後側的農業保護區土地可作民俗村用。 12月12日,市府首長會報通過中華民俗文物村籌建構想,展示項目內容包含中華民族發展史、社會習俗、經濟生活、宗教生活、藝術生活五大項。 依藍圖的拆除構想,先由兩側廂房拆起,再拆隔間,再處理最複雜的大廳、下院主樑、結構、木雕、花堵、堵格板。

林安泰古厝: 景點資訊

此次保護運動,除促成《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制定外,也促進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的成立。 林安泰古厝為明清時期閩南風格的單層二進四合院住宅,具水形山牆、燕尾式屋脊,以祭祀祖先的正廳為中軸,前有凹巢三川門,外有前埕、月眉池。 林安泰古厝 整體建築有正屋、上院、下院、左右配院、上下院次梢間、門房、過水、臥房、護院、書塾。 比起一般四合院建築,前廳別具特色,將四根主要的金柱移在廳內,以擴大使用空間。 保存良好,雕刻手法生动的木刻是前往林安泰古厝参观的另一个重点。 正门左上方刻琴、书、筝,表示好学不倦,右上方刻官印、令旗、盔甲,表示文武双全。

從事除蟲業、曾為時任市長楊金欉清理臥室地板除白蟻的張長坤,18日晚專程到《民生報》社,表示依報紙刊出的照片與潮濕環境,絕對為白蟻所留,也願義務為林安泰建材倉庫驅除白蟻。 李乾朗、席德進、馬以工、王鎮華在拆遷時一起討論及每人心目的臺灣十大民居,李乾朗列出此宅、馬興陳宅、林本源園邸、李騰芳古宅、筱雲山莊、霧峰林家宅園、摘星山莊、社口大夫第、餘三館、佳冬蕭宅。 林安泰古厝 馬以工在皇冠文化的支持下,將漢寶德、孫鐵剛、李乾朗、王鎮華、席德進、黃鴻銘等專家學者探討林安泰古厝保存,編成書《再見林安泰》。

林安泰古厝: 林安泰古厝》台北景點免費入園傳統古厝之美

因和平西路陸橋排水口位置正好在倉庫頂部,雨水侵入造成木料浸溼,導致原有的粉筆和鋁片標記連李重耀都很難辨認。 進到正廳,可發現地磚特地以菱形交會成人字形,象徵家族興盛、來訪客人川流不息。 神龕下方以夔龍圖騰組合成「福、祿、壽、全」四字,周圍雕刻「老萊子彩衣娛親」及「堯請舜出仕」、「孫真人點龍睛」、「許真人醫虎喉」等古典故事。

林安泰古厝是台北市最完整的古厝建筑,建筑施工考究,原址坐落在四维路上,1978年迁建于中山区滨江街。 古厝外顯閩南建築形式,庭院周圍園林講究自然而然,雲水自在之造景理念。 蜿蜒曲折間,或見山水應和;飛石築道, 或見怪石嶙峋,野景成趣。 粉牆映翠竹,波光現枯石,小中見大,幽遠不盡的空間形塑,兼具養心、賞玩、遊憩、文化、教育等功能,怡情養性不在話下,是市民朋友日常生活的後花園,更是近悅遠來,結伴賞遊的最佳首選。 林回公為紀念家鄉,遂取福建泉州安溪的「安」和榮泰行的「泰」,將宅第定名為「安泰厝」,是臺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 再來,就在古厝內四處逛逛,每一間房間都有不同的展品,其中包含介紹林安泰古厝的搬遷過程。

林安泰古厝: 拆除過程

來到此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這裡居然是可以免費入園參觀,園區內維護的不錯,來這裡可以租借場地拍攝中國風的婚紗或是古裝很適合。 自1976年夏傳出林安泰古厝要拆遷的消息後,此宅成了全臺灣注目的焦點,從各地湧到的人潮參觀,連帶也有竊賊偷走了平安爐、千里眼與順風耳神像、福建的蠟燭台、甚至大廳中兩塊雕著廿四孝的木雕更被整塊偷走。 1978年3月20日,古厝產權所有人代表林福傳對市府表達,祖宅如能原地保存,林家願意分文不取,開放供全國民眾及外賓參觀。 對於林家要求拆遷提高補償費至二千萬元導致重建工作擱置,新建工程處處長蕭藏文於同月22日舉行記者會,聲明按法令規定,包括各項補償費在內,市府最高僅可付五百餘萬元。

搭乘捷運淡水信義線(紅線)至圓山站,可以選擇步行1.3公里前往林安泰古厝;或是在圓山站轉乘公車紅34(假日行駛)至「林安泰古厝」,下車步行約100公尺。 由於林家善於經商,其榮泰行專售五榖雜糧、絲緞布匹、稻米及茶葉,因此這裡也能藉由小遊戲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小朋友來這裡也可學到不少知識。 閩南建築與江南庭園之美並存,庭院這大片綠地拉長了縱深,隔絕外頭川流不息的喧囂,緩緩走過,更感時光的流動在此停歇。 林安泰古厝 林安泰古厝 李重耀特別要求運送建材的卡車將時速控制在二十公里以下,以免路面顛簸造成建材破損,同時每輛卡車也派專人押車,避免這些建材被偷。 最初建材是堆在安和路靠近和平東路路邊,上面僅以塑膠篷蓋住,看管者還曾在木料中間起油鍋生火煮飯,待和平西路通往萬華的高架橋完工,就改放橋下。

林安泰古厝: 台北故事馆

直到2012年11月5日,文化局公布林安泰古厝列為歷史建築,至於花博期間新增的庭園則不納入。 1983年3月10日,市長楊金欉宣布為重建林安泰古厝,市府將於民國七十三年度編列二千萬元左右預算,等市議會通過該項預算之後才能考慮選擇地點。 經文建會協調市府,由工務局都市計畫處納入濱江計畫範圍一併規劃,決定遷建於濱江公園。 對市府沒有應允林家在正廳供奉祖先牌位的請求,李重耀認為可能市府擔憂被冠上圖利他人。

林安泰古厝

即使如意石阶、寓衬阶条、板徒、土衬腰带、石条、吟钱角及墙檐沟等分布的比例都很均匀。 外墙由长方型红砖砌成,看起来虽不华丽,但格局严谨大方,主从分明,配置齐全,为四合院二进硬山式的传统建筑。 林安泰古厝 中央是祭祀祖先的正厅,每年除夕,全部族人需准备牲礼,一起祭拜天公,感谢祖先与神只的保佑。 1、公車:搭乘72、222、285、286、612、642、敦化幹線、紅34至新生公園(林安泰)或民族東路站即可抵達。 請新生兒家庭家人及孩童現場到館,向本館辦公室申請登記即可入館體驗使用(不須電話預約採現場登記制度)並可獲得祝福好禮,完全公益免費;若同日有多組登記體驗,則每組以20分鐘為上限。 加入收藏 你的瀏覽器並未啟動 Javascript,請啟動瀏覽器的 JavaScript 或是升級成可執行 JavaScript 的瀏覽器,以便正常使用網頁功能。

林安泰古厝: 景點介紹

來到內院,林安泰古厝格局為閩南四合院二進之造型建築,左為大房、三房;右為二房、四房,符合左尊右卑之建置。 並在正廳前左右兩側再增建廂房,稱之為「護龍」,做為臥房、客房之用。 台北市府新聞處對於專家在1983年1月質疑建材上已有白蟻痕跡,指稱是螞蟻。 接著,記者轉問中研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周延鑫,得到螞蟻與白蟻兩者都會留下路徑的回答,未給肯定答案。

  • 對於林家要求拆遷提高補償費至二千萬元導致重建工作擱置,新建工程處處長蕭藏文於同月22日舉行記者會,聲明按法令規定,包括各項補償費在內,市府最高僅可付五百餘萬元。
  • 林安泰古厝拆除後的一些古物寄放於四維路139號、143號及137巷3號之1的三棟古厝。
  • 台北市府新聞處對於專家在1983年1月質疑建材上已有白蟻痕跡,指稱是螞蟻。
  • 粉牆映翠竹,波光現枯石,小中見大,幽遠不盡的空間形塑,兼具養心、賞玩、遊憩、文化、教育等功能,怡情養性不在話下,是市民朋友日常生活的後花園,更是近悅遠來,結伴賞遊的最佳首選。
  • 民國98年配合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成為展館並擴建庭園,讓古厝更具風華魅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