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城隍廟6大伏位

後人將始建日為安溪城隍爺祭典紀念,竣工日為安溪城隍夫人祭典紀念,每年清明節前後舉行春巡迎儺盛會,海內外善信近萬人參加,盛況空前。 信仰城隍是一種以傳統歷史文化為深刻社會背景的文化現象。 安溪城隍廟在閩南、閩台、東南亞均有分爐廟宇,在弘揚傳統文化及對台、對海外文化交流中起着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增進兩岸中國人的民族文化認同意識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等均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傳説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中國,派出飛機轟炸安溪縣城。

  •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台灣各地共有自安溪城隍廟分爐222座。
  • 飛機投擲諸多炸彈,縣城羣眾卻無一傷亡。
  • 自清代起,安溪城隍廟在晉江、南安、泉州、石獅等地有70多處分爐分別立廟供奉,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亦建有諸多分爐。
  • 新加坡亦有韭菜芭城隍廟和楊桃園城隍廟等分爐。

消息傳出後,各街頭群眾自發舉行“犒眾”之儀,敬獻黃豆,寓意為神兵提供子彈,或讓神明灑豆成兵,抵禦外侵。 1990年 1月16日,在旅居新加坡僑親陳美英女士倡議及在縣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擇地於東嶽寺東側,依照原廟規制,興建安溪城隍新廟,並由陳美英女士獨資興建一至三殿。 新廟重建工程於1992年 1月 5日完工。

安溪城隍廟: 安溪阳光城有人拐骗儿童?泉州警方辟谣:假的,别再传了

巡遊隊伍一般於當日下午 3時左右方進廟卸駕,再由主持僧人就四街各定若干人選,逐一進行投擲蔔杯,獲准杯者為明年新首人。 此後,進行新舊首人交接禮儀,晚上再按路線巡遊,由新首人負責工役、火把、燈籠,一般至夜10時許結束。 城隍新廟的拜亭有一副古聯:“寵錫袍冠八閩第一;褒封伯爵五邑無雙。 清代,恭迎城隍,設醮(一種禱神的祭禮,後專指僧道為禳除災祟而設的道場)盛典,熱鬧非凡。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二月,安溪知縣夏以槐特立“示諭”碑。 歷年設醮之日,規定在上年臘月十六日在神前擲杯奉準,翌年二月初二日貼出文告,把日期昭示全縣,規定不論晴雨都要設醮,次日迎儺(古時驅逐疫鬼的儀式)。

據史料記載,位於城關富民街縣實驗小學邊的安溪城隍舊廟,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三年(956年)五月二十八日,後周顯德七年(960年)四月十五日竣工。 安溪城隍廟是福建省最早興建的城隍廟之一,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三年(956年)。 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廟宇原建於縣治東(城關富民街安溪縣實驗小學內),今有舊廟與新廟各一座。 建築風格獨特,裝飾富麗堂皇,香火四時鼎盛,在閩台及東南亞等地均有較大影響。

安溪城隍廟: 安溪城隍庙简介

安溪城隍庙在闽南、闽台、东南亚均有分炉庙宇,在弘扬传统文化及对台、对海外文化交流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增进两岸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等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传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中国,派出飞机轰炸安溪县城。 人们发现天上有二只老鹰与飞机对垒盘旋。 飞机投掷诸多炸弹,县城群众却无一伤亡。

安溪城隍廟

全庙红墙绿瓦,金碧辉煌;飞檐翘脊,飞金走彩;雕龙刻凤,巧夺天工,其势更胜旧观。 1999年1月,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新城隍庙竖立文物保护标志。 伯爵之封,肇自前明洪武元年,自都城達于寰宇無異。 凡春秋厲祭以神主之,祭日迎神至壇,所有輿從,務整且齊,顯赫與王侯等。

安溪城隍廟: 城隍廟

民國32年(1943年),因官方基建,隘子頭城隍臨時廟宇需拆遷,由承建者另行擇地於北門橋邊建一廳兩房及下落作為廟宇,並於同年遷入。 1958年和1986年,舊廟的第一殿和第五殿先後被教育部門拆建為宿舍, 今舊廟的建築物僅存二至四殿。 安溪城隍廟歷史悠久,現存有諸多文物古跡。 珍藏廟內的城隍伯主之印,據傳系宋代皇帝所賜,玉質方形,邊長 7.5釐米,高 5釐米,印文為“敕封清溪顯佑伯印”繁體篆書,印座上雕有一頭上有“王”字紋的臥蟾蜍,寓贊安溪城隍解理陰陽、靈顯威赫之意。 新廟門前挺峙的一對輝綠岩龍柱,原為舊廟所立,系出自前代名匠之手,神龍駕霧,精雕細作,維妙維肖。 廟內現存“示諭”、“造船碑記”兩塊古碑刻,立石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二月,由知縣夏以槐撰。

安溪城隍廟

”《造船碑记》碑长210厘米,宽110厘米,记载当年为解决每年春斋醮迎傩之资,置造溪船两条,自泉州运盐至安溪,并免收税费,“取其余息以为醮费”。 民国30年(1941年),国民兵团副团长邱秋星派兵进驻安溪城隍庙,城隍伯主正、副身塑像被迁出,暂奉祀于县城北街隘子头民舍,其余诸神塑像被拆毁。 安溪城隍廟 民国32年(1943年),因官方基建,隘子头城隍临时庙宇需拆迁,由承建者另行择地于北门桥边建一厅两房及下落作为庙宇,并于同年迁入。 安溪城隍廟 1953年,城隍伯主正身迁入东岳寺东厢奉祀,并于1985年又迁入东岳寺檀樾祠奉祀。

安溪城隍廟: 安溪城隍庙

新庙重建工程于1992年1月5日完工。 此后,新加坡韭菜芭、杨桃园两地侨亲捐资续建四、五殿,继而又有诸多分炉及信众陆续捐建配套设施。 记者就此事向安溪公安核实,民警称,安溪全县近期未接到此类报警,视频中的小区并非安溪阳光城,而是在厦门同安,真实情况需当地警方进一步核实。 古往今來,風流名士有感于安溪城隍廟之靈秀,大發豪性詩情,留下不少名匾佳聯。

安溪城隍廟

周朝天子祭祀“八蜡”中的“水庸”,被認為是祭祀城隍之始,但與後世城隍信仰情況不太相同。 古往今來,風流名士有感於安溪城隍廟之靈秀,大發豪性詩情,留下不少名匾佳聯。 有明張瑞圖題的“陰騭下民”,清知縣葉紹芬題的“燮理陰陽”,黃宅中題的“是夢覺關”,李鈺題的“保我黎民”,莊成題的“真英靈”等古匾;有明進士 秦鍾震作的“為惡不滅,祖宗有餘德德盡必滅;為善不昌,祖宗有餘殃殃盡必昌。 ”清狀元莊俊元作的“功德秀河山,前龍津,後鳳麓,十八里歸依福地;聲靈昭綸 綍 ,東陽鍾,西鱷鼓,第一長詹拜公門。 信仰城隍是一种以传统历史文化为深刻社会背景的文化现象。

安溪城隍廟: 新加坡

由4个首人拈香侍候,主持僧人负责点名。 巡游队伍一般于当日下午3时左右方进庙卸驾,再由主持僧人就四街各定若干人选,逐一进行投掷卜杯,获准杯者为明年新首人。 此后,进行新旧首人交接礼仪,晚上再按路线巡游,由新首人负责工役、火把、灯笼,一般至夜10时许结束。 古往今来,风流名士有感于安溪城隍庙之灵秀,大发豪性诗情,留下不少名匾佳联。 有明张瑞图题的“阴骘下民”,清知县叶绍芬题的“燮理阴阳”,黄宅中题的“是梦觉关”,李钰题的“保我黎民”,庄成题的“真英灵”等古匾;有明进士 秦钟震作的“为恶不灭,祖宗有馀德德尽必灭;为善不昌,祖宗有馀殃殃尽必昌。

安溪城隍廟

而兩地城隍廟每年組團到安溪城隍廟尋根,謁祖進香,祈求安溪城隍庇佑之舉也成慣例。 民國30年(1941年),國民兵團副團長邱秋星派兵進駐安溪城隍廟,城隍伯主正、副身塑像被遷出,暫奉祀於縣城北街隘子頭民舍,其餘諸神塑像被拆毀。 民國32年(1943年),因官方基建,隘子頭城隍臨時廟宇需拆遷,由承建者另行擇地於北門橋邊建一廳兩房及下落作為廟宇,並于同年遷入。 1953年,城隍伯主正身遷入東嶽寺東廂奉祀,並於1985年又遷入東嶽寺檀樾祠奉祀。

安溪城隍廟: 安溪城隍廟

1966年擴建,1976年重修至1984年方竣工。 1994年10月,安溪县人民政府将东岳寺、城隍庙划归凤城镇人民政府管理,并建立东岳寺、城隍庙园林管理处及文物保护管理组,秉承爱国爱教、奉献社会的宗旨,积极提高城隍庙的文化品位,先后新建一批配套设施等,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与此同时,注重发挥城隍宗教文化在闽台文化交流和对外联谊中的积极意义,努力把安溪城隍庙建设成为一处民众进行正常宗教活动的场所、一座联系海内外爱国人士的文化桥梁、一扇展现安溪侨乡现代文明风貌的窗口,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在中国、朝鮮半島、越南文化中,城隍是城池守护神,其前身是水庸神。 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禮》八神之一。 “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 城隍爷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縣令。 安溪城隍廟主神「敇封欽加普護清溪顯佑伯」,自宋朝以來因有功於朝廷,皇帝欽賜封號、龍袍、玉印。 安溪城隍廟 公元956年農曆5月28日安溪城隍廟始建日,公元960農曆4月15日竣工。

安溪城隍廟: 唯一穿龍袍城隍爺 安溪城隍神威鎮全台

最後安溪城隍接下此案,施法將冤魂的頭顱接回身體,並要當年那群凌虐對方的先人的後代子孫手持清香,向冤魂道歉,才將延宕百年的慘劇結案,一切回歸平靜。 「正德上章執徐(1520年)春仲甲申,吉水龔公令安溪之四月,憫茲邑民,久罹虎患,乃焚文於城隍之祠,矢神必獲。越翼日乙酉,果戮其一;越三日戊子,又戮其一,民胥神之。」時教諭鄒魯曾目擊其事,特作《戮雙虎賦》。 城隍廟常有一句對聯「作事奸邪,盡汝燒香無益;居心正直,見我不拜何妨!」意思是做壞事不改進,燒香敬拜各大小廟,皆無意義;如果為人正直盡孝,就算進了廟宇見了神,不燒香不禮拜,神也不會責怪。 《禮記》有云:「天子大蜡八,水庸居七」意思就是說古代天子祭祀八種神,水庸居第七,庸則城,水則隍,既然天子皇帝會去祭祀的神,就不是陰神。

珍藏廟內的城隍伯主之印,據傳系宋代皇帝所賜,玉質方形,邊長7.5釐米,高5釐米,印文為“敕封清溪顯佑伯印”繁體篆書,印座上雕有一頭上有“王”字紋的卧蟾蜍,寓贊安溪城隍解理陰陽、靈顯威赫之意。 廟內現存“示諭”、“造船碑記”兩塊古碑刻,立石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二月,由知縣夏以槐撰。 ”《造船碑記》碑長210釐米,寬110釐米,記載當年為解決每年春齋醮迎儺之資,置造溪船兩條,自泉州運鹽至安溪,並免收税費,“取其餘息以為醮費”。 歷史上,官府均十分重視安溪城隍每年的春巡之事。 清代,恭迎城隍,設醮(一種禱神的祭禮,後專指僧道為禳除災祟而設的道場)盛典,熱鬧非凡。

安溪城隍廟: 城隍庙

第一殿面宽五间,辟三门,檐口辉绿岩龙柱,门堵、窗棂分别以青白石雕刻,有鲤鱼跳龙门、双龙戏珠、双狮抛球、狮凤牡丹、松鹤莲荷、竹鹿等图案,屋架构件,如吊筒分别透雕花竺、垂莲、嫦娥奔月、吹箫引凤。 第二殿为城隍殿,重檐歇山式,彻上露明造,穿斗式,面宽五间,进深五间,前加拜亭。 正副三尊城隍神像均坐正殿,分别面向三圆棂窗,八爷、九爷伫立两旁。

安溪城隍廟: 安溪(清溪)城隍

一千多年来,安溪城隍庙历尽沧桑,几经修葺,几经重建,几经迁址,现存建筑为清初遗物。 据史料记载,位于城关富民街县实验小学边的安溪城隍旧庙,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年)五月二十八日,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四月十五日竣工。 新加坡也廣泛流傳有清溪城隍顯靈的故事。 20世紀4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南進入侵新加坡。 有一次,日軍出動大批飛機轟炸新加坡各地,各處一片廢墟,而民國17年(1928年)自安溪分爐至新加坡的城隍伯主五舍公城隍廟之所在地,卻絲毫未受到飛機的轟炸。 因此,當地華僑、華人對安溪城隍伯主更加虔誠奉祀,並先後在韭菜芭、楊桃園構築兩座雄偉壯觀的清溪城隍廟宇,至今仍香火鼎盛。

安溪城隍廟: 祭祀

安溪城隍在縣治東界,相承至今,隨時修建,因仍苟且,未有能恢張振作而高大之者。 故其木植蠹腐,規制卑隘,日將就圮,殊失崇奉之意。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1980年代臺灣,即是指 ,(民國69年至民國78年),這10年間在臺灣歷史上佔有一個重要的地位。 原來百年之前,有一位男性因為被誤認為小偷,遭到該庄頭的先人凌虐而死且身首異處,百年來想申冤卻無處可去,最終等到了安溪城隍出巡,因而請城隍爺作主。

早在明末清初,安溪先民即將香火帶入臺灣,嗣後分爐到臺北、台南、高雄,直至全島各地。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臺灣各地共有自安溪城隍廟分爐 安溪城隍廟 222座。 安溪城隍庙历经千年兴替,蜚声鹤远,著称海内外。 早在明末清初,安溪先民即将香火带入台湾,嗣后分炉到台北、台南、高雄,直至全岛各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台湾各地共有自安溪城隍庙分炉222座。

安溪城隍廟: 中國大陸

飛機投擲諸多炸彈,縣城羣眾卻無一傷亡。 消息傳出後,各街頭羣眾自發舉行“犒眾”之儀,敬獻黃豆,寓意為神兵提供子彈,或讓神明灑豆成兵,抵禦外侵。 1990年1月16日,在旅居新加坡僑親陳美英女士倡議及在縣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擇地於東嶽寺東側,依照原廟規制,興建安溪城隍新廟,並由陳美英女士獨資興建一至三殿。 新廟重建工程於1992年1月5日完工。 舊廟 坐北朝南,宮殿式建築,規模為 五進四天井。

安溪城隍廟: 安溪城隍廟簡介

每年做醮完畢撤壇,當夜12時由4位首人恭請清溪城隍伯主整頓衣冠坐上8座交椅。 城隍出巡路線為:從東門出,沿河溝、山邊到祥雲渡,行至鳳山黃氏祖墓(俗稱狀元墓),再按原路回到祥雲渡鳳池庵設帷幕安奉(注:今路線為:東出山門→鳳山路→八三一路→祥雲路→深內→縣製藥有限公司→鳳山黃氏祖墓→返回→深內→鳳池庵)。 到10時至11時之間,廟關起大門,廟內所有官曹衙役、兵馬差事(均須以人裝飾代替),以八、九爺領頭,按序排班行進。 由4個首人拈香侍候,主持僧人負責點名。

安溪城隍廟: 唯一穿龍袍城隍爺 安溪城隍神威鎮全台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