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增修條文詳細資料

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之報酬或待遇,應以法律定之。 除年度通案調整者外,單獨增加報酬或待遇之規定,應自次屆起實施。 中華民國增修條文 國家應依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並對其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及社會福利事業予以保障扶助並促其發展,其辦法另以法律定之。 《中華民國刑法》是在中華民國施行的刑法,又稱普通刑法,分為總則與分則兩編。 該法為實體法(相較於程序法而言),規定了國家刑罰權發動的實體要件。

中華民國增修條文

國民大會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任期至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十九日止,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任期自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五月二十日開始,不適用憲法第二十八條第二項之規定。 立法院得經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一以上連署,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 不信任案提出七十二小時後,應於四十八小時內以記名投票表決之。 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贊成,行政院院長應於十日內提出辭職,並得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不信任案如未獲通過,一年內不得對同一行政院院長再提不信任案。 1991年4月召開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臨時會,依照憲法第174條第一項第一款之修憲程序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與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國民大會並諮請李登輝總統在1991年(民國80年)4月30日依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第十項之規定,公告自5月1日起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同年5月1日,李登輝公告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同時公佈國民大會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中華民國增修條文: 憲法第七次增修

增列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全體立法委員依法決議,並提經國民大會依法複決同意,不得變更之。 國民大會代表第四屆為300人,自第五屆起為150人,依規定以比例代表方式選出之。 並以立法委員選舉,各政黨所推薦及獨立參選之候選人得票數之比例分配當選名額。 監察院對於中央、地方公務人員及司法院、考試院人員之彈劾案,須經監察委員二人以上之提議,九人以上之審查及決定,始得提出,不受憲法第九十八條之限制。 2000年7月7日,司法院大法官作成並公佈釋字第509號解釋,宣告刑法第310條誹謗罪規定與憲法保障言論自由之意旨不牴觸,並援引美國最高法院所創設的「真實惡意原則」,指出「行為人雖不能證明言論內容為真實,但依其所提證據資料,認為行為人有相當理由確信其為真實者,即不能以誹謗罪之刑責相繩」對該罪構成要件進行實質上的限縮解釋。 2020年5月29日,司法院大法官於做出釋字第791號解釋,宣佈《中華民國刑法》第239條通姦罪及《刑事訴訟法》第239條但書「對於配偶撤回告訴者,其效力不及於相姦人」規定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立即失效。

  • 總統於立法院解散後發布緊急命令,立法院應於三日內自行集會,並於開議七日內追認之。
  • 第一款每省、直轄市選出之名額及第三款、第四款各政黨當選之名額,在五人以上十人以下者,應有婦女當選名額一人,超過十人者,每滿十人應增婦女當選名額一人。
  • 總統、副總統之罷免案,須經全體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二之同意後提出,並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總額過半數之投票,有效票過半數同意罷免時,即為通過。
  • 該法為實體法(相較於程序法而言),規定了國家刑罰權發動的實體要件。

本次憲法增修,是經過國民黨及民進黨在國家發展會議中的共識而進行的。 1996年12月,時任總統李登輝舉行國家發展會議;會議中,為了要把行政院院長一職改由總統任命不用經立法院同意,時任總統李登輝以「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及「凍結臺灣省省長及臺灣省議會選舉」來交換。 可是,此舉對时任臺灣省省長宋楚瑜產生巨大的政治打擊,激化了國民黨李宋的黨內鬥爭。 而且國民黨亦有人指此舉為時任總統李登輝發表特殊兩國論的開端,為國民黨在2000年總統選舉中分裂種下遠因。 考試院設院長、副院長各一人,考試委員若干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不適用憲法第八十四條之規定。 中華民國增修條文 中華民國增修條文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疆域,非經全體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之決議,提出領土變更案,並於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不得變更之。

中華民國增修條文: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點選開啟法規查詢)

其他憲政改革議題由改選後的第二屆國民大會處理,以維持憲法的民意基礎。 司法院大法官,除依憲法第七十八條之規定外,並組成憲法法庭審理總統、副總統之彈劾及政黨違憲之解散事項。 國民大會為行使憲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職權,應於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選出後三個月內由總統召集臨時會。 立法院第二屆立法委員及監察院第二屆監察委員應於中華民國八十二年一月三十一日前選出,均自中華民國八十二年二月一日開始行使職權。 行政院院長辭職或出缺時,在總統未任命行政院院長前,由行政院副院長暫行代理。

  • 人民為構成國家要素之一, 從而國家不得將國民排斥於國家疆域之外。
  • 本次憲法增修,是經過國民黨及民進黨在國家發展會議中的共識而進行的。
  • 自1991年(民國80年)5月1日首次公告施行以來經過七次修訂,現今施行的是2005年(民國94年)6月10日公告的第七次增修版本、及部分2000年(民國89年)4月25日公告部分條文。
  • 一、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針及施政報告之責。
  • 而這些憲法最高位階價值被大法官總稱為「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包括:民主共和國原則、國民主權原則、憲法第二章保障人民之權以及權力分立即制衡等。
  • 由於國民大會的未來動向是傾向廢止,以立法委員選舉政黨比例產生。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制定後隨即舉行了國民大會全面改選接手修憲,增修條文在李登輝時代共增修六次,陳水扁時代增修憲法一次。 現行有效的條文為2005年6月10日由陳水扁總統公佈之第七次增修條文及部分2000年4月25日由李登輝總統公佈之第六次增修條文。 1980年代,臺灣民主化的呼聲逐漸獲得臺灣人認同,而訴求民主化改革的社會運動更是在1987年解嚴後蓬勃發展。 1990年3月爆發野百合學運,提出「廢除臨時條款」和「召開國是會議」等訴求。 1990年5月22日,李登輝在總統就職記者會上表示,計畫在一年內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並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回歸正常憲政體制。 中華民國增修條文 但因臺灣海峽兩岸分治現狀仍未改變,為保留法統,故將部分憲法條文凍結,再以增修條文的方法修憲。

中華民國增修條文: 憲法增修條文

立法委員自第七屆起,席次由225席減為113席,任期由3年改為4年,選制改為並立制單一選區兩票制。 國家應重視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國民就業、社會保險及醫療保健等社會福利工作,對於社會救助和國民就業等救濟性支出應優先編列。 第十條 國家應獎勵科學技術發展及投資,促進產業升級,推動農漁業現代化,重視水資源之開發利用,加強國際經濟合作。 另一方面,取消教科文預算下限一案亦引來民間輿論罵聲連連,雖然在新黨及國民黨與民進黨部份國代力爭之下提出復議案,但最後被否決維持取消。

中華民國增修條文

此處大法官所欲表達者,乃是憲法之中有某些基本價值是原先就設定好的,就算修憲機關有權修憲,但也不能修改此些基本價值,這些價值比其他憲法條文更高上一階。 而這些憲法最高位階價值被大法官總稱為「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包括:民主共和國原則、國民主權原則、憲法第二章保障人民之權以及權力分立即制衡等。 監察院設監察委員二十九人,並以其中一人為院長、一人為副院長,任期六年,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考試院設院長、副院長各一人,考試委員若干人,由總統提名,經國民大會同意任命之,不適用憲法第八十四條之規定。 國民大會依前項第一款及第四款至第六款規定集會,或有國民大會代表五分之二以上請求召集會議時,由總統召集之;依前項第二款及第三款之規定集會時,由國民大會議長通告集會,國民大會設議長前,由立法院院長通告集會,不適用憲法第二十九條及三十條之規定。 國民大會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應於中華民國八十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選出,其任期自中華民國八十一年一月一日起至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國民大會第三屆於第八任總統任滿前依憲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集會之日止,不受憲法第二十八條第一項之限制。

中華民國增修條文: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簡稱憲法增修條文、憲增條文,是中華民國政府為回應民主化的呼聲與本土化風潮等政治情勢而新增的《中華民國憲法》條文。 增修條文與憲法本文分開,在不修改原有憲法本文的原則下,凍結部分憲法本文並另以增修條文的方式修改之,使憲法能在政府實際統治領土(自由地區)順利運行。 自1991年(民國80年)5月1日首次公告施行以來經過七次修訂,現今施行的是2005年(民國94年)6月10日公告的第七次增修版本、及部分2000年(民國89年)4月25日公告部分條文。 國家對於自由地區原住民之地位及政治參與,應予保障;對其教育文化、社會福利及經濟事業,應予扶助並促其發展。

嗣因國家發生重大變故,政府遷台,此一債券擔保 之基礎今已變更,目前由政府立即清償,勢必造成臺灣地區人民稅負之沈 重負擔,顯違公平原則。 立法機關乃依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之授權制定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於第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一、 民國三十八年以前在大陸發行尚未清償之外幣債券及民國三十八年黃金短 期公債;二、國家行局及收受存款之金融機構在陸撤退前所有各項債務, 於國家統一前不予處理,其延緩債權人對國家債權之行使,符合上開憲法 增修條文之意旨,與憲法第二十三條限制人民自由權利應遵守之要件亦無 牴觸。 憲法第十條規定人民有居住、遷徙之自由,旨在保障人民有自由設定 住居所、遷徙、旅行,包括入出國境之權利。 人民為構成國家要素之一, 從而國家不得將國民排斥於國家疆域之外。 於臺灣地區設有住所而有戶籍 之國民得隨時返回本國,無待許可,惟為維護國家安全及社會秩序,人民 入出境之權利,並非不得限制,但須符合憲法第二十三條之比例原則,並 以法律定之。

中華民國增修條文: 憲法第一次增修

由於國民大會的未來動向是傾向廢止,以立法委員選舉政黨比例產生。 在國民大會議長蘇南成的帶頭下,國民大會通過這一修憲案。 監察院從政權(民意)機關改為治權機關;監察委員產生方式,由原來的由省市議會選舉,改為由總統提名;同時將總統對考試院、司法院、監察院有關人員的提名,改由國民大會行使同意權。 依照當時制度,有修改憲法權力的第一屆國民大會中,多數代表在1947年選出後已經43年沒有進行改選,被譏為「萬年國會」,民意基礎相當薄弱。 故經過執政黨中國國民黨的憲政改革策劃小組與在野黨民主進步黨在國是會議中協商後規畫採用「一機關兩階段」修憲原則,先由現有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處理必要條款與制定國會全面改選法源。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