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生活費不可不看攻略

考量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眾生活的影響,今年綜合所得稅、營業所得稅的報稅期間首度延長至6月底,只要在6月30日前都可以申報108年度的所得稅。 若民眾因疫情衝擊導致繳稅有困難,也可以向當地稅捐稽徵機關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稅,不限繳稅金額皆可申請,最長可申請延期1年或分期3年,關於報稅相關的完整紓困資訊可以前往財政部因應COVID-19專區查詢。 基本生活費 財政部今日公告110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9.2萬元,民眾明年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適用。 納稅者申報家戶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總額之比較基礎,包括免稅額、標準(或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部分項目(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及儲蓄投資特別扣除)。

  • 以4口之家為例,相同所得、免稅額、扣除額結構下,2021年度課稅所得將較前一年度減少4萬元。
  • 舉例說明,單身上班族,無積蓄,2021年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基本生活費總額」為18.2萬元,「基本生活費比較項目合計金額」為免稅額8.8萬元以及標準扣除額12萬元,合計為20.8萬元,由於「基本生活費總額」未超過「基本生活費比較項目合計金額」,無法享受基本生活費免稅。
  • 因此,只有年收入超過 222 萬元且支出項目符合認列標準的人,選用核實扣除方案才會比較划算。
  • 阿光今年29歲,單身,基本生活費為18.2萬元,免稅額8.8萬元、標準扣除額12萬元、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2萬元;將基本生活費減去比較項目後已沒有餘額(8.8+12+2=22.8,18.2-22.8=-4.6),因此阿光不能減除基本生活費差額。
  • 若五口之家適用5%綜所稅率,基本生活費差額可額外再減稅1.25萬元(25萬元X5%);若適用12%綜所稅率,可多減稅3萬元(25萬元X12%)。

若五口之家適用5%綜所稅率,基本生活費差額可額外再減稅1.25萬元(25萬元X5%);若適用12%綜所稅率,可多減稅3萬元(25萬元X12%)。 財政部預估,本次調整後的總受益戶數為229萬戶,較前一年度增加21萬戶;減稅利益為146.4億元,釋出減稅效果較去年度增加44.1億元。 須注意的是,在經過修法後,「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和「財產交易損失特別扣除額」已被排除在比較項目之外。 星世貸總費用年百分率為3.27%~17.01%,該百分率係以貸款金額新台幣30萬元,貸款期間5年,貸款利率前1期固定利率0.1%,第2期起機動利率2.68%~16.88%,及各項相關總費用NT$5,000為計算基礎。 本廣告揭露之年百分率係按主管機關備查之標準計算範例予以計算,實際貸款條件,仍以銀行提供之產品為準。

基本生活費: 一、每人基本生活費提高到19.2萬,今年報稅「扶養眷屬」越多省越多!

根據行政院衛福部統計,在全台灣將近80萬需要長期照顧的失能人口中,有將近半數的家庭必須長期自行承擔照顧工作,更預估在2026年,失能人口將超過100萬人。 自推行長照2.0以來,即便各種資源與服務不斷布建擴展,但現在的台灣社會中,依然有許多人受到傳統觀念所綁縛,寧願自己深陷照顧重擔,不敢也不願取得援助。 今年5月申報綜所稅,共分三批退稅,第三批退稅原定明年1月18日才會入帳,但財政部賦稅署提早退稅期程,提…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110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金額為19.2萬元,較109年度18.2萬元增加1萬元,納稅義務人於今年申報110年度綜合所得稅時即可適用。 阿勇和淑麗扶養阿勇年滿70歲的父母,與2名就讀大專院校的子女,一家6口的基本生活費共109.2萬元,免稅額61.6萬元(8.8×4+13.2×2)、標準扣除額24萬元、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4萬元、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為5萬元,由於阿勇的母親失智、須全日照護,又可再減除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12萬元。 將基本生活費減去比較項目後,差額為2.6萬元(61.6+24+4+5+12=106.6,109.2-106.6=2.6),因此阿勇和淑麗的所得總額可再減除2.6萬元。 基本生活費的制度設定,來自於「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規定,每人每年最低生活所須費用不得課稅。 而基本生活費則按照主計總處公布最近1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成來計算。 依照過往情形來看,財政部會在每年12月公告實際估算額度,以利民眾下一年度5月報稅使用。

基本生活費: 基本生活費調升利多齊發,4 口之家明年有望省稅 1,500 元

衛生福利部強調,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之審核係以「家戶」為基礎,除家庭總收入分配全家人口,每人每月限額在最低生活費及其1.5倍以下,尚須考量家戶的動產(存款及投資等)、不動產(土地及房屋)限額,以兼具公平性。 惟每個家庭情況未必相同,舉例而言,小林家除原有五人外,另扶養一位逾70歲具備身心障礙資格與長照需求阿嬤,那阿嬤個人免稅額(13.2萬元)、身障特扣額(20萬元)、長照特扣額(12萬元)等,合計有45.2萬元要計入公式。 賦稅署副署長吳蓮英表示,納保法新制實施後,預估將有149萬申報戶受惠,其中以單薪、扶養人數較多的納稅義務人受益最大;稅損則從新制上路前的4.32億元,增加至42.56億元,稅收淨影響數為負38.24億元。

楊純婷說,今年基本生活費對應公式為「免稅額+標準或列舉扣除額+身心障礙、教育、幼兒學前、長期照顧、投資儲蓄特別扣除額」,與去年相比新增長照特扣額。 今年報稅季與往年最大的不同,在於新增了「基本生活費」的計算,卻被不少民眾質疑政策看得到吃不到,在小家庭占七成以上的台灣,基本生活費到底保障了誰? 這個問題必須回到「基本生活費」的前世,即《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4條立法之初,引用了《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中,規定締約國應維持勞工及其家屬符合基本生活水準,具體化生存權保障之緣故,「基本生活費」的設定,其實就是在保障民眾的「生存權」。 基本生活費 楊建華舉例,若陳姓父母扶養2名大學子女(共4口)、基本生活費新制總額為18.2萬元X4=72.8萬元。

基本生活費: 什麼是「基本生活費」? 為何年年都有調高好康?

有毛孩的陪伴,讓許多飼主的生活增添不少歡笑,有時毛孩的舉動也會讓飼主又驚又喜,增加許多生活樂趣。 近來有飼主分享,自己看到蚊子後說了一句「該死的蚊子」,結果自家柴柴「King將」就叼著一隻拖鞋過來,逗樂許多網友。 您使用的是已經不支援的過時作業系統,將無法瀏覽本網站,請更新您使用的作業系統以確保瀏覽的流暢與安全。 截至109年6月底止,全國各縣市低收入戶計14萬3,453戶、29萬6,785人;中低收入戶10萬9,140戶、31萬1,669人,合計照顧25萬2,593戶、60萬8,454人,涵蓋率為全國人口2.58%。

這一切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願意敞開心房,適時地求援,接受必然的改變,除了能讓長輩獲得有尊嚴的照顧服務,自己也能擁有好品質的生活。 衛福部在2020年,曾針對使用長照服務2.0的家庭照顧者做調查,發現有94.3%的使用者,表示整體生活品質有改善,92.3%表示心理和照顧的負擔降低。 九成以上的滿意度,顯示出專業的支援可以帶來正向的能量,打破一人長照全家失能的困境。

基本生活費: 相關文章

其中,綜合所得總額包含薪資、利息、營利、租賃、財產交易等收入,免稅額則分為未滿70歲每人8.8萬元、70歲以上每人13.2萬元,標準扣除額為單身者12萬元、有配偶者24萬元。 110 年度,每人基本生活費 19.2 萬元,會於 基本生活費 2022 年 (111 年度)的 5 月中申報綜合所得稅時應用。 3.財政部應於每年十二月底前,依本法第四條第二項規定公告當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其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數四捨五入。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實施屆滿周年,賦稅署副署長吳蓮英宣布,所得稅基本生活費用不課稅的計算方式,將排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此改變對於扶養人數較多的納稅義務人受益最大,預估有近150萬申報戶受惠;稅損42.56億元。 基本生活費 基本生活費差額,對於開銷單純之標準扣除額適用家庭有所幫助,立意良善,計算差額時,扣除「免稅額」及「一般扣除額」尚屬合理,然而「特別扣除額」六大項目僅減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則顯屬獨對薪資所得者,尤其是雙薪家庭(如上述案例3),使得基本生活費差額下降或為負數,乃此次立法遺珠之憾。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於二○一七年上路,根據規定,納稅人為維持自己及受扶養親屬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不得課稅,而基本生活費依主計總處公布最近一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六十%計算。 舉例說明,單身上班族,無積蓄,2021年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基本生活費總額」為18.2萬元,「基本生活費比較項目合計金額」為免稅額8.8萬元以及標準扣除額12萬元,合計為20.8萬元,由於「基本生活費總額」未超過「基本生活費比較項目合計金額」,無法享受基本生活費免稅。 2022年調高基本生活費之後,「基本生活費總額」為19.2萬元,「基本生活費比較項目合計金額」為20.8萬元,由於「基本生活費總額」仍未超過「基本生活費比較項目合計金額」,因此仍無法受惠於基本生活費免稅。

基本生活費: 個人購買房地,如取得價金折讓,應以實際支付金額作為取得成本

2018年度基本生活所需費用每人為17.1萬,2019年度基本生活費用為17.5萬。 基本生活費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中已明定納稅者及受扶養親屬因維持基本所需之費用(基本生活費),不得加以課稅,因此今年5月報稅時調高的基本生活費有機會讓民眾少繳一些稅。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5月報稅季即將到來,民眾常對「採用標準或列舉扣除額對稅額沒有影響」「增加列舉扣除額的金額後,為何稅額並未減少」等問題表示疑惑,事實上這可能是「基本生活費用」所造成的影響。

  • 本廣告揭露之年百分率係按主管機關備查之標準計算範例予以計算,實際貸款條件,仍以銀行提供之產品為準。
  • 財政部近日預告「納稅者權利保護法施行細則」第3條、第11條修正草案,修正納稅者申報家戶基本生活費總額的比較基礎,除原有的免稅額與扣除額外,在特別扣除額部分,納入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以及儲蓄投資等4項特別扣除額,但將原本的薪資特別扣除額排除在比較基礎之外。
  • 我國納保法基本生活費精神是維持民眾自己生活、扶養親屬所需費用,不予課稅,費用標準是依主計總處「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60%計算,家戶平均所得會直接影響到該數值,若所得提升、可支配所得就會增加,連帶提高基本生活費。
  • 財政部近日預告納保法修正案,最大亮點是將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排除在基本生活費比較基礎之外,新制回溯自今年1月1日上路,明年5月報稅即可適用,預估有149萬戶享有減稅利益。
  • 自推行長照2.0以來,即便各種資源與服務不斷布建擴展,但現在的台灣社會中,依然有許多人受到傳統觀念所綁縛,寧願自己深陷照顧重擔,不敢也不願取得援助。
  • 5月報稅季將至,今年報稅對納稅人而言最大的好消息,就是去年的「基本生活費」再度調升了。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2017年底上路,保障國家不可對民眾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簡稱基本生活費)課稅,標準是依行政院主計總處最近一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60%計算。 主計總處8月公布2020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增至32萬元,因此今年基本生活費提高至19.2萬元。 為計算基本生活所需費用在綜所稅計算時是否有被保障,財政部有一套對應公式,如果對應公式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合計金額低於19.2萬元,就可在報稅時增加減除差額,以完整保障納稅人權益。

基本生活費: 報稅注意:4大變化+3大亮點

隨著電影阿凡達將於明日上映,VR相關題材再度引人注意,加上市場屢傳蘋果VR產品將於明年上市,而根據研調機構TrendForce預估,2022年全球VR裝置出貨量約858萬台,年減5.3%。 受惠於Sony PS VR2、Meta Quest 3等新產品問世,預計2023年VR裝置出貨量將回升至1,035萬台,年增20.6%。 在台灣正式成為高齡社會的這個階段,伊甸也提出了能夠同理照顧者、體貼失能者的完整老人服務內容,包括日間照顧服務、居家照顧服務、照顧者喘息服務、弱勢長者餐飲服務等,甚至將層級拉高到以社區為關照對象,提供社區關懷、社區輔具站服務等。 而伊甸這些年來的努力,更獲得滿滿的迴響,每一位受到協助者的正向反饋,都是幫助伊甸持續前進、希望做得更好更多的力量。 伊甸基金會成立至今已40年,向來以「哪裡有需要、伊甸就在哪裡」的精神,為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爭取權益。

特別扣除額部分,儲蓄投資扣除額每戶上限為27萬元,薪資所得扣除額為每人20萬元、身心障礙扣除額為每人20萬元、教育學費扣除額為每人2.5萬元、幼兒學前扣除額為每人12萬元,去年起新增的長期照顧扣除額則為每人12萬元。 基本生活費隨著《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在2017年上路,立法目的是為了保障納稅人本人與受扶養親屬享有「符合人性尊嚴」的基本生活,因此針對基本生活費不予以課稅。 2.前項所稱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由中央主管機關參照中央主計機關所公布最近一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百分之六十定之,並於每二年定期檢討。 勤業眾信稅務部會計師王瑞鴻表示,由於基本生活費是以申報人數來計算,一般而言,同一申報戶人數愈多,愈有機會享受到基本生活費的減稅利益。

基本生活費: 報稅季來臨 頂客族、海外工作者5大關鍵一次看

主計總處公布2020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增至新台幣32萬元,連動以此為調整基礎的納保法「 基本生活費 」,今年可望提高至19.2萬元,調幅再創新高, 2022年基本生活費 於2022年5月報稅適用,部分四口之家以稅率5%試算,有望新增省稅2000元,也使整體受惠戶數估增至逾205萬戶。 假設這位小姐和丈夫合併申報總收入140萬,扣掉免稅額和扣除額剩下40.8萬元,1家4口換算今年基本生活費差額10.8萬元,以5%稅率計算,今年得繳1.5萬元,而明年因為基本生活費調升差額來到13.6萬元,算出來繳稅額1萬3600元,兩者相抵能節稅1400元。 財政部16日正式公告,109年度基本生活費調升為18.2萬元,比前一年提高7000元,創下歷年最大調幅,而且明年報稅就能適用,預計205萬戶平均每戶減稅將近5000元。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2017年12月28日上路,立法保障國家不可對民眾「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課稅,而所謂基本生活所需費用,是依主計總處最近一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計算。 根據財政部今年預估,基本生活費用調高為17.1萬元後,約有177萬戶可享有減稅利益,其中以單薪、扶養人數較多的納稅義務人受益最大。 行政院長蘇貞昌14日在行政院會中宣布,2021年每人基本生活費由去年的18萬2,000元提高至19萬2,000元,增加1萬元,這是蔡政府上任以來,連續第五年調漲基本生活費,調幅則是歷來最高,明年5月報稅適用,預計210萬戶受惠。

基本生活費

相較於無基本生活費差額扣除時,綜合所得淨額為16.4萬元,則應納稅額為8,200元,足足省下4,000元稅額。 目前基本生活費機制上路約五年,其額度從2017年16.6萬元逐年提高,2018年為17.1萬元、2019年為17.5萬元、2020年18.2萬元、2021年為19.2萬元。 而基本生活費抵稅額度速算公式為「申報戶人數×基本生活費-免稅額-六大扣除額」。 依今年報稅標準,70歲以下者免稅額為每人8.8萬元、70歲以上者每人免稅額則為13.2萬元。 納保法2017年底上路,保障民眾「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免課稅,所謂基本生活所需費用是依主計總處最近一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60%所訂定。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0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32萬265元,其60%約為19.2萬元,也就是2021年度每人適用基本生活費。

基本生活費: 報稅季到!勞、就保繳費證明3管道可拿

若陳家適用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1萬元、教育學費扣除額5萬元,計算公式為(四人免稅額8.8萬元X4+標扣額(夫妻)24萬元+儲蓄投資與教育學費扣除額)=65.2萬元。 安永(EY)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楊建華指出,今年基本生活費對應公式為「免稅額、標準或列舉扣除額、身心障礙、教育、幼兒學前、長期照顧、投資儲蓄特別扣除額等總和」。 主計總處公布2019年家庭收支調查,推估財政部參考訂定的2020年度每人每年基本生活費,將達18.2萬元,較去年大幅提升7000元,創下基本生活費制度實施以來最大增幅。 適用這項減稅利益的四口之家,明年申報綜所稅時至少可省下1400元支出,且家庭人口數越多或適用稅率越高,省下的稅金可望更大,全國減稅利益上看百億元。 財政部官員表示,這次納保法修正主要是「衡平」考量,根據大法官745號解釋的意旨,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中包含了賺取薪資收入所需費用的性質,不純然是基本生活費,但納保法的基本生活費概念是「基於基本生活需求」所支應的扣除項目,衡量之下,決定排除薪資特別扣除額,但納入身障、教育學費等4項特別扣除額。 然而,立法院今年初通過「稅制優化」方案,將原本納入基本生活費比較基礎的薪資特別扣除額大幅調高至20萬元,外界認為有工作的納稅義務人,其免稅額加上扣除額的總額後,將遠高於基本生活費,根本無從減除。

財政部依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規定,公告2020年度基本生活費從17.5萬元提高到18.2萬元,等於每個人多出7,000元免稅額度、為歷來最大增幅。 綜所稅申報時,財政部有一套計算方式,以確認個人受「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保障不可課稅的「基本生活費」額度,有於計稅時減除。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家庭收支調查結果,2020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32萬元,以此計算,2021年每人「 基本生活費 」,估為19.2萬元,比去年的18.2萬元,再增加達1萬元,將於2022年5月申報綜所稅時適用。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2017年12月28日上路,首次立法保障國家不可對民眾「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課稅,而所謂基本生活所需費用,是依主計總處最近一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計算。 不過,在申報所得稅時,並不是直接將基本生活費扣除即可,而是必須先加計免稅額與規定的扣除額項目,若該數字低於基本生活費總額,才能扣除其差額,以下用3個公式來詳細說明。 有關2021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金額,財政部依納保法第4條規定,參照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最近一年(2020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320,265元,按該中位數之60%訂定2021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金額為19.2萬元,較2020年度之18.2萬元,增加10,000元,為歷年來最大調幅。

基本生活費: 報稅月腳步近 會計師提醒三點不漏

依去年報稅方式、每人基本生活費17.1萬元計算,基本生活費x5人,比公式多出了17.5萬元,如果適用5%稅率,可節稅8,750元。 長年服務民眾的記帳士就反應,對於很多單親、單薪家庭而言,每年納稅對他們的負擔很大——因為可以扣除的費用沒有與被扶養的人數成正比。 基本生活費提高後,整體受惠戶數將增為205萬戶,減稅利益也提升至96.57億元,相較去年來說,今年將新增27萬戶受惠、減稅利益可增加24億元。 2017年《納保法》實施以來,基本生活費一路由16.6萬攀升至去年的17.5萬,去年提高4000元,減稅利益就高達72.57億元,適用戶數也從179萬戶提升到184萬戶,推估今年基本生活費年增幅度高達7000元,創實施以來新高,受惠戶數可望再向上攀升,逼近190萬戶,減稅利益上看百億。 所以, 當每年的 基本生活費 提高時,直接就會讓部分納稅人在隔年申報所得稅時達到省稅的目的,不過,如果你只知道 2022年基本生活費 這個節稅方法的話,就有點太遜囉。 雖說如此,也有許多節稅的項目可以幫助納稅人少繳一些稅金,至於哪些項目適合自己,還真得花點時間摸索研究,畢竟每家每戶每年的狀況都不同,另外近幾年使用信用卡或是行動支付繳稅都有回饋可拿,也算是不無小補了,畢竟水電瓦斯跟稅務相關費用本來都是沒有給回饋的喔。

國稅局表示,基本生活費是指《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4條所規定,不得課稅的每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參照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60%所算出,2021年度為19.2萬元,每個申報戶的納稅者本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可以合併計算。 以4口之家計算,今年每人的基本生活費調升4,000元,明年1個家庭的基本生活費將多16,000元,如符合適用最低稅率5%,明年綜合所得稅至少可再省下800元;適用稅率為12%,更能省稅1,920元。 至於綜所稅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扣除額是否會調升,財政部將在今年底公布。

最低生活費的調整攸關經濟弱勢民眾權益,除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外,其餘社會福利津貼如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弱勢兒少生活扶助、特殊境遇家庭扶助等,亦將參照最低生活費數額調整審核門檻,對政府財政影響甚鉅。 本部每年均於主計總處公布新年度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後,邀集各地方政府共同研商,再由本部及各直轄市政府依法訂定合理之最低生活費數額。 單身者個人免稅額為8.8萬元、標準扣除額12萬元、薪資扣除額20萬,合計年收入在40.8萬元以下,今年即可免繳稅。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納稅義務人申報扶養就讀大專以上院校子女的教育學費(須檢附繳費收據影本或其他足資證明文件)每人每年可扣除25,000元,不足25,000元者,以實際發生數為限,已接受政府補助者,應以扣除該補助的餘額在上述規定限額內列報。 若以小林家與阿嬤等六口計算,基本生活費總額為105萬元,但公式總額已從68萬元膨脹到113.2萬元(68+45.2),大於基本生活費87.5萬元,小林家就無法使用基本生活費差額了。

基本生活費: 納稅人權利保護依法有據,別讓權益睡著了

2022年調高基本生活費之後,「基本生活費總額」為57.6萬元(19.2萬×3),「基本生活費比較項目合計金額」為52.9萬元,「基本生活費總額」超過「基本生活費比較項目合計金額」4.7萬元,相較於2021年,可從綜合所得總額中扣除的金額更高,享有更高的基本生活費免稅。 依照今年報稅標準,假設有一個家庭為五口雙薪,配偶兩人年收入共150萬元、扶養三個國中子女。 該家庭的個人免稅額總和為44萬元、配偶兩人標扣額為24萬元、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為3萬元,若不適用其他四種扣除額,則基本生活費公式的免稅額與扣除額總和為71萬元。 以一對夫妻、扶養2名就讀國內大學子女的四口之家,且採標準扣除申報、存款利息為1萬元為例,基本生活費總額為76.8萬(19.2萬x4),扣除掉免稅額35.2萬(8.8萬x 4)、標準扣除額24萬(配偶合併申報)、特別扣除額6萬(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1萬元加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5萬元)後,其差額為11.6萬元,可從綜合所得總額中扣除。

基本生活費: 基本生活費差額2020報稅即可使用!

該局指出,所謂「基本生活所需費用不課稅」,指納稅者為維持自己及受扶養親屬享有符合人性尊嚴之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稅捐稽徵機關不得加以課稅,也就是納稅者必須先養活自己及家人後,始有餘力繳納稅捐,而在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範圍內不課稅,以落實憲法所保障之生存權。 在這一次的報稅季,「基本生活費」首次上路,具體成效能夠受益多少納稅人有待考驗,雖不夠盡善盡美,但也不可否認《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試圖平衡現行稅制的不足之處的努力,這套得來不易的《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不論是民眾或商家都應該妥善運用,遇到問題時借其成為發聲管道,不讓自己的權利權益沒了。 由上表可以發現,雖然扶養的人越多,免稅額和扣除額的總計可以越高,但平均下來,每人可分配到的基本生活費卻不斷遞減,(撫養兩人時每人每月1.34萬,撫養三人時每人每月反而僅有1.19萬)。 財政部賦稅署長許慈美表示,財政部剛從主計總處收到該數字,將會在10月做完整估算、12月正式公告,屆時才會知道減稅利益與適用戶數。 由於主計總處昨公布2019年家庭收支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30.3萬元,估算出的2020年度每人每年基本生活費達18.2萬元,較去年17.5萬元大幅提升7000元。 基本生活費是根據主計總處公布「最近一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的中位數60%計算,去年為每人16.6萬元,而106年支配所得中位數已到28.4萬元,打六折後為17.04萬元,也因此107年標準有望超過17萬元。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