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柺杖詳盡懶人包

第二天剛好是週休二日的禮拜六,東東不用去上學就一邊想著昨夜的事,一邊在社區裡到處走走,想找兩根適合做拐杖的樹枝。 走來走去,他走到社區外,看到有一大片舊宅空地,正有一部怪手在拆屋整地,他看到屋前有一顆榕樹、兩棵桂花,還有一棵櫻花樹都連根帶土被挖起準備移植到別的地方,有很多樹枝和樹葉都被鋸斷以便搬運。 東東就向屋主和工頭先要了幾根榕樹的樹枝試試,覺得太軟了,看那桂花又覺太細,因此改要了幾枝櫻花樹的樹枝回家。 而傳統上參拜的時間以「子時」最佳,也就是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據說是因為這個時間土地公剛起床比較清醒。 祭品主要以土地公最喜歡的拜「土豆」吃到老、「麻糬」黏錢、「酒」活的長長久久。 風水命理師谷帥臻指出,「土地公」的正名是「福德正神」,農曆2月初2土地公生日,又稱「龍抬頭」以及第一個「頭牙」日。

土地公不僅掌管農作收成,也保村落四境平安,從某個角度來說,土地公信仰是先民進入陌生環境開墾大自然的同時,為了抵抗未知災害,在心靈上尋求的庇護與寄託。 所以土地公廟,可說是先民墾拓的信仰前沿,也是聚落歷史的活化石。 土地公柺杖 雖然許多樹每年都會循環一次由死到生的過程,但並非每棵樹都被奉祀為神。

土地公柺杖: 老人拐杖四腳實木木質扶手杖木頭拐棍老年人木制拐扙輕便防滑捌杖

農家若無土地公廟,有兩種祭拜土地神的方式,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將三塊石頭疊成「磊」狀,則為土地公的象徵,燒香禮拜。 或者把一疊金紙綁在竹竿上,豎立在田頭或田尾處,俗稱「土地公拐」,將其權充土地公的神位祭拜,以祈求五穀豐收。 故漢族許多地區的習俗,每個人出生都有「廟王土地」——即所屬的土地廟,類似於每個人的籍貫;人去世之後,道士做超度儀式(即「做道場」)時,都會去其所屬土地廟作祭祀活動。 或者是新死之人的家屬,到土地神廟,稟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資料,以求土地神為死者引路。

土地公柺杖

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民間信仰習俗為「土地公」的聖誕,是古代「秋報」祭土地神的好日子,從事耕作的農民會在中秋節裡,幫土地公製作一枝手杖,昨(廿七)日帶著小朋友到田裡為土地公換上新的手杖,意味傳承之外,也感謝土地公一年來護衛農作豐收的辛勞。 田尾鄉農民李明營表示,早期農耕大都以人力耕作,靠天吃飯,農民寄望管理土地的「福德正神」,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無病蟲害、農作豐碩,選在農曆八月十五日俗稱土地公生日當天,於自家耕作農田中,插上「土地公柺杖」,祈求來年農作豐碩。 在中秋節拜土地公已經是流傳許久的習俗,農民將土地公金繫在芒草上,插在田裡作為手杖送給土地公,相傳是方便土地公在巡視田間農作物,祈求好年冬,在民間還有土地公杖會讓小孩聰明的傳說。 李明營表示,土地公杖若由小孩攜帶並插在田園裡,小孩會聰明伶俐,因此,每當贈杖給土地公時,往往會由大人將杖交給小孩,再由小孩進行這個神聖的儀式,除了代表「傳承」,也是感恩與惜福。 因此,農家都會幫土地公祂老人家換一枝新的柺杖,讓人覺得十分溫馨,這也是中秋節另一特色。

土地公柺杖: 拐杖實木拐棍木質工藝品麻花拐杖老人登山拐杖木頭拐杖龍頭拐杖

這或許是因為農業社會時代,土地更直接關係到生產活動的需求,土地長出作物,餵養生命,再繁衍新生命。 本週五(13日)為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大家可到住家、公司附近的土地公廟祝壽,也別忘了準備土地公喜歡的花生、麻糬孝敬祂老人家,尤其是軟嫩、Q彈的麻糬,很適合牙齒不好的老人家,且有說法認為麻糬的黏性可黏到土地公的長鬍鬚,藉機將財運黏過來,可招財。 土地公廟附近常可看見賣花生糖、麻糬等甜點的小販,祭拜前一定要去光顧一下。 土地公柺杖 閩南人也認為,土地神可以保佑農業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經商順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還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因孟姜女故事而流行)。 一般說法,土地神為地方之守護神祇,為鄉里之神,也有財神的性質。 臺灣民間信仰之中,玄壇真君與福德正神(土地公),是公司、商社的財神與守護神祇,習俗滲透至今,定正月初五開工日(即玄壇真君巡遊人間之日),十二月十六尾牙日(即土地神年終牙祭日)。

  • 民眾下回經過土地公廟要祭拜時,不妨好好觀看土地公手持的物品,若要簽注樂透,當然要找發財的土地公,若有五穀豐收,手持柺杖會巡田水的土地公才能庇佑。
  • 「土地」相對於「上天」,有所謂「天神、地衹」、「天公、地母」、「皇天、后土」之稱,依土地管轄範圍大小和信仰需求,土地崇拜相關的神明,包括了城隍爺、土地公、境主公、地基主等。
  • 東東就向屋主和工頭先要了幾根榕樹的樹枝試試,覺得太軟了,看那桂花又覺太細,因此改要了幾枝櫻花樹的樹枝回家。
  • 另有一說,土地公年紀大牙齒不好,只能吃得動麻糬,而用甜品糖果來拜拜,則可讓土地公「呷甜甜、保庇賺大錢」。
  • 早期土地公造型較古樸,以石頭原色呈現;石雕土地公大多手持柺杖,鎮守在田頭田尾或山郊野外、墳墓處,耐風吹日曬,捍衛所轄的土地,不被侵擾。

還有最後可在前一晚舉行還願祭典,當日則準備牲禮、水果、祭品、紙錢到土地廟祭拜。 二月初二是春耕之際,拜土地公祈求風調雨順,稱為「春祈」;八月十五日為中秋,早期是在秋收之後,拜土地公感謝護佑五穀豐收,稱之為「秋報」,也就是說謝平安的意思。 李明營說,中秋節製作土地公拐還有另一種習俗,據說,老一輩的農民會將拐杖交由小孩攜帶到田裡插置,小孩就會變得聰明伶俐,而農婦在正午過後,還要準備祭品在田頭祭拜,則有著祈求大豐收的意義。 當前臺灣的中秋節,除了賞月、烤肉等娛樂活動外,主要的祭祀活動除了中秋祭祖,就是土地公生日,拜月的習俗早已式微。

土地公柺杖: 新聞自律規範

造型上前方為半圓形,後方為四方形;兩邊有帽翅,有時附帶流蘇裝飾;在帽冠裝飾上,常見「雙龍搶珠」,時而配之以紅色的帽花。 早年在廟裡配戴宰相帽的土地公,是受皇帝所敕封,但現在民間常為求效果(邵于婷、林振陽2007:98),為土地公戴上宰相帽。 其帽型特徵在於帽前有五瓣,代表招來五種福氣,分別是福、祿、壽、喜、貴。 前者較為素樸,保留石頭本身的原色,若有上彩只是局部;後者在造像上面較有變化。

在臺灣鄉間,如果看到一棵大樹樹身被披上紅色綵帶,幾乎就可以判斷這棵樹已被神聖化。 這種樹神的樹下往往立有一小祠廟,裡面所供奉的神明有的是土地神,也有的是大樹公、樹王公,或逕以樹種為名,如蔦松公、茄苳公、樟樹公等等。 有相當多這類的大樹神是以八月十五中秋節作為主祭神的生日,信徒會在這一天為樹神祝壽。 犒將又稱為拜門口,今天是頭牙也是一個新的年度犒將的開始,因為每年正月還算是在節慶月,不拜土地公也不犒將,不娶妻過門也不入宅安居,必須等到農曆二月才開始一切的活動,因此二月初二頭牙除了拜土地公外,也要在自家門口準備香案犒賞兵將。 〉一文中,解釋了大家對福德正神聖誕日的疑問,在《福德正神真經》中有記載:「二月初二日是加昇,封為福德正神。」以及「八月十五神壽誕,農家魚民都歡迎。」等說法,因此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八月十五全台各地的土地公廟都會舉辦酬神謝恩活動。 STEP2:點香後,誠心地向土地公祭拜:口唸 今天是二月二日土地公的誕辰,也是一年中第一次「做牙」,弟子(信女)姓名,準備了豐富的供品和五色金、土地公金、發財金來供奉土地公,祈求土地公保佑我們所經營的生意蒸蒸日上、財源廣進。

土地公柺杖: 土地公聖誕 換新手杖

范文芳說,拜月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待出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願是尋求一個好夫婿。 中秋夜年輕的人們更增遊興,月下泛舟、唱歌作樂,涼風拂面,飄飄欲仙,中秋佳景盡在月明之夜也。 台灣中秋節已不提燈籠,但在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華南至今仍會於中秋夜玩燈籠,或將燈籠掛在門前。 中秋拜月主要為婦女與小孩,成年男子多不進行叩拜,故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諺。

中秋節為土地公換新拐杖,相傳是方便土地公巡視田間農作物,祈求好年冬,儘管現今科技發達,台灣的農村仍然保有這種充滿人情味的風俗,年輕一輩很難體會。 信眾相信土地公能安家鎮宅、保境平安,也會給家戶帶來財富,部分商家因此會在營業場所供奉土地公,而且每月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均要祭拜土地公,稱為「作牙」,希望能夠迎接福運,並且保佑生意興隆。 土地公在神靈系統中,是地方基層的行政神,相當於我們人間的村里長,與民間生活最為密切。 其原始的職能,是土地或地境的守護神;現時的土地公,不但是聚落、農業、水圳、墳墓等的守護神,也是社會雜務和治安維護之神,可說和民眾的日常生活非常密切、是一位最具親和力的神明。

土地公柺杖: 土地公特展

在一般民間的信仰中,神明多半會有明確的出身,但民間流傳的土地神源流,大都是街譚巷語,道聽塗說,眾說紛紜,充斥於說話、講古、傳奇、善書、鸞筆,多至不勝枚舉,此舉數例。 這樣看起來,北部的土地公拐選在端午時插立,顯然是蠻標新立異的事情。 我只能猜想,也許祂老人家也被成堆成堆的粽子嚇到了,想去看看到底還有什麼可以吃(?)吧。 「土地公拐」並非一年四季、一天24小時都立在田埂上(畢竟土地公也沒那麼閒)。 就和南部粽與北部粽有著餡料與蒸煮習慣的差異一樣,北部習慣立土地公拐的時間,正是暑氣逼人的端午。

土地公柺杖

綜觀來看,土地公的造像表現出「福、祿、壽」,也是人們所企求達到的心願,這一點從以前到現在未有太大的改變。 現今手持柺杖的土地公,多半是山神土地或墓園土地,其職責猶需不時走動巡視。 員外帽又分成宋式和明式,宋式帽以平頂活動式為主,整頂可撐開如六角形;明式帽也是平頂,但較宋式帽多了兩條垂帶在後頭。 土地公一般常穿六壽袍(壽字分別在前胸、後背、兩肩膀與兩膝蓋部位),若摻以金粉,則稱金身。 藝師以木材雕刻土地公的原型後,再層層上漆,各具巧思,精工雕出土地公的外飾,最能表現出藝師的創意與工藝技巧。 因泥塑易碎,到60年代,則出現以磚土燒製的土地公,以其上釉與否,或釉材不同而各具特色,並以製造的地點命名,例如南投燒、大甲燒等。

土地公柺杖: 田裡插柺杖 農民謝土地公

中秋節是傳說中土地公的生日,各地農民為了祈求土地及作物獲得庇佑,都會依習俗製作「土地公拐」方便祂進到田間巡視,農民李明營說,這是一種敬天愛土的儀式,也象徵農民對豐收的期待。 台灣農民以「土地公拐」在田間祭拜土地公,舉行的時間大多於農曆2月2日或8月15日,農民以竹子或蘆葦,夾著金紙及幾柱香插於農田或果園中,當作土地公使用的柺杖,希望土地公巡視農田時能保佑豐收。 為了祈求新的一年館運昌盛,科博館張天傑館長特別在開展前夕率領館員前往館址所在的淡溝里兩座土地公廟拈香祈福。

  • 雖然許多樹每年都會循環一次由死到生的過程,但並非每棵樹都被奉祀為神。
  • 當前臺灣的中秋節,除了賞月、烤肉等娛樂活動外,主要的祭祀活動除了中秋祭祖,就是土地公生日,拜月的習俗早已式微。
  • 工商界就以此 為新年度第一個祭拜土地公的日子,並同時準備三牲及豐盛的供品為土地公慶生,也慶賀祂的到任,希望藉由祂的庇佑今年能夠得到平安豐收。
  • 這裡展示的三幅神像群組,由右到左,分屬清領末期木刻版印製神像、日治時代印製神像、台灣二戰後時期彩繪神像。
  • 農人在中秋節時到田裡去插土地公的枴杖,是因為台灣的中南部有很多地方都在中秋節這天為土地公作生日,以月餅或麻糬答謝土地神一年來保佑土地的出產。
  • 民俗專家黃敏男表示,將金紙繫在芒草上插在田裡,代表歡迎土地來我的田巡視,也象徵田間有老土地鎮守,病蟲害在神威下不敢任意入侵,傳說雖難免迷信,卻顯示農村社會濃厚的鄉土情。
  • 從漢人移民開始定居,土地公廟便如影隨形設立在聚居處,之後隨著人口愈趨密集,都市計劃開始實施,一條條筆直的都市計畫道路,便開始威脅土地公廟的存在。

但整體來說,土地公的造型結合了官階與財富的象徵,祂既是地方行政神的樣貌(陳清香,2005:26),也是地方員外的打扮(劉文三,1981:48)。 土地公廟不僅出現在田間和海邊,它們也分布在人口聚集的漢人聚落裡。 從漢人移民開始定居,土地公廟便如影隨形設立在聚居處,之後隨著人口愈趨密集,都市計劃開始實施,一條條筆直的都市計畫道路,便開始威脅土地公廟的存在。 「吃福」為一種分食土地公祭品的活動,由於信眾相信祭品會帶來福氣,因此會將祭品帶回家煮食、或由廟方於祭典當日拿來作菜,讓大家一起分享饗宴,也分享福氣。 以植物蒿桿夾紙錢、香枝再插入田中的這種型式,在民俗思維中就是以杖、杆、柱來代表對大樹的崇拜。 土地公柺杖 所以土地公枴杖的原型應該是尚帶著枝葉的莖桿,也就是一棵微型的樹。

土地公柺杖: 土地公的柺杖

土地公,會因為等級不同,而被稱為福德正神、福德老爺、土地公公、土地老爺爺、福德公、土地伯、土地伯公、土地神、土地爺、地主公、地子公、社神、社公等,琉球稱為土帝君。 土地公為土地的守護神,正式名稱是「福德正神」,民間俗稱有后土、社神、社公、伯公、土地或福神等,在民眾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下,土地公廟就無所不在。 這一天晚上已經都深夜了,可是因為天氣特別悶熱,東東從家裡出來又走向土地公廟。 東東想,難道這麼晚了,也有人像他那麼睡不著,書也讀不下去,跑到這裡來納涼聊天不成? 土地公柺杖 土地公柺杖 本來想折回去,可是卻又好奇想看看是誰,就放輕腳步,藉著樹影的掩護悄悄走過去探究竟。 花一對,5樣水果,壽桃、壽麵、啤酒、花生、土地公金一份,銅板168元,另備2個空寶特瓶,裝土地公廟水龍頭自來水即可。

土地公柺杖

插土地公枴就是在田裡插一棵微型樹,將山林的生命力灌注在田土之中,是交感巫術接觸律的原則。 另外,我們也可將土地公枴視為土地公的神靈憑依之物,也就是土地神實際坐鎮在田邊守護田園。 古今中外許多傳統民俗節日,多集中於月圓時分,特別是鄰近秋分時的那一次滿月,西方稱為收穫之月(harvest moon),這個名稱就明指了(北半球)當時的時序。 而代表月亮的神祇及神話更涵蓋了生殖、豐饒、再生、不死等等豐富的象徵意義。 以中國的月亮神話為例,月神嫦娥竊取「不死藥」後飛往月亮上之廣寒宮,傳說中在廣寒宮中搗藥的玉兔或蟾蜍搗的是「不死藥」,而吳剛所伐的是棵隨斫隨合的「不死樹」。

土地公柺杖: 中秋插「土地公杖」 方便土地公巡視田間祈求豐收

以台灣中南部的時序而言,八月中秋在節氣秋分(9月23日)前後,二期稻作已進入成熟期。 在這期間,台灣中南部的農田會長出一種特別的「作物」,通常是禾本類植物的蒿桿,在末端剖開一道縫,夾著一疊金紙,一束香。 這種中秋特有的「作物」叫做「土地公枴」,農人在田裡頭插這根土地公的枴杖,據說是要送給土地公巡邏田野時扶手之用。 傳說聽起來富有童趣,想像中年老白鬚的土地公,的確常常都扶著一根枴杖,而這繫在杖頭的紙錢和香枝很明顯的是用來獻祭土地。 二月初二頭牙這天如果打雷(又稱春雷),今年收成一定很好,如果沒有,就有可能鬧旱災。

土地公柺杖: 歡迎訂閱 佛說生活 新聞推播。

土地公不像天神,官威大禁忌多,比較像是基層的鄰里長般親民,所以與一般廟宇禁忌相同,家裡有喪事或女人生理期,不拿香以手拜,算是唯一的禁忌。 (記得中間要酒過三巡)若得聖筊(應筊)即可將金紙燒化,若得陰筊請再等五分鐘,若香過半,請再補三柱香,直到土地公允許撤供為止。 54歲西洋流行音樂天后席琳狄翁(Celine Dion)證實罹患「僵硬人症候群(Stiff person syndrome)」、忍痛宣布取消歐洲演唱行程的消息震驚全網,另外也因為對「僵硬人症候群」並沒有太多公開個案,因此也引起了另外一波討論。 民視新聞/葉為襄 郭文海 新北報導房價飆漲,不少人選擇入手老屋翻新,沒想到現在裝潢費用也成一筆鉅額負擔!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小廟,甚至有工廠開模具,以水泥灌製大量生產,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臺灣傳說「土地神轄山中虎」,而土地神坐騎也常被認為是虎,也有傳說虎神能守護廟境。 故許多土地廟會在土地神的供桌下供奉一座虎的雕像,謂之「虎爺」、「虎爺公」、「虎將軍」。 在廣東、香港、澳門、閩南、臺灣、琉球等地區,有的土地神旁伴有土地神的夫人,稱為土地婆、伯婆、伯姆等。 這些故事很明顯與史實扞格,不能視為真實,周代典籍中未有張福德(或張明德)之名,也沒有甚麼「總稅官」的官職。

而且,不只是土地公,中秋也是許多大樹公、石頭公的「生日」。 土地公、大樹公、石頭公等都是信仰的擬人化,怎麼會有「生日」呢? 與其說中秋是這些神明的生日,倒不如說這一天就是所謂的「春祈秋報」中的「秋報」,指的是秋季重要的祭祀時間點。 過了中秋,一年的農作循環接近尾聲,農人們趕在收割之前備辦祭品,致祭答謝神明,是台灣中南部秋天常見的人文風景。

土地公柺杖: 民間流傳的土地公源流

據說拜土地公要在早上中午之前完成儀式,不能在晚上,但也有一說參拜土地公最佳的時間其實是「子時」,也就是晚上11 點到凌晨1 點,因為聽說這個時間土地公剛起床比較清醒,而香火極旺的新北市中和區烘爐地也是在晚上拜拜的人潮最多。 親切善良的土地公有求必應,因此前來祭拜的人祈求的事無奇不有,除了求財之外還有人求子。 社區裡還住著一位經營銀樓珠寶生意的老闆,他在這個社區裡作金飾珠寶生意也做得很順遂,因此,他特地去土地公廟比照土地公土地婆神像的尺寸量了又量,回去花了一天又一夜的時間,打造了一對金拐杖拿去奉獻。 據說離這社區不遠處有一座國姓爺廟,是奉祀開漳聖王鄭成功的。 為讓小朋友在中秋連續假期中,除了全家團圓賞月外,也能熟悉傳統文化,南投有學校學習單就是要小朋友去瞭解中秋節為什麼要拜土地公。

讓小朋友在中秋連續假期中,除了全家團圓賞月外,也能熟悉傳統文化,田尾鄉花卉產銷班第11班班長李明營24日帶著從新竹、台北市回鄉過中秋節連假的侄子到田裡學習土地公杖,也讓小朋友去瞭解中秋節為什麼要拜土地公,家長也拍下農民在田頭、田尾都豎立的一根土地公柺杖。 土地公廟常設在田間道路、路徑交叉點或聚落周邊,以保佑農作豐收或居民的生活與行車平安,但隨著都市化和道路的拓寬,它們開始受到遷移、甚至拆除的命運。 除上述民間故事傳說外,古籍文獻中也曾記載岳飛、沈約、蕭何、曹參、薛稷、張旭;甚至韓愈等也都曾被稱為土地公的前身。

土地公柺杖: 老人拐杖拐棍廠家直供 實木一體拐杖手杖木頭拐扙彎勾拐棍批發

……於是劉老師刻意守候、等待了幾天,終於遇見那位經常與他打招呼的老農民,農民給的答案居然是:“因為別人都不插了,所以他不好意思繼續插。 ”幸好是這個單純的原因,原來有很多習俗人們只是跟著做,並沒有深入了解其中的意義。 十三日為中秋節,民間習俗要祭拜土地公,每個土地公廟成為各界人士膜拜祈求平安好運道的對象,香煙鼎盛。 民俗專家范文芳表示,土地公是財神,農民會在中秋節用一根竹子或竹片、蘆葦剖半,夾放金紙與三炷香,於田頭插上「土地公枴」,祈求土地公幫忙巡田,護佑農作物豐收。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