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6000評價必看介紹

長焦頭主要是拍遠距離的物體,或者需要把畫面壓縮的,比如遠處的一隻海鷗,一隻松鼠。 50mm 1.8的大光圈很多時候其實用不到的,基本上4.0,5.6的光圈已經可以滿足背景虛化的效果了。 50mm定焦在A6000上視野範圍比較小,想照全身需要至少離開3米的距離,如果校園拍攝,或者只拍人像,的確是個好頭,但是想拍風景,受限蠻大的。

接著我們來提一下測光的部分,以個人的使用經驗而言,A6000 拍照成功率比起 A7R 真的高上很多,配合這次使用的兩顆具備防手震規格的鏡頭,加上自動測光邏輯會很聰明地根據現在的焦段,提供相應的相當保守的「安全快門」時間,所以手震失敗的機會真的很少遇到。 基本上 A6000 sony a6000評價 給我的印象是個很適合無痛入門攝影的相機。 至於測光的正確度來講,必須說,在能夠透過 LiveView 預覽拍攝成果的狀況之下,個人並不會覺得無反相機在測光上面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除非看螢幕誤判啦,但也可以參考即時的色階圖囉),不過以往 NEX-6 上容易測光偏暗的感覺倒是在 A6000 上比較沒有感覺了,但這點可說是有利有弊呢。 已經跨越 A7 II 世代的 A6300,也帶來了靜音快門的規格;更為提升的對焦性能也帶來了新的更直覺的對焦點選擇操作方式,還加入了版權資訊的設定功能。 好了,細數上面這些深入接觸 A6300 才發現的功能,真的感覺得出來 Sony 這波升級 4K 的數位相機產品,基本上都朝著更專業的錄影功能在邁進,但也因為定位更為專業的關係價位就必須將價位往上疊。

sony a6000評價: [比攝影119] Canon EOS R6M2 規格整理與說明 – 硬體小改、軟體昇級之作品

用A6000可以先用16-50的套頭先拍一些照片,有一定照片以後你再分析一下照片的焦距看看自己是喜歡廣角還是微距,是希望拍人文還是人像,再自行選擇鏡頭。 對於日常人像拍攝需求比較大的,個人推薦E 50mm F1.8,大光圈拍起來比狗頭確實好不是一點半點。 179 點的相位對焦點的分佈,幾乎佔滿了整個 APS-C 的 CMOS 之上(這點在我們的評測影片中可以看到)。 重點是即便邊邊角角的相位對焦點,也都有不錯的對焦可用度,搭配對比對焦甚至可以玩出非常強悍追蹤功能的 Lock-on AF 追焦功能。

sony a6000評價

也許是因為設計與輕量化的考量,這回Sony A6000並未採用金屬材質機身外殼,而是以強化塑膠取而代之,雖然整體組裝紮實度與手感並未相差太多,但對於筆者這種金屬材質愛好者來說,內心還是缺少了一點滿足感(虛榮),是稍微可惜的一點。 A6500 已經算是小編心目中 Sony APS-C 可換鏡式無反相機幾乎完美的型態了 — 頂多,可能還缺像是 NEX7 那樣有三滾輪吧? 這次還有一個很有感的新增功能,就是「AWB 優先順序設定」的新的白平衡取向的選項。

sony a6000評價: 使用 Facebook 留言

從各角度來看,A6400、A6000的外觀真的如出一轍,但可能因為全機鋁鎂合金的關係,『Sony A6400』明顯沉了一些,質感也提升不少。 開箱Sony A6400可說是個意外,Sony A6000做為隨身機也不知不覺使用了3年多,雖然目前仍堅固耐用,但每次遇到暗部對焦總讓我有想換機的衝動。 本篇比攝影簡單為大家介紹 Sony A6300 開箱介紹,未來再針對 A6300 有更多測試、教學與分享,也請大家耐心等待。

  • 螢幕皆是 3 吋 92 萬像素解晰度,A6400 能單點觸碰,A6300 則無.
  • A6300係Sony近年來繼a7rii之後另一顛覆破格嘅神器。
  • ▼使用一年多有一些使用痕跡,拍照都是使用a5100的Kit鏡頭SELP1650,最短拍攝距離為25公分,原本使用RX100最短拍攝距離是5公分,有時候想要近拍一些細節會覺得有點困難,雖然sony a5100最短拍攝距離為25公分,不過可以透過拉近鏡頭的方式拍攝。
  • 又看看近十年Sony出無反輕單反, 繼而出A7輕APSC的情況, 怎會不令用家沮喪。
  • 與同級競爭產品不同,α6000 的高速混合式自動對焦結合了相位式與對比式偵測自動對焦的優點。
  • E mm 這個焦段雖然很適合我的使用習慣,恆定光圈 f/4 也很棒,不過它的體積大(78 x 110mm)、重量重(427 克),我覺得比較適合定點使用或有錄影需求的人(有電動變焦)。

幸而, Sony APSC無反的鏡群中也不泛一些高質的鏡, 而選取一個系統最重要是看自己所需要的焦段有否支援。 論質素, wide angle方面10-18 f/4是十分好的選擇。 定焦中有ZA24 f/1.8, ZA32 f/1.8, Sigma 60 f/2.8等高質及常用焦段, 可惜光圈卻總是比富士略細。 Tele方面是比較弱的一環, 暫時只有 (18-105勉強算半枝), 雖可用FE70-200, 但體積和重量也非細機用家會考慮的, 更別和Panasonic的 f/2.8 OIS 相題並論了。

sony a6000評價: 相容原廠 RM-VPR1 SONY HX50V HX60V HX300 HX400 A6000 電子快門線-小齊的家

在觀影窗部分,這三台可說就螢幕顯示規格完全相同,採用 3 吋 92 萬像素顯示解析度,這點看的出來 Sony 6400 一點進步也沒有,並未提昇更細緻的畫質讓我感到可惜。 接著我們快速的比較一下 Sony A6400 與 sony a6000評價 Sony A6300 的差別。 先說結論,這二台外型,撇開螢翻轉角度外,其餘的按鍵數量、配置位置、功能可說是「完全一樣」,所以就正面來看,是分不出哪台是哪台。 以下是 Heidi 從遠到近連拍 60 張的範例,先撇開高感光度所帶來的影響,至少這 60 張照片的對焦區域都是落在臉部、頭部、或是眼睛的區域上,簡單的說只要快門速度足以凝結移動的姿態不要有殘影出現,基本上可以完全信任 A6100 的追焦性能。 它除了連拍當下會有輕微的黑屏,實在沒啥可以挑剔了,何況它的定位只是一台基礎機種。

sony a6000評價

Sony A6400 最高連拍速度為 11fps,最多可連續拍攝 116 張 JPEG 影像,相當於可以連續按著快門連拍 10 秒左右,雖說不到 A6500 的 307 張連拍那麼多,不過對於想跨入運動拍攝,或是需要拍追焦題材的使用者來說不失為實用的配置。 2.如果往後還會繼續擴充相機設備的話,建議購買A6000,功能較佳,且擴充性較好(接外接閃燈),相機拍照仍會耗電,可以多準備電池,但SONY電池最好還是買原廠的喔!! sony a6000評價 原廠另外附有接目器,不過這接目器的設計我一直覺得有瑕疵,容易因碰撞而脫落,所以搞丟的機率非常高,但 A7 系列就沒有類似的問題,我想主因還是 A6XXX 系列的接目器並無卡榫結構,單純就是插入安裝而已,所以我後來索性都不裝了。

sony a6000評價: 模式轉盤

說起來個人覺得 NEX-6 的蒙皮較粘手一點,而機身材質的話,看到筆者前幾段這麼讚賞這次的仿金屬塑料,應該不難發現個人是更偏好 A6000 的外觀質感一點。 相机可以拍摄一系列的照片,拍摄每张照片时传感器都会轻微移动。 更高的感光度(ISO标准)可以捕捉更多光线,因此在拍摄移动的对象时可增加快门的速度,也有助于在不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拍摄昏暗的场景。 同时也让图像感测器更有可能识别场景的正确区域,以更多的自动模式进行对焦。 開啟 LCD 螢幕,每 30 秒拍攝一次,交替使用焦距的廣角端及望遠端,每拍攝兩次閃光燈閃爍一次,每拍攝十次就關閉及啟動電源。 在「Hi+」連拍模式下可達 11 fps,在「Hi」連拍模式下可達 8 fps。

  • 這種「組合價格」,這種訂價主要還是「以第一次購機的使用者優惠」,企圖增加消費者購買意願非常明,但如果你今天本身已經是 Sony A 系列使用者,你也可以考慮「昇級」的方式,一次購買 A6400 變焦鏡頭 Kit 組,我覺得也蠻值得的。
  • 筆者也沒忘記嘗試一下最低快門速度,在等效 15mm 的超廣角之下,自己用 A6500 可以拍到約 0.5s 都能得到穩定的照片,但再往下就得要多連拍幾張拼一下成功率了。
  • A6000 還新增了斑馬紋(Zebra)對焦輔助功能,而以往 NEX 機型上可以見到的峰值對焦則也有保留。
  • 要享受完整的 Sony.com 瀏覽體驗,請更改設定,允許使用 JavaScript。
  • 即便是裝上了較為大顆的鏡頭,像是上圖的這顆 ZEISS 16-70mm,也不會覺得有什麼違和感,就筆者的個人感覺,這次 A6000 的銀色機身在外型上真的帥氣很多,也會是比較推薦選擇的機身顏色。
  • 附上官方整理的規格比較表,對 A6xxx 系列規格不熟悉或不知道彼此之間差異的話,看這張表準沒錯!

但在 A6000 上,就只要按下中央按鈕,便能快速地使用到中央單點對焦的功能,而且只要你持續按著按鈕,對焦便會保持鎖定 — 基本上就類似 sony a6000評價 AF-On 的功能 — 這樣的操作功能,說真的讓筆者在這次評測期間,很難得的不會特別想切回單點對焦了呢。 個人十分欣賞幾點這次 A6000 跟上現有 Alpha 機種的操作邏輯。 像是可以直接將雙轉盤擇一指定為曝光補償的操控盤,在 P / A / S 模式下都支援直接調整 EV 的操作 — 這點在之前必須按下後轉盤的「下」才能使用,真的讓拍照變得直覺許多! 因為有可以在錄影時使用的 AEL 獨立按鈕,所以我們也建議各位可以將半按快門鎖定曝光的功能關閉。 如此一來,在半按鎖定對焦的同時,還可以讓相機聰明地幫你適度地微調或反應出當下的最佳曝光值 — 而若是希望固定曝光,只要按下 AEL 便可鎖定曝光值(個人是選擇「保持曝光鎖定」,就不用一直按著囉)。 如果你不在意速控功能,那麼 A5100 在加上了強大的對焦系統與 24MP 解析度之後,真的是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可以很專業也足以應付一般旅遊拍攝狀況、功能十分全面的入門無反相機。

sony a6000評價: Sony A6000 鏡頭推薦, 那個鏡頭好呢? (初學者, 大師們不嫌棄!)

▲因為A6000 對焦速度快,在搭時速高達 300 公里的高鐵,仍可以快速鎖住窗外的拍攝對象,不過此時刻建議選用連拍模式,以便取得最佳的瞬間。 6fps 連拍的部分真的是增進很多,快門也因為這樣俐落了許多,聽起來滿爽的(個人感覺)。 而受惠於 A7 / A6000 世代的全新處理器,也讓它的連拍緩衝大了許多,基本上拿來拍拍高速運動還算應付得來 — 畢竟還有超強的對焦系統助陣啊。 當 [臉部/眼部偵測自動對焦功能設定] 下的 [被攝體偵測] 設為 [動物] 時,便無法將 [追蹤] 選為 [對焦區域]。 在自訂設定畫面上,示意圖會顯示相機的可操作的元件,供您查看自己指派的按鈕或開關,而且當您設定功能選單時,也能檢視實際的功能畫面結構。

不過我不會回頭了,始終我對輕便機身的需要比其他因素來得重要,未來都是向A7系列進發。 用SIGMA MC-11配小白IS一代拍照好滿意,對焦速度只比1仔慢少少,不過拍MOVIE要開PEAKING手動對焦,效果其實不錯,雖然小白對焦環行程都短,但用開的鏡頭已好熟練,所以可以控制到。 這點從本篇後段與 NEX-6 的 ISO 感光度比較圖表看來(別急,等等就看到囉),貌似 A6000 在這樣的高解析度下,感覺即使跟 16MP 的機種相比,在高感度上甚至還有些微的進步表現。 看來在 NEX-7 推出之後的兩年後,Sony 在感光元件技術的研發腳步依然是沒有停歇啊! 以下我們就用這次評測期間所拍攝的照片做為開場,來搶先看看 A6000 的實戰表現吧。

sony a6000評價: 選擇此型號的理由

除了稍微沉了點外,用慣了 A6000 的小編使用 A6300上手的速度真的是極快 — 其實之前擁有過 A7S 也有幫助到,畢竟介面部分 A6300 比較接近新世代的 Alpha。 畫質部分說真的不能說沒有進步,但差距個人覺得可能頂多接近一格感度左右吧? 但更棒的螢幕解析度說真的提升了很多拍完照片後的「成就感」– 此外,要注意的是假若把觀景窗調整為 120fps 的話,解析度會有明顯的下降。 這方面覺得按著快門連拍到死有點無聊的小編並沒有特別嘗試,不過在一般拍攝下,使用連拍的確是沒有再遇到那種連拍幾張後還得要等選單恢復的狀態,這對於拍攝的節奏延續非常有幫助。 Sony 還在這次的拍攝介面加入了寫入進度條的顯示功能,在連拍完可以從螢幕的左上角看到一個進度表,當格子跑完的時候就代表照片已經正確寫入記憶卡中。 相同的相位式偵測先決功能,也確保您在拍攝影片時能快速對焦並順利追蹤主體。

sony a6000評價

利用高階性能和進階功能釋放您的創意潛能,包括採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即時眼部偵測自動對焦功能、全新的高精密即時追蹤技術、高速連拍和 sony a6000評價 4K HDR 1.2 影片拍攝功能。 在拍攝人像時,筆者是將 AE-L 鈕設定為眼控對焦按鈕,這樣在拍照時只要切換到 AF-C 對焦模式,大拇指按著 AE-L 就能持續對焦在人眼上,這時只需要專注構圖,就不用擔心準焦與否的問題。 支架這一點的改變,使得這片 LCD 螢幕終於可以翻轉至正前方,對於有拍攝影片需求的朋友,這一步的改變,相信未來將會吸引不少朋友購買 Sony A6400。

sony a6000評價: [攝影趣事116] 會是台「電子垃圾」的產品嗎? Sony ZV-1F

姑且不論 Sony 的策略是什麼,這五軸的規格還真的是切中了最近都是以 A6000 作為工作機的小編的心,也因此在 A6500 正式開放測試的時候自然也沒有放過機會來進行深度的評測。 繼續閱讀是我們這次的實拍心得報告 — 坦白講,裝上自己手上的 Zeiss E 24mm f/1.8 來拍真的是有點感動啊(終於有防手震!!)。 此外,”連拍hi”的速度係可以用”過快”黎形容,”連拍mid”就岩岩好,仲有個”連拍low”比用家用的,顧名思義有三種連拍速度,而我覺得係十分有用的功能,方便用家控制埋快門速度。 Wi-Fi 及 NFC (近距離無線通訊) 連線功能可讓您輕鬆展示及分享自己的創意天份。 不需複雜設定,一個步驟就能將相片或影片傳輸到與 NFC 相容的 Android 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

sony a6000評價

Sony貼心內建WIFI功能,與手機連結後,手機即可當遙控器使用,此外,相機裡的照片也可以直接傳到手機上,方便發布FB或LINE給親朋好友。 ;高速混合式自動對焦:裝上高速混合式自動對焦相容鏡頭時啟動。 ;Wi-FiR:如果行動裝置與 NFC 不相容,相機仍然可以透過 Wi-FiR 連線。 運用 Imaging Edge 電腦版應用程式提升攝影成果。

sony a6000評價: 快門

LCD 一直是我感到垢病的一點,依舊維持 3 吋大小 92 萬畫素,且未支援觸碰操作功能,直到 A6300 還並未更進,明明可以做的功能卻遲遲不在 A6300 看見,十分可惜。 A6300 就外觀上與 A6000 有著極高的相似程度,最大的差別 sony a6000評價 A6300 改為鎂鋁合金機身更為堅固,同時防滴防塵設計,在雨天、海邊等極端拍攝環境,更能正常運作。 NP-FW50 可是 Sony 玩家的福音,賀禎我最早購買 NEX 初代系列 NEX-3 就有一顆,過了數年後到了A6300 依舊是 NP-FW50 ,過去的電池到現在依然健在、好用,相信不少 Sony 玩家手邊也一定不少顆。

在進行街拍的時候,很多光和暗的位置會同時出現在相片中,跟同門機種一樣,A6000內置自動光暗調節功能DRO和HDR,讓我們拍攝的相片可以顯示更多的細節,但留意這個功能在濾鏡功能開啓下是不能使用的。 甫於八月底才正式發表的 Sony A6100 可以說是 E-Mount 現階段最有競爭力的 APS-C 相機,其定位有點接近 2014 年推出的 A6000,以輕巧、高性價比為主打,但黑科技不斷進化的 A6100 實力當然不僅於此囉! A6100 搭載 Sony 最新的 Real-time Eye AF Tracking 功能,支援人眼與動物眼部追蹤對焦,如此一來攝影師只需要專心構圖,將對焦的麻煩事交給 A6100 就好。 要說這顆鏡頭用在旅行上比較不足的地方,就是前面提到的光圈不夠大,變焦到 40mm 後光圈最大就只剩 f/5.0,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就只能拉高 ISO 或是降低快門速度,但拉高 ISO 畫面雜訊就跟著高,畫質會變得那麼乾淨,降低快門速度則是超級考驗手的穩定度,不然很容易拍到晃動的畫面。

相機可以錄製慢動作 (最高 5 倍) 和快動作 (最高 60 倍)13 影片,不需要在電腦上進行後製。 而是利用 120 fps 高速連拍的1 Full HD 視訊在後製過程建立高畫質慢動作片段。 錄製 Proxy 影片較容易編輯和預覽,且相片擷取功能還可以讓您從錄製的影片中擷取出靜態影像。

E mm 這個焦段雖然很適合我的使用習慣,恆定光圈 f/4 也很棒,不過它的體積大(78 x 110mm)、重量重(427 克),我覺得比較適合定點使用或有錄影需求的人(有電動變焦)。 因為常常只帶一顆 mm 出門,因此收集了不少美食照,以這樣的旅遊鏡來說,18-135mm 的最近對焦距離還不錯近,非常適用於餐桌拍攝,不論是想拍食物特寫或是拉寬一點帶點環境氣氛都可以達成,這也是旅遊鏡最誘人之處,變焦範圍廣,構圖彈性大,也不用移動太多位置,不會對環境造成太多干擾。 ▼使用一年多有一些使用痕跡,拍照都是使用a5100的Kit鏡頭SELP1650,最短拍攝距離為25公分,原本使用RX100最短拍攝距離是5公分,有時候想要近拍一些細節會覺得有點困難,雖然sony a5100最短拍攝距離為25公分,不過可以透過拉近鏡頭的方式拍攝。 Sony α6000不僅擁有時尚俐落的外觀,設計上更是十分貼心,例如蒙皮包覆的L型握把,不管是大手還是小手都好抓好握。 一機一鏡的基本組合搭配的是16-50mm變焦鏡,這個組合可說是最實用的焦段,從近距離拍攝到拍美食、人像和風景都非常適用,旅遊時只要這一機一鏡在手,拍攝美麗畫面都得心應手。 唯一比較難懂的是既然都加上了防潮濕防塵的規格,卻有點類似 Canon 那樣在 APS-C 鏡群中並沒有提供相應的支援,這點也許可以說前者有鏡頭包袱,但總覺得 Sony 在 APS-C 上至少可以來顆 16-50mm f/2.8 這類的高階(GM?)鏡頭吧?

sony a6000評價: = A6400 變焦鏡組最值得 =

使用 Imaging Edge 桌面電腦應用程式提升攝影質素。 使用「Remote」(遙控)可遙控拍攝場景;「Viewer」(檢視器)可讓您快速檢視相片、為相片評分,以及從大型相片庫選擇相片;「Edit」(編輯)功能可讓您將 RAW 數據轉換成優質相片,方便隨時交付。 有別於其他品牌,α6000 的快速混合式自動對焦集合了相位偵測自動對焦及對比偵測自動對焦的優點。 領先同級的 179 點相位偵測點 (幾乎覆蓋整個影像),以及高速對比偵測功能,不單可達至驚人的每秒 11 fps 連拍模式,更可高度準確地追踪靜止影像及影片的移動。 推薦上A6000,因為體積比尼康的單反小輕,可以方便帶出門拍照,特別是去旅遊。

sony a6000評價: = 攝影教學 導讀文章 =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