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清靜經9大好處

天動地靜,指天地有動有靜。 男清,男子有神炁之清。 女濁,女子有敗血之濁。 此句説:道分清濁動靜之喻,男女動靜之機,清濁動靜之理,男女清濁之用,動靜之機,萬物本末之由。

太上老君清靜經

老者乾陽也,君者性王也,曰者說談也。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夫老君之出,莫知其原,自混沌以來,無世不出,上三皇號萬法天師,中三皇號盤古神王,後三皇號郁華子,神農時號大成子,軒轅時號廣成子。 或化儒聖,或化釋佛,或化道仙,隱顯莫測。 或著感應,或著道德,或著清靜,功德以無邊。 大道無形者,大為無外,道為至善,無是無極,形是蹤跡。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清静心经

所以《西升经》云:守身不失,常存也,专守其一,不生妄想,即免于苦海,沉沦忧苦,不著于身。 心自然解脱,自然清静。 者,大為無外,道為至善,大道本鴻濛未判之元炁;生育天地者,生為生化,育為含養。 大道無情者,道本屬先天,無聲無臭;情者本屬後天,有作有為,無情是無為之道。

大道,道是至高无上的,是在没有天地之前,有一个没有形状的最高能源,《道德经》中说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世间万物都是由她所生。 《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因天地万物皆为“道”的化生,故注称“大道”。 她是不可名状之物,而又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 (1)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或《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又称《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常清静经》。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原文

普遍週界,人人各具一理,物物各具一天。 所以易經上說:「乾知大始,坤作成物。」降本流末,曲成萬而不遺,這正是上帝造物的起端。 但是 上帝為了生天地,造萬物,一點也不惜力,也不辭勞。

喜好清靜的本性不被慾望所牽動呢? 這就要接受明師的點傳,知道本性之所在,降伏身心的方法,參與道場運作,置心於修辦道,本性才能恢復原來的清靜光明。 2、何以人神好清,而心擾之呢?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清靜經圖註

惡者,或轉世以受惡報,或失人身以變四生,而萬劫不復也。 此言元神本好清靜,無奈人心之識神而好動作,時常以擾之,不能清靜。 因不能清靜,朝傷暮損,漸磨漸虧,元神一衰,而百病相攻,無常至矣。 奉勸世人,要曉人身難得,中華難生,佛法難遇,大道難逢。

  • 『演說』 這一章是承上章說的,前章說的無非:「無為」、「有為」的分別。
  • 道 -萬事萬物所必循由之至理。
  • 運行日月者,運是旋轉,行是周流;日屬離卦,則有寒暑之來往;月屬坎卦,則有消長之盈虧。
  • 觀空也空,大道無象,空也有空象,應把此空象也加以忘去,則真空之境更加真實。
  • 道教称老君西游龟台之时,为西王母说常清静经。
  • 不像我們感情用事、有人情、有愛情。
  • 我呆叟真有點看不下去。

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 《清靜經》正文起首一句就是“大道無形”而定了全經格調。 經文不講有為的修養方法,而是要人從心地下手,以“清靜”法門去澄心遣欲,去參悟大道。 經中以發揮“清靜”兩字為主,簡明地敍述了道家修心養性的基本原則。

太上老君清靜經: 清靜經釋義

(6)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夫,發語詞。 清為天,正陽之炁,上升為天。 濁為地,正陰之炁,下結為地。 有清有濁,指能清能濁,如宇宙中有清水就有濁水一樣。 有動有靜,指能動能靜。

太上老君清靜經

在講解這一段之前,為了更好地理解,先解釋一下老子對做人的要求”虛心實腹,弱志強骨”,有人說這就是要求人謙虛並吃飽肚子,這是不對的。 上面說到”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腎,志在脾,神在心”,神居住在心,如果心中有各種貪欲,原先的神就無處可居,虛心就是要去除各種貪欲雜念,使心神清靜。 實腹並不是吃東西,而是氣歸丹田。 太上老君清靜經 志是欲望的強烈表現,所以要弱志強骨。 這一段囉囉嗦嗦說了一大堆比喻,可能古人一聽就懂,但我們是越聽越糊塗,小雅撇開原文,用自己的話解釋大家可能更容易明白。 所謂內觀就是要明白事物(這兒指人自身)的內在道理,而這個觀察必須要有神助,這個神當然不是天上的神仙,而是人身內心自有的神明。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説常清靜經原文

5、地者濁陰之氣也,地底下設有十八層地獄,乃是至穢濁陰之氣所凝聚,屬陰暗、罪惡的,是犯罪者的改造所。 世人應該慎防罪過錯,以免墮落地獄而受罰。 應該效法大地的博厚載物,靜止生育萬物,才能與日月同光,天地同壽。 1、「道」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

  • 上元上應玉清始炁所化,號天寶君,理玉清聖境清微天,總一十二部聖行之經,為洞真教主,下於人身中為上丹田。
  • 生不可名狀的萬物,長養所有的萬物。
  • 所以《西升經》雲:守身不失,常存也,專守其一,不生妄想,即免於苦海,沉淪憂苦,不著於身。
  • (4)大道無名,長養萬物:無名,是指無形無象的混元大道,因無形無象,所以叫無名。

妄想顛倒而生有識,亦曰自然,又名無爲,本來虛靜,元無有識,有識分別起識邪見。 太上老君清靜經 輾轉纏縛,流浪生死,永失於道矣。 『章解』 上章說的眾生不能得悟真道,就是因有妄之心。 一有了貪妄心,就要驚動那喜動而不喜靜的「識神」。 識神被驚,心意外馳,便要著於萬物了。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清靜經

無惠既無湛常寂,好乘驚背到天宮。 又有小詞一首,《寄减字木蘭花》:攻書學業,五十餘年頭似雪。 太上老君清靜經 金牓無名,始信儒冠多悮身。 妻亡子夭,恩愛無時來入道。 深謝師言,湛然常寂昇九天。

太上老君清靜經

其次,「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進入空有不異、不即不離的中觀見地,得到諸法清靜、常應常靜的「常清靜」。 最後,降本流末,助化眾生,學習「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的無限充實與動力,達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的證悟。 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 心則神也,變化不測,故無定形,所以五臟藏五神。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也。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清靜經講記-語音)

將世界治理得應有盡有,讓眾生來享受這一切的幸福。 到了生人的時候,纔知男秉乾道而成,所以為清、為動;女秉坤道而成,所以為靜、為濁。 日月來往添有無窮之變幻,運數轉移實現堪憐之景象。 紅塵釀成處處之劫煞,眾生遭受種種之塗炭。 悲乎潮流趨來,人人競尚維新,倫常拋棄,個個不知守禮。 援救天下之至道鮮有人行之矣。

太上老君清靜經

神者,为彼之主,主安则外固,假如世之屋宅,无人则不能全。 内外之事,也是这个道理。 故经云:我身乃神车,神之舍,神之主。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清靜經原文

( 二) 《 清静经》在唐代的注解与流传。 ”⑤ 司马子微即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武则天曾召其至京都,历经睿宗、玄宗朝,至7 3 5年告化,时8 太上老君清靜經 9岁 ⑥ 。 又据《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3 3载:“ 李思慕,成纪人。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清静心经成书考

否則說得天花亂墜,地湧金蓮,不能知行合一,亦是枉然。 常言:「空談無補。」也是警告言過其行的人說。 如能體道修持,定能返本。 上帝降下濟世的寶筏,復差傳道明師,普渡三曹,大施宏恩。 又令諸天神聖,同助應運明師。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清靜心經

內觀其身,惟人尊焉,而不自貴妄染諸塵,不淨臭穢,濁亂形神,熟觀物我,何踈何親,守道長生,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也。 老君曰:天地媾精,陰陽布化,萬物以生承其宿業。 分靈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 『字解』 憂苦:是憂愁苦惱的意思。 濁辱:是污濁恥辱的意思。

无经则未悟解,故有灾障,烦恼所生,若心了达,则无烦恼。 (49)游行三界,升入金门:灵宝经云:三十二天、三十二帝,第六名上明七曜摩夷天帝。 虽有此说,凡学道但去其欲,即名真人。 色界在二十四重天,无极云誓天为色界,其帝君号名飘驽穹隆。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又名《清靜經》或《常清靜經》/道教奉《老子五千文》為至道妙言,敬太上老君為「無上大道」的化身

此句言外又既驚其形體,內誘自然驚於其神。 想要心神安靜,就要外慾不生,欲不能生,自然清靜。 此段總講了人能安分守己,善保自性,摒去一切塵障,樂道報德,自然靈性昇華,福壽無邊,切莫執著一事一物而自困愁城,成為一個不明事理、不能自拔的人。 (12)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所以不能者,所以不能夠做到的,指人心被名利、聲色、滋味等所動,性亂情惑。 為心未澄,指心不能澄清。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简介

『演說』 甚麼是道,就是無為之真理,萬事萬物必然循由的路徑。 它雖然無形無象,內含玄機奧妙,盡用俗人的眼光,是不會看透的。 所以世人多以此為迷信,不知內蘊真意, 竟作無稽之談,真乃管中窺豹只見一斑。 老子悲天憫人,一片濟世的苦衷,真令人懷念千古, 是永久不能忘掉的。 就是在世所遺留的經典,如道德、黃庭、清靜等經, 無一不是真機妙理,無一不是性理秘訣。 堪嘆後之學者,多有智者落於頑空,愚者流於執相, 這空而不空的真理是不易測透的。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开经玄蕴咒

所以眼見耳聞,意知心覺。 世上之人如果能斷其情,去其欲,澄其心,忘其慮,而安其神,那麼六慾自然而然就會消滅不能存在。 三毒為三尸,上屍彭琚、中屍彭瓚、下屍彭矯。 上屍好華飾,中屍好滋味,下屍好淫慾。 人若能斷其華飾,遠離滋味,絕其淫慾,去此三事,就能使毒消滅,三毒既滅,就能神如炁暢,自然清靜。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不知身是大患,矜而貴之,自貴其身,恆欲陵物,如此之人,適可暫寓於世間,不得久視於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寄是暫時寄寓,託謂永相附託,言能保愛己身不輕馳騖。 謙以自牧,雌而順物者,則可以託化於天下,故德經雲自愛不自貴。 獨不以生為生者,是善能攝衞貴生之人也。 (9)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神,此處指人的元神本性,來自無極中的真陽之靈。 心,元炁結成的東西,聖人云:“聲色不止神不清,思慮不止心不寧,心不寧兮神不靈,神不寧兮道不成。

人為什麼會沉迷於那種不珍惜生命的惡道裡呢? 這是因為人有喜、怒、哀、樂、愛、惡六種感情,從而產生各種不同的欲望,經過不同的取捨,導致不同的追求,茲生出不同的煩惱,終於與道的清靜本質越離越遠。 上面的內容繞來繞去內觀思想,也就是講的”六根清靜”,只不過是用道家的理論來解釋。 “諦觀”是一邊看一邊仔細地辨析。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清淨經

以今昔之比較,實有天堂地獄之分別。 寫到這個地方,不由的替世人捏一把汗。 如是永墬沉淪,何日出頭露面。 幸今 皇母慈憫,真道復興。 果能常清常靜, 視天地為逆旅,知光陰為過客。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太上老君説常清靜經簡介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