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歷史課本10大分析

關於中國大陸的初、高中歷史教科書,我也和討論國文部分一樣,稍加敘述,並與台灣的歷史教科書作比較,以供參考。 以我所知,很多人在高中畢業後就很少再去讀有關歷史及人文方面的書。 因而,刪減歷史及國文必修教科書的篇幅及教學時數,其結果就是下一代的人文素養越來越低。

108課綱歷史課本

課文中從商周時期至隋唐政權轉移,卻以4頁精簡帶過;而唐朝時代的武則天、唐玄宗等,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也在課文中刪除;除此之外,歷時369年的魏晉南北朝,俗稱「三國史」,也只以4行字解釋曹魏時期的九品官人法。 「認識臺灣」二十多年後,課本裡究竟都有誰? 民國83年以後,開始加入本土化的歷史課程,並沒有真的刪去中國史部分。 真正刪減中國史的開端,應是89課綱以後授課時數減少,而減少國二階段中國史與外國史的授課時數。

108課綱歷史課本: 【盤點台歷史課本】去中心化 台灣官方如何重構歷史(下)

這不禁讓我回憶起我在50幾年前讀初中、高中歷史時,就已經發現有很多內容是重複的。 108課綱歷史課本 我原先不明白為什麼,後來猜想或許是因為當時國民教育還沒有實施一貫制,有人讀了初中,未必繼續讀高中。 但台灣早已實施12年國教,這理由不應繼續存在。

再以翰林版高中課本為例,必修單獨3冊總計頁數為600頁,其中屬於「歷史思考」性質的部分加總為77頁,佔比為13%。 區域史能避免只從中國單一國家的角度出發,而讓學生同時讀到中、日、韓、台灣及東南亞各國的歷史,以及其間的雙向或多向的互動關係。 如今世界可說是越來越小,東亞人民互動比以前要頻繁得多,學生學了東亞史不但能增廣其視野,也必有助於將來與鄰近各國人民之間的互動。 台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的消息,也引發大陸網民熱議,登上微博熱搜。

108課綱歷史課本: B3 歷史1、2課(108課綱)

接下來還有2個問題:首先,台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的篇幅究竟要如何分配? 其次,三分域教學仍然是依台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的次序嗎? 這就如同用油漆刷一道牆,如果能先從上往下刷一次,再從左往右刷一次,這牆可能會刷得很漂亮。 但如果因為時間或經費不允許,不得已就只能研究如何可以一次就刷好。

  • 例如:在國、高中的翰林版、南一版、龍騰版、三民版等歷史課本,已有「探究活動」、「歷史考察」、「想想Bar」、「歷史探查」、「歷史閱讀趣」、「歷史追追追」之類題材,都是「歷史思考」。
  • 區域史能避免只從中國單一國家的角度出發,而讓學生同時讀到中、日、韓、台灣及東南亞各國的歷史,以及其間的雙向或多向的互動關係。
  • 查閱目前三家版本教科書,康軒於五上第114頁、南一於五下課本後附錄、翰林於五上五下皆有附上年表。
  • 我粗略估算,佔比降到只剩20-25%之間。
  • 而新課綱中,不但沒有移除中華民國的建國史,對於鄰近的強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甚至有了更深入的探討。

台灣歷史部分由此獲得大約10%的教科書篇幅,中國史部分從50%減為大約40%。 據台媒報道,有歷史教師反映,新版歷史科教材中,中國上古及中古時期大幅縮水,史前時代的北京人消失了,夏商周的朝代更迭被迅速掠過,隋唐以前的內容也縮減,三國鼎立和平民皇帝劉邦的故事,都不見於課本。 但也有教師認為,新課綱「略古詳今」,讓近代史更豐富,且納入日韓、東南亞的素材,有助提升學生國際觀。

108課綱歷史課本: 台灣新版歷史課本被指去中化:三國武則天都消失 幾乎只剩秦始皇

3、東亞史裡中國當然是最重要的部分,但其他國家也都必須有有適度的篇幅。 台灣既是東亞的一部份,當然有必要也寫進去。 或許可以淺述,等到單獨敘述台灣史的時候再詳述,但不能完全不提,否則台灣史就無法和東亞其他國家的歷史接軌。

108課綱歷史課本

白紙革命當然不會結束,只要人民還沒有把權力關進籠子裡,權力就總想把人民關進籠子裡。 遍布全中國的所謂方艙醫院,缺醫無藥,陰冷潮濕,… 所謂「不撞南牆不回頭」,民進黨是懸崖不勒馬,撞了南牆還是不知回頭,距離選戰倒數一周,抱著「抗中保台」這面神主牌,却打到自己七葷八素,… 6、以上只是原則性的討論,至於三分域篇幅應如何具體調整,做重新分配,我就不做建議,而留待日後的課綱小組去討論。 108課綱歷史課本 至於唐朝及之前的2400年,政權交替例如周武王伐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漢末黃巾之亂、三國、魏晉南北朝等,新課本幾乎避而不談;《史記》、《漢書》也完全不提。

108課綱歷史課本: 日本致勝球疑「助攻就出界」 晶片成關鍵

曾有一段時間,台灣是為了要「反攻大陸」而存在,並且為此而付出代價,一直到今天。 上述將歷史教科書分為台灣史、中國史(後改為「中國與東亞」)及世界史3個分域分別教學的概念,一般稱為「三分域」。 這是從95課綱開始,為了台灣的特殊國情而提出的。 這樣的劃分是否有必要是爭論的關鍵,必須先客觀討論。 台灣教育部推動的「108課綱」,自2019年起依照不同教育階段(國小、國中及高中)逐年實施,今年是實施第二年,亦是國中二年級學生首次使用「108課綱」課本。 其中,照片中的章節出自該本歷史課本第三篇〈經濟的多樣性〉中第六章〈二十世紀臺灣的經濟發展〉第一節〈殖民地下臺灣的經濟發展與變遷〉。

  • 本文是繼拙文〈我對108課綱教科書的看法及建議(一)——國文部分〉而寫的。
  • 三、查核中心檢視該本教科書,教科書文字的敘述「稱日本為母國」,是介紹在殖民經濟主題下,介紹台灣的經濟發展史。
  • 2016年,李家同感慨國中生不能分別希特勒與希拉蕊,若他真的有先看過九年一貫教材,會發現他其實錯怪學生,學生很有可能還沒學到這個地方,而不是老師教了卻沒有學到、課本完全沒有介紹。
  • 1、由於採取二分域,教科書裡中國部分又佔較大的篇幅,學生們能學到的外國史其實不多。
  • 這樣的劃分是否有必要是爭論的關鍵,必須先客觀討論。

無可諱言,全世界各國歷史教科書的編寫都和政治有關。 編寫教科書的問題通常並不是有否違背史實,而是究竟什麼要寫,什麼不寫;什麼要寫多一點,什麼少一點。 經拍攝比對,確認網傳照片指稱的歷史課本是出自龍騰文化,108課綱高中歷史第一冊。 108課綱歷史課本 社群平台流傳文字訊息,並搭配教科書照片指稱:「台灣高一歷史課本已在教導孩子:日本是我們的母國!二戰後日裔留台潛伏倭奴施毒戕害我們下一代~公然寡廉鮮恥竄改歷史!」。

108課綱歷史課本: 東亞史歷史實作1

三、查核中心檢視該本教科書,教科書文字的敘述「稱日本為母國」,是介紹在殖民經濟主題下,介紹台灣的經濟發展史。 其中,在台灣新課綱中最具爭議、被刪去的「三國」內容,從東漢末年的割據形式開始,到確定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戰、三權鼎立再到三國滅亡,在獨中的歷史課本中佔了3頁之多。 同樣被108課綱刪去的還有「武則天」這一段。 獨中的歷史課本特別在唐朝的部分,闢了一個小節(約2頁)來描述武則天的登位與政績。

吳淡如沒有深入地理解台灣當今課綱,而是純粹以自己孩子與其同學的回應的個人經驗,誤以為當今教材錯誤與失敗,這是因為她沒有客觀求證教材編排順序與內涵。 嘉大歷史系教授吳昆財更是喪失了身為學者應該有的求真精神,說歷史教改不以年表做介紹造成學生混淆時序,然而課綱早已建議課本教材還須以年表做為呈現。 以吳淡如女兒所在的國小學制來說,新課綱尚未實施,必須回顧九年一貫教材裡並沒有特別提到中華民國的建立,而是強調本土歷史。

108課綱歷史課本: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如此一來,單獨成冊的台灣史篇幅佔比就可以適度刪減。 2、中國初、高中歷史教科書裡敘述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發展及對立的篇幅之多,只要把目錄讀一下,就能一目了然。 至於內容,明顯也是以站在社會主義的角度批判資本主義居多,尤其是批判美國。 中國歷史教科書要如何編寫,自然不是中共當局以外的人所能置喙。

108課綱歷史課本

大多數網民留言表達憤怒,稱此舉是從小就給青少年灌輸錯誤資訊,削弱台灣青少年與大陸的情感連接。 還有人表示:「年輕一代台灣人搞獨立能怪他們嗎?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這樣了」。 報道指,翻開新版中二上學期歷史課本,在「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中關於「從部落到封建」的一節,沒有夏朝,只講商朝到西周,600年歷史只用了300字。

108課綱歷史課本: 建議減少國中、高中歷史教科書重複敘述

*作者曾為跨國公司中國區負責人,後為企業顧問,現專事寫作,著有《共產世界大歷史》、《另眼看歷史》系列,並在IC之音電台廣播「呂正理說書」節目,並有網路Podcast隨選即聽。 後記:本文及前一篇國文部分的寫作過程中承蒙多位高中老師及大學教授提供意見,本人在此致謝,但文責由本人自負。 再者,以我出身科技及企業管理背景的經驗,我從來都是認為,科技新知及財經管理知識並不一定都要在學校裡面學。 人們在學校裡只要能學到基礎知識,出了校門如果發現有必要,自然會去想辦法自我學習。 我有許多好友分別在研發、管理、投資、創業領域卓然有成。 108課綱歷史課本 他們在和我討論此一議題時,大多也和我的看法一致。

本文是繼拙文〈我對108課綱教科書的看法及建議(一)——國文部分〉而寫的。 108課綱歷史課本 有關課綱問題的爭論,歷史部分遠比國文部分複雜、嚴重得多,並已歷經20幾年。 綜合以上,歷史課本稱日本為「母國」是該章節以台灣被日本殖民的歷史情境下的描述,並非整本課本都稱日本為母國。 在108課綱中,歷史實作的內容被視為相當重要的,如何透過像是歷史報紙、策畫展覽會、臺灣社會診察單,培養融合資訊、美術能力,培養多視角陳述歷史、多層面策展能力。 以前的歷史課本,是用庶民的角度寫菁英人物的故事。

108課綱歷史課本: 張文隆觀點》評108課綱各版本教科書「臺灣地位問題」──三民版

事實上,中華民國在新課綱中並沒有被消滅,也沒有刻意不談。 108課綱歷史課本 吳淡如的女兒與同學不太清楚,很可能只是還沒學到的問題,而不是以後都不會再學到的問題。 吳淡如若以此批判當今的社會教材,就宛如強求國小一年級學生先背誦乘法表、能夠理解分數與除法一般,不是不會,而是時候未到。 日前知名作家吳淡如於廣播中訪談,感嘆:國中生不知道孫中山是誰!

以歷史事實來看,民族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並非完全一成不變,宛如世界史中的美國從英國殖民脫離獨立建國一般,是故脫離中國史觀的進展,從83年課程改革後就一直持續至今。 這難道會是新課綱調換順序,讓大家沒辦法在翻開課本第一頁就認識我們中華民國的歷史嗎? 實然檢驗過去的課程標準,過去的歷史教育亦是使用順序的編排,從史前文化排列到中華民國。 以民國41年的歷史課本來說,中華民國的歷史直到國二(第四冊)才出現;民國51年的教材則移到國二上的第三冊。 民國86年以後九年一貫的教材,反而提早到國一下的台灣史就介紹到中華民國的歷史,然而台灣光復已是民國34年以後的事,自然沒有民國14年已離世的國父孫中山舞台,進而滿滿的探討兩蔣對於台灣的影響直到現今教材。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