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基隆女中詳盡懶人包

1991 年 2 月,王麗君女士繼任校長,1992 年 8 月停止高級家事職業補習學校日間部的招生,並增加高中班級數。 1994 年時,高中計五十四班、補校六班,學生二千四百餘人。 1946 年元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派鄧世英先生主掌校政,改校名為「臺灣省立基隆女子中學」。

在任歷經十八年的努力,使基隆女中升學率逐年提高,並培訓出多位跆拳道國際競賽金牌選手,建立良好的學校聲望。 1968 年,開辦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停招初中部,同時附設高級家事職業補習學校。 1970 年結束初中部,停辦分部,並更名為「臺灣省立基隆女子高級中學」。 2004 年 8 月,黃火文先生通過國立高中校長遴選接任本校校長,以培育優質自信的學生、提昇學校競爭力為目標,積極改善教學設施,並於教室加裝冷氣機、投影機。

國立基隆女中: 公告基隆市112年中小學聯合運動會射箭項目暨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代表隊選拔

初借「基隆尋常高等小學校」(今仁愛國小)的一部分為校舍,翌年復借「基隆公學校」(今信義國小)的一部分為辦公處,至 1926 年主校舍完工,3 月方遷入現址。 1941 年,日人池誠安祥繼任校長,治校至 1945 年 12 月臺灣光復為止。 課程不授漢文、只教日語,重視修身、家事、裁縫等科目,並注重體能訓練。 4經錄取且已完成報到者,如欲放棄錄取資格,應於 110 年 8 月 5 國立基隆女中 日(星期四)前填具「放棄錄取資格聲明書」,由考生或家長親送至錄取學校辦理放棄錄取資格。 曾校長以章則制度為核心機制,建置各項會議編組,以為成員溝通管道及校務決策機制。

國立基隆女中

3 月,即由廖碧英校長接掌;8 月,續由孫致和校長繼任。 1951 年,由劉平侯先生擔任校長;1954 年,石季玉女士任校長。 六、本校設有「完全免試入學管道獎學金」及亮麗的升學表現,並可依興趣加入數理實驗班,歡迎成為基隆女中的一員。 Mail方式-填寫完報名表連同110年國中教育會考成績單或成績查詢系統的資料寄至。 光復初期,物質缺乏、民生困苦,僅有高中部二班,初中部四班,學生一七八名。 嗣經歷任校長經營領導,加以政府極力推廣教育普及化,學生急遽增加,至 1953 年時,已增至高中七班、初中二十二班,學生一三六0人,1955 年於暖暖設立分部九班。

國立基隆女中: 基隆區110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試辦學習區完全免試入學簡章

二、【報到確認單】預計於6/20掛號寄出,若沒有收到者,可自行下載表格使用,也可至基隆女中校門口領取。

國立基隆女中

為紓緩校舍不足的困境,興建教學樓一棟,為本校第一棟取得綠建築標章及具電梯設備的建築。 近年,學校在生態永續、美感環境教育、健康促進活動、建構特色課程等方面頗具成效。 2000 年 8 月,溫烘祥先生於首屆國立高中校長遴選中脫穎而出,榮膺本校校長。 溫校長任內營造和諧、溫馨、認真的學術校風,以面對入學與升學制度改變所帶來的挑戰。 並充實與改進數位化教材與設備,改善行政工作流程,提高教學品質,奠定基隆女中新的發展契機。

國立基隆女中: 學校簡介

任內獲教育部頒「春暉專案」績優學校、體育績優學校、藝術教育示範學校、人權教育示範學校等殊榮。 ,KLGSH),簡稱基隆女中、基女,舊稱省基女,是位於中華民國臺灣基隆市信義區的一所國立女子高級中學。 1999 年 8 月,施啟文先生繼任校長,校園氣氛和諧。 2000 國立基隆女中 年 2 月因精省改制,更名為「國立基隆女子高級中學」。 國立基隆女中 國立基隆女中 本校創立於 1924 年 4 月 24 日,日治時期原名「臺北州立基隆高等女學校」,首任校長為日人近藤廉三。

二、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告,因考試當日(110 年 7 月 23 日星期五上午)仍為三級警戒,則不辦理筆試測驗。 數理科技實驗班錄取標準改以會考成績為主(第七點第一項之國中教育會考數學自然兩科分數擇優錄取)。 ,KLGSH),簡稱基隆女中、基女,舊稱省基女,是位於中華民國(現中國臺灣省)現中國臺灣省基隆市信義區的一所國立女子高級中學。 2.若經查驗,學生已經由110學年度各項入學方案及考試升學管道獲得錄取,且至各公私立高中職報到之情事,則撤銷錄取資格。 1987 年,於日間部開辦高級家事職業補習學校高級家事班六班。

國立基隆女中: 年度第1學期 學生轉入、轉出實驗班申請書(111.12.30(五)下午1點截止)

  • ,KLGSH),簡稱基隆女中、基女,舊稱省基女,是位於中華民國(現中國臺灣省)現中國臺灣省基隆市信義區的一所國立女子高級中學。
  • 2004 年 8 月,黃火文先生通過國立高中校長遴選接任本校校長,以培育優質自信的學生、提昇學校競爭力為目標,積極改善教學設施,並於教室加裝冷氣機、投影機。
  • 並充實與改進數位化教材與設備,改善行政工作流程,提高教學品質,奠定基隆女中新的發展契機。
  • 近年,學校在生態永續、美感環境教育、健康促進活動、建構特色課程等方面頗具成效。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