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診斷7大分析

至於慢性且長期控制氣喘症狀的再發生則需用吸入性類固醇,其劑量極小,根據研究,長期在適當的劑量使用可有效改善氣喘的症狀,但卻不會有一般所認為會有的類固醇副作用。 氣喘診斷 而因為害怕吸入性類固醇的副作用而斷續使用,則氣喘症狀不易完全控制,其所帶來對身體的影響則更劇。 氣喘是全世界最普遍的慢性病之一,盛行率不斷增加,死亡率也未見減少。

另外假如成年後發生氣喘是因為曝露於工作環境的關係,應儘早移除有害環境因子及早期治療,以增加復原的可能性。 在氣喘診斷之後,應該儘快開始每日規律使用藥物,因為較早使用藥物,比起症狀持續2至4年後才開始使用,會有較好的肺功能。 此外應依自己的氣喘嚴重程度,配合專業醫師擬定適宜的治療計畫,做好氣喘症狀與肺功能的監測,有助於瞭解氣喘惡化的徵兆及做出正確的處置。 江伯倫說,減敏療法也有年齡限制,較適合的對象是五歲以上 .青春期以前的兒童。

氣喘診斷: 過敏源

對小於5歲的兒童,肺功能檢測由於不夠精確,因此很難拿來作為確診指標,醫師會較仰賴您和孩子所提供的症狀資訊來做判斷,有時診斷必須在數個月甚至數年的觀察後才能確認。 主要用來診斷是否與其他肺部相關疾病有關,能夠24小時測量肺功能的異變情況以及支氣管的過度反應症狀,而透過肺功能測量也能獲得較為客觀的呼吸氣流量數據。 根據咳嗽、喘鳴、胸悶的頻率及持續時間來判斷是否患有氣喘,但是由於兒童的支氣管發育較不完全,而成人的臨床症狀則較不穩定,因此通常會搭配其他檢測方式一同進行診斷。 這些幼兒仍然可能會在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時出現急性惡化。 此類藥物可立即達到支氣管擴張效果,多於氣喘急性惡化時使用,亦可於運動之前使用,以預防運動誘發性支氣管收縮。

每到秋冬,當流行性感冒侵襲台灣之際,也是氣喘急性發作頻率最高期,此時氣喘病童若能事先接受流行性感冒預防注射,不但可以預防感染流行性感冒,亦可有效避免因感染此病毒隨之而來之氣喘急性發作。 過去這些年來,幾位大家熟悉的知名藝人如林翠、鄧麗君及崔愛蓮相繼因氣喘發作而遽然辭世,除了留給影迷無限追思之外,也暴露出一般民眾對氣喘認知上的不足。 時序入秋,正是氣喘好發期,因此有效的預防措拖是不可缺少的,而施打流行性感冒疫苗確可大幅減少及減輕急性氣喘的發生。 江伯倫說,減敏治療所注射的過敏原,是以遞增方式加量,但注射時間則由一星期一次逐漸拉開為兩星期一次,再到一個月一次 .兩個月一次,通常在三.四個月左右可以發現部份效果,六個月時可以看出免疫細胞的變化,而完整的療程約需兩三年。 他也說,有意接受減敏治療,並且合乎條件的人,其實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因為從現在開始治療,等四.五個月後天氣轉涼時,也正是氣喘容易發作的時刻,最可以看出效果。 林思偕強調,亦即有四分之三以上的病童接受減敏治療後,病況大有進步 ;相對於未接受減敏治療病童僅有三分之一有明顯進步的結果,減敏療法確實有明顯之療效。

氣喘診斷: 相關文章

若是五歲以下的小朋友有喘鳴聲,則會看看是不是反覆的喘鳴,如果常常生病就有喘鳴聲,則會高度懷疑。 其他仍有多種的某物質拮抗劑正研發中,如Metalloendopretease 可引起白血球聚集在內皮細胞及氣管組織,所以抑制MMP的產生,可防止表皮組織被破壞及降低發炎程度。 台灣近日來氣候多變,鋒面挾帶來的雨勢剛剛結束,大陸沙塵暴又漫天蓋地席捲而來,空氣中的懸浮微粒一下子暴增數倍,頓時整個天空灰濛濛地,而我們不論走到那裏也都置身在一片霧濛濛的沙塵中。 另外,除了藥物之外,尚須準備一支肺流量測速器 ( 峰速計 ) 氣喘診斷 。

氣喘是氣管因過敏反應的收縮現象,當氣管收縮的程度嚴重時,呼氣便有可能發出「咻咻聲」或所謂的「喘鳴」。 所以當兒童氣喘發作時,在家的父母容易聽到「咻咻聲」,也是氣喘兒童最常見的臨床表現。 氣喘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也是造成慢性咳嗽常見的原因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超過3億人患有氣喘。 氣喘常發病於幼年時期,但亦可能在成年時才發病或被診斷。 據估計在18~45歲的成人,約有5%的人被診斷出氣喘且接受氣喘治療。 此類藥物可治療呼吸道發炎、控制症狀, 並降低未來發生急性惡化風險,規律的使用此類藥物才能達到良好控制。

氣喘診斷: 症狀

第一秒用力呼氣量自發性或經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後有至少12%以上的改善,則氣喘的診斷相當有可能。 除了少數突發狀況外,大部分慢性氣喘病人,在症狀發作前1-2天,肺功能就可能出現異常,可以用尖峰呼氣流速計(峰速計)偵測出來,一支售價約數百元,購買一支來做日常監測之用。 孩子的氣喘症狀及誘發原因可能會隨著時間改變,您將會需要謹慎觀察症狀,並與醫師協力合作來調整所需的藥物。 如果孩子的症狀已獲得控制一段時間了,您的醫師可能會建議降低藥物劑量,甚至停藥,若病情未獲得有效控制,醫師則會提高劑量、換藥或增加藥物。

  • 避開氣喘的誘發因子能有效降低發生率,家中環境應定期清潔,以減少塵蟎或蟑螂滋生;空氣品質較差、氣候變化較大時避免外出或戴上口罩;不與寵物同床共眠、避免激烈的情緒反應。
  • 在1880年,藥物治療總結了靜脈藥劑,被稱為匹魯卡品。
  • “虫滿”主要存在於布料或填充式傢俱中,以吃人類或動物脫落的皮膚、毛髮維生,其排泄物、卵、以至屍體均可引發氣喘。
  • 正常的肺臟在用力呼氣 時FEV1對FVC比值大於75%,在兒童甚至可能高於85%。
  • 一天需要測量二次,即清晨與睡前的數值,病人可自行檢測,測量結果可讓醫師評估目前用藥的效果,也是調整藥物的依據之一。
  • 居家環境保持通風乾燥,濕度控制在50%~60%,避免”虫滿”及黴菌滋生。

規律用藥治療、保暖、維持環境濕度及溫度、是氣喘病人日常保養重點,此外保養性藥物非常重要,有助維持病況穩定,即使沒有症狀,也要按時使用,日常有出現任何不適症狀,應於回診時向醫師回報、討論。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內科部主任黃璟隆醫師指出:近廿年來,台灣地區氣喘病童增加了八倍之多,現在每十位小朋友至少有一位罹患氣喘。 氣喘可說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每年到了秋冬之際也正是氣喘好發的季節,而病毒感染本身即為誘發氣喘發作的原因之一。

氣喘診斷: 兒童氣喘: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兒童氣喘除了從環境改善外,也必須避免吃到造成氣喘的食物,配合藥物一起治療。 小如因為有氣喘的典型症狀,多樣性呼吸道症狀(包含咳嗽、胸悶、呼吸短促),以及會隨時間變化、嚴重度也變化(半夜或清晨比較嚴重),所以被懷疑有氣喘。 變異性呼氣氣流受阻 氣喘診斷 小如:像我這樣懷疑有氣喘,需要進一步作哪些檢查確定? 醫師:因為如果不先作檢查,有可能治療後,症狀就改善了,這時候檢查出來的數據都是正常的,這樣要確定是不是氣喘就比較麻煩,所以除非太不舒服或有困難無法配合,建議還是在治療前先作檢查。

研究發現,規則使用吸入劑型類固醇治療氣喘者,因較少有急性氣喘發作,因而服用類固醇的劑量遠小於不使用吸入劑型類固醇氣喘患者,幾乎不會發生類固醇導致的副作用,這是氣喘病患者應加以深思的。 氣喘診斷 另外,新開發的非類固醇氣喘藥物,如白三烯素抑制劑也正被廣泛用來治療氣喘,該使用何種藥物,應由專科醫師來決定。 從1970年代以來,許多報告都指出,全世界氣喘病的罹病率持續在增加,而且嚴重度.住院率和死亡率也隨著增高,台灣地區也不例外。 根據前長庚兒童醫院院長謝貴雄教授曾調查大台北地區,學童氣喘病罹患率,已由民國63年的1.30%增加至83年的10.79%,20年間增加了8倍。 民國83年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曾調查全國98家教學醫院,發現於民國76年到83年,共有14例因氣喘病死亡的兒童病例(男九名,女五名)其中有十例完全沒有預測會的死亡的程度。 大約有15-20%的氣喘兒,即使是抽血檢驗過敏原或進行皮膚測試都無法檢測出過敏原,卻仍出現氣喘的症狀。

氣喘診斷: 原因

心理壓力可能會導致症狀惡化—人們認為壓力會改變免疫系統,並且會增強氣道炎症對變應原和刺激物的反應。 避開氣喘的誘發因子能有效降低發生率,家中環境應定期清潔,以減少塵蟎或蟑螂滋生;空氣品質較差、氣候變化較大時避免外出或戴上口罩;不與寵物同床共眠、避免激烈的情緒反應。 常見的氣喘誘發因子有:病毒感染、塵蟎、貓狗的皮屑、蟑螂、花粉、空氣汙染、氣溫變化、香菸、激烈情緒反應、運動等等,藥物如阿斯匹靈、非類固醇類之抗發炎藥物及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 氣喘藥物治療的目的是用來恢復呼吸道阻塞、避免兒童產生呼吸喘症狀,而治療氣喘藥物主要分為「緩解藥物」和「控制藥物」兩大類。 兒童並沒有辦法像是成人一樣,做肺功能「尖峰呼氣流速(PEF)」檢查來確診兒童氣喘,而是依據之前是否有反覆氣管敏感出現「咻咻聲」,或是已經出現以下症狀,醫師就要懷疑已經罹患氣喘。 氣管敏感的兒童主要是因為遺傳到父母的過敏體質,和外在環境因素,例如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之後,因為抵抗力低下,過敏反應會增強,因此氣管會變得更敏感、症狀加劇,例如在新生兒時期得到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

  • 在一切講究證據的西方醫學在未有完整的實驗室及人體實驗的研究結果是不會斷然聲稱其療效。
  • 這些報告在未來也會因為世界各地回報出來的數據而更新。
  • 若是年滿2歲以上的兒童,經過環境和食物的控制、藥物的治療還是無法改善過敏症狀,醫師可能會建議抽血檢驗誘發氣喘的「過敏原」。
  • 註3:氣喘嚴重度之分類:嚴重度的分類,對於開始選擇氣喘的處置十分重要。
  • 只是父母一定要有提高警覺,一旦生病咳嗽聽到「咻咻聲」就要趕緊帶兒童就醫治療,因為讓氣管敏感的兒童容易因為氣管積聚痰液及分泌物導致敏感的氣管發炎,氣管壁腫脹、口徑狹窄,最後纖維化。
  • 盡量深深吸氣,然後緩慢而長時間的呼氣並使用短效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

由於心理分析師把氣喘解釋為孩子由於母親的原因而壓抑的哭聲,他們認為治療抑鬱症對患有氣喘的病人來說尤其重要。 在1880年,藥物治療總結了靜脈藥劑,被稱為匹魯卡品。 口服類固醇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用於治療氣喘,而吸入性皮質類固醇和選擇性的短效 β 受體激動劑在20世紀60年代得到廣泛應用。

氣喘診斷: 使用氣管擴張劑若改善症狀,反覆測試,則應該是氣喘。

在不須取得您事前同意的情況下,本網站擁有在任何時間、任何情形下更改或終止服務或拒絕提供服務的權利。 正確的使用吸入劑才能控制氣喘,所以在拿到藥後我們的醫療人員會確定患者是不是能正確使用。 (TRFK-5)可降少嗜伊紅性血球的聚集,而防止氣管的發炎反應。 抑制沾粘分子,而防止發炎細胞的浸潤亦是治療方式之一。 肥大細胞分泌Tryptase亦會造成氣管收縮,而其與平滑肌或表皮細胞上的PAR2 作用,亦會使其增生而造成發炎反應及慢性纖維化,所以【anti-tryptase】及【PAR-2拮抗劑】亦是另一種治療方式來防止氣喘的慢性變化。 抗IgE單株抗體已在人體試驗階段,其主要作用在與血液中的未附著細胞的流動IgE結合,使其不與肥大細胞作用進而減少肥大細胞釋放發炎介質。

氣喘診斷

氣喘病知識的嚴重不足加上對藥物的不必要恐懼,左右現今台灣氣喘病的治療方式,其影響的結果,雖不必然見於現在,必將嚴峻挑戰這些氣喘病童未來的身體健康及生活的適應力。 有些病童甚至不清楚是否氣喘發作,而只是覺得易累或體力比不上人家,通常在運動5分鐘後才易引發氣喘。 研究顯示,運動對氣喘病童有莫大助益,不管是在身體上或心理上,游泳、有氧運動、保齡球、慢跑等均無不宜,有些參加奧運的運動員亦患有氣喘病。

氣喘診斷: 兒童氣喘病

如果經過四周抗發炎藥物治療後,肺功能顯著提昇;或是運動激發測試結果為陽性;或是支氣管激發測試結果為陽性;或是各回診之間的肺功能變異度過大,這些都可以為佐證。 一般而言,醫師常會利用肺功能檢查,來檢驗病患是否有「變動性的呼氣流速受阻」,此為確診氣喘重要的實驗室檢查標準。 症狀會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感冒)、運動、過敏原暴露、氣候變化、大笑、刺激性氣體/氣味、或菸的暴露而發作。 因為呼吸道感染常常會加重過敏症狀,甚至引發氣喘發作,在呼吸道感染流行期間,應儘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如遊樂場、戲院、百貨公司等。 盡量深深吸氣,然後緩慢而長時間的呼氣並使用短效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

氣喘診斷

氣喘在全世界近幾十年來不管是小孩或是大人都愈來愈常見,氣喘盛行率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增加異位性體質的敏感度,同時歸究於其他過敏性疾病的增加如濕疹和鼻炎等。 氣喘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據估計,目前全世界約有3億人口罹患氣喘病,一般認為較積極的臨床氣喘診斷標準顯示可能罹患氣喘病的人口數目字會更多。 因此其兒童氣喘盛行率高達10%,表面上好像台北學童氣喘盛行率十餘年來又增加一倍。 然而同時間(1996年)由謝貴雄教授所參與56國,155個中心之國際兒童氣喘盛行率比較結果,如以標準問卷,即“過去12個月來,你是否有哮喘﹖”對台北11400位學童調查其氣喘盛行率約為4%~5%,十餘年來,台北學童氣喘盛行率似無明顯增加。 以影帶篩選,也只以最近12個月來有呈現電視上顯示「休息哮喘」為氣喘定義,台北學童氣喘盛行率約2.0%,被列為世界各國最低的國家之一。

氣喘診斷: 兒童氣喘的症狀

人體實驗研究發現在注射入人體後非常有效的降低血液中的流動 IgE的程度,且改善受測者肺功能的數值。 國外也正對6至12歲的兒童進行大型的臨床人體試驗,效果亦不錯,更多的研究仍在進行中。 今年流感疫苗的施打對象,原本已擴及60歲以上民眾、重大傷病及三歲以下幼兒,而從12月1號開始,更進一步擴及50歲以上成人以及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民眾。 筆者強烈建議,只要沒有其他接種禁忌,且對蛋類不曾出現全身性強烈過敏反應的民眾,都應在醫師評估之後施打流感疫苗且後續觀察半小時。 同時適度運動,均衡營養,這樣才能在流感侵襲的環境中,受到良好保護。

在穩定的狀況下,其所測得的數值,必須是您平時最佳預測值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某些遺傳因子會增加 COPD的風險,目前已知的遺傳因素為甲一型抗胰蛋白酵素 (α1-Antitrypsin) 缺乏。 根據研究統計,平均每4為吸煙者,就會有一位罹患COPD,所有的 氣喘診斷 COPD 病友中有90%是吸菸或因二手菸所造成。 吸菸是 COPD 最主要的危險因子,菸齡越長對於肺部的不可逆傷害越大。

(1)共通的遺傳性過敏檢查以找出病人過敏體質或其致敏原(包括嗜酸性白血球 ,IgE抗體 ,過敏原測試)。 有幸,在跨入廿一世紀的時候,能協助兒童內科部的發展,除了期許個人持續的努力外,亦願能與部內同仁、國內先進,共同奮鬥,為台灣兒童氣喘病患盡一份心力。 二、過敏檢查(包括抽血檢驗嗜酸性白血球、IgE的總量、特異性IgE抗體、或過敏皮膚試驗)以 找出病人的過敏體質或其過敏原。 COPD的嚴重程度分級是基於氣流受限的程度,由於FEV1下降與氣流受限有很好的相關性,所以用 FEV1 的變化作為嚴重程度分級的主要依據。

氣喘診斷: 為了您 我們持續進步

建立了內容極豐富,極具教育性質的氣喘衛教網站,讓有需要、有興趣,只要有空,不論您身在何處,皆可以上網研習,而醫師與病人互動的結果,讓彼此的溝通,更無障礙。 肺量計是一項重要診斷檢查,亦是我們常說的肺功能檢查,可測得用力呼氣肺活量(英文簡稱 FVC)和用力呼氣一秒量(英文簡稱 FEV1),利用這些數據來評估呼氣氣流受阻的程度。 醫師會詳細評估症狀、吸菸習慣、是否曾暴露到危險因子,同時利用問卷評估症狀的嚴重度,此外,也可能進行肺量計、X光或電腦斷層掃描等檢查。 學習正確的呼吸技巧,可以減少呼吸頻率和增加呼氣容積,進而舒緩呼吸困難症狀。 呼吸訓練可自主練習,每天至少三次,每次至少十分鐘,利用練習增加熟練度,才可在呼吸急促時控制自己的呼吸。 採用呼吸困難指標 進行評估,MMRC 分為四級,劇烈運動 或行走登山步道引起的呼吸困難 得0分;上坡或上階梯時出現呼吸困難 得1分;步行幾分鐘或100公尺感到呼吸困難 得2分;無法外出活動,更換衣服時感到呼吸困難 得3分。

在西元2003年與西元2004年世界氣喘日的主題是¾氣喘造成全球的沈重負擔。 Richard Beasley教授(也是GINA 傳播委員會的委員)提供一個有利的資料來說明氣喘所帶來得負擔。 在這篇報告,Richard Beasley教授及他的團隊從國際兒童氣喘暨過敏研究(ISAAC)與歐洲呼吸疾病照護聯盟(ECHRS)所出版的文獻中得到全世界20個不同的地區對於氣喘所造成負擔的資料。 Richard Beasley教授從許多不同研究方法所得出來的研究報告與氣喘病的流行病學方面小心翼翼地找到他們追求的結果。 無論如何,這篇文獻提供了豐富的資訊與大量經過科學驗證的參考資料。 這篇研究報告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及其他區域的官方資料及可靠的氣喘流行病學數據統整而成,再依據不同的地理環境、政治、歷史與種族做探討。

然而家長往往擔心病情變化,常常一發燒便帶給醫生檢查評估,一天甚至會看好幾次醫師、上好幾次診所,不僅勞神傷財,對疾病也不見得有所助益,不過天下父母心是可理解的。 但有時感冒並不一定會發燒,而且年紀愈大,體溫的調節愈成熟,即使被感染了,也不一定會燒。 單獨的過敏症狀是不會發燒的,而在呼吸道的症狀也是咳嗽(有痰或無痰)、流鼻涕等,其實跟感冒的症狀真的很像。 真的要分出些許的差別──過敏的症狀往往在早上或晚上特別的明顯,例如睡前或早上起床後咳嗽的症狀特別明顯,且二種症狀持續的時間較久。

所以當氣管敏感的現象持續反覆發生,沒有去治療,往往就可能進展為氣喘。 兒童氣喘是指小孩肺部及呼吸道,容易因為暴露於特定物質中時發炎,例如吸入空氣中的花粉、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 兒童時期的氣喘每天都會引起惱人的症狀,影響孩子遊戲、運動、就學及睡眠品質。 對一些孩子來說,未經適當治療的氣喘會引起危險的氣喘發作。 由於氣喘是一種會變化的狀況,需要定期接受專業醫師評估調整治療方式。 有些氣喘病患雖然看似沒有症狀,其實氣管內仍在發炎,即使表面症狀穩定,仍應持續追蹤。

氣喘真的會喘,否則也不用如此傳神的用此名稱,不過如果已經表現出「喘」的臨床症狀,都往往是比較嚴重的發作了。 而氣喘最常見表現的症狀反而是「胸悶或是慢性咳嗽」。 氣喘診斷 氣喘乃是因氣管接觸到過敏原或刺激物,而導致氣管的收縮及發炎。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