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本法師楞嚴經9大伏位

十方如來,傳此咒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 若我說是佛頂光聚般怛羅咒,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疊,經恒沙劫終不能盡。 亦說此咒名如來頂。 汝等有學,未盡輪迴,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汝以空明,則有空現。

2、佛在世我等依佛為師,佛滅後我等依誰為師? 3、佛滅後結集經時一切經首,當安何語? 4、惡性比丘,佛滅後如何處之?

永本法師楞嚴經: 人間衛視其它月份節目表

縱其身心聖果未成。 決定自知成佛不謬。 汝問道場,建立如是。 阿難整衣服,於大眾中合掌頂禮。

驕梵砵提,異舌知味。 舜若多神,無身覺觸。 如來光中,映令暫現。 既為風質其體元無。 諸滅盡定得寂聲聞。 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永本法師楞嚴經: 楞嚴經 第76集

以為末世一切眾生,作將來眼。 於命明中分別精麤,疏決真偽,因果相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 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

永本法師楞嚴經

所以,受過比丘三壇大戒的人,他的頭頂上就有戒疤,宿債已經酬還了、酬畢了。 長揖世間,這個“揖”就是拱手,永遠的辭去了。 長揖,拱手作禮叫做揖,就是再見,有禮,請坐。 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的覺路,是人於法,已決定心。 於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

永本法師楞嚴經: 修行就是這麼簡單

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 睹佛聞法,親奉聖旨。 得大神通,遊十方界。

  • 令真修行,總為魔眷。
  • 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無體性,中何為相。
  •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
  • 於自他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顛倒見,一分無常,一分常論。
  • 此知味性,離彼甜苦及淡二塵,畢竟無體。

則汝諸行念念不停,名為幽隱第四妄想。 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恒常者。 於身不出見聞覺知。 若實精真,不容習妄。 何因汝等,曾於昔年睹一奇物。 經歷年歲,憶妄俱無,於後忽然覆睹前異,記憶宛然,曾不遺失。

永本法師楞嚴經: 楞嚴經 第11集

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諦。 鬼心久入,或食屎尿與酒肉等。 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入人罪。 於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

永本法師楞嚴經

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華相起滅。 如阿難體,不容阿難。 若目出者,既從目出,還從目入。 即此華性從目出故,當合有見。 若有見者,去既華空,旋合見眼。

永本法師楞嚴經: 楞嚴經 第1集

若有所識,云何識意。 唯同與異,二性無成,界云何立。 永本法師楞嚴經 若因法生世間諸法,不離五塵。

勝淨明心,本周法界。 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譬如有人於自衣中繫如意珠,不自覺知。 窮露他方,乞食馳走。

永本法師楞嚴經: 楞嚴經 第70集

心跡圓明,悲欣交集。 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 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

  • 佛問圓通,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為第一。
  • 彼梟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頑類。
  • 就像虛空裡的花影,依虛空而現花相,花相若是消失,虛空寂然本不動。
  • 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 此經未來,盛名先至,因有梵僧,見智者大師,所立三觀,謂與彼國《楞嚴經》意旨相符,由是智者西向拜求天臺山之拜經臺仍在,一十八年終未得見。
  • 我今云何名為矯亂。

命終之後,鄰於日月。 如是一類,名四天王天。 於己妻房,婬愛微薄。 於淨居時,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 如是一類,名忉利天。

永本法師楞嚴經: 楞嚴經 第66集

眾生業感國土。 永本法師楞嚴經 永本法師楞嚴經 所知障:又名智障,即是眾生有無明邪見,無明邪見能覆蓋慧解,令不聰利,因此障礙菩提之業,故名所知障。 白話解釋:由於五欲之境,生起各種違背心意與順於心意的情形,境界違背貪愛的心意,而生起憎恨嫉妒,造各種罪業,由這種的原由,而墮落地獄餓受苦。 如果明白貪欲是禍源可厭,喜愛厭離惡業之道,捨離罪惡而樂於行善,就能得天上、人道的善根。

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 是以汝今離暗離明,無有見體。 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嗅性不生。 永本法師楞嚴經 非變非恬,嘗無所出。 不離不合,覺觸本無。

永本法師楞嚴經: 永本法師學歷在楞嚴經( -54集/永本法師 – 人間佛學的討論與評價

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 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永本法師楞嚴經: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是人則能超煩惱濁。 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 自此已還,名為色界。

方行等慈,不擇微賤。 永本法師楞嚴經 發意圓成,一切眾生,無量功德。 阿難已知如來世尊,訶須菩提,及大迦葉,為阿羅漢,心不均平。

永本法師楞嚴經: 永本法師學歷在永本法師:法華經( – 人間衛視的討論與評價

不能折伏娑毗羅咒。 為彼所轉,溺於婬舍。 當由不知真際所詣。

為什麼有生死? 因為有愛,有求、有取、有憎恨、有我,故有生死。 境界般若:菩薩有菩薩境界,羅漢有羅漢境界,十法界亦如是,作一天有作一天的境界,不修行有不修行的糊塗境界。 在義理上瞭解自心本來寂滅,作而無作,因此入世行菩薩道,不懼怕被迷惑束縛,明白所作皆空,一切作為皆在清淨境界中,最後歸於止靜的當中。 這種修行法門,先瞭解諸法自性本空寂,不須要另求寂滅,因此心地自然安住止靜的定中,定久了,自然智慧神通具足,而起變化廣度一切眾生。 先在理上通達變化力,理通頓悟以後,自然見到涅槃寂滅的自性境界,然後住在清淨無作的靜慮中,這是悟後起修,見性起修的法門。

明心菩提:謂登地菩薩,觀三世諸法,本末總相,別相,分別籌量,得諸法清淨明了,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諸法本空:空是無生無滅,無垢無淨,不增不滅。 空是平靜、平安、平凡、等持、叫做平等。 空與不空、來與不來,一樣平等,體性本空。 證得諸法清淨本空,平等不動,才真正進入圓覺境界,才是襌宗的開悟境界。 譬如磨鏡,塵垢去盡光明就顯現。

如果十方世界異類的眾生,本來就成佛證道,後來又起無明煩惱。 那麼所有一切諸佛如來,什麼時候又會再生起一切無明煩惱呢? 但願佛陀不捨棄眾生,興起無遮的大慈悲心,為諸菩薩開啟祕密的法藏,以及為末世一切眾生,能得聞如是經藏教法,顯發真實義理的法門,永遠斷除疑惑。 說完這些話之後,金剛藏菩薩向佛陀五體投地敬禮,如此反覆三請,說完又發問三次懇請。

永本法師楞嚴經: 楞嚴經 第74集

則鼻與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汝常二時,眾中持砵,其間或遇酥酪醍醐,名為上味。 此味為復生於空中,生於舌中,為生食中。 若復此味,生於汝舌,在汝口中,祇有一舌,其舌爾時已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 若不變移,不名知味。

永本法師楞嚴經: 楞嚴經 第3集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