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聖嚴全攻略

聖嚴法師在靜安寺一連住了五個學期,直到1949年入伍為止。 當時以學僧身分發表數篇文章,現收錄於《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網路檢索資料庫》。 江蘇省境內長江北岸,北自徐州、南迄崇明,除了連雲港的雲臺山,僅在南通市南郊約九公里處,有五座山頭臨著長江。 五山之中,則以居中的狼山靈峰獨秀,古來兵家視為天然的江防要塞,亦為蘇北民眾進香的佛教勝地。 自陸軍退伍後,再度於東初法師門下出家,法名聖嚴,法號慧空,承繼曹洞宗與臨濟宗法脈。 法鼓山山徽:整幅圖形勾勒出佛陀轉法輪時的手勢,名為說法印,示意眾生諸般纏綑已獲消解。

2000年3月15日再於農禪寺舉辦一場「佛學院辦學經驗交流座談會」,邀集了當時台灣各佛學院負責人,就僧伽教育、佛學院運作進行廣泛的交流。 經過兩年多的籌備,僧大確立了建校目標及完成各項軟硬體設備後,於2001年秋開辦,首屆招生計有男眾九名、女眾廿九名共卅八名學生報名考試,實際錄取男眾五名、女眾十八名。 法鼓山聖嚴 其中特殊規定則是:學僧必須在第三年剃度,成為僧團的一員。

法鼓山聖嚴: 菩薩行願: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法門講記(二版)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 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以及佛化聯合婚禮、聯合祝壽等等,即使初期大眾迴響冷淡也不灰心氣餒,一年又一年鍥而不捨地推動,逐漸在社會上形成了一股潛移默化的力量,終於帶動了風氣,革新了許多民間根深柢固的過時禮俗思維。 人生屢逢逆境的聖嚴法師,深信自己業力極大,以至報障重重,所以把一切因緣均視為增上助力,將逆緣的阻力當成考驗自己的助力,他認為每多遇一分障,就多消一分業,既能消業,逆緣即助緣。 民視新聞/鄭博暉、林俊明 台南報導台南台菜名店「阿霞飯店」,創立64年,已經傳承到第三代,不少政商名流都曾是座上賓,不過創辦人吳錦霞2006年退休後,家族間原本都已經談妥的商標權分配,沒想到還是爆發互相侵權爭議,還鬧上法院,親族間大打商標權和經營權大戰。

法鼓山聖嚴

法鼓山表示,今年春聯依然採行環保、典雅的工序及設計,維持民眾喜愛的簡樸本色與質感,並特地將防疫有功的魚腥草繪製在底圖上,只要用手機掃描春聯右下角的QR Code,就能即時瞭解主題、分享祝福。 在法鼓山的共識裡,我們的方法是「提倡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也就是以關懷完成教育的功能,又以教育達成關懷的任務。 在法鼓山的共識裡,我們的方法是「提倡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

法鼓山聖嚴: 世界唯一玻璃媽祖廟、80公尺長金龍橋 盤點全台特色廟宇走春拍美照

聖嚴法師在這段時間裡,陸陸續續地在《學僧天地》、《雄獅》、《當代青年》……等期刊發表文章。 1953年報名參加李辰冬博士主辦的中國文藝函授學校,選讀小說班,當時的老師有謝冰瑩、沈櫻、趙有培等當代著名的文藝作家六、七位。 而這個時期創作的作品僅餘〈母親〉和〈父親〉兩個短篇被刊於《文壇》雜誌,之後收錄於佛教文化服務處出版的《佛教文化與文學》。 由於筆鋒雄健,在1956年秋天調到國防部,開始了大量閱讀與發表文章的時光。 此時接觸了太虛大師「人成即佛成」以及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觀念,也陸續對佛教問題寫了許多文章,形成日後對於佛學及佛教的主要理念。 中華佛研所另為社會人士設立了「佛學教育推廣中心」,並規劃佛學與禪修的研究課程。

法鼓山聖嚴

農禪寺建造於1971年,以禪修為主、務農為生,於1975年定名為「農禪寺」。 當時,東初老人推動台灣佛教文化、培養佛教人才,並每年皆舉辦冬令救濟活動。 法鼓山聖嚴 《本來面目》以紀實電影的形式,平視平實的視角,呈現聖嚴法師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他所經歷的時代浪潮。

法鼓山聖嚴: 出遊尿急車上嬉鬧喊救命 民眾報案警圍捕5人全送辦

再次之、加強國際交流與語言訓練,推動佛學教育國際化,培養深具國際宏觀之弘化僧才。 法鼓山聖嚴 僧伽大學雖以大學為名,而且有其一定的學制,但仍為養成僧人的養成教育,與一般的大專院校體系並不相同,因此,目前並無教育部之授業認證。 2006年10月7日正式啟用的雲來寺,座落於台北市北投區公館路上的雲來寺,是法鼓山團體中最新完工的寺院建築。

我認為這樣的「山頭意識」並不恰當,難免會讓人有「威權」、「尊卑」的象徵。 四大山頭外,我們也不能忽略印順導師、淨空法師、廣欽老和尚、香光尼僧團,還有或大或小的漢傳、西藏、南傳佛教道場等。 不過,本文還是先以「北法鼓」為題,談談聖嚴法師的行誼,追思這位宗教哲人。 回首這段不被人看好的建山過程,聖嚴法師依舊滿懷感恩,他認為正是因為有這些波折與不順遂,才能慢工出細活地將法鼓山精心雕琢成如今樣貌,擁有如此完善恢弘的規模。 此外,他也時常針對社會大眾開設多場佛學講座,例如1990年起於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的一系列經典講座,講授分享《心經》、《法華經》、《金剛經》、《維摩經》等等佛教經典內容,每一場總是動輒吸引數以千計的聽眾。 而在百年樹人方面,聖嚴法師先是在農禪寺成立了三學研修院,培訓弘揚佛法及住持三寶的青年僧眾人才,初期以美國佛教會駐臺譯經院成員以及參加禪修的學生為主要成員,猜想當初他應該也沒料到竟會由此逐步孕育發展出如今制度健全的法鼓山僧團體系吧。

法鼓山聖嚴: 修行‧生活分類

由法鼓文化主辦的「世界佛教村」座談會,承續聖嚴法師於世界弘化所牽繫起的各方法緣,6/27(三)於集思臺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場湧現800多位民眾前來聽講,一同和東西方的教界賢達,交流佛法弘化新思維,擘畫「世界佛教村」的美好景致。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表示,「菩提心」是他在聖嚴法師座下學習到最重要的教誨,也是佛法最核心的內容。 果暉法師說明「大菩提心」的最佳詮釋,即是「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果暉法師說,面對天災、疫情、動盪不安的人心和國際情勢,,如何讓心不受環境影響,大家和平共處、永續生存在同一個地球村上,那就需要心靈環保,並且融合禮儀、生活、自然等各方面的環保觀。

聖嚴法師除了從東初老人得到兩系的傳承之外,並在1978年12月5日承臨濟宗法脈的靈源和尚賜予法脈,法脈字號為「知剛惟柔」,並得法脈傳承譜《星燈集》,因而與鼓山湧泉寺臨濟宗派下法脈有了傳承關係,並同時成為臨濟義玄之下第五十七代傳人。 1958年與靈源和尚在高雄巿的佛教講堂住宿於同一寢室兩夜,結下法緣。 軍中生活的方式是很大的轉變,由於法師在軍隊裡主動地聲明了:「原來我是和尚,將來還要作和尚!」所以在軍隊裡的生活雖然困苦,至少每逢假日,還能夠保有自我信修的空間。

法鼓山聖嚴: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1938年第五代住持江普乾居士因應台灣日治時期之時勢,聲請加入日本曹洞宗聯絡寺廟,並更名為「齋明寺」。 1998年第六代住持江會觀居士期能讓齋明寺革新再造,遂邀聖嚴法師接任住持,將齋明寺回歸正信禪寺。 1999年1月22日齋明寺舉行交接儀式,將印信交與聖嚴法師,同年9月11日舉行晉山典禮,正式敦請聖嚴法師為第七任住持,齋明寺至此交由法鼓山管理。 由於齋明寺歷史悠久,加上歷代住持對寺產的愛護,寺中保藏了許多珍貴的文物。 在經書中,以原版拓印的宋磧砂藏經為最;在書畫方面,則保有總統嚴家淦、于右任、梁實秋等人之作品。 齋明寺環境清幽,臨大漢溪,往昔有「崁津歸帆」、「靈塔斜陽」者,並列為大溪八景之二,其古道亦為昔日通往大溪之捷徑,現已成為古蹟巡禮中的重要景點。

  • 之後《基督教生命雙月刊》的主筆吳恩溥先生,針對煮雲法師的言論著作了《駁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而此書輾轉到了聖嚴法師的手上,法師讀後認為其中有許多偏頗的論調,遂用十天的時間,寫下了《評「駁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
  • 譯經院結束後,成員之中有人發心出家,「三學研修院」漸而發展為法鼓山「僧團」。
  • 我們通常會說台灣佛教有四大山頭,分別是北法鼓山,南佛光山,東慈濟,西中台禪寺。
  • 隨後由於農禪寺與中華佛學研究所信眾與學生與日俱增,遂於1989年因緣購得今新北市金山區三界里的一塊土地,聖嚴法師將之命名為「法鼓山」,故以「法鼓山」為名之成立財團法人,從事社會教化,心靈輔導及關懷弱勢等公益活動。
  • 目前已正式更名為「法鼓山世界青年會」,而為了推廣青年族群的加入,於2006年正式成立「青年發展院」,以接納更廣大之青年族群。
  • 此外,聖嚴法師還從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先生手中,接下了佛學研究所的辦學使命,在1985年成立了中華佛學研究所,培養佛教弘法、研究人才。

在念佛方面,有清明報恩佛七、彌陀佛七、精進佛一、佛三、八關戒齋法會及念佛共修。 在法會共修方面,則有朝山、大悲懺、地藏懺、觀音法會、梁皇寶懺、水陸法會、瑜伽焰口等,尤以結合環保、藝術等精神而改良的水陸法會,不但回歸佛陀本懷,並賦予了現代精神,是當代具指標性的法會。 法鼓山的理念、法鼓山所做的事,就是「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以「心靈環保」為核心主軸,並透過大學院教育、大普化教育、大關懷教育等三大教育來落實;例如現在我們正提倡的「心六倫」和「心五四運動」,都是屬於「心靈環保」理念的範疇。 一生總是病痛不斷的聖嚴曾經在其「預立遺言」末後說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他這種盡形壽以弘揚佛法為宿志的豁達氣度,在當今國內外佛教界早已立下典範。

法鼓山聖嚴: 基金會

1992年10月為了因應「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的成立,「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亦更名為「法鼓山護法會」,主要負責舉辦各項活動及籌募經費等。 法鼓山聖嚴 其理念是藉著勸募基金以弘揚佛法,推動良善風氣、提昇生命品質。 台南分院的成立可溯源至1990年8月17日法鼓山護法總會首度於台南舉辦聯誼會,聖嚴法師南下慰問,在當時台南唯一一位勸募會員楊黃玉淑,主動邀集友人加入護持,因此揭開了台南分院涓滴成長的路程。 最初,共修地在勸募成員家中,隨著人數增長,於是透過當時法鼓山台南念佛會會長顏淨一居士的協助,借用台南府前路的「德化堂」為共修處,此後在1991年7月1日成為法鼓山「台南辦事處」的所在地。

法鼓山聖嚴

《本來面目》監製楊蓓今天試片映後也出席分享,當初在籌拍這部片時,最困難的不在於過程的繁複,而是師父這一生太豐富、太多面向值得探討了,最後他們討論出來的共識就是,整部片回歸「人本」角度,說一個「平凡人做了不平凡事」的故事。 聖嚴法師之所以能夠展現出這樣驚人的生命能量,關鍵在於「他確信佛法是對人有用的,他用在自己身上完全行得通。所以他能夠告訴你,生命可以這樣走,就這麼簡單。平凡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這正是聖嚴教育基金會決心拍攝這部片的主要原因。 將擔任今年營隊總護的演寶法師表示,歷經疫情後,面對劇變的生活環境,期盼學員運用從禪修學得的技巧,解鎖生命重重關卡,以自在的身心,適應各種變化,同時深刻思索「快樂的本質」,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最後消融自我,解鎖隱藏的強大新力量,迎接所向「無敵」的人生。 因此,法鼓山以「大菩提心」作為年度主題,提倡「發大菩提心,利人即利己;學菩薩萬行,福慧滿人間。」祈願社會上彼此關懷,共同學習慈悲利他、智慧利己,相信2022會是充滿希望與光明的一年。 法鼓山聖嚴 法師生命歷程極為豐富,對當代影響又如是深廣,我們特別將法師的著作委請專人朗讀錄製成一本本「聖嚴法師的有聲書」,與您分享法師的生命菁華與智慧,願大眾歡喜受用,在安定時富足,艱苦時堅強,迷惘時無懼,幸福時自在。

法鼓山聖嚴: 歡迎加入【農禪寺社群】

然而近來由於參與法鼓山的活動人數不斷增加,現有空間不足,故而規劃中型道場作為弘化、舉辦各項活動使用。 並以佛教經典中經常出現的「精舍」為名,意指為精進修行的地方,藉此提醒四眾以佛法修證為依歸。 目前成立的精舍有:蘭陽精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基隆精舍、中山精舍、三民精舍等。 其主要宗旨為從事佛教教育、文化與社會關懷工作,弘揚正信佛法、漢傳佛教精神。

  • 1940年代,在中國民族命運、人的尊嚴以及佛教尊嚴都跌落谷底的時刻,一個十四歲的男孩在江蘇南通出家,從此,他展開了將近七十年不曾休止的求法與傳法過程,同時,也是追尋生命與信仰尊嚴歸向的過程。
  • 1938年第五代住持江普乾居士因應台灣日治時期之時勢,聲請加入日本曹洞宗聯絡寺廟,並更名為「齋明寺」。
  • 他說,透過練習禪修方法,能放鬆身心、清楚環境的變化,思慮也更清晰,不容易陷入自我矛盾,更有能力去關心與幫助親友。
  • 「我在研究戒律的同時,發現也必須要通達《阿含經》。……動機,有兩點:1.戒律中常常把「正法律」三個字連用,又說「毘尼住世,正法住世」,也就是說佛法和戒律是不能夠分家的,而《阿含經》明法,《毘尼》明律,非常明顯。
  • 在編制上則設有都監一位、副都監一位,並設有賢首會、都監院、事務院、禪修推廣中心、佛學推廣中心、關懷中心、教育院、僧伽大學佛學院、事業體等單位,是法鼓山目前的核心組織機構。

出發前的狀況是台灣有幾位至日本留學的僧人,皆未學成即還俗,所以聖嚴法師留學的決定,引起台灣佛教界的流言,其師東初禪師亦不支持;原有馬來西亞的華僑願意資助他留學,但也因為流言而撤回,聖嚴法師只有一張往日本的機票仍毅然前往。 在日本的前兩年,依靠幫日本華僑誦經做功德及擔任導遊來餬口支應開銷。 之後,寫成了十九萬字的《戒律學綱要》,交給星雲法師的佛教文化服務處發行。 書分七章依序為:〈緒論〉、〈皈依三寶〉、〈五戒十善〉、〈八關戒齋〉、〈沙彌十戒與式叉六法〉、〈比丘比丘尼戒綱要〉、〈菩薩戒綱要〉,目前已成為國內外兩岸三地之間著名的戒律學教材。 靜安寺佛學院課程涵蓋中學到大學,英文和數學課程難度約為小學高年級到初中,國文課程則有高中程度,佛學方面則教授《大乘起信論》、《梵網菩薩戒經》、《印度佛教史》、《八宗綱要》、《八識規矩頌》等。 至於果暉因為擁有日本立正大學(聖嚴的母校)佛教學系博士學位,而且跟隨聖嚴出家已經超過二十年,是相當被器重的一位弟子,因此,也被視為是新任方丈的可能人選。

法鼓山聖嚴: 生命書寫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