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6大分析

(中央社記者高華謙新北18日電)法鼓山除夕撞鐘將在21日除夕夜登場,今年直播首度將法華鐘聲結合鋼琴聲,邀音樂製作人以讀完經文感想為靈感創作「法華韻」,彈奏者說,錄製時連彈1.5小時,完全不累。 禪無次第,每一個學習都是完整且圓滿的,皆須落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但人的學習有次第,得依照自己的程度、時間與狀況循序學習。 為提供您更穩定的瀏覽品質與網站體驗,建議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Safari。 「法鼓」二字語出《妙法蓮華經》:「惟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擊於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我等咸歸請,當演深遠音」。 即希望以佛法的鼓聲,如暮鼓晨鐘般使聽不懂佛法的人能聽懂,使從未見佛法的人能看見,期待人人能夠得到佛、法、僧三寶的利益,人人沐浴在慈悲與智慧的法雨中,使人間社會成為健康、和平、和諧的樂土。

因為這 座法華鐘的材質 是青銅,鐘聲有其一定的頻率, 它會向四面八 方擴散,這就等 於是刻在鐘上的文字向外擴散 一 般,當聽 到 鐘 聲 時,會 讓 人 宛如攝受了一部《法華經》。 內容包含佛教英語 、動禪、講座、經典朗讀;禪藝課程、體能動一動 ,心靈茶會。 將四季的自然風景融入靜心花藝,以植物來說法,透過花草植栽,練習身心安定。 課程中帶領大眾體驗「禪宗庭園」的佛法世界, 凝視生命的寂然澄澈,閑靜淡然。

法鼓山: 北投 法鼓山農禪寺│入寺須知

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心的方向往正面或負面去思考,得到的成果截然不同。 但有時心要往哪個方向,不是可以自主的; 而且似乎總是重複某種固定模式,無法跳脫。 學習唯識了解心的運作,用智慧的方式生活, 法鼓山 開啟心轉境的力量,做自己的主人。 拜懺是將自己的心放入佛法的清涼水中,藉著一次又一次地禮佛懺悔,讓染汙的心恢復自性清明,如此也才能納受佛法的清涼自在。 創建於1960年的高雄南天台紫雲寺,位於高雄市鳥松區,由開山住持演禪長老尼購地草創,由於長老尼是天台宗高僧斌宗上人的弟子,因此在紫雲寺上冠上「南天台」的宗派。

  • 1997年法鼓山台東辦事處因環境所致而意欲另尋新場所,幸遇信行寺也在尋覓適當接掌者,因而促成了法鼓山台東信行寺的成立。
  • 但人的學習有次第,得依照自己的程度、時間與狀況循序學習。
  • 寺院周圍遍佈菜園、竹林,平日常住眾多親手種植菜蔬,以供寺內食用。
  • 法鼓山位於新北市金山區三界里,座落在北部濱海公路與陽金公路交會的一處山坡上,主要是以褐、灰、白三色為色調的建築,源自於大地的禮讚,呈現出佛教沉穩安定的特色。
  • 生活环保——少欲知足、简朴自然,落实禅宗“修行就在行住坐卧间”的观念。
  • 最初,共修地在劝募成员家中,随着人数增长,于是透过法鼓山台南念佛会会长颜净一居士的协助,借用台南府前路的“德化堂”为共修处,此后在1991年7月1日成为法鼓山“台南办事处”的所在地。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基於安全考量,遂於2000年9月遷至西屯區市政路上,持續弘法迄今。 目前主要以舉辦各種共修活動、菩薩戒誦戒會、地藏法會、大悲懺法會,以及成長營、合唱團、佛學講座與兒童讀經班等為主。 法鼓山的重要發源地—農禪寺,是由中華佛教文化館的開山長者東初老人於北投購地一甲所初建,做為文化館的下院。 1971年由東初老人率領弟子開始建造,直至1975年始落成啟用,並以「農禪寺」為名。 創建之初,老人為了效法唐代百丈禪師所創立的叢林制度,期許弟子務農維生、禪修的生活為家風,因此取名為「農禪寺」。

法鼓山: 歡迎加入【農禪寺社群】

此外,並出版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學術論文著作,另一方面也同時出版「佛學小叢刊」與大眾結緣。 1989年法鼓山創立,東初出版社開始化不同書系,包括「寰宇自傳」、「禪修指引」、「智慧海」、「現代經典」等系列,以及「有聲書」系列有聲書籍,並於1994年集結聖嚴法師之前所有著作,輯成一套四十七冊的《法鼓全集》。 1995年7月將東初出版社擴大為「法鼓文化」,朝向多元出版事業發展。 東初老人曾發表多篇文章呼籲佛教界成立佛教大學,而聖嚴法師則於1961年在《人生》、《覺世》等刊物中為佛教大學請命。 然而直到1998年10月2日才得以召集了相關人員擬定了「法鼓山佛學院規劃書」,隔年3月2日於農禪寺召開第一次佛學院籌備會議。

在經書中,以原版拓印的宋磧砂藏經為最;在書畫方面,則保有總統嚴家淦、于右任、梁實秋等人之作品。 齋明寺環境清幽,臨大漢溪,往昔有「崁津歸帆」、「靈塔斜陽」者,並列為大溪八景之二,其古道亦為昔日通往大溪之捷徑,現已成為古蹟巡禮中的重要景點。 1999年提出「心五四運動」,整合了歷年來提出的重要觀念與方法,作為廿一世紀人類的生活標竿。 心五四運動是一項心靈建設工程,是法鼓山為實踐四種環保而推出的觀念與方法,它將佛法中深奧的名相與學理轉化為一般人都能的觀念與方法。 因此,法鼓山近年來舉辦佛教化的聯合奠祭、聯合婚禮、聯合祝壽等儀式,便是希望引導大眾將四環觀念落實於生活中。 ),為中華民國的大乘佛教團體,被民間歸類為台灣佛教四大山頭之一的佛教團體。

法鼓山: 法鼓山播客

目前成立的精舍有:蘭陽精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基隆精舍、中山精舍、三民精舍等。 此單位的主要活動為:舉辦讀書會及讀書會帶領人種子培訓營、安排各地佛學弘講等。 老人圓寂之後,一度停擺了的文化事業,直到聖嚴法師回國後,在方甯書教授的協助下,於1980年5月成立了「東初出版社」,以承續東初老人的文化使命。 出版社成立之後,首先出版了七冊的《東初老人全集》;其他出版物為聖嚴法師編寫的基礎佛教入門書籍,如《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戒律學綱要》等。

  • 而雲來寺的來由,也與1989年農禪寺的被告知拆遷有關,由於農禪寺將被拆遷,創辦人聖嚴法師則感念於讓台北市民有一個共同修習佛法的場所,遂在北投地區積極找地興建。
  • 【對象】 有意加入法鼓山擔任義工者【課程內容】 引導熟悉法鼓山的精神、理念內涵所在,透過「解門」與「行門」,於義工服務中深化理念之實踐,從而發揮自利利他的萬行菩薩精神。
  • 其與修行實踐的直接結合,深受歷代祖師的特重,更感動無數的修學者,對大乘起信修行。
  • 1981年8月招收第一屆學生,1984年由於中國文化學院改制,其所屬的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停止招生,時任所長的聖嚴法師卻認為雖然停止招生,但佛教的高等教育卻不能停止。
  • 本課程以瑜珈的體位法配合靜心呼吸,讓緊張的肌肉舒緩,改善姿勢體態, 平衡神經系統,進而提升免疫力。
  • 1979年於同為皇后區的愛爾姆斯特(Elmhurst)的柯羅娜街(Corona)集資購置一處二層樓的舊磚房,於1981年5月10日落成使用。

法鼓山指出,法華鐘是目前世界上鐫鏤「法華經」最大的鐘,創辦人聖嚴法師曾說,拜法華鐘時就等於拜一部「法華經」,撞一聲鐘就聽到整個「法華經」和「大悲咒」。 鼓勵民眾藉由聽聞108響鐘聲,以佛法祝福開啟福慧自在的一年。 法鼓山 法鼓山表示,薰習「法華經」多年的音樂製作人季忠平這次應邀擔任網路直播聲音總監,他以讀完「法華經」其中一段經文「十如是」的感受為發想靈感,創作出「法華韻」,期盼帶給民眾心靈安定與平靜,體會「拈花不語」的禪境。

法鼓山: 法鼓山步道之美

2001年1月演禪長老尼與淨圓法師顧及本身年事已高,為承續法務,便交由法鼓山承接,聖嚴法師為第三任住持,成為法鼓山在高雄地區弘化的重鎮。 另外,位於高雄市三民區的「三民精舍」,亦屬於法鼓山紫雲寺所轄之精舍。 1989年,由於北投關渡平原重劃開發,農禪寺所在地被納入「關渡平原保護區」,可能面臨拆遷的命運。

法鼓山

「外在環境的不安、動亂,源自人類內心的貪、瞋、癡三毒。」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鼓勵我們,隨時向內觀照心念,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同時也幫助他人,時時以智慧處事,以慈悲待人,自然能由內而外,從個人到環境,都能平安自在。 法鼓山 法鼓山自2007年首創光影科技投影雲端牌位,取代焚燒紙製牌位的儀式,讓整場法會的儀軌既如法又環保。 參加法會,關鍵點不是那張牌位,是來自於當下的心念,再加上法會共修的力量、佛菩薩慈悲力的感應。 至於能不能被超度,其實不是那張牌位的形式而已,應該是對佛法有沒有信心。 超度其實是觀念的轉變,不應執著於形式,真正去瞭解無常與無我,放下執著,這才是真正的超度。

法鼓山: 修行‧生活

1994年提出“四环”观念,所谓的四环即是指:四种环保,是以心灵环保为主导,从心出发、由内而外,推己及人地扩大到对社会、人类、环境、自然、生态的整体关怀。 心灵环保——心灵环保是法鼓山所有行动的总纲,主要意义乃在于保持心灵环境的纯净与安定。 生活环保——少欲知足、简朴自然,落实禅宗“修行就在行住坐卧间”的观念。

法鼓山

其教育目標為以漢傳佛教的理論及實踐,培養德學兼備、解行並重,具有高尚宗教情操,並能帶動社會淨化之僧才。 其次、造就因應時代潮流下的佛教僧才,推動佛教教育文化工作,落實社會關懷。 再次之、加強國際交流與語言訓練,推動佛學教育國際化,培養深具國際宏觀之弘化僧才。

法鼓山: 法鼓山文化馆

其後為了進一步落實教育的理念,在同年,法鼓大學籌備處正式成立。 其後隨著建設的展開,法鼓山也取法中國古道場,在大殿正下方設一地宮,於1996年舉行奠基大典及地宮安寶儀式,將三百多件台灣佛教典籍、文物保存於內,並註明在西元三千年時才能開啟,此舉則為台灣佛教文化傳承寫下歷史新頁。 法鼓山的祖廟是釋東初老和尚創建的農禪寺與中華佛教文化館。 農禪寺建造於1971年,以禪修為主、務農為生,於1975年定名為「農禪寺」。 當時,東初老人推動台灣佛教文化、培養佛教人才,並每年皆舉辦冬令救濟活動。

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与经营,法鼓山第一期工程终于在2001年正式落成启用,并将中华佛学研究所、僧伽大学陆续迁入,一步步地将构筑中的佛教教育园区具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2002年举行大殿上梁安宝典礼,意寓著园区工程将进入另一个阶段。 法鼓山是由东初老人创建的“农禅寺”与“中华佛教文化馆”发展而来。 农禅寺筹建于1971年,以禅修为主、务农为生,于1975年定名为“农禅寺”。

法鼓山: 中華佛學研究所

車用導航機搜尋「法鼓山農禪寺」會導航至「臺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開車沒辦法從這側進入,必須走大度路這側進停車場。 地藏經闡明地藏菩薩因救度母親而發下救渡眾生的大悲願力。 藉由誦持地藏經,表達孝道並學習地藏菩薩救拔眾苦的精神。 香港國泰航空空中服務員工會宣布,本周四起將正常休假,時值亞洲春節年假開始,國泰空服員的「依章工作」,將有可能對全球飛航帶來影響。 提出8年任期,興建5萬戶社宅政見的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最終卸任統計僅興建2萬戶、達成率只有40%,近期更傳出社宅工程品質有重大瑕疵。

信行寺位於台東縣卑南鄉,1968年由查妙法師購地創建,1972年交由會徹法師主持,其取佛法中「信、願、行」之意涵,故取名為「信行寺」。 1997年法鼓山台東辦事處因環境所致而意欲另尋新場所,幸遇信行寺也在尋覓適當接掌者,因而促成了法鼓山台東信行寺的成立。 1997年12月25日辦事處正式遷至台東縣台東市信行寺,,並持續掌理法務迄今。

法鼓山: 禪修推廣中心(傳燈院)

主要的成立宗旨即為從事佛教教育、文化與社會關懷工作,並推動佛法、漢傳佛教精神。 法鼓山 目前以舉辦各種法會共修活動,如念佛、初級禪訓班、大悲懺法會、淨土懺法會,以及皈依典禮、週日講經等活動為主。 法鼓山 至於「靈山勝境」與「靈山勝會 今猶未散,法華鐘鳴眾聖涌現」 的典故則是從釋迦牟尼佛在入 滅前宣說的《法華經》而來。 施 菩薩表示,當年師父交代他要 製作一座25公噸的法華鐘,上 面要刻一部《法華經》及〈大悲 咒〉經文。 他 說,這 座法華 鐘不光 是 形 體、 藝術性、經文,還有頻率,都要 求得很嚴謹,是非常稀有,而在 經典中有記載,有《法華經》之 處,多寶如來一定會在當下,來 印證這是轉正法門的地方。

法鼓山: 歡迎同樣喜愛料理烘焙的朋友加入社團

此外,每年舉辦兩次法會,即七月份為期一個月的地藏法會以及臘月上旬的佛七,提供民眾共修、沈澱身心的機會,也藉此募集資金、物資以供救濟。 1977年12月15日東初老人圓寂,在美國的聖嚴法師承繼老人遺志,立即返台籌組成立「財團法人台北市中華佛教文化館」,並於1978年春召開第一次財團法人董事會成立大會。 1984年文化館開始動工擴建,並於1986年4月19日舉行落成開光典禮。

色彩的領略是「福慧」 鉛筆的巧易是「自在」 層層堆疊的筆觸也有著攝受的安定, 讓法喜的心跟隨全身放鬆的意念, 輕鬆學慢慢畫,像與不像之間繪出張張圓滿喜悅。 擔任「法華韻」鋼琴演出的陳黎文說,錄製時連續彈奏1.5小時,渾然忘記時間流逝,身心被感動氛圍包覆,完全沒有疲累感受。 防疫期間蓮友們雖然避免群聚,無法到場關懷,但仍會藉由群組通知、排班,在家隨同僧團法師的音檔帶領,同步協助圓滿助念、告別等佛事。 有親友需要臨終助念的民眾,同樣可以依循網上誦念、儀軌的引導,協助親友依願往生淨土。 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時,可能導致無法使用各項功能,如您瀏覽網站時發生異常,建議您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1995年7月将东初出版社扩大为“法鼓文化”,朝向多元出版事业发展。

法鼓山: 法鼓山农禅寺

心五四运动是一项心灵建设工程,是法鼓山为实践四种环保而推出的观念与方法,它将佛法中深奥的名相与学理转化为一般人都能的观念与方法。 总计五大项,每一项内各有四种“心”的观念和方法,因此称之为“心五四”。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为提升人品,建立新秩序主张。

位於台北北投光明路上的「中華佛教文化館」,是法鼓山的發源地。 一開始東初老人承租光明路上的公有土地,1955年動土開始興建文化館,一年後正式落成。 文化館成立之初,在人力物力缺乏的情況之下,仍致力於佛教文化事業的傳承與推展,其中包括主持了《大正新脩大藏經》(簡稱《大正藏》)的影印工作。

1989年,聖嚴法師於是在新北市金山區興建了一座世界性的教育園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具體實踐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以作為實現「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的基地。 法鼓山的鎮山之寶——法華鐘,是全球唯一的法華梵鐘,鐘體內外鑄刻了整部的《法華經》與〈大悲咒〉共計70,152個字,聽聞此鐘聲的人,如同聆聽了整部《法華經》和〈大悲咒〉。 正式啟用於2006年12月,並於2007年首次於除夕夜舉辦撞鐘祈福活動,以彌陀法會與撞響108聲法華鐘聲,作為去除108種煩惱的象徵,並祈願來年平安、順利。 法鼓山 位于台北北投光明路上的“中华佛教文化馆”,是法鼓山的发源地。 一开始东初老人承租光明路上的公有土地,1955年破土开始兴建文化馆,一年后正式落成。 文化馆成立之初,在人力物力缺乏的情况之下,仍致力于佛教文化事业的传承与推展,其中包括主持了《大正新脩大藏经》(简称《大正藏》)的影印工作。

法鼓山: 網站服務選單

不拘泥於時代媒材的演變,明白無常的變化,便會知道雲端牌位的實質意義與功效。 在花木扶疏、溪水環抱的法鼓山園區,建有多條步道,坡度平緩,適合大眾來此朝山、經行,一步一步,慢慢地走,體驗呼吸、體驗禪法;一步一步,自我淨化,找回自己的本來面目。 2014年,法鼓人文社會學院(2014年立案)與法鼓佛教學院(碩士班2007年開始招生、學士班2008年開始招生、博士班2012年開始招生)合併成為法鼓文理學院。 原來法鼓佛教學院繼續以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博士、碩士、學士班的名稱招生。 原來法鼓人文社會學院則以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的名稱招生,於2015年春季,完成招收首屆「生命教育」、「社區再造」、「社會企業與創新」、「環境與發展」等四個碩士學位學程學生。 於此同期,法鼓山舉辦暑期兒童營,而每年都有許多熱心的大專青年參與活動企劃、執行,為了整合資源,於1997年暑假成立了「法鼓山學佛營隊」。

法鼓山: 課程預告

僧伽大學雖以大學為名,而且有其一定的學制,但仍為養成僧人的養成教育,與一般的大專院校體系並不相同,因此,目前並無教育部之授業認證。 目前已正式更名為「法鼓山世界青年會」,而為了推廣青年族群的加入,於2006年正式成立「青年發展院」,以接納更廣大之青年族群。 1978年,時任住持的聖嚴法師開始於寺中舉辦週日講經法會;同年4月,農禪寺借予場地給原設在新竹市福嚴精舍的「美國佛教會」駐台譯經院使用。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