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唄10大好處

除了止息妄念外,梵唄還有另一種功能:贊頌。 佛弟子們這樣地精勤用功學佛學法,卻唐捐其功,甚至退失修佛法的信心。 這當中在告訴我們,佛法它不是如是因必得如是果這樣的「宿命論」思想,因為宿命論的說法,正是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6當中,所破斥的十六種外道論當中的「宿作因論」這樣的外道思想。 佛陀跟諸大菩薩在經論當中常開示,告訴我們說因跟果之間還有「諸緣」的生起,會使果報有所轉變。

梁慧皎《高僧傳》中記述:“天竺方俗,凡歌耠法言,皆稱為唄。 至於此土,耠經則稱為轉讀,歌贊則號為梵唄”,“如聽唄,亦其利有五:身體不疲,不忘所憶,心不懈倦,音聲不壞,諸天歡喜。 ”中國的禮治社會向來重視制樂,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

梵唄: 1.梵唄是修行的法門之一。

隋智顗《法華三昧懺儀》第八「明行道法」述行道次第是:禮佛、正身威儀、燒香散華、稱念佛名、誦經。 梵唄,最重要的重點是讓眾生止住煩惱;熄滅煩惱,就是藉由法義來恢復每個人本來清淨的面目,所以,梵唄是一件成佛之事。 梵唄,不只唱誦無上清淨微妙梵音,而且宣唱的是無上正法,聽到的人得歡喜、得清淨妙道,其實這才是梵唄最主要的功能。 唐代道宣大律師在此解釋得很清楚:梵唄(或稱唄匿)的功能就是止斷。 這引文同時也間接說明法事前應準備怎樣的一種心境? 那就是要靜心息欲,止斷一切內外妄緣,專注法會的內容。

  • 是護持佛弟子順利修行的修福時機,也是聽聞佛法的修慧時機,能引導他們生起歡喜心、恭敬心學法,明白解脫生死的智慧。
  • 以甘肅省南藏族自治州境內的拉卜楞寺來說,它不僅有自己獨特優雅的佛殿樂,而且有一支訓練有素、歷史悠久的專職樂隊。
  • 就乾脆從開頭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直合掌到念完才放掌。
  • 較為突出的就是佛教樂舞的整理與創新;佛教儀軌與制度的創立;佛事活動軌範化的倡導。

支謙名越,號恭明,祖先是後漢靈帝時入中國籍的月支族後裔。 從小受漢族文化的影響,精通梵文,後又學梵書。 「連句梵唄」製作時間與「漁山梵唄」時間相近,制於三國之吳。 此人博學多才,精通天文、圖讖,陰陽五行、音律、文學等,人稱「智囊」。 自黃武元年(222年)開始,到建興二年(253年),三十年間主要從事譯經活動。

梵唄: 梵唄後世影響

”《維摩詰所說經•佛道品》雲:“歌耠誦法言,以此為音樂。 ”佛教認為,音樂乃屬於佛教五明(內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聲明)中的聲明(音律、音樂、文字、語言等),用美妙的音樂歌耠供養三寶,讚歎佛德,宣流佛法,有著很大的功德福報。 如《妙法蓮華經》雲:“若使人作樂,撃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

梵唄

因此我們可以說音樂有著無法用言語所能形容的影響作用,特別是對人心理的影響。 英國詩人馬•普頓爾曾說過:“音樂的力量能馴服兇猛的野獸,能使野豬收斂怒容,能使雄獅火氣頓消,對著歌聲洗耳恭聽。 然而莎士比亞曾說:“音樂有一種魔力,它可以感化人心向善,也可以誘導人走上墮落之路。 當今社會在現代物質文明的推動下,享受物欲、高消費成了人們人生價值的特殊標誌,因為人們對物質的極力追求,導致自然環境污染嚴重,面對社會種種問題越來越多,人們開始認識到心靈環保的重要。 一切皆因內心欲望而起,要解決問題首先要先淨化人心。 佛教以智慧啟迪眾生,淨化心靈,引導人類尋獲內心的和平與寧靜,讓地球回歸安寧,讓世界走向和諧。

梵唄: 梵唄當前流傳南北佛曲

”配唱以曲調,的確十分感人,他的佛教歌曲,在三十年代學校裏和社會上相當流行。 梵唄 八十年代電影《城南舊事》,把他的《送別》作為主題曲,又流行於當世。 梵唄與音樂是歷史的特別慣例,它們含納了個別溝通的要素結構。

梵唄

《南海寄歸傳》:能知佛德深遠,體制文之次第(能體悟佛法),能令舌根清淨,能得胸髒開通,能處眾不惶不懼,能長命無病。 《十誦律》雲:如聽梵唄,其利有五:一者身體不疲,二者不忘所憶,三者心不懈怠,四者音聲不壞,五者諸天歡喜。 贊同詞為韻體體裁,以八句、六句或四句為一組。 梵唄 譬如《戒定真香》、《佛寶贊》 戒定真香、《楊枝淨水》等。

梵唄: 佛教功德福海

當時農禪寺的周圍環境,恰好是一整片空曠無人的荷花田,所以很適合練習梵唄,當然,在這裡的聽眾,就只有青蛙了。 目前都是符合音準的要求,有了這些共同的標準頻率,才能產生協調的音樂,所以音準的要求在樂音之中是非常重要的項目。 佛光山梵唄讚頌團也到過歐洲、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家的大會堂演出,例如美國的林肯中心、英國的皇家音樂廳、澳洲雪梨歌劇院等等。

唱誦會對別人產生干擾,往往是因太過大聲,拉開嗓門放聲唱,有的人會走音、破音,或是拖拍、搶拍。 不論是平日練習或正式排班,敲打法器都須懷著虔敬的心,皆應以威儀的態度來對待﹁龍天耳目﹂。 如果不用心執掌法器,不但護法龍天不願守護,聽到的人也想退避三舍,便失去了法器讓人歡喜聞法的意義。

梵唄: 梵唄“胡唄”傳入中國

答:佛法無私,經文義理,大家都可以了解了,梵唄唱誦,當然在家眾也可以學習。 在家居士唱誦唱得好,要想傳授、影響人、教人或弘法都可以,但是不能將梵唄作為職業,以為自己會唱梵唄了,就可以去替人做佛事,這是在家人應該避免的。 《微妙佛音》梵唄MV由陳一丹基金會公益出品,是國內首部專業打造的梵唄MV。 首次以流行文化為載體,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創新結合,致力佛學文化的傳承。

法會進行禮拜、問訊,一切都要聽引罄的指揮。 任何一樣法器要敲得好才能如法,有很大的功德,末學只是略說之,具體的細節,各位同修可向當地寺院的維那師、悅眾師請法。 它能令人情思綿延,或熱血澎湃,甚至能誘人情不自禁地撃節頓足,翩翩起舞。 梵唄 佛教音樂,古雅、清淨、莊嚴、靜穆,曲調優美深沉,有著獨特的宗教氛圍,使人沉浸于光明祥瑞、清淨安寧、莊嚴肅穆的感染之中,收攝浮躁渙散的心神,從而引發出潛移默化的宗教體驗。 目前,藏傳佛教各寺院的樂隊編制,大體與清朝宮廷的「中和清樂」編制相仿。

梵唄: 梵唄梵唄種類

所以,參與法會的人要利用前行的機會,收攝心情,拋開平日的種種煩惱,令像猴子一樣的心得以平伏下來;為此,維那(梵唄領誦師)的角色非常重要,他要有能力唱出能令人止息的音調! 同時這也說明為甚麼佛事音聲所用的法器(世俗音樂稱之為樂器)通常非常簡單,以鼓、木魚、大磬、引磬等敲擊類的法器為主。 敲擊聲可以調節聲音的節奏,節奏引領著呼吸,從而可以調節心情。 此外,敲擊聲也可產生警醒的作用,提醒與會者要執持正知正念;而鈴、磬等亦有助清淨心情。

即「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復以何因緣,得大堅固力?云何於此經,究竟到彼岸;願佛開微密,廣為眾生說」。 即「處世界,如虛空,如蓮花,不著水;心清淨,超於彼,稽首禮,無上尊」。 梵唄與漢傳佛教的修行息息相關,儀軌來自祖師大德,用修行體驗,制定出適合漢文化的儀文、曲調,以課誦貫穿佛門一天的修行生活。 並透過梵音宣揚,為六道眾生宣說佛法,體現了大乘佛法的精神。

梵唄: 發展歷史

所以根據經典記載,過去佛世時,只要佛陀一出來,就有天女散花,就有天人透過舞蹈、唱歌來供養佛陀。 但是現在的佛教很可憐,愈來愈狹隘,把佛陀當初留下的這些美好的儀禮、規範、佛法內涵,統統都不要了,實在很可惜。 不過,佛教的梵唄與一般歌曲、音樂不同,所謂「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梵唄音樂雅正和諧,容易攝受人心,讓人產生寧靜、祥和之感,不但不會懷憂喪志,反而梵唄音聲一起,讓人妄念頓消,心神專注。 現在有了這樣的因緣,我當然義不容辭,歡喜成就,只希望藉由「梵唄音樂」來弘揚佛法,不但帶動兩岸的和諧,同時促進世界和平,這是身為宗教家應有的「淑世濟人」的本懷。 就像現在很多的企業家,他們同樣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回饋心理,把利潤用來從事各種公益活動,藉以福利社會,造福人民。

  • 隋唐時期歷代帝王及上層人士基本或大多數是佛教的信奉者,或是對佛教文化感興趣者,他們都是佛教事業的支持者和佛教文化的傳播者。
  • 法師以「梵唄」的次第帶進「默照禪修」的方法。
  • 但「法會」這兩個字真正意涵—是指「如實說法之會」—指大善知識為大眾宣講三乘菩提法教的聚會。
  • 流失千年至今,經肩負傳承使命的梵唄高僧永悟禪師正本清源,傳承重輝,2008年6月成功申報,被國務院批准公佈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現全稱“魚山梵唄”。
  • 據此,佛教徒自古以來很重視佛教音樂,認為用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來廣結佛緣,宣傳佛教,能達到〝宣唱法理,開導眾心〞的目的,在集眾行香時,可起到“靜攝專仰”的作用等等。

簡要來說,梵唄是一個可引導行者的身心獲得清淨的重要實踐,也是一條通往佛教智慧的道路。 這些都是梵唄別於一般世俗音樂的特質,以宗教的觀點來看,這些特質實超越於其他世間音樂。 梵唄 「梵」的另一個意義,更結合佛教卓絕人物的微妙音聲。

梵唄: 修行在梵唄第一講講義

由此可見,舉世大眾都需要佛法;因為有佛法,就能提升人性,美化人心,這就是最好的管理。 這是台灣佛教團體,尤其是音樂藝術首度在大陸演出,也是兩岸第一次合作,受到大陸高層的高度重視及佛教界的關注。 兩場演出,大陸中央國務院宗教局局長葉小文、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聖輝法師、道教協會副會長黃信陽道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王文章副院長,以及北京大學魏常海、中國人民大學方立天教授等貴賓都到場聆聽。 中國有句話說︰「此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梵唄」就是清淨之意,除了耳根享受之外,最主要的仍在心靈的清淨,而這也正是「佛光山梵唄讚頌團」舉辦海內外巡迴演出的目的。

梵唄: 梵唄曲調梵唄簡譜,二級目錄

所用曲調當仍是梵唄聲調,唐代流行的變文也是梵唄的音韻。 敦煌經卷所載唐代佛曲就有《悉曇頌》《五更轉》《十二時》等多種音調。 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東阿縣佛教協會會長,魚山梵唄寺住持、淨覺寺住持。 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代表性傳承人,佛教曹洞正宗四十七世、臨濟宗四十六世衣缽傳人。 2006年9月8日,梵唄傳承人、梵唄寺住持永悟法師在東阿迎接了全國佛教界、學術界、文藝界等5000餘人的朝山法會。

梵唄: 梵唄課誦的意義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