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8大好處

進行課程改編需要充分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但這些因素大致可以歸納為五大類,即目的;內容選擇;內容組織;學習經驗;學習資料。 校本課程 教師應該對上述5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通過增加、刪減和改變順序與重點等方式對指令性課程、引進課程等加以修改,從而更好地適應學校和班級的具體情況,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學校為了達到教育目的或解決學校的教育問題,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可以利用和開發的資源,由學校教育人員與校外團體或個人合作開展的課程開發活動。 校本課程開發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又一條重要途徑,因為校本課程開發不僅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還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藝術教育行政人員,司職教育局學校督學及中小學課程發展30年,熟悉課程及學習活動設計。

目前特色課程經過這幾年的開發、試行及修正已逐漸趨向穩定,某些課程也逐漸形成科本課程,為108課綱中的選修課程奠定基礎。 本校為準備108課綱中的校訂必修課程,經過多次校內討論,認為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人本思維及跨領域知識的整合運用,是現今社會及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透過設計思考的概念,學生能培養發現問題、定義問題的敏感度,進而透過同理、觀察、參與等方式,研發解決方案並加以實際運用,在此過程中,學生得以深化個人與他人的互動合作、與社會環境的思考與對話。

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開發類型

本校國際課程採用優化的英國早期基礎教育,以滿足香港兒童和家庭對幼稚園的需求和文化。 我們亦同時深受意大利瑞吉歐教育理念 及探究式學習 的啟發和影響,兩者均融入瑪歌瑞特教學風格,培育幼兒。 不少教師把校本課程看得很神秘,其實,許多學校已開設的選修課、活動課就具有校本課程的性質,只是學校和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還處於無意識狀態罷了。

  • (二) 解決教學困境,提升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在歷次有關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知識的調查中發現任課老師對天文相關課程感到困難,在實際的教學上有覺得缺乏有效的教具可資利用以提升教學品質,故有必要提升設備協助老師進行天文教學。
  • 活動內容包括:校園與周邊環境踏查、校園行動工作坊繪製魚眼圖、世界咖啡館進行對話、學生提出生態永續淡水宣言,歷程中所有的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在過程中啟發學生對於學校、社區及世界的不同思考。
  • 結合高優計畫、前導學校、學群科中心及高級中等學校輔導員系統進行素養導向增能工作坊,協助教師增能,並發展評量工具。
  • 新北市八里區米倉國小位於觀音山腳、淡水河畔,為一所生態環境、歷史人文多元豐富之學校。
  • 本校課程亦重視學生的學習基礎,理解及應用,融會貫通;分析學生學習問題,促進及回饋學生學習;與教育局或專上機構合作,共同發展多個校本課程,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如未全校轉型,各縣市政府現也開放各校開設局部的實驗課,開課規畫經縣市教育局處核准後,可加長教學時數來凸顯特色,常見的實驗課類別包括數學、英語、生態等領域。

香港健康學校獎勵計劃—以健康促進學校的概念為本,旨在推動教育成就及促進學童身心之全面發展。 校本課程 並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成員國所訂立的六大範疇為發展健康促進學校的框架,包括學校健康政策、健康服務、個人健康生活技能、校風、人際關係、社區關係及學校環境,以全面及全校性的政策推廣個人、家庭及社區健康。 本校透過「健康幼稚園獎勵計劃」建立健康、衞生、安全而和諧的學習環境,從而讓幼童在各方面得到均衡發展。 課程以朗讀故事帶出故事中不同的人物,與兒童一起探討飲食習慣、運動、情緒及品格等元素與建立健康人生的關係。 評價是課程建設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可以真實反映課程現狀與目標的差距、現存問題以及需修訂的方面,能及時反饋,使課程不斷完善,從而更有效地促進課程的發展。 評價主體應以內部評價為主,外部評價為輔,同時主體應多元化,應來自多方面的領域。

校本課程: 課程大綱撰寫技巧與注意事項

校本課程開發過程是一個專業性比較強的活動,涉及許多複雜的因素。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我們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應包括以下幾個基本的操作環節。 我們將瑪歌瑞特成長樹的23種優良品格教育元素融入校本EYFS課程,為孩子在瑪歌瑞特整個學習過程中,提供了充分的機會來理解和培育這些優良品格和特質,這些優良品格也會在我們學校社群中體現。 瑪歌瑞特邏輯思維數學課程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認知規律,寓教於樂,做中學,玩中學, 讓幼兒動手玩數學,用眼觀數學、開口說數學、用腦想數學,在操作體驗和感知中,構建數學的基礎概念,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愛好,發展幼兒邏輯思維,開啓智慧。 不得重複選修;物理、化學、生物與資訊相關課程為針對數理化與醫藥農班群所開設,上、下學期課程不同,可上、下學期均修習相關課程。

校本課程

從校本課程開發角度而言,為了有效地推進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師必須具備課程意識,形成相應的課程觀念。 校本課程 三級課程政策的實施,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統的課程體系,而建立了多元化的課程觀。 教材則趨向多樣化,學校可以選擇任何經國家認定準予發行的教科書,這樣就要求教師樹立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的課程制度觀。 在教育實踐中,中國的課程價值取向基本上有兩種情況:一是以對升學是否有用來衡量課程的價值;二是過早專門化與職業化,以是否滿足當前社會的需要來衡量課程的價值。 這些是課程設計時必須考慮的,但課程的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增進個人的幸福,也就是說要考慮課程是不是滿足了學生的需求。

校本課程: 學習歷程冊

因本校位屬東勢區邊遠地區光害少且為雪山山脈南端,大雪山乃台灣三大觀星點,本校設置天文台具地利之優點,故在本校校區內提升天文台教學設施有其得天獨厚之條件。 數位天文台的設置可遠距操控與他校結盟共享資源,以共同提升天文教學的品質。 3.本校致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正向品格,故持續發展自主學習,藉不同的方式使學生「願意學」及「能夠學」,善用「課前、課間、課後」三個學習時段建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習慣。

因應科技的進步、社會的變遷、產業的轉型,教育制度一路走來,改革的聲音從未止息。 這幾年我國教育現場的思維推陳出新,企圖翻轉傳統方式的教與學,從知識導向的教育走向能力導向的教育。 即將上路的108新課綱強調落實素養導向的全人教育,培養學生在當前學習、生活及未來工作上的關鍵能力,如蒐集組織資訊、與他人溝通合作、系統性思考解決問題、適當運用新科技,及藝術感知鑑賞的能力等等。 因此,在鞏固基本學力的部定課程之外,本校也研發開設特色跑班選修課程,提供新的學習素材予學生做適性的選擇。 只有對各種校內外的情境和需要進行科學、充分的瞭解和分析,才能開發出適合本學校的課程。 校本課程開發除了要考慮到校內的情境和需求外,也要考慮校外的情境與需要。

校本課程: 班班吃石斑傳供量不足要暫緩 教育部回應了

教育部與農委會執行「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石斑魚專案實施計畫」,學生本學期可吃4次(每月1次)石斑魚,卻傳出部分教育局及… 加深加廣課程規劃係依據中山女高歷年來大學上榜校系進行分析,作為規劃本校班群分組之參考,班群包括… 學校希望讓學生可以於假期輕鬆一下,又希望他們善用假期,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假期。 (七)建立優質品牌-運用前三階段之特色成果為基礎和案例,使學校特色課程優質化,建立優良標竿學校品牌。

米倉河口野學堂是從學校及社區環境問題發展出來的校本特色課程,因此,在初步以SDGs目標進行檢視和連結時發現,可以連結的指標至少有8個,從目標數量上來看,這樣的目標數讓人感到興奮,證明學校校本課程的規劃一直是朝向永續發展的願景而行,然而目標數的多寡並不是關鍵,能否確實透過行動實踐來達成我們所選擇的目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仍必須透過校內教師集體對話,來來回回檢視與確認可在河口野學堂校本課程中執行的目標,之後再據此進一步調整河口野學堂課程設計與教學內容。 英文科匯集多元化的英語文學作品,以任務為本的教學法(Task-based Approach)設計課程內容;數學科及常識科的電子課本內設有小工具、中外網址等,讓學生隨時應用;中文科設計的電子課本內設有不同的互動練習,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體系「逆向設計」策略

依課綱規劃,彈性學習時間各校可安排,如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補強性教學或學校特色活動等四項。 教師透過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多思考,鼓勵「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機會。 此外,老師因應不同的學習需要,調整教學活動,讓學生得到適切的學習。 (四) 產學合作活絡在地產業:透過學校與社區合作的基礎、輔導與運作,培養學生認識在地特色與多元探索能力,為偏鄉國民中小學塑造教育新亮點,並同時打造社區多元發展經營潛力,為偏鄉地區注入產業新活力,進而達到吸引青年返鄉創業之目標。

校本課程

和平高中面對全球化的趨勢及教育創新的浪潮,認為教育不應只是侷限在學科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關鍵能力的培養,尤其中學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終身學習的啟動點,基於12年國教自發、互動、共好的核心理念,本校以「跨界整合的國際人才」為學生圖像,以師道、責任、精緻、永續為新時代教師的核心價值,積極為學生做好面對全球化挑戰的準備。 學校總體課程地圖除了落實自發、互動、共好的全人教育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更努力打造適性揚才、國際視野、專業前瞻的學校教育,讓每一位學生在學校教育過程中都擁有啟發天賦、自我成就的機會。 例如在校務會議明確表達學校發展的意願,尋求校董、教師以至家長的支持確認;成立專責小組或專題小組按發展需求共識,按自身條件及資源,定出發展方向及規模;由小組規劃發展流程或日程;啟動課程準備及教材設計研發;訂定短、長期的師資及培訓準備;考慮學習資源(設備、器材、圖書)整合;思考創新學習環境建構。 再者可能是配套活動、家校合作、跨校協作、跨境互動、社區拓展等環節,進行相應準備。 把種種規劃項目放在學校一年、三年、五年發展計劃內,作為成效評估、成果匯報的依據。

校本課程: 體育專項術科(體育班)

本校於2011年已展開為期三年之「學校電子學習試驗計劃」,2014年7月底完成。 計劃後,本校繼續優化一至六年級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電子課本,促進教與學效能。 本校的電子教學以資訊科技為主導,根據教育局提供的課程指引,並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及興趣,為學生設計一套校本互動電子課程。 我們提供適量、多樣化且具思考性的家課,家課的性質包括習作、預習及溫習,課業類型以能應用所學內容或概念為主,目的是讓學生就特定情境運用思考,達致訓練解難能力及批判性思考能力的目的。 此外,老師安排學生進行資料搜集、整理及撰寫筆記等工作,培養學生就特定課題進行研習的能力。 (二) 解決教學困境,提升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在歷次有關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知識的調查中發現任課老師對天文相關課程感到困難,在實際的教學上有覺得缺乏有效的教具可資利用以提升教學品質,故有必要提升設備協助老師進行天文教學。

例如,美國學校的社會學科就是作為一門課程來開設的,它把地理學、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有時還有歷史等串聯在一起。 20世紀80年代,科學、技術與社會在國外成為一門廣泛採用的學校課程,這也是課程整合的產物。 本課程以生命故事導入,對孩子進行「認識生命、熱愛生命、創造有價值的生命」的啟蒙教學。

校本課程: :::相關網站

課程方案實施前需要跟教師、家長溝通與說明,聽取他們對實施的意見,爭取他們的支持與合作以便作必要修正,這樣才能保證實施的效果。 課程實施是將課程方案付諸實踐的過程,也就是將書面的課程轉化為教室情境的教學實際的教育實踐。 實施過程中應作好充分準備,各方面協調溝通,也需要足夠的物質支持。 課程編製考慮許多因素,如學校教育目標的要求、社區的實際、學校的實際等。

中國科大的STEM教育:現行本科生課程體系是從2009年開始進行全面修訂的。 學校瞄準國家戰略需求,以全球一流的理工科高校課程體系作為參照,根據中國科大的傳統和學生特點重新建構了新的課程體系:通修課程、學科群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同時打通本科生課程和研究生課程,本科生可以選修研究生層次的課程作為自由選修學分。 美國STEM高中:比較多人介紹的HTH(High Technology High School),嚴格來說,課程模式是以項目學習PBL為主打。 另一間全美第一高中,公立湯瑪斯傑弗遜科技高中(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在課程設置方面,主要特點是多層次、多類型、以STEAM教育為核心,以培養探究能力為核心的教學目標。

校本課程: 閱讀就是日常風景!嘉義市中小學每天十到三十分鐘完全寧靜 無任何音樂廣播也禁止走動交談

也就是說,許多學校往往有校本課程之“實”,而無校本課程之“名”。 如研究型課程、自願報名開設的體育課選修(乒乓球、籃球等)、象我校請外籍教師開設的口語課等其實都是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 因此我們說,校本課程就在我們身邊,它並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參據總綱及領綱核心素養,發展學校課程地圖,發展領域、跨領域/科目的部定與校訂課程設計並實施教學與學習評量。

校本課程: 學習方面:認識基督教信仰

課程核心部分的主要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全力發展他們的學習技能,透過一個廣闊及全面的課程,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學習領域去掌握知識、培養有關技能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態度;也為他們日後選修科目奠下基礎。 ★ 電腦課程公共參與的設計在電腦領域,讓大家所想像的只有電腦技能的提昇,如何讓電腦課程與公共參與相結合? 如透過電腦課程部落格與影像處理的教學,引領學員透過學習的技能,在學期當中,協助學校附近較傳統的商家進行電子數位化行銷,協力成立商家部落格,提昇松山地區傳統商 圈競爭力,同時達到『社區深耕與社區人 才的培力』的目標。 3.學校加強學生的媒體和資訊素養, 在一至六年級均安排「資訊素養」課程,教導學生判別資訊真偽,合法和負責任地運用資訊和資訊科技,適當選取正確的資訊、以建構知識,並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展 現創意,發揮所長。 以往統一的課程設置,難以反映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特殊需要。 把部分課程編製權力下放到地方和學校,讓一部分優秀校長和特長教師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任務,在確保國家教育整體質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於開發更多有特色的課程,滿足學校“個性化”發展需求,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課程是發展出來的,這是一本書闡述新課綱校訂課程中的跨域整合創新實踐的理念策略與作法的參考用書。 匯集了19位關心此一議題的專家學者前導學校與卓越創新用心耕耘的教育現場工作者的智慧,基於課程改革的使命和熱誠,從校本課程理論、發展脈絡、國際視野、在地觀點、未來建構、實踐與評鑑等建構校訂課程的理論架構與視野策略。 國文、英文與數學相關課程為針對所有班群所開設,上、下學期課程相同,不得重複選修;物理、化學、生物與資訊相關課程為針對數理化與醫藥農班群所開設,上、下學期課程不同,可上、下學期均修習相關課程。

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內容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