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慨必看攻略

这个以『以法相会』为主题的对谈也邀请到了马来西亚企业界曾经荣获各个杰出奖项的苏意琴菩萨一起来分享曾经参与法会的点点滴滴。 两个主讲人以自己实际的学佛经验,从出家和在家的佛弟子身份切入,分享各自在生活中对佛法的体验。 果慨 为因应当代社会背景,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以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为目标,提出四大环保–心灵环保、礼仪环保、生活环保、自然环保等,其中以心灵环保为主轴。 在1990年期间圣严法师鉴于当代气候变迁的因素,开始提倡佛事必须符合环保的理念。

接下来主持人问及共修对学佛的重要性,果慨法师举了一个例子,禅宗形容修行就好比『牧牛』,一百人牵一头牛一定会比一个人牵一头牛容易,共修就是这样的原理。 因为整个共修的环境和氛围最容易让一个人显发自己善根。 实际的例子,果慨法师提到为往生者助念其实就是一种共修,让个人减少妄念,一心一意地念佛,悲伤也比较不会生起。 最后法师补充说不管自修,共修,或者是闭关专修都是朝向同一个目标,即是要把止观的方法用在生活之中,在面对境界之时可以有自主能力,以智慧一点一滴处理所有的顺逆境。 我们在讲业力的时候一再强调,业力造完以后,先有一个保存阶段叫种子位,它的力量没有到一个程度它跑不出来。 但是等到一出来的时候,你来不及了,所以忏悔要趁早。

果慨: 慷慨基本解释

你今天讲感应神通,让众生追求一个相,一个不可思议的相状,这个相状救不了你。 我们承认你好好地修学,整个过程会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相状,但这个相状只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副产品。 但是,一个圆满的佛陀灭度以后,就不能以人为师,要以法为师。 果慨 当然我们归依法,也得顺便归依人,因为法跟人分不开,佛法是赖人来弘传,但是它的重点还在法。 因为君主除非使自己负担损失,否则就不能够运用这种慷慨的德性扬名于世,所以,如果君主是英明的话,对于吝啬之名就不应该有所介意。

他不会放过你,过去生我们对不起他,你现在想要往生净土,他不同意的,这是一种魔障,冤亲债主;第二个:大力鬼神。 魔王当然不会亲自找你,他根本不把我们当一回事,他派他大力鬼神来干扰你就够了。 当我们的第六意识去接触业力的时候,第一刹那是无分别的,第二刹那我们的思考模式开始现起,开始主导外境,在外境产生变化。 你可能会变得更好,也可能变得更糟,这一部分对我们的影响就非常的强烈,而且时间也特别的长,这一部份你应该自己可以改变。 整部《楞严经》它的法要,所要对治的就是众生的仁者心动,怎么把这个妄动的心把它调伏下来,就做这件事情,这是我们从缘起当中所得到的启示。

果慨: 孙悟空偷吃人参果的内容慨括

因为我们平常除了忆佛念佛,也打很多妄想,是吧? 你不是一天到晚呆在佛堂,所以我们的业其实错综复杂,我们的妄心也不可能完全都是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所以我们有可能要假设一种情况,就是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有可能业障先现前,颠倒妄想先现前,有没有可能? 那么你在这个时候怎么产生反转,就是培养第二念的正念。

因为他根本就没办法修行,他听你发心欲言而未言,对他有听没有听的影响不大,所以中品。 果慨 我说,被人们称为慷慨可能是好的;可是,如果慷慨在作法上使你不获称誉,它就损害你了;因为如果你有道德地并且正当地慷慨行事而不见知于人,你就逃避不了与此相反的恶名。 所以,一个人如果希望在人们当中保有慷慨之名,就必不可免地带有某些豪侈的性质,以致一个君主常常在这一类事情上把自己的财力消耗尽了。 到了最后,如果他们想保持住慷慨的名声,他就必然非同寻常地加重人民的负担,横征暴敛,只要能够获得金钱,一切事情都做得出来。

果慨: 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基地年会在灵隐寺举行

更积极的意义是,主动修行受报、自负责任,这样的忏悔,才是真正落实修持慈悲法门。 因为在忏悔、除罪的过程中,涵养自性的慈悲心,愿自己利益一切众生,那就是行菩萨道。 它的修行融合诵经与拜佛,口诵、耳听、心惟、身礼拜,是清净身口意三业最好的一部忏法。

果慨

《梁皇宝忏》全称《慈悲道场忏法》,是中国佛教史上卷帙最大的一部忏法,素有「忏王」的美誉,为汉传佛教中实行最久的忏法。 《梁皇宝忏》历经一千多年以来的流传、演变,其内容非常丰富,是结合所有大乘经典的法义,以及大乘佛菩萨圣号,汇编而成。 《妙法蓮華經》以蓮花比喻出汙泥而不染,縱使出自汙穢的環境,亦能潔淨不染塵垢,正如充滿光明的自性。

果慨: 慷慨相关词语

如果有人说:“恺撒也曾由于慷慨取得统治权,而且其他许多人也曾由于慷慨或者被称赞为慷慨而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的。 ”我回答他说:现在你已经成为一位君主,否则就是正在争取君主的地位。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这种慷慨是有害的;如果是第二种情况,被人们誉为慷慨却是十分必要的。 恺撒是那些渴望取得罗马君权的人们当中的一个;但是,如果他在取得罗马君权之后仍然统治下去而不节约他的支出的话,他就会毁灭帝国。

纯佛教仪式的往生佛事氛围非常祥和,家属都没有哭闹,而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也感受其中的庄严。 最令人赞叹的是佛事以后,所有家属,无论老少皆坚持要茹素四十九天。 果慨法师也分享自己俗家母亲去年往生佛事的一些经验和自己对安宁疗护的心得。

果慨: 水陆法会说明会

这不是理由,这跟妄想重不重没有关系,每一个人来打佛七妄想都很重,哪一个人妄想不重啊? 关键于是你有没有坚持佛号,不是说妄想重不重,你坚持佛号,佛号是清水珠,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你坚持佛号,妄想就消失了。 所以打佛七,看谁能够上路,就是谁对佛号的坚持,谁对佛号的皈依心强,谁就上去了。 这个真如本性的道理也是这样,你要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掉。 不过那一份的坚持是来自于胜解,你要如实的了解。

果慨

法鼓山弘化推廣負責人,專精法會儀軌與行門教理的研究。 並任教於法鼓山僧伽大學、法鼓山佛教學院,教授梵唄法會實務與戒律學。

果慨: 孙悟空偷吃人参果的内容慨括 孙悟空偷吃人参果的大仙是谁

现在凡夫最可怕就是说,他业障没有现前他不知道怕,等到知道怕的时候,来不及了,问题在这里,怕的时候来不及了。 ”众生是果报现前了才知道怕,可惜的是来不及了;菩萨在因地的时候,就检查自己的因地,哪一个有问题,赶紧把它处理掉。 世间上的事情是感应道交的,你内心当中对于魔所现的,不管是欢喜的境界,恐怖的境界,你能够不迷、不取、不动,不要有攀缘心,魔是不能破坏你的。 一个人要着魔,你自己要检讨,你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虽然魔来干扰你,你自己的攀缘心,自己要负一半责任。 妙境长老在讲『止观』的时候一再强调,说:修止观的人每一天要读经半个小时,或者听经半个小时。

我们在修止观之前,你基本上已经有正见,但是诸位要知道,正见是会退转的。 你要不长时间的熏习,只是在行门定课用功,时间久了以后,就有这个问题,贪神通想、贪宿命想、贪静谧想。 你这样想的时候,旁边又没有同参道友提醒你,又没有看经典,镜子来回光返照,如人自照镜,那你就这样陷下去,到最后整个前功尽弃。 所以在整个过程当中,你一定要解行并重,这一点很重要。 你看,圣人为什么他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他不会启动他无始的生死业力?

果慨: 慷慨

它是破坏我们功德的一个贼,它是一个过失的根本。 说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来我们的本性就具足无量无边的性功德,说这个国王本来有很多的珍宝。 这个国王又依止一个国土,这个国土就是六根,在国土六根当中产生了盗贼。 佛陀告诉阿难说,正如你阿难尊者所说的,你真正爱乐三十二相的过程,是由于心目的关系。 你是用眼睛来取相,然后再用第六意识来加以分别,产生很多的想法,所以才产生行动出家的。

  • 因为这些人不是法器,他根本就很难修行,所以你这样讲,他听懂以后,反正他也不能修行,所以你也就没有所谓扰乱他的学佛因缘,也就没有所谓破坏他的正见的问题。
  • 法师上课的内容非常实用,分会在接下来的法会中马上就能进行调整运用。
  • 结果是,因为他这样的慷慨损害了许多人,而受惠者只是很少数人,所以他是第一个遭遇困难的人,不论发生什么危险,他将先受其害。
  • 所以它整个病根,整个缘起当中的问题,在于阿难尊者一念攀缘心,就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问题在这个地方。
  • 全經共二十八品近七萬字,是大乘佛教極為重要的一部經典。
  • 牌位在中国文化为缅怀祖先,展现孝道精神的表现,并藉由焚烧传统牌位来表达对亡者的超度。
  • 魔王心是处在无明妄想当中,我们的心是正念真如的,这是二条路,一个通往生死的路,一个通往菩提道的道路,这二个怎么会感应道交呢?

苏菩萨一段精彩的分享后,主持人提到农历七月是大马办法会最盛行的季节,于是请教果慨法师有关法会的历史和如何让初学佛者对法会有正确的概念。 果慨法师说法会是中国汉传佛教的特色,佛陀时代并没有所谓的诵经,佛陀一般是在应供结束以后为布施者说法,然后由阿难尊者背记。 当佛法传到中国以后,鸠摩罗什法师边翻译经典边说法,这就是最初期的『法会』,说法的用意是让大家可以把佛法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尤其在面对问题时,恰到好处地处理。 发展到后期,法会则是祖师大德结合了汉传的文化所制造的一套修行方法,以证三昧得解脱。

果慨: 果慨法师:云端祈福的概念与经验分享

全經共二十八品近七萬字,是大乘佛教極為重要的一部經典。 每個人本具如來智慧,卻因妄想顛倒而不證得。 如果能遠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皆得現前。

这一次参加水陆法会的体验,让富有善根的苏菩萨了解法会并非为了保平安和祈求物质的回馈,而是明白因果法则。 每当生活中发生了某些事情,她就会内省之间果与因,减少对事情的批判,想办法处理问题,这样反复练习了以后,逐渐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改善了。 配合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首度举办的慈悲三昧水忏一系列的文宣活动,果慨法师在大马繁忙的弘法行程中也安排了一个对谈。

修慈悲观当先从自己开始,再从自己最亲爱、亲近的人,由近而远、由少而多,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自己一样离苦得乐,这就是慈及亲爱。 其实我们先对自己获得种种身心快乐之际,在推及到自己的亲人爱友,希望他们也都能像自己一样,都能如愿,不论是以自己的力量协助他们离苦得乐,或求他人的力量,使他们离苦得乐。 汉传大乘佛教成功传入到中国,并在中国蓬勃发展,主要是因为它能与当代的社会风俗民情、文化、与伦理道德做密切结合,成为民众生活思想上的一部分。 佛教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通常是一份安定人心的力量,让人们的精神上有份寄托,并对生活保有热诚。 然而这股力量是与当代文化背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佛教在与当代文化相互影响演进后,必须带领人们走向更高精神层次的一个目标并改善生活质量。

云端祈福的精神,主要在对慈悲观的修持,藉由法会佛事来广度众生、利益众生,建立对空性的知见与体验,并达到福慧双修的目标,回归佛陀本怀。 云端祈福设计的理念以慈悲观及三檀等施来达到「福慧双修」的基础,而这也正是法鼓山理念「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的实现。 汉传佛教为顺应中国的孝道精神,顺势将传统牌位文化做结合。 牌位在中国文化为缅怀祖先,展现孝道精神的表现,并藉由焚烧传统牌位来表达对亡者的超度。

果慨: 慷慨基本解释

你如果不能够真正了解心目所在的处所,你就不能降伏它的烦恼。 每一个人过去生结的法缘不同,他跟你可能是没有法缘,但是因为你自己说的,你是一个圣人,造成一种盲目的崇拜,他本来应该法得度的,结果他失去了一个得度的机会。 因为你破坏整个佛教的因缘,你把人放在法的上面。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