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身分證爭議7大優勢

德國的身分證專法更明文寫著,無論警察機關、聯邦情報局、關稅稽徵處,每次向身分證機關請求持證者資料時,所有參與單位都必須留下紀錄,且紀錄內容應能讓第三方審查請求資料的合法性。 2009年開始發行晶片數位身分證的德國,就量身打造了《身分證及電子身分驗證法》,其中條文內容,精準對應了邱文聰拋出的各項疑問。 「既然在台灣,丟資料是『現在進行式』,我們還有必要建一個更大的目標,讓別人更方便偷資料嗎?」何建明提出疑問。 同樣以鑰匙作比喻,中研院學者的意思是:內政部只強調鑰匙本體是由台積電鑄造,非常安全,卻忽略了這把鑰匙的設計、設計過程用到的工具、拿鑰匙開門會用到的周邊設施,都是外包給民間廠商,當中只要有任何環節出錯,例如設計鑰匙的廠商誤用帶有惡意程式的軟體,造成設計圖外洩,就會讓鑰匙喪失應有的安全性。 持反對意見的17位學者中,有15人選填的理由是「對政府的資訊防護與風險控管能力缺乏信心」。 這次數位身分證在推動的過程中,也罕見地先完成印製數位身分證的硬體設備發包,更從原本的公開招標轉成限制性招標,原本編列40億元的預算,直接發包一個大採購案,由中央印製廠負責印製並對外招標,最後並由東元電機得標。

數位身分證爭議

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原訂10月全面換發,不過受疫情影響,延後時程,但各界仍質疑,在沒有個資保護法規(Data Protection Act, DPA)專責機構尚未設立的情況下,推動數位身分證,可能帶來的不小的資安、人權疑慮。 政府從宣布推動數位晶片身分證(eID)以來,引發各界不少意見,就連執政黨立委也多次提出質疑,民進黨立委認為,不應急著上路,除了資安、個資外洩,更有可能受到中國大陸的威脅。 內政部原訂今年10月要換發數位身分證,但受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而延後至明年1月開始試辦,明年7月全面發行。 不過,近幾個月來數位身分證的軟硬體承包商接連爆出重大爭議,甚至有中資承包商與中國程式設計師等重大安全破口。 針對資安風險,喻家聲說明,數位身分證上的晶片到中央印製廠後,會先經過洗卡程序,才會寫入資料,而晶片在到廠前是鎖定的,不能儲存資料,否則就會損壞。

數位身分證爭議: 什麼是「數位身分識別證」?

內政部表示,尊重人民對政府各項政策有表達其看法的權利,此為民主自由國家的體現。 有關數位身分證換發工作,會遵照行政院的指示,持續聆聽社會各界意見並進行溝通,消除外界疑慮後,再進行全面換發工作,對於期程及作法,會做謹慎的評估與規劃。 反對「數位身分識別證」民眾理由之一是認為數位身分識別證將擁有”巨無霸”的功能,將具備個人隱私資料、健保、財產、稅務、駕照、悠遊卡、聯屬公投、手機…等等。 不過,根據目前內政部釋出訊息,因民眾對資安的疑慮,台灣數位身分識別証只有身分證+個人自然人憑證功能,並無成為”巨無霸”功能規劃,這個反對理由有些無限上綱、 杞人憂天。 台灣新式身分證「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將於明年元月在新竹市試行換發,明年七月全面換發。 由於身分證是個人最重要的個人身分憑證,但內政部對於「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揭露的資訊目前並不夠充分,導致不少專家與民眾對於數位身分證的資安問題有不少疑慮,讓新式身分證全面換發出現許多雜音,連原本要試辦的新竹市也釀釀喊卡。

數位身分證爭議

例如,公布的資訊指出背面欄位資訊是結婚狀態,不過eID樣本上卻是顯示配偶姓名。 此外,樣本上的有效期限只有一年,但理論上應該不會是如此,而目前他也找不到有效期的相關資料。 臺灣的現況是大家都很關心的話題,在何明洋的結論中,有些面向確實是一般較少提及,例如上述提及的資料傳輸詳細架構、中介軟體,以及安全設定PIN碼的規範等。

數位身分證爭議: Tags: eID 數位身分證 陳水扁 馬英九 蔡英文 內政部 身分證 指紋 More…

近年來,新加坡經歷了史上最嚴重的就醫紀錄外洩案,一舉洩漏 150 萬人-相當於該國 1/4 人口-的隱私資訊;南韓出現 2000 萬國民的個資外洩風暴,更有全面汰換身分證字號的計畫;馬來西亞也有 4620 萬筆個資洩漏的情事;台灣的銓敘部 59 萬公務員資料不翼而飛、人力銀行千萬筆個資在暗網拍賣。 數位身分證爭議點多在於資安相關問題的不信任,目前看到新加坡、南韓在制度上的補強也是個資外洩後的亡羊補牢,台灣可以各國前車之鑑,審慎檢視現行的法規是否完備,並尋求官民合作保障個資蒐集與使用限制。 內政部在今年三月發布〈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辦法〉,並且不尋常地將這個辦法的生效日期回溯到去年(2019)一月一日,讓它溯及既往地發生效力。 甚至在今年四月,才公開一份〈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計畫》,但這份計畫早在去年五月就已經完成了。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考查當時的修法理由,身分證是附屬於戶籍,為了方便互相參照而設。 因為當時戰爭剛結束,各地尚在重新整頓、振興重建的時期,為了確認國家與人民間權利義務的對象,作為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時,可由本人提出之身分證明方法,才會有「效用及於各地」的規定。 這是要求各地政府必須承認由其他地方政府發行的身分證,一樣具有法律效力,讓持有身分證的人,可以在各地旅行和生活,才讓身分證有普及各地的效力。

數位身分證爭議: 相關

如今,雲端技術提供的數據運算、資料儲存、安全性提升等優勢,早已成為各行各業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營造優質客戶體驗的產業基石;更甚至以此發展出如人工智慧、大數據應用等進階雲端運算技術,為許多行業帶來難以估計的巨大價值。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數位身分證爭議 如所周知,2005年9月作成的司法院釋字603號解釋,明確闡述《戶籍法》第8條第2項、第3項「強制人民按捺指紋並予錄存否則不予發給國民身分證」規定,與憲法第22條、第23條規定意旨不符,自解釋公布之日起不再適用。 只是若更進一步觀察,領銜提起本號釋憲者,乃以民進黨立委賴清德為首的85位立委;至於被指摘違憲推動強制按指紋換身分證的一方,卻也是由民進黨執政的陳水扁政府。 有關資訊與國安專業角度,勸誡民進黨政府放棄推動數位身分證的各種理由早已遍佈,各類文章與投書,已達俯拾皆是程度,本文不再贅談。 從政治上來說,數位身分證此時劃下休止符,對民進黨政府也已是失分狀態。

數位身分證爭議

東元表示,Idemia是法國公司,承做本案卡體生產在歐洲捷克執行;Entrust Datacard是美國公司,設備都在美國及英國生產。 內政部長徐國勇六天前稱因為健康因素請辭,行政院長蘇貞昌慰留不成,今天表達尊重同意,內政部長職缺將由次長花敬群暫代。 從外資今日買賣超排名前十名來看,賣超第一名是元大台灣50反1(00632R),個股方面以永豐金(2890)被賣16989張最多,其次是聯電(2303)的1.4萬張。 買最多的是生技股富齡富錦(1760)的6084張,沒有一檔買超逾上萬張。 投信年底作帳,航運股成為盤面焦點,這一波行情可以持續多久,該怎操作?

數位身分證爭議: 新聞留言

首先原訂要在10月公開招標,卻在6月突然改為限制性招標,由出過大包的中央印製廠得標,且最後原40億元的標案預算更一口氣追加8億元,變成48億元。 後來又另開標案,委由台灣銀行負責招標,並要求投標廠商必須有「銷售PC晶片卡、晶片護照PC資料頁或印製設備等,需超過12億元的實績」,但國內廠商皆無法符合資格,被質疑是為了某些國外大廠量身設計,有圖利特定廠商之嫌。 徐國勇強調,數位身分證是國家重大的政策,將會先盤整法制等相關的問題,內政部一切依照行政院的指示做相關處理;此外,國發會、科技部、經管會、財政部、資安處等,也是數位身分證政策的團隊,需要互相研議,也包括法制面都會補強。 數位身分證爭議 東元並強調材料及設備不可能來自中國,晶片均由台積電生產;至於東元的合作廠商Idemia公司遭質疑將來可能在中國製造中華民國的數位身分證,Idemia則指出,將來我國的數位身分證將在歐洲製造,不會在中國生產。

臺灣的數位身分證其實是將既有的紙本身分證,轉換成晶片身分證外加自然人憑證的功能,紙本身分證的防偽功能不足,轉換成具有高規格AES-128或AES-256對稱式加密演算法的晶片身分證,其實是大勢所趨。 不可諱言,其他世界各國發行的身分證明文件中,已經有許多是朝向發行晶片式身分證明,根據2017年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全球已經有82%國家使用晶片卡作為身分證明文件,預估到2021年,採用晶片式身分證明文件的國家,比例將成長到89%。 當然,整體而言,我們認為,上述內容的最大重點,還是要讓民眾知道這是安全的,而揭露資訊過少並無助於與民眾的溝通。 數位身分證爭議 數位身分證爭議 另一方面,他認為,eID的挑戰不只是要串連多個系統,也要能提供更多服務給使用者,讓使用者感受到換發eID的方便,不然民眾也不會想要換。

數位身分證爭議: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除了專法,設立個人資料保護專責的獨立機關,補強公務體系的資安能力與素養,以監督外包廠商和標案成效等等,都是來自第一線的關鍵提醒。 「紙本身分證對人民的隱私侵害是有限的。一旦轉為數位,就會有數位足跡的問題,容易被流通、加值運用的可能,」圓矩法律事務所律師、同時協助司改會訴訟的林煜騰說明,按原本規劃,晶片卡還包括高解析度的照片,便提供了臉部辨識等生物資訊,他認為,萬一控管不佳,人民的個人資料與生物特徵會四處流通。 「台灣從威權過渡到民主,對隱私議題相對謹慎,數位身分證可以是智慧政府的基礎,也可以是一個威權政府的基礎建設。好跟壞之間,就是問責制度的重要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專法跟專責機構,」林煜騰語重心長地說道。 白卿芬指出,政府部門曾發生30萬筆公務員個資及2000萬筆民眾個資外洩事件,除了駭客攻擊,台灣更須面對中國多次且大量的網路攻擊,資訊保護極為重要。 倘若數位身分證的相關資料遭竊,等於讓對方「一站式購足所有個資」,「一把鑰匙,開遍天下鎖」,門戶洞開的後果將難以想像。 她表示,過去學界與民間團體均已多次警告,在資安、人權等爭議未有明確因應方案時,應全面遞延換發身分證,甚至終止。

  • 「缺乏信任,是因為台灣沒有足夠的法律,提供人民信賴政府基礎。」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邱文聰指出,德國、日本、愛沙尼亞等國發行晶片身分識別證時,都扎扎實實地訂立專法,以明確遊戲規則爭取國民信任,唯獨台灣不經任何立法程序,行政部門「蒙著眼睛硬幹」。
  • 白卿芬指出,政府部門曾發生30萬筆公務員個資及2000萬筆民眾個資外洩事件,除了駭客攻擊,台灣更須面對中國多次且大量的網路攻擊,資訊保護極為重要。
  • 去年4月,有超過百位的公民、學者、專家、非政府組織、政黨等,簽署了台灣人權促進會發起的連署,呼籲政府暫緩數位身分證的換發作業。
  • 此外,公共工程委員會也已接獲落榜的第一美卡集團申訴,經審查後認為,不同驗證機構核發的證書形式容有不同,難據此即認定東元有以不實文件假冒ISO 14298國際認證證書投標;承辦標案的中央印製廠則認為,本案只有要求投標廠商符合國際認證規範,沒有要求一定要有證書,全案一切合法。
  • 只是民進黨最後一刻,為何不找自家人搭檔副議長,而是挖走國民黨議員,也讓外界霧裡看花。
  • 台灣新式身分證「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將於明年元月在新竹市試行換發,明年七月全面換發。

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後,是否能在執政的直轄市、縣市議會議長選舉中勝選,備受外界矚目。 全台新任縣市長今(25)日就職,對於台北市長蔣萬安任命立委林奕華出任北市副市長,但為避免北市大安區立委補選,… 新竹市25日舉行第11屆市長宣誓就職暨交接典禮,由內政部代理部長花敬群主持進行監交儀式。 「因為沒有一部法令,一切都是行政部門說了算,公眾沒有任何參與討論的空間,信任基礎幾乎不存在。」邱文聰這麼評論。 從上面的概述來看,eID的細節很多,這次演講中他也只是提到部分重點,讓外界都能有稍微的認識。 其中,法規面、系統架構面與申辦過程等,還有對民眾的實用性等,都是國內可以關注的面向。

數位身分證爭議: 台灣人不讀小說了? 串流平台衝擊但兩大經典依然暢銷

聲量第3高峰,則是9月15日《鏡週刊》報導數位身分證得標廠商東元集團陷入「防偽認證造假」疑雲,造成1,896筆聲量。 新式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原訂今(2020)年10月全面換發,但受新冠肺炎影響而延後,10月5日內政部長徐國勇宣布確定將在明年7月全面換發,並會在明年1月於3縣市試辦,引起網友熱議,一度登上Google熱門搜尋關鍵字,有超過1萬筆搜尋。 陳椒華說,相比德國、日本、愛沙尼亞等國,因應數位身分證上路皆另立專法,並配合多項周邊法規修正。 但內政部至今仍執意以《戶籍法》59條等作為數位身分證換發的依據,不僅風險意識不足,法治思維也有待加強,政府的當務之急應是盡速舉辦聽證會廣納意見並訂定專法。 一個類似於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保障資料保護和透明度,另一個類似於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以調查處理有關資料不當或非法使用的申訴和報告。 無論是到到大醫院或小診所,只要醫護人員把健保卡插入讀卡機,電腦馬上能連線,取得就醫者年齡資料、就醫和藥品使用記錄。

  • 第一美卡也提出呼籲,主管機關應先暫緩此案的進行,畢竟數位晶片身分證的生產製作,事關2,300萬國人資安隱私及國安問題,不可不慎。
  • 後來又另開標案,委由台灣銀行負責招標,並要求投標廠商必須有「銷售PC晶片卡、晶片護照PC資料頁或印製設備等,需超過12億元的實績」,但國內廠商皆無法符合資格,被質疑是為了某些國外大廠量身設計,有圖利特定廠商之嫌。
  • 政府從宣布推動數位晶片身分證(eID)以來,引發各界不少意見,就連執政黨立委也多次提出質疑,民進黨立委認為,不應急著上路,除了資安、個資外洩,更有可能受到中國大陸的威脅。
  • 陳又新昨天在臉書「陳又新 律師」發文,指他受理一名在博客來打掃超過20年的婦人法律諮詢,該名婦人突遭解雇,20年來沒有勞健保、沒有三節禮金,沒想到連退休金也沒有,才知道博客來跟婦人簽的「清潔服務承攬合約書」,質疑是「假承攬真僱傭」。

儘管內政部試圖頂住壓力,但 2020 年 數位身分證爭議 12 月 25 日,連唯一同意在隔年元旦試行換發數位身分證的新竹市政府,也冷不防宣布「若中央無法針對資安問題釋疑,市府傾向暫緩試辦」;再加上行政院院長蘇貞昌隨後承諾「若資安疑慮未消除,不會貿然推動」,形同宣告政策觸礁,短期內難再有進展。 儘管內政部試圖頂住壓力,但2020年12月25日,連唯一同意在隔年元旦試行換發數位身分證的新竹市政府,也冷不防宣布「若中央無法針對資安問題釋疑,市府傾向暫緩試辦」;再加上行政院院長蘇貞昌隨後承諾「若資安疑慮未消除,不會貿然推動」,形同宣告政策觸礁,短期內難再有進展。 標榜能讓民眾享受便利服務、接軌國際潮流的晶片身分證,因無法化解資安疑慮,在試辦前夕狼狽喊卡。 其實,台灣民意拒絕的,並非身分識別數位化,而是政府不願耐心溝通的草率態度。

數位身分證爭議: 相關連結

數位身分證有侵犯個人隱私、權利等多項爭議,面對學界和民間團體疑慮,數位政委唐鳳今天說,她希望在下一個立法院會期提出個資保護專責機關的設立組織法相關議題。 該聯盟聲明指出,除了一般性的ISO14298,Intergraf對應於不同防偽安全級別,有不同的專門規範要求,亦即區分為「基本等級」、「政府等級」以及「中央銀行」等級。 因此Intergraf聯盟籲請台灣政府應特別審慎檢視並提出質疑。 依第一美卡取得的訊息,Intergraf聯盟已向包括中央印製廠、法務部、內政部等單位發出由該聯盟秘書長Beatrice Klose署名的書面聲明,指台灣有廠商以非Intergraf聯盟簽發的防偽印刷安全「政府等級」證書,用於政府標案投標。 但截至目前為止,Intergraf還沒有收到有關單位的任何回應。

數位身分證爭議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最新發布的《西元 2020 中共年報》特別以專章分析「中共認知作戰」,強調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意圖運用民主多元分裂性質製造混亂,進一步消耗民主社會資源。 當時,積極推動數位轉型的行政院,期待「運用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優化決策品質,進而帶來更創新便捷的服務、體現更透明治理的政府」;負責擘畫藍圖的國家發展委員會認為,政府數位轉型的基礎,是讓民眾線上申辦政府服務,因此必須對全民發放一張能在網路世界辨識身分的證件。 其實台灣民意拒絕的,並非身分辨識數位化,而是政府不願耐心溝通的草率態度。

數位身分證爭議: 數位身分證爭議多 中研院學者提政策建議書「應立即暫緩」

內政部也規劃在未來將國民健保、駕照等資訊存入數位身份證的 IC 晶片裡,詳情則有待訂定。 數位身分證爭議 由內政部委託中央印製廠辦理的數位身分證(New eID),今年2月由東元集團得標,原本預定10月就要換發,沒想到卻爆發防偽安全國際認證涉嫌造假的重大爭議。 預定10月換發的數位晶片身分證(New eID)波折不斷,先是遇上武漢肺炎疫情,以32.9億得標的東元集團無法向外國廠商進貨製造晶片卡,內政部因此公告無限期暫緩實施,如今再爆出得標爭議。 從戶籍法第51條的規定來看,「國民身分證用以辨識個人身分,其效用及於全國」。 內政部憑這個規定就主張,既然身分證效用及於全國,那麼就不一定只限於戶籍管理,而是可以在實體也好,數位也好,所有的環境中使用。 從這裡延伸出去,在數位環境中使用電子身分證,就不只是為了「戶籍管理」,而會將個人資料透過電子身分證轉換為私人商業所用。

針對數位身分證的推動,吳詣泓認為,科技、便利與人權、隱私權不斷在不同時代相互博弈,政府要在其中找到平衡,而從部份施行到全面實施採取漸進式的手段是比較可行的方案。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長風基金會今天舉辦「突破論壇」,探討「如何防範政府濫用數位工具:從數位身分證談起」。 前行政院長、長風基金會董事長江宜樺表示,科技進步,數位化趨勢更是不可避免,但如何在科技發展與人權保護之間,避免政府利用數位工具侵害人民的權益,將是數位政府時代的最大課題。 李德財也認為,儘早完備法制基礎、確立個資主管機關,加上針對政府具有法規監理的服務項目,提供民眾小規模而非地域性的試行政府規畫的T-Road,進而提升民眾的信任度,也有助於政府逐步完善推動數位身分證政策的不足之處。 不過,數位身分證不只有晶片身分證的識別功能,還有串連其他應用功能的自然人憑證功能,而這次詭異的發包流程,先是40億元的硬體發包案,沒有對外公開相關的規畫案,卻快速進行硬體設備發包,但真正決定數位身分證會有多好用的後續相關軟體標案,整整歷經三次的流標,直到第四次,才強迫由中華電信得標。

數位身分證爭議: 內政部:數位身分證換發無呆帳 依契約規範辦理

台灣「數位身分識別證」並無儲存功能,並不會有多餘原本紙本身分證可揭露資訊以外更多資訊會被揭露,這與現行健保卡或勞保卡可以直接讀取個人就醫或勞退保相關資訊是完全不一樣的。 不過陰錯陽差的,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整個換發計畫可能要往後再延長,希望透過這次民間團起發起的連署,以及引發的各個面向的討論,能夠再把數位身分證相關規定訂的完善一點,讓大家在享受便利的同時,還是能保有自主跟隱私。 最後一個問題是,目前的紙本身分證上面揭露的資訊太多了,一個不小心,許多個資,都會讓別人看光光。 但改成數位身分證的話,只會剩下「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日期」跟「相片」這些最基本的資訊,其他部分的個資權限都能鎖起來,只讓必要的人去查看跟驗證,這樣一來也能強化對於隱私的保護。 第三個問題是除了政府服務以外,許多的民間交易跟服務,都有「確認身分」的需求,現行的機制常常需要透過紙本雙證件來認證,但也時常發生雙證件給出去以後,反而被拿去盜用的情形。

正如數位身分證爭議所顯示,內政部和國家發展委員會等多個機關單位各自參與不同的發展面向。 實際上,參與者還建議,應要求政府提供類似於谷歌和臉書發布的透明度報告,並制訂類似於臉書和推特的服務條款,以便用戶了解其資料的使用方式。 儘管這些工具並不完美,但它們可以作為更有效的監督機制的發展基礎。 數位公司和政府之間在隱私保護工具上的互惠合作能促進這些機制的發展。 同時,政府亦著力於提升國內製卡產業技術,與國外廠商進行技術學習與移轉,可望透過本次數位身分證之製造與換發,將晶片卡產業鏈之技術留在國內。 以申辦電信門號為例,為防止出現盜偽件或欠費問題,根據現行電信業者門號申裝書填寫與查核規定,申辦店家必須查核申辦者的戶籍地址是否正確且需要填寫完整的身分證換補紀錄。

第一美卡澄清,第一美卡團隊基於為國人資安及國安把關,依法就身分證標案爭議進行法律程序,並無惡意廠商攻訐抹黑或提供不實資訊之事。 東元得標承做項目是數位身分證PC晶片卡及印製設備,屬於硬體部分,並不包括系統設計。 東元表示,數位身分證標案採「最有利標」公開招標,投標資格完全符合規定。

數位身分證爭議: 「身分證強制按指紋」事件的執政記憶斷裂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