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迎6大伏位

所謂燒王船,雖然只是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中送走瘟疫災厄、送王爺們回天庭的最後一道程序,但卻也是整個祭典中最具特色的主要核心,也因為這個核心使這個祭典更具特色、更令人印象深刻。 東港又以海業為主,因此也有許多造船的工匠師傅,這些師傅會在溫王爺所指示的王船建造時間,放下一切工作,專心致志進行王船建造,也因此使東港王船相較其他地方更為壯觀。 臺灣四面環海、信仰活動豐富,一年到頭皆有熱鬧可期的廟會慶典。 俗諺云:「南王爺,中媽祖」、「農曆三月瘋媽祖,四月王爺生」,點出臺灣漢人對媽祖和王爺信仰的熱衷與虔誠,每年三月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方歇,旋即有上千以王爺為主神的廟宇掀起另一波進香熱潮。

東港迎

近年來因為黑鮪魚的身價暴漲及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的成立,使得觀光業蓬勃發展,該鎮亦有黑鮪魚的故鄉之美譽。 程序十二:宴王舉行的時間在送王前的子時,準備了滿漢全席的菜餚,由大總理代表全鎮信眾感謝眾千歲爺蒞境賜福解厄。 在東港生活20多年的印尼漁工,也在港邊慢慢形塑了自己的社群。 在這裡漁工們以東港溪、新溝為界,將東港分成3個區塊。 靠近東港人的信仰中心東隆宮,有諸多同鄉會組合的同鄉組織「FOSPI」(Forum Silaturahmi Pelaut Indonesia, 東港印尼海員同鄉聯誼會);靠近鎮海宮燒王船之地,有東港漁工自籌建設的東港清真寺。

東港迎: 東港迎王24日登場 東隆宮上樑宣告代天府落成

首先祭典前三年為「職務分配與遴選總理」,而祭典前一年進行「中軍府安座」、「王船建造與開光」。 又因為燒王船是送瘟疫,也有許多禁忌,是去送王船必須注意的,比如全程必須保持肅靜不可喧嘩、在火燃燒起來的時候迅速離開不要回頭等。 以簡明易懂的圖解,將許多文字難以表達、一般民眾難見未見的民俗事物,透過豐富精采的照片與精細生動的插畫來呈現,令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緊接著由東隆宮董事長潘慶士及大總理李瑞安揭開臨時牌樓「代天府」牌匾的紅布,府內並換上代天府的器物,象徵「代天府」落成,此後正殿的中門及龍虎門用班頭的並用板杯交叉,就此開始,閒雜人等不得再進入。

第一日請水當日,祀王、敬王儀式後,必須在子時前,將王爺神移到開基大清府嘉蓮宮或大清府舊嘉蓮宮兩座嘉蓮宮之一過夜,直到卯時才迎回東港東隆宮設置的代天府,稱為「大清府過王令」。 儀式第一日「請水」、「過火」,第二至第五日為「出巡遶境」、第六日為「王船法會」、「祀王、敬王」,第七日「遷船遶境」、「宴王大典」、「添儎」、「和瘟押煞」,第八日「送王」。 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2021年辛丑正科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採專案辦理,縮小規模並僅限東港鎮轄區內的隊伍參加遶境及相關科儀,人員需全程遵守防疫規定,為歷史上首例。

東港迎: 東港迎王超夯「小王馬」出現哄抬轉賣潮 山寨版也出籠

王哥有兩段婚姻,前妻生的女兒今年17歲,經常視訊給他看男生的照片,問爸爸帥不帥;現任妻子過去在高雄當看護,兩人所生的小兒子今年3歲,跟王哥長得一模一樣,個性也像。 王哥給我看小兒子在印尼的影片,影片中兒子看著爸爸拍的廟會影片,扛著掃帚繞圈,模仿遶境。 東港迎 王哥國小沒有畢業,就正式上船在達達普當漁工,他也在1999年第一次來台灣。 他說:「在印尼很隨便,大家都懶懶的。這邊有一個明確的雇主,是一個練習忍耐的過程。」他發現在海外,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堅強。

東港迎

10月28日,坐車到東港後, 我加入庭寬跟著的「震隆宮」遶境隊伍一起走。 「震隆宮」就是有移工大鼓隊的廟宇, 隊伍中掛著「震隆宮大鼓隊」布條的藍色發財車就是移工鼓隊。 若有運勢不佳的信眾,到廟中擲筊請示神明獲允後,由廟方振武堂(班頭團的堂號)老一輩的班頭人員於神前(溫王爺或中軍府前)責打該信眾。 於溫王爺神尊前擲茭,必須是擲到聖茭才算數,第一次擲到聖茭時,打十下。 因為神威顯赫,信徒日增,經過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收臺灣(西元1945年)以來的多次重建、整修,東隆宮以新修巍峨正殿與俗稱「黃金牌樓」的金製轅門,威震東港。 雖然參與過南部沿海地區多次的迎王,不過卻一直沒有機會參加最多人曉得、最具知名度的東港迎王(Tang-káng Ngiâ-ông),今年發下心願,屏東三大迎王祭都要參一腳,不要求每天,但至少請水和送王的過程一定要親眼目睹一番,2021年首先登場的是10月份的東港迎王,在祭典期間認識了不少從未看過的習俗。

東港迎: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2008年,屏東縣政府將迎王祭典以「東港王船祭」為名登錄為「屏東縣民俗文化資產」。 於2010年正名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並由文建會(今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活動,2011年11月26日(農曆十一月初二)上午十一時頒發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資產證書。 東港迎 三年一科的「迎王爺」和「燒王船」同樣也是東港的盛事,迎王爺是國家重要無形資產,也是台灣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動,正式名稱為「迎王平安祭典」,東港居民以古禮的祭祀科儀迎接代天巡狩千歲爺的駕臨,花了三年精心打造的王船在此時亮相,小鎮上處處是繞境神轎與陣頭,朝聖的遊客和信徒紛至沓來,充滿歡騰。 在民國97年(公元2008年)十一月十二日以「東港王船祭」被指定為「臺灣文化資產」之民俗類,經地方人士努力,到民國99年(公元2010年)五月時正名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且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十一月時東港東隆宮的迎王平安祭典,被文建會列為國家無形文化資產。

  • 在這個時代,特別是一個在東北與東南亞中間的海島國,異鄉與家鄉、民族與國家,界線愈來愈模糊。
  • 但也因此,使外地人容易太過聚焦在送王的燒王船儀式,常被誤稱為王船祭,其實王船只是迎王祭典中,送五位千歲爺回歸天庭的一項交通工具。
  • 鎮長由全體鎮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 後來王哥聽鄰居說,媽媽因為怕他去跑船出事,知道時在家一直哭。
  • 每年12月31日在河堤旁舉行東港跨年晚會,並於倒數後施放10~15分不等之煙火。

不過,本科雖然縮小規模,但仍有不少遊客前來爭睹昨天的王船遶境及今天清晨的燒王船,文史工作者說,對東港人而言,早就在鳴炮放燃的那一刻就已結束,在地人鮮少有人待至中桅傾落的全程。 坐落在東港碼頭邊的華僑市場,雖更名為「東港漁港漁產品直銷中心」,但大家還是習慣稱呼其舊名,老名字聽起來總是親切嘛! 華僑市場成立於民國76年,當時漁民將早上出海捕撈的魚貨直接在港邊販售,逐漸聚攏成一個魚市,前來購買魚貨的大多是穿著整齊且喊價乾脆的「華僑」,故而得名。 東港迎 阿伯在街邊摩托上便開始吃起粉圓冰,真的很愛市場內那種接地氣的感覺,還遇到餅舖老闆請我吃餅,南部人的熱情展露無遺。 東港其實玩兩天都不為過,一日遊最大的缺點是肚子會很撐,還吃不完想嚐的美食(笑)。 東港迎 東港位處屏東平原南端,東港溪自東港與新園鄉交界出海,地勢平坦加上濱海,故產業以漁業及農業為主,但也因地勢低漥及排水不良,使東港易受洪水及海水倒灌之苦,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

東港迎: 東港迎王經典場景送王 王船一燒莫回頭速離去

2021年秋天,我到了東港3年一次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想一探東港人怎麼看參與廟會的移工、移工怎麼看自己參與在台灣廟會中。 東港迎王,全名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主要以祭拜溫府千歲為藍圖,即成為臺灣西濱地區極富盛名的宗教盛事與觀光慶典,2010年被列為國家重要民俗。 將王船所需物品一一裝載到船艙內的「添載」完成後,開水路,清晨五點三十分,恭送千歲爺。 王船在最後一日牽到鎮海公園沙灘,在眾人保持著安靜肅穆的氣氛中,看著七角頭將許多必須要裝在王船上的東西,依序放好,內外都就緒後,由大總理開水路,鞭炮聲下,焰火燃燒,恭送封府大千歲! 簡單來說,三年一次的東港迎王,會抽籤決定七個角頭(kak-thâu)分別負責甚麼職務,這七個職務分別是:大千歲、二千歲、三千歲、四千歲、五千歲、中軍府、溫府千歲。 五位千歲代表的是本年度會降臨東港的五位王爺(但我們僅曉得大千歲的姓氏),「中軍府」則是王爺前鋒部隊、負責監督造船,早在三年一次的迎王前一年抵達,安座後,王船才可開始建造,而溫府千歲則是東隆宮主祀神明。

三年一科屏東東港東隆宮「迎王平安祭典」24日登場,廟方21日遵循古禮舉行上樑儀式,象徵開始起造王府,將正殿設置成代天巡狩千歲爺臨時駐紮、辦公與休憩的處所,揭開廟前覆蓋「代天府」牌匾的紅布後,宣告落成。 (屏東縣政府提供)今年東港迎王24日確定如期舉辦,因應防疫整體祭典規模縮小,除限東港鎮轄區內的隊伍參加外,在科儀進行中絕對禁止行進間飲食,參與者也要全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東隆宮祭典委員會也已行文向參加本科祭典活動的宮廟說明,期望各界體恤本宮舉辦祭典活動的決心與用心。 東隆宮強調,所有參加祭典活動的宮廟、執事人員及全國香客,務必配合政府防疫規定,實聯制備查。

東港迎: 文化資產

紅布袋內的五穀代表「五股豐登」、鍚鐵及火炭則為「生生不息」,另鐵釘、銅板則代表「添丁進財」,太極金等5金兩旁高掛甜粽,則象徵「高中」,上樑儀式完成,也象徵代天府已經落成。 東隆宮指出,代天巡狩千歲爺奉旨按察,臨時駐蹕的行館稱為「代天府」,代天府府衙是設置在東隆宮正殿,佈置工作由內司與祭典人員共同完成,當佈置代天府時即是迎王祭典正式的揭幕,今年依例在10月24日請水(農曆9月19日)的前三天,設置代天府的上樑儀式,由溫府千歲與辛丑正科中軍府共同主持,象徵王府起造。 而祭典中重要的七角頭轎班更有「偃旗息鼓」的習俗,轎班等相關有職務在身的人員需脫魯笠、腰帶及臂章等儘速離開,避免繼續逗留可能煞到不潔之物。 東港迎王昨天(30日)的王船遶境和晚間的儀式,分別帶有驅煞、和瘟的意涵,代天巡狩的千歲爺們巡境安民後,把邪魅魍魎透過王船押解回天庭繳旨,而不少東港在地人從小就接受長輩教導,只要點火後就得速速離去不回頭,早期燒王船除了東隆宮廟方人員戒護以外,在地人通常不會觀看完全程。

自從台灣農村、漁村年輕人外流後,我聽說在澎湖、東港的大型廟會祭典中,在地的印尼漁工、廠工開始參與廟會。 東港東隆宮,位於臺灣屏東縣東港鎮,是一座臺灣民間信仰廟宇,也是南部著名的王爺信仰重鎮與東港的信仰中心,主祀溫府千歲,以財團法人臺灣省屏東縣東港東隆宮董事會作為管理主體。 在熱鬧的背後,除了一般人注目的遶境與燒王船活動外,其實更重要的是民俗信仰內蘊的豐厚文化底蘊,以及虔誠信徒為了準備祭典所展現出來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東港地區的迎王祭典源自清朝康熙年間,承載著當地的開發歷史,從初始的送瘟科儀轉化到今日的平安祭典,展現了王爺信仰的本土化現象。

東港迎: 東港迎王

王哥1999年第一次來台灣工作,總共當漁工16年多。 東港迎 他說他大概是1980到1982年間出生,因為剛要申請出國時,年紀太小,就把歲數調高。 也托朋友庭寬的福,我認識了3位FOSPI的印尼朋友:凡納度、阿曼、王哥。

這是他們來到東港的故事,述說著他們在廟會裡的角色,和他們如何看待東港與迎王。 在船上的混合語言,就像是人類學語言研究中的「pidgin(洋涇濱)」,是一種讓不同語言之間的人們溝通的簡化語句。 因為有漁船上人們無法互相理解的語言障礙,但雙方需要彼此貿易或互動,所以協商出一套由許多簡單單詞組成的船上語言,也就是東港漁工們說的漁船語言Bahasa kapal。 《禮祝下鄉:驅瘟逐疫祭典中的王府行儀──台南、東港、漳州比較研究》。 在迎王遶境中,我看見每當「震隆宮大鼓隊」繞到市街上,或是繞進比較大的廟宇中, 就像在菜市場聽聞厲害叫賣一般,人群紛紛聚集到鼓隊的發財車旁。

東港迎: 台灣之光

王哥跟我們一起走回東港的漁港邊,港邊的船隻排排停駐,他慢慢越過一艘一艘漁船,跳回他工作的船上睡覺。 我印象深刻王哥跟我說,他年輕時放縱,喜歡出外交友、喝酒。 回印尼後,除了要工作,還要幫忙照顧小孩、料理家庭。

大鵬灣的水上活動已經影一陣子,獨木舟則算是近期才興起的,相較其他海域,大鵬灣划獨木舟相對輕鬆許多,水域平靜不需要費太多體力,在教練的指引下簡簡單單就可以抵達紅樹林秘境,近距離觀賞水筆仔、招潮蟹和彈塗魚,日落時分沐浴在夕陽之下,夕陽餘輝灑在發亮的海面,不自覺的心曠神怡了起來。 福灣莊園內有自己種植的可可樹115顆,屏東90%的可可豆皆為福灣契作,用土生土長的可可豆和自己研發的發酵法,自烘自磨,並依據每批可可豆的特性精準的調整時間、溫度和壓力,繁複的工法是造就可可迷人風味的重要原因。 每年12月31日在河堤旁舉行東港跨年晚會,並於倒數後施放10~15分不等之煙火。 東港鎮民代表會是東港鎮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東港鎮全體鎮民立法和監察鎮政。 東港鎮民代表會共有11位鎮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4席鎮民代表、第二選區1席鎮民代表、第三選區3席鎮民代表、第四選區3席鎮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鎮民代表互選產生。 程序十一:遷船遷 船是將王船以陸上行舟的方式遶行東港鎮市區主要道路,主要目的是接受各方信眾的添載及為東港鎮民解厄;遷船就只有王船組與七角頭轎班來執行。

東港迎: 人口

長大後接觸移工議題,我才聽說諸如澎湖、東港、小琉球的大小廟會都有外籍移工的身影。 因為這些鄉里中,像我這樣年紀的青年紛紛離家,但仍以廟會聞名的鄉村小鎮,壯老年需要人手,而在工廠、漁港的男性移工,則成了廟會裡伯伯們烙人幫忙的重要角色。 彼此交換的是紅包,和船長、老闆們看見他的工人也沉浸在廟會裡, 那一句「啊他們也開心,我們也歡喜」的微妙感受。 東港迎王的七角頭,個別都有自己衣服的顏色,和職務,他們分別都會負責自己的轎班,扛轎,參與轎班必須在王爺面前 poa̍h-poe 獲得允許,還得跟著走一個禮拜的繞境,有許多人可能有自己的緣故曾經向王爺許願,便可藉由參加轎班來還願,而七角頭宮廟之間,也靠著財物、地點、活動,來互相配合。 雖然參與過許多南部的迎王祭典,不過我卻是2021年才見識到東港的氣勢,也看到了一些其他地方沒有的習俗。

東港迎: 東港迎王祭典裡的外籍漁工:播噹嘟音樂、賣力打鼓、搖晃發財車

尤其是鼓隊的移工開始打鼓、搖擺時,原本坐在檳榔攤前的東港居民紛紛歡呼。 我站在下方拍照時,聽見圍觀的旁人說「是那一團外勞的!」、「峇里島的音樂」,即使鼓隊中沒有人來自峇里島,但「震隆宮大鼓隊」在東港迎王中享有名氣。 相傳,玉皇上帝為懲罰惡民,特派瘟神下凡罰惡,但因瘟疫而死者卻不計其數,後因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則特派王爺下凡,召回瘟神、賞善罰惡、除病救民,也因此造成往後王爺信仰與瘟神脫離不了關係,所以常常需將載有王爺神像的船(王船),放出海漂流或火化,送走王爺,為全鄉帶來祥和吉利。 後來王爺信仰逐漸升格,人們把王爺視為保境安民的大神,則以透過燒王船等祭典祈福保安。 但其實節目中引用根據的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前五名根本沒有王爺,依序是:媽祖、財神、觀世音、月老、土地公,除了知道王爺對琉球人來說是主要信仰之外,也能看得出來,南部地區以外人數眾多的大眾,可能在平常生活中不會去接觸到王爺,居住環境也沒有王爺廟。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位列國家無形文化資產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今天(31日)邁入整個祭典中最高潮的「送王」,東港在地民眾在整個祭典最為光熱的同時,原本鑼鼓喧天的轎班,卻一反常態偃旗息鼓的靜速離去,用一致的意念,展現對儀式、神明的尊敬。 移工出現在東港迎王中,是1990年代台灣開始引進外籍移工之後,才漸漸形成的特殊人文地景。 如果追述東港迎王的歷史,「迎王平安祭典」其實自從道光元年(1821年)就已經在東港舉辦,每3年一次,由主祀溫府千歲的東港東隆宮作為迎王祭典中心。 2021年雖然是疫情之年,但歷年來的迎王,從來沒有因為瘟疫停辦過,因為迎王儀式的目的自古以來就是為了除瘟。 除了在地的各府王爺、千歲爺(以東港東隆宮主祀的溫府千歲為首),東港居民認為每三年,玉皇大帝會派遣五位千歲爺(稱大千歲、二千歲、三千歲、四千歲、五千歲,以大千歲為領導者)到東港「代天巡狩」,故要舉行迎王祭典。

東港迎: 文化

最大的興東里就有1萬1049人,但最小的頂中里只有454人。 現任鎮長徐志雄提案行政區域裡鄰調整案,東港鎮民代表會已於2018年5月15日審查通過。 該案已獲屏東縣政府及中華民國內政部核定,東港鎮公所公告於2021年9月1日起實施里鄰調整。 現任鎮長徐志雄提案行政區域里鄰調整案,東港鎮民代表會已於2018年5月15日審查通過。 東港鎮公所是東港鎮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鎮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 鎮長由全體鎮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外籍移工補上台灣勞動力的一大缺口,他們千里迢迢來到台灣,遍布於城市鄉鎮,但卻少有隨意移動的機會,直播成了與親友寒暄、向外接觸的替代管道,透過手機鏡頭,談笑或靜默都是一次述說,「怎麼都在直播?」,真正在問的其實是移工們的生活故事,作者寫下這些被忽略的有趣發生。 溫王成神之後,經常在閩浙沿海地區顯靈,每當船隻在海上遇到驚濤風險時,若見檣懸「溫」字旗字之巨船出現,立即風平浪靜,履險如夷,自後王船所及之處,必造福地方,庇謢百姓。 中國福建的泉、漳二州,對於溫王爺在海上顯靈護航之事,皆耳熟能詳,人人稱頌。 小時候待過的地方在東部、北部,根本就對王爺(Ông-iâ)這樣的神明感到陌生,不過在南部,確實非常重要的精神寄託,曾經在看電視益智節目《全家有智慧》猜「台灣人上愛拜的神明前五名」,一位琉球的朋友第一個就猜王爺。 每三年,玉皇大帝還會派遣大千歲、二千歲、三千歲、四千歲、五千歲等五位千歲爺到東港代天巡狩,所以必須舉行由溫府王爺與全鎮所有神明共同合作的迎王祭典,藉此迎接五位千歲爺。 東隆宮表示,上樑儀式意即「區隔內外」,內為代天巡狩的駐紮處、外為香客參拜區,藉此以示對千歲爺的尊敬;上樑主要是將天金、尺金、福金、壽金、太極金等5金以紅線綁在棚頂中央處,兩側則繫上紅袋包及甜粽,每個小細節都有其含意,不僅保留清代祭典科儀,也透過傳承凝聚祭典人員、在地居民與各地信徒的信仰。

東港迎: 東港鎮 (台灣)

在東港,鹽埔漁港多是小釣船、東港漁港則是延繩釣的大船與沿近海的船。 友瑞家的船都是大船,一次出海5個月以上,是補長旗鮪、大目鮪的延繩釣或底層拖網(俗稱「卡網仔」)漁船。 他曾經跑了10個月的船,他說那次的跑船經驗,船隻會開到菲律賓達沃灣,去載菲律賓和印尼船員上船,再一直開到關島南方的漁場捕魚。 當屏東縣東港鎮沿海的東港、鹽埔兩港口停滿最多漁船的時候,就是東港3年一次迎王來臨的時刻。 當地人說「寧可不工作,不可不迎王」、「討海人過年在海上沒關係,但迎王時一定回東港」。

溫鴻用兵如神,舉兵直搗賊穴,賊酋授首,群賊四竄,主帥下令招撫,數萬叛軍來歸,自此國泰民安。

東港迎: 大鵬灣獨木舟體驗

錢有點太多,同學懷疑他偷錢,一問才知道他是去捕魚。 東港迎 因為王哥是班長,他開始偷偷去跑船後,全班一半的男生都跟著他一起去。 清治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東港海嘯大水災,東隆宮被水淹沒,東港士紳林合發動村民,衝入搶救神像,搶救方畢同一時段,東隆宮廟身頓時完全坍毀,人皆視為神蹟,對溫府千歲的信仰更加堅定,又另擇有風水地理位置極佳的『浮水蓮花』地穴之地重建廟宇。 相傳,清治康熙年間,居住於東港地區的移民就已經開始奉祀溫府千歲。 清治康熙四十五年(西元1706年),東港海岸上發現大批寫有「東港溫記」字樣的木材漂來,神靈顯示溫府千歲欲在此地建廟,於是鄉民為之立廟,取名「東隆宮」,意為「東港興隆」。 後來時值鄰近地方賊寇作亂,勢甚猖獗,民不聊生,官兵出剿無功,群臣乏策,最後皇帝派溫鴻統領軍隊討伐,三十六進士亦領精兵一同進剿。

東港迎: 東港三寶

屏東縣政府民政處表示,東隆宮迎王平安祭典是國家無形文化資產,更是東港民眾心靈信仰信的寄託,縣府基於宗教信仰自由及迎王平安祭典的特殊性,多次與東隆宮協調,在東隆宮做好各項防疫措施前提下核准舉辦;東隆宮除檢送專案計畫外,也謝絕非東港鎮轄內宮廟參與。 屏東東港每三年舉行一次的迎王平安祭典,特色為祭典時間長、參與人數眾多、科儀祭典完整、王船建造雄偉壯觀等,尤其是王船「陸上行舟」蔚為壯觀,是國家級的重要民俗文化資產。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是台灣屏東縣東港鎮的一項知名祭典,又被東港人稱作迎王。 而迎王的最重要意義,是迎接代天巡狩的五位千歲爺前來掃蕩瘟疫並為當地驅除惡靈。 由來是我們的民間信仰中,在地的各王爺奉玉皇大帝的命令前來護佑、保境安民,今日介紹以東港東隆宮的主祀——溫府千歲為主。 王爺信仰活動以西南沿海各地的「王醮」最具特色,許多地方每隔數年或不定期打造富麗的王船、舉辦隆重的科儀祭典或盛大遶境刈香等豐富的儀式活動,壯觀的場面、馬拉松式的動員,不但是各地方例行盛事,也吸引數以萬計的民眾熱烈參與,充分展現臺灣民俗文化的活力與多元。

東港迎: 交通

遶境的目的就是藉大千歲代天巡狩及眾神的神威弭平地方上邪祟、疫疾等不潔淨之處,讓信眾能平安,這也是東港迎王最主要的目的。 從 請水起至送王期間,每天早晚都要進行祀王儀式,每天早上的祀王時間卯時頭就是凌晨五點,晚上祀王時間則是大千歲安座時間而定。 影像 余志偉/移工與台灣人之間,還有音樂 他們是印尼移工天團,用音樂的穿透力吸引更多移工族群和台灣人,希望讓彼此有更多的認識和溝通。 評論 謝一麟/第三屆移民工文學獎得獎作品集──《航:破浪而來,逆風中的自由》 生活在異鄉,家鄉的食物,成了裝載各種思念、徬徨無助、孤單寂寞的具象容器。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