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7iii評測介紹

但與這些 DSLR 相較,A7 III 無疑是其中的異類,不僅具備可媲美旗艦機皇 A9 的對焦性能,同時還擁有持續 AF-tracking 10fps 的連拍性能。 A7 III 同樣具備雙 SD 記憶卡槽,其中 1 號卡槽(上圖右邊)可支援至 UHS-II 規格,2 號卡槽則支援 UHS-I 規格,並且可在機身選單內設定接續儲存或是同步儲存。 A7 III 在握把構型上與 A9、A7R III 相同,修改得較為厚實,在安裝長鏡頭時也擁有比較好的手感。

sony a7iii評測

由於時間上的限制,本次的飛羽與鐵鳥實戰的題材較為有限,筆者並非專業鳥人,在時間有限的狀況下能拍到的大多是普鳥,但相信拍攝的結果還是可供大家作為參考。 我們原本認為 A7 III 的電子觀景窗會與 A7R3 有相當的差別,但就實際使用來看,兩者雖略有不同,但差異並不到明顯可察覺的程度。 以一台「Basic Model」定位的機身來說筆者相當推薦 A7 III 的觀景窗,不僅視野率夠,色彩表現上也很出色。 雖說 A7 III 在畫素上與上一代 A7 sony a7iii評測 II 相同,都是 2,400 萬畫素全片幅感光元件,但 A7 III 採用的是背照式 CMOS,理論上來說高 ISO 表現會更好,再加上 A7 III 感光元件內埋了 693 點相位對焦點,涵蓋率達到全畫面的 93%,對焦系統可說是比照旗艦 A9 等級。

sony a7iii評測: 鏡頭補償

SONY A7 III 功能上有不少更新,當中對焦這一環,絕對是較上代有十分大的提升。 筆者一直都是 A7 II 的用家,而在測試 A7 III 時,發現對焦速度更快,相對上代約快近一倍,加上新增了的眼部及面部對焦,能輕鬆對焦在人面上,導致 A7 III 不止快,更是準。 另外,機身除了有一般的眼部及面部對焦,更能夠預先新增面孔到機身,使就算在人多的環境,亦能夠優先對焦在已登陸面孔人士上。 同屬 135 FF DSLR 也達到 36MP 並且移除低通濾鏡的 D800E,應該在比較之中是躲也躲不掉的對手了吧 — 不過相機尺寸方面兩者倒是完全不能比擬… 另外在外觀上,這段的最後我們也奉上 A7R 與 Panasonic GX7 的外觀比較圖集,讓我們好好見識一下 Sony 的全幅 ILC 做的有多麼的小巧。 沒裁切看的中場休息時間~ 這張只是讓體會一下全片幅配上大光圈可以營造的空間切割感(似乎講得很好聽,其實就是淺景深啦…),是說,這樣的淺景深拿來拍人像應該就已經很好運用了吧。

若論相機品牌中最不按牌理出牌的應該非 Sony 莫屬了,不但打破別人的規格,也打破自己的規格。 在今年二月,Sony 終於推出眾多攝友引頸期盼的新一代全幅機「A7 III」,在發表會上,Sony 表示推出的是一台「Basic Model」,意即是一台比較初階、入門的全片幅機種。 上一代的 Sony A7 II 既不支援 4K 拍攝,而且在夜間的對焦能力亦大大下降,導致 A7 II 使用時有很大限制。 而這次 Sony 推出的新一代 A7 III ,可算是完全彌補了上一代的不足,不但提升了有 A9 相同的 693 點對焦點,更支援了 4K HLG HDR 的拍攝,究竟在使用後的感受如何? A9 擁有 693 點相位對焦點,達畫面 93% 面積,當初一發表就讓人感到驚豔,而這個規格也在入門款 A73 看到了,這點我必須說,Sony 在 A73 上下的功夫確實非常了不起。

sony a7iii評測: 攝影對你來說是?接觸攝影之前和之後,你有了什麼樣的改變?

4K 及 HDR 已是新一代對影視的要求,而 SONY 的 A7 III 也能夠拍攝出 4K HLG HDR 的影片,而且質素亦相當不錯。 SONY A7 III 只要進入 Picture Profile 中,點選 HLG 拍攝,便能夠從中直接拍攝 HDR 影片,其中 HLG 最大好處就是不需要再經後期製作,便能夠享受 HDR 的效果。 當用家使用 A7 III 拍攝 HLG 後,再直接放上支援 HDR 的電視,便能夠享受當中高動態的 4K 影片了。 我們把鏡頭先拉回跟 D800E 的比較,由於小編好友剛好因為業務需求購入了 D800E,也剛好有類似焦段的定焦鏡頭可以供比較,所以就相約一天一起試試兩者的能耐如何。

sony a7iii評測

有意思的是,不知道是否是曝光判定的問題,筆者在明亮反差較大的餐廳開啓對焦輔助燈時,似乎會因為照射到過曝的範圍導致對焦反而更難判斷,在一般覺得亮度足夠環境下應該會對焦更快的常理之下,這樣的狀況好像有點難以理解。 或者該說,一般對比對焦演算遇到這樣狀況要麻就是不啓動輔助燈,不然就是強制縮光圈或增加快門速度等方式來避免過曝造成麻煩。 但可能因為光圈先決在 Alpha 上的做動邏輯的關係而會有過曝的狀況(底下有影片示範光圈做動方式),所以當時筆者反而是關掉輔助燈可以獲得更好的對焦判定。 A7R 與 A7 最主要的差異在感光元件還有對焦系統上,A7R 擁有的是 3,640 萬畫素的 CMOS 感光元件,重點是因為 A7R 移除了低通濾鏡,所以它比起 2,470 萬畫素的 A7 可預期在畫質上的表現會強上很多。 不過也因此在對焦系統上少了相位偵測對焦點還有少了電子前簾快門的規格,所以快門聲音明顯要吵了許多,震動也滿大的,甚至連拍的時候放在腳架上還可以看到水平儀被快門震動給影響到晃動,所以快門時間必須要相當注意 — 這部分的測試可以在評測影片中找到,真的相當「震」啊。

sony a7iii評測: = 感光元件與處理晶片 =

另外,支援觸控對焦這點讓我非常驚艷,也讓我回憶起自己最初用手機拍照的感覺,對焦可以不用那麼侷限,拍攝上也更為直覺。 是說,筆者其他實拍照片 FE 55mm f/1.8 那顆在邊緣的表現就一切正常(下次借測可能要想辦法借全新的比較保險 Orz),所以排除感光元件可能有問題的假設之後,A7R 給筆者的印象可說是有著超高階數位單眼畫質的小巧無反相機。 另外,筆者還比了一下 sony a7iii評測 A7R 與 RX1R 差不多環境下的測試照片,基本上在 ISO 1600 之下(A7R 點我、RX1R 點我),很好猜到 A7R 會稍微銳利一些,而畫素沒這麼高的 RX1R 雜訊則是少了一些。

sony a7iii評測

在連拍追焦時,筆者多使用「AF-C 連續對焦模式」、「Hi 連拍速度」,搭配的對焦範圍則為「擴充彈性定點」或是「寬對焦範圍」來拍攝,Sony A7 III 在高速連拍時支援 10fps 的連拍速度,這時須進選單將連拍改為「Hi+」方可用 10fps 的最高速度,而若是採用「Hi」連拍模式的話則為 8fps。 實際上大部分的狀況大多僅會用到「Hi」8fps sony a7iii評測 連拍而已,用到 10fps 的機會並不算多。 (註:假設機身寫入速度最高 115mb/s、記憶卡最高寫入速度 100mb/s 的狀況下)。 不過在測試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到 A7 III 所用的 92 萬點螢幕不僅在規格上略遜 A9 以及 A7R3(144 萬點),在實際的色彩表現上也與 EVF 有相當的差距。 舉例來說,LCD 在高光的細節較不如 EVF,同時色彩也稍稍篇黃一點點,但再怎麼說 A7 III 仍是一台相對平價的相機,這樣的差距筆者認為還算是合理且可接受的。

sony a7iii評測: 高 ISO 表現誇張

在本次評測的影片裡面(嗯… 請滾輪到最上面去 XD)有提到錄影的操作,在此要再提一次:用飛梭調整感度實在是太方便啦! 在可換鏡式無反相機發展初期,Sony 與 Micro 4/3 陣營的 Panasonic 與 Olympus 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將 2010 年「當時」令人十分驚訝的大片幅 APS-C 規格,給塞進了擁有全新 E-mount 的 NEX 系列之中。 而在兩年的逐漸茁壯下,Sony 又用全片幅的超高階 Cyber-shot RX1,一舉實現掌上全幅相機的夢幻規格也震撼了市場,進一步讓全幅 ILC 相機不再遙遠。 今年,我們總算見到謠傳已久的「NEX-9」,頂著傳統底片相機尖頭軍艦部的復古外觀,以主打高速對焦與超高畫質的 Alpha 7 / Alpha 7R 之名正式登場,再度透過「大感光元件」與單機身 NT$44,980 / HK$11,990 與 NT$54,980 / HK$14,490 的價位,準備狠狠拉開與對手間的距離。 一開始接觸拍照的時候,看到感興趣的視角就會想拍,並沒有刻意設定主題,而且多半都是跟著朋友出去走走拍拍,或利用下班時間,騎著車造訪沒去過的地方拍攝。 經過一段時間,朋友發現照片開始有些不同,建議我利用工作的時間順便拍照,基本上,郵差的工作性質本就充斥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沒想到卻因為拍照,讓我愛上這種互動的感覺。

  • 若論相機品牌中最不按牌理出牌的應該非 Sony 莫屬了,不但打破別人的規格,也打破自己的規格。
  • 既然剛剛談到 55mm 邊緣畫質不差,這張我們就來看看位在右下角邊緣的畫質表現如何(點圖可看)。
  • 除非是特定想要訪問的對象,不然我通常會在與被攝者的互動過程中,以側拍的角度記錄,相機距離被拍的人大概一至二公尺左右。
  • 若是不喜歡小指懸空的握感,筆者也建議可以搭配原廠推出的小指握把,可得到類似 DSLR 的握感。
  • 必須說,這樣的價格區間不僅僅打到 Nikon D750、Canon 6D Mark II 的級距,同時更有挑戰 Canon 5D IV、Nikon D810 的意味在,而在無反光鏡相機方面,亦可說將 Fujifilm X-H1、Olympus E-M1 Mark II、Panasonic G9 全都納入了對手。
  • A9 擁有 693 點相位對焦點,達畫面 93% 面積,當初一發表就讓人感到驚豔,而這個規格也在入門款 A73 看到了,這點我必須說,Sony 在 A73 上下的功夫確實非常了不起。

後來拍著拍著,就憑藉著過去送信的記憶,激發出自己內心對鄉野的深厚情感,也因此對鄉野、農夫以及這塊土地與人之間的距離產生興趣,便開始記錄這塊土地的人事物至今。 跟一般人一樣,面對現實生活總是存在一些不滿或是負面情緒,接觸攝影之後,我覺得自己變得比較正面,對生活、對這個世界有更多不一樣的看法與體驗。 雖然很多網友都說我拍的照片很療癒、很溫暖,但我自己看其實沒有那樣的感覺,我單純只是把「我想要拍的那個當下」捕捉起來,因為有些時候你這一秒不拍,下一秒可能就再也拍不到了。 A7 III 的推出,應可算是模糊了全片幅機種與連拍對焦性能的分界線,它開創了一個新的標準,證實即使是入門機種,依然具備專業級的操控(雷同 A7R3)、準專業級的對焦(逼近 A9 的表現),以及相當高速的連拍速度。 即便與它的老大哥相比,A7 III 仍然有不少不足之處,但這也正凸顯了 A7 III 的超值所在:即便擁有便宜的售價,但性能卻並沒有妥協。

sony a7iii評測: [比攝影117] ZV-1F 規格,相對於 ZV-1 ,買之前你可能要留意的事

是說,那樣的說法是在「追求高畫質」的狀況下啦,事實上在一般生活用途上,不見得大家都有時間慢慢的在那邊架腳架,但 A7R 這樣的高感度表現,在縮圖時也已經算是相當夠用了,而且其實 100% 裁切的表現也都還是有一定畫質水準呢。 以上只有挑出幾個特別針對畫質部分說明的圖片,下面還有這次評測中精選的照片供各位參考 — 感覺就算是縮圖也看得出 A7R 畫質似乎真的有過人之處呢。 是說,在拍聚會時,這樣的連拍速度要抓到好畫面已算足夠,而且以每次連拍三、四張挑沒眨眼的狀況下相當夠用,拍攝節奏也算明快 — 除了要忍受(對某些人來講也許是享受)快門聲浪,還有剛開始合焦的速度之外,倒是沒啥被拖慢的感覺。

與 A7R3 設計相同,更先進、快速 BIONZ X 處理晶片,經過強化的 LSI 電路,也能夠提供更精緻的畫質表現。 會特別強調前方把手處,是因為第 3 代 A7 電池自 NP-FW50 改為電容量提昇一倍的 NP-FZ100 ,電池增加,同時記憶卡為雙插卡,所以把手處稍寬且深。 由於是壓縮為 Gif 檔,因此畫質上勢必有所減損,但從這些 Gif 中你還是可以看到 A7 III 的連拍能力,在過往的全片幅機種中是很難這樣拍攝的。 機身連接埠與 A7R3 大同小異,有幾項特點:一是它同時擁有 3.5mm 麥克風與監聽耳機埠,二是它同時具備 micro USB 以及 USB Type-C 兩種連接埠(其中 USB-C 支援機身充電),三是它少了 A7R3 具備的閃燈同步線接口,據原廠說法,此舉是為了與 A7R3 做出更明顯的產品劃分所致。 自第三世代的機身開始,A7、A9 系列開始特意加強接環強度,接環固定螺絲由原本的四枚螺絲增加為六枚螺絲,並且接環公差也調整得較緊許多,此舉應是為了讓使用者在安裝長鏡頭時有更好的穩定性與耐用度。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 JavaScript 語法,這並不會影響到主要內容的陳述;但部分瀏覽器技術上相容性較低(IE),可能會影響部分顯示內容,如果內容跑版,建議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或是更換為相容性較高的瀏覽器(Chrome、Firefox、Safari)。

sony a7iii評測: 使用 Sony A7III 這段時間,有拍到讓你印象深刻的作品嗎?

對於 A7R 操作上要小小抱怨的是,觀景窗左右兩邊的 Menu 跟 C2 鈕因為在機身邊緣的關係,所以用大拇指來按的時候會有點被擋到的感覺,而且 C2 還是放大照片的預設按鈕,所以真的是會滿常使用到的。 正背面乍看之下有點像是 NEX-7 那樣的雙轉盤設計,不過最右邊肩上的轉盤其實是 EV 曝光補償專用的轉盤,但 A7R 是有配備如同 NEX-7 一樣的雙轉盤的,只是他們將另一個給移到了機身正面手把的上方。 AF/ MF 與 AEL 的播桿也是一個可以在 NEX 旗艦機上看到配置,飛梭轉盤等應該大家就很熟悉了才是。 手把蒙皮上除了記憶卡插槽的縫隙外,側面還有錄影鈕與 Wi-Fi / NFC 的標示,代表手上行動裝置如支援 NFC 近場感應的話,就可以直接將感應區靠上手把側面的標示,即可進行快速的配對動作。 雖然在發表當時,Sony 原廠將 A7 III 定位為「Basic Model」,亦即全片幅的入門基礎機型,但在短暫的試用了 A7 III 之後,我們反而認為 A7 III 是目前 A7 系列機身中泛用性最高的選擇。 不妨想像這樣的使用者情境:對一般消費者來說,24MP 已很夠用,而對職業使用者來說,10fps 機械快門可觸發棚燈、可拍攝婚禮、運動、生態、飛羽,尤其 4K 錄影、6K 超採樣加上 S-Log 亦適合製片者,幾乎是適用各種使用者的全方位的「入門機種」。

雖說相機背帶還是會卡到手掌虎口,但手把有給我很安心的握持感,所以除非真的有很長時間拍攝需要續航力的用途,不然個人並不覺得垂直把在 A7R 上有其必要性。 操作方面最令我驚訝的是,Sony 在 A7 與 A7R 上給了它一個無段式的快門按鈕,這點從 NEX 系列上來的朋友應該會有點不習慣,但許多高階 DSLR 上都會有此規格,這可是連 RX1 / RX1R 都沒有呢! 配合電子觀景窗使用的速控介面也還在,還有一個類似之前 Alpha 相機的快速選單,只是這次從左右的排列改為兩排都在底部,每個功能都可以自定。 在這裡要提一下的是,觀景窗上面的感應器其實有點過於靈敏,導致有的時候把相機放在腰前低角度拍攝的時候,常常會誤觸變成切換為觀景窗讓螢幕熄掉,通常筆者遇到這種狀況都會去選單中把切換 EVF / 螢幕的按鍵設定好,不過很可惜的 A7R 並不支援這樣的設定功能,所以要嘛就是只單用 EVF 或螢幕,不然就是全部交給自動感應。

sony a7iii評測: 支援 4K HDR HLG 拍攝 動態範圍更高

如果你是對 Sony 機身相當熟悉的使用者,應該大略知道 Sony 歷代 A7 系列機身的改進,A7 III 在機身配置上沿用了第三世代的機身設計,握感、操作感幾乎雷同 A9 以及 A7R3,僅僅只有一些小細部不同而已。 雖然機身細部我們已在之前 Sony A9 全台首測、Sony A7R3 評測、Sony A7 III 動手玩 的篇幅中概略提到,但由於 A7 III 鎖定的是相對入門的市場,因此我們這邊還是重新介紹一下 A7 III 的各部機身功能,並會說明 A7 III 與上一代 A7 II 的主要差異所在。 在筆者測試過程中,特別使用了它進行了日常的採訪工作, A7 III 對焦快而準,又可以在高 ISO 較暗的環境下使用,對筆者來說時間及捉緊每秒都相當重要,而它就能滿足筆者一切所需。 雖然有不小用家認為 Sony 在 A7 III 的定價上過高,但其實以這樣的效能來說,絕對對得住這個價錢了,跟筆者一樣心動的讀者,不妨先到 Sony 試試新機吧。

sony a7iii評測

側面除了麥克風收音孔外還可以看到只有在高階機型上有的監聽耳機孔,連接埠的蓋子則是分成了上下兩片,比起我們之前評測過的 RX1R 的一片滑蓋式設計有一點差別,塑膠感也變得比較重;不過 Sony 倒是在 SD 卡插槽這邊補了回來,帶來了一個很有意思且有質感的開蓋設計。 機械快門每秒 10 連拍也是 Sony A7III 很值得一提的優勢,當然,眼部偵測自動對焦功能也是我很喜歡的,只要在選單中設定好眼部對焦的快捷鍵,按下按鍵相機就會自動對焦在人眼,確保人像照片應有的神韻和靈魂,實用性很高。 Sony A7III 還有一個很方便的就是要分享照片時,首次裝置連線可以透過掃 QR code 的方式連結 Wi-Fi,相同裝置第二次後都能自動記憶連線相機 Wi-Fi,這個設計非常聰明,也省下很多 Wi-Fi 配對的時間。 頂部可以看到具備接點可支援擴充設備的熱靴 — 可以延伸支援 XLR 收音設備(應該沒人想再上一個觀景窗吧…)。

sony a7iii評測: Sony A7III A73 規格特色 介紹,誠意滿滿跨世代進化,挑戰入門 FF 冠軍寶座

整體而言的 A7R 的質感雖然不差,但感覺還是略微遜色於自家的 RX1 / RX1R,讓人少了點想一直放在手上把玩的衝動 — 這點從價位上來看起來倒也不意外啦,畢竟 RX1R 是直逼八九萬的價位水平囉。 背面的螢幕採用的是在 Sony 相機上常見的可翻轉式 3 吋 92 萬點螢幕,大致的翻轉角度都還算夠用,螢幕的表現不錯,雖然不支援觸控但翻轉時容易把指紋留在上面,因此在大太陽下會有點影響可視度,不過擦乾淨之後就好很多,而這顆螢幕的可視角與解析度都算夠用。 螢幕穩固程度總覺得沒有之前的 NEX 機種好,左右上角跟底部還是有些間隙;XGA OLED Tru-Finder 電子觀景窗的解析度來到 235 萬點,還支援專業的色溫微調,不過在這段時間的使用上並沒有感覺這 EVF 有太誇張的色偏問題,實際用起來感覺解析度不錯,反應也相當好。 sony a7iii評測 其實外觀上 A7R 與 A7 基本上相同,都有著相當像是底片機的復古外觀,正面有著梯形的頂部凸起,手把也很突出。 這次隨著機身推出的鏡頭有三支,分別是 FE 35mm f/2.8、55mm f/1.8 與 28-70mm 的鏡頭。

sony a7iii評測: = Sony A7III A73 規格特色 =

若是不喜歡小指懸空的握感,筆者也建議可以搭配原廠推出的小指握把,可得到類似 DSLR 的握感。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篇所有的測試照都是 A7 III 機身 Jpeg 直出拍攝,以下實拍照也未經任何後製軟體調整,僅只有少部分照片有些許裁切而已。 眾所期盼的 Sony A7 III 今天終於在台公布售價上市了,令人意外的台灣售價竟比香港與中國都還要便宜,單機身僅要 59,980 sony a7iii評測 元,而這台搭載 2400 萬畫素、10fps 連拍、比照旗艦機對焦系統的「入門機」能夠拍出什麼樣的照片?

相信這樣對於專業的使用者而言,可以少了一個假電池的費用,重點是還可以減少太多電線的煩惱與忘記充電的麻煩。 定焦鏡裡我最常用 35mm F2.8 ZA ,好攜帶而且對焦快速,拿出來也不會有什麼威脅性。 因為平常拍照都是取決於當下的際遇,所以 35mm 算是比較隨性的視角,直覺地呈現出自己想要的畫面。 至於 2.8 的光圈可能有人覺得不夠大,但我卻覺得剛好,因為散景不會過於模糊,多一點寫實性,拍出來的照片也有更鮮明的層次。 總結來說,用 35mm F2.8 ZA 這顆鏡頭呈現出來的影像,就是時間與空間兩相結合的樣子。 還有,以前拍照很容易手震,而 Sony A7III 有五軸防手震功能,讓我能全神貫注在按快門的時機,再加上它的快速對焦,其實輕輕鬆鬆就可以捕捉到我想要的畫面。

sony a7iii評測: 使用 Facebook 留言

唯有 A7II 或是 A7III 在機身正面能清楚辨識型號的LOGO,A7S / A7R 只有產品代號,而不會將 A7S2 / A7R3 型號標示在機身前方。 在 EVF 旁邊的 LOGO ,也打印上 A7III 的代號,從 C3 與 MENU 位置,整個機身設計與 A7R3 完全一致。 而 EVF 電子觀景窗為 1.3CM XGA OLED,為 240 萬點,比 A72 進步不少,但略遜於 A7R3 的 368 萬點。 T客邦由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雖然從 NEX-3、a6000 到 A7 系列到同樣都是飛梭滾輪的配置,但不同之處是 A7 III 的滾輪刻痕較深,且阻尼與段落感皆較大,操作上相對不易誤觸,也更符合專業機種的特性。

sony a7iii評測: 快門

85mm 是我第一次接觸的焦段,那次用它來拍小夜市,拍出來的照片在朋友間獲得不錯的評價,因為捕捉到的情緒和氛圍是很自然的。 如果說 35mm 是時間與空間的結合,那 85mm 則是讓我更專注在我想要呈現的視覺焦點。 為了拍到神情自然的人像照片,坦白說 Sony A7III 的靜音快門對我的幫助很大,之前在拍攝時,按快門時「喀擦」的聲音被人家聽到我總是覺得怪怪的,心裡也會有疙瘩、不踏實。 記得有一次在澎湖拍一個老阿嬤正在買衣服,她本來很開心地在跟人家聊天,一聽到從我這裡傳出的快門聲後就突然轉過頭看我在幹嘛,我不太喜歡這種感覺,相信被拍的人更是如此。

sony a7iii評測: 機身變厚手感更佳 電池續航力大增

拍照的時候,我不會去預期拍出來的效果如何,就是忠於當下的記錄,也有一點類似碰運氣的感覺,當氛圍或情緒對了,就隨性地去拍攝。 當然,隨性並不代表不注重拍攝技巧,應該是說我的情感層面會大於技巧層面,以技巧做為基礎,進而呈現出我想表達的情感。 如果真要說有什麼缺憾的話,大概就是 Sony 目前的平價鏡頭實在是相對缺乏,即便機身價格相當經濟,但要獲得良好的畫質,恐怕還是得投資不小的金額在鏡頭身上吧。 自 A9 開始,A7 系列均採用新的 NP-FZ100 電池(Z 電池),這顆電池具備比以往 NP-FW50 電池兩倍以上的蓄電量,同時原廠亦公布 A7 III 使用新的 Z 電池最多可拍攝 710 張照片(使用 LCD 構圖拍攝),為目前續航力最強的全幅無反機種。

sony a7iii評測: 除了郵差日常的工作記錄外,未來還想拿 Sony A7III 拍攝什麼樣的題材?

在拿到相機不到一週的時間中,筆者總共帶 A7 III 出去拍了兩個下午,第一天總共拍攝 699 張(連拍比靜態大約 6:4),電力還剩下 70%,第二天沒有充電繼續拍攝了 472 張,電力還剩下 30%。 換言之,連續兩天拍攝共 1,171 張也僅花掉 70% 的電力,如果用作一般需求的話,筆者是認為一顆電池已完全可供一日所需,但如果預算允許的話,建議還是購入第二顆電池較妥。 若不了解 A7R III 的機身的話,簡單來說,就是機身稍為加大,而特別機身的手握位厚度增加,導致手感更佳。

sony a7iii評測: LCD 螢幕

事實上,筆者在這段期間的測試之下,基本上以拍攝最高畫質 JPG,幾乎是沒有發現這樣的問題出現的。 不過據說 A7R 在 RAW 原始檔之下比較容易產生莫爾紋的狀況就是了 — 由於本次的測試期間尚無開啓 sony a7iii評測 RAW 格式的支援,所以並沒有對此有深入測試。 必須要說,在沒有鏡頭防手震的輔助下,使用這部 3,600 萬畫素的相機實在是對手持穩定性有太大考驗了!

sony a7iii評測: 相機手機

筆者以往測試 NEX-6 這類機型的時候,基本上以筆者個人的安全快門時間,之前大約都與換算焦段差不多即可,但在 A7R 上都必須要 1/125sec 以上才比較保險一點 — 注意,這只是「比較保險」而已,事實上還是有一定機率會晃到。 相較於以往 NEX 機種,代表著全面進入 Alpha 時代的 A7R,還加入了可透過 USB 線連接電腦遙控拍攝的機能,雖說它是 USB 2.0 的規格,但傳輸一張 RAW+JPG 基本上是可以在五秒內傳完的,整體而言很適合靜物棚拍使用。 可惜目前的軟體介面還不支援在電腦上即時預覽觀景窗的畫面 — 這點用 Wi-Fi 遙控倒是可以達成 — 不過個人比較在意的是,既然都已經支援 USB 充電了,何不在這樣的使用情境下就直接讓我們可以選擇以電腦供電拍攝呢?

sony a7iii評測: [比攝影119] Canon EOS R6M2 規格整理與說明 – 硬體小改、軟體昇級之作品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