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觀法師不可不看攻略

坐中有佛及轉輪聖王、諸天大眾,眾會莊嚴,先未會有! 須菩提心念:今此大眾,雖復殊特,勢不久停,磨滅之法,皆歸無常。 因此無觀之初門,悉知諸法空無有實;作是觀時,即得道證。 爾時,一切眾人,皆欲求先見佛,禮敬供養。 有華色比丘尼,欲除女名之惡,便化為轉輪聖王及七寶千子,眾人見之,皆避坐起去。

厚觀法師

菩提心重要的出發點是懺悔慚愧的心。 因為都自以為是,就傲慢,特別當你強大、富有的時候,容易缺乏謙卑、慚愧的心。 禮請釋迦如來為得戒和尚,禮請文殊師利菩薩為得戒(羯磨)阿闍梨,禮請彌勒菩薩為教授師。 這是今天受菩薩戒法根本的三師,現前有三師作代表為大家授戒。 發心先懺悔清淨,才能裝入「三聚淨戒的甘露水」。 善用法界觀想力,翻惡為善;行善無分別,如雲普施;大悲利生,為傳世間無盡燈。

厚觀法師: B129 修行應自己精進,不可依賴他人

除了淨信之外,還進一步思惟抉擇,內心產生強烈的善法欲,並轉為身口的實際行動,防非止惡,長養慈悲心,這是「思所成慧」。 而聞所成慧、思所成慧都還是散心觀,必須達到與禪定相應,才足以稱為「修所成慧」。 有了與定相應的修所成慧為基礎,再持續向上精進,體證諸法無我、斷煩惱,才是「現證無漏慧」。 第二法印是「諸法無我」,世間諸法沒有「獨存性」,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假合。 厚觀法師 無我分為「人無我」和「法無我」。

是人諸佛道功德盡欲得其心,不斷不可破,如金剛山,是名大心。 如偈說:一切諸佛法,智慧及戒定,能利益一切,是名為菩提。 其心不可動,能忍成道事,不斷亦不破,是心名薩埵。 一切眾生中,無有能思惟稱佛法、如來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 就是說明超越、理想的如來,在眾生、在菩薩的因位,有誕生的譬喻,就是如來的智慧德相,在凡夫的眾生心中已經本來具足了。 意思是說如來在眾生的眾生位,雖然說眾生還沒成佛,但是已經有那個胎藏在裡面,這是如來藏的意思。

厚觀法師: 金剛般若法會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即使學生素質平庸,亦可達成某程度的提升。 惠空法師因為對於兩岸的僧教育都有參與,或許從他對兩岸僧教育的獨具慧眼,可以提供我們更開拓的思考。 第三屆兩岸僧伽交流,於十月二十日上午來到福嚴佛學院參訪,雙方就「僧伽教育的檢討」之主題展開座談。 座談會由福嚴佛學院院長厚觀法師主持。 厚觀法師首先表達歡迎之意,並介紹台灣方面出席法師,包括福嚴前教務主任廣淨法師、現任教務長齎因法師等。 緊接著由【大陸佛教訪問團】團長聖輝法師介紹訪問團成員。

印順導師指出,佛學是「為佛法而學」,如果佛學研究沒有把這三法印放進來,那麼將無法觸及佛法的核心。 相反的,能夠掌握三法印,抱持著以佛法研究佛法的態度,那麼不管是研究歷史、文獻或是教理行果等,不但對自己的生命有幫助,行有餘力也能夠幫助眾生。 厚觀法師 例如,可以探討歷史中某個教理、教團為什麼會從興盛走向沒落,是受到其他教派或外道的影響,或整體社會人心的敗壞? 還是本身人材凋零,太過世俗化,逐漸缺乏法味? 或是教義太過狹隘,只重視義理思辨,缺少了實踐修持?

厚觀法師: 問題與討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7引文(漢藏教理院刊本頁33上);舊譯《回諍論》(大正32,18a1-12)。 經上說一切法空,空性無差別,一切依世俗而假立。 厚觀法師 然空性對於一切法的成立,似乎沒有關係。

  • 在從確立信解而進求的過程中,愈接近目標,信心愈是不斷的增勝。
  • (一)《經》中說:「欲學聲聞地,當應聞般若波羅蜜。欲學辟支佛地,應聞般若波羅蜜。欲學菩薩地,亦當應聞般若波羅蜜」。
  • 從這個意義來說,「自害其身而不得罪」,沒有像犯波羅夷罪那麼重。
  • 所以除了「精勤的修持」之外,兼顧「契機的方便」也是很重要的。
  • 譬如劫盡火燒三千世界,明無不照。
  • 是佛眼,無事不聞,無事不見,無事不知,無事為難,無所思惟,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 至於後續更新的問題,這是我們要與各圖書館說明的。

大家剛來台灣,生活上應該還適應吧! 我只去過大陸一趟,而惠空法師可說是大陸的常客,所以有很多地方值得互相學習、參考。 希望在座談會中,大家能好好討論。 那如果說我們房子好好地把它很密緻蓋好來,那即使下雨,也不會有穿漏。

厚觀法師: 聞思修的「修」與通常所說「修行」的「修」是否同義?

在早期經典《阿含經》就很清楚的指出,佛陀出世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一切眾生,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與斷除煩惱、得解脫。 因此,我們一切的學習與研究,目的是為了讓眾生減輕煩惱,甚至是斷除。 一旦沒有把握這個原則,那麼在研究過程中可能會忘失方向,落入筆戰或是人身攻擊。 如果是辯論了真理還好,但往往過程中伴隨著貪心、瞋恨心和慢心等煩惱,這就和涅槃寂靜相違背。

  • 如何將教理的研究與精勤的修持結合起來,實在是個重要的課題。
  • 「慈」「悲」這二法,以「悲」為先,「悲」為基礎。
  • 「諸緣起法即是空性。何以故﹖是無自性故。諸緣起法其性非有,無自性故。……無自性故說為空」(大正32,18a)。
  • 般若能破壞一切戲論妄執,不為妄執所壞;他的堅、明、利,如金剛一樣。
  • 後來,便寫了一本補足之前未完的心願,就是《如來藏之研究》。

以是故言:欲得諸功德及願,當學般若波羅蜜。 厚觀法師 若汝等行路為賊所擒,當執心意,無起惡情,當起護心,遍滿諸方所,無量無限不可稱計。 厚觀法師 持心當如地,猶如此地亦受於淨,亦受於不淨,屎尿穢惡皆悉受之。 然地不起增減之心,不言此好、此丑。 設為賊所擒獲,莫生惡念,起增減心。

厚觀法師: 厚觀法師

「男女」,佛法是以善心誠實為男子,柔和忍辱為女人,所以在佛法來講,求男女得男女是指要培育具足誠實和忍辱德性的善男子善女人。 所以,同樣的經文,導師的體會就不一樣,短短的幾句,就讓我們受用無窮。 我們一般都是站在世俗的觀點:我要求長壽,我要消災、免難等等。 但導師在《藥師經講記》裡開示:求長壽不是苟延殘喘、苟且偷生而已,應該是利用長壽,多做饒益眾生、行功立德的事業。 要利益眾生,不是長壽就好,但求長壽那只是為了自己。 我們求富饒,有富裕的經濟,不是說自己享受,而是要救濟貧窮,廣作文化慈善的公益事業。

厚觀法師

惠空和尚有提到,怎麼去攝受眾生,還強調不要忘失慈悲心。 慈悲心中,以「慈」或者「悲」為重呢? 眾生苦有苦苦,我們比較容易感受到苦受的苦。 縱使是樂受的眾生,我們也觀察到樂受有什麼苦啊? 這也是四聖諦,苦聖諦第一個重要的啟發點。 悲之所以稱為「大悲」,也是基於這個道理。

厚觀法師: 緣起法如何跟其他如力學﹐相對論等的“自然法則”區分﹖

亦如地、水、火、風,亦受於惡,亦受於好,都無增減之心。 起慈、悲、喜、護之心,向一切眾生。 行善之法猶可捨之,何況惡法而可翫習!

厚觀法師

這故事主要是提示我們:修行一定要培養獨立作業的能力,不能只是想依靠別人,那是靠不住的。 而且在尚未得到不退轉之前,還是要不斷精進學習、練習。 按讚送結緣福袋,與前往法鼓山及校園走春的民眾分享辦學理念。 不少民眾在看到問卷選項:「國立收費,獎學金豐富」、「校園優美」、「師資堅強」、「課程規畫符合社會與時代需求」,才了解原來文理學院不但系所與課程規畫完善,就學環境也相當優質。

厚觀法師: 金剛般若法會【活動取消】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厚觀法師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