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評價必看介紹

以整個佛教經典來說,譬喻是非常多的,像《觀經四帖疏》也有譬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二河白道喻」。 慧淨評價 總之,阿彌陀佛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既是不可思議的力量,就不是我們能想像、能說明、能形容完整的,如果凡夫有辦法理解,就不能說是不可思議了。 法然上人有一個黃金的譬喻:「如以錦鏽包黃金,與以蒿苞包黃金,同是黃金也。」意思是說用一個高貴漂亮的盒子裝黃金,和用破布包黃金,對於黃金的本質來說,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善惡凡夫同稱這一句彌陀名號,不是靠我們的善惡來往生,對往生來說,善不增,惡不減,都是依靠彌陀名號到淨土。 到淨土之後,就拋開善惡凡夫的業,而完全領受這一句名號的功德。

慧淨評價

最近我再度提到「機法兩種深信」,有了機法兩種深信就是信心決定,就是金剛信,不會再改變。 會改變,不是對機沒有深信,就是對法沒有深信;對機沒有深信,對法一定也沒有深信,對法沒有深信,對機也一定沒有深信。 這兩個深信是一體的,有機深信就有法深信,如果只是信機而不信法,那不算信機,只是一般的「罪惡觀」。 这就好像我们常说“人有劣根性”,这句话道出事实真相,但是,这句话并非是鼓励人们去做坏事,它其实是警惕。 对我们这些身在马来西亚的佛弟子来说,如果想凭个人的能力要逐一去鉴定那分名单里面的组织的真伪,难比登天,因为名单里面有很多名字,我们根本没有听过。 既然连听都没有听过,我们当然不能够随随便便的认定那份名单绝对准确。

慧淨評價: 法師簡介

並曾於本院、蓮因寺、北部齋戒學會、南普陀佛學院及福嚴佛學院等多處講學,授過之課程有《佛法修學概要》、《靈峰宗論》、《百法明門論》、《唯識三十頌》、《教觀綱宗》、《小止觀》及《彌陀要解》等課程,並已製成錄音帶流通。 達理法師者,俗姓丁,名漱亞,廣東汕頭人,1913 年生。 原就職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曾受章嘉大師灌頂,並受器重。

期間專心研究佛法,最親近李老師,每個星期都有他的課。 當時上果下清律師已經發起出家的心,同學間常談及出家的好,但是後來出家的只有法師一人。 慧淨評價 淨界法師於1987年出家受具足戒,並就讀淨律學佛院(第一屆),淨律學佛院是淨律寺附設之學佛院,位於南投縣鹿谷鄉初鄉村巷27-2號。 該院謹遵「三學並用,教觀雙運」之傳統古風,以嚴肅的生活教育,奠定學員戒德之基礎,以行解並重的佛法教育,培養學員定慧之內涵;以造就「持戒為本,淨土為歸;弘護正法,續佛慧命」之僧才為本院之教育宗旨。

慧淨評價: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慧景科技創立 4 年來成績傲人,目前已管理海內外超過 2000 個案場,團隊目前 25 人,正在持續拓展徵才中,黃建峯希望團隊以 3 年內可以增長到 50 至 100 人的速度進行擴張。 他說,期待透過慧景科技的軟體技術,讓整個產業附加價值提高,延伸台灣優勢,也期待透過拓展海外市場,讓世界看到台灣的軟體實力。 慧淨評價 團隊將聚焦在小而分散的電廠,這是典型的 AIoT 的應用,也是我們下一個產品線發展重點。

慧淨評價

各處的課程都以戒律為主,使法師對此有比較多的熏習。 三年後,自己感覺還欠缺很多,所以79年辭職發願閉關。 後經劉居士協助在草屯雙冬蓋茅蓬「南山蘭若」作為關房,80年開始閉關,白天閱藏,早晚念佛,並修般舟三昧。 83年快要出關時,正覺精舍開山祖,傳授天台法脈予果清法師的法師父了一老和尚,到關房門口邀請他接替海公擔任正覺精舍第二任方丈。 淨律寺方丈照因法師又介紹法師到德山寺講《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記》、《四分律隨機羯磨淺釋》、《梵網經菩薩戒本彙解》。

慧淨評價: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那時候就對佛法很好樂,即使第二天要期中考或期末考試,還是不管考試的事要去聽講經。 慧淨評價 妙果法師(1884年~1963年)臺灣桃園人,俗姓葉。 後創建苗栗大湖觀音山法雲禪寺、中壢月眉山圓光禪寺,均為僧眾修習之道場。 自此法譽日隆,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曾委之為臺灣布教師。 1948年創辦臺灣佛學院,禮請弘法南洋之慈航法師出任院長。

我們現在念佛,是就我們這種根機、場合來做技術性的要求,不管做的好或做不好,要求得到或要求不到,對往生來講都不增不減。 以這點來講,等於是回歸到「信」,可以這麼說,但信的背後是什麼呢? 慧淨評價 是這一句名號,是因為我們稱名靠彌陀願力,所以在這方面強調信,就不是自己想像的信或自己體驗的信了。 所以學習這個法門,如果不回歸到善導大師的解釋都會半途而廢,善導大師說「縱發清心,猶如畫水」,即使我們有某一種體會感受,都是不可靠的,往往是遇緣即現,境過則遷,因為心境會改變,不是永恒的。 永恒不變的是這一句彌陀名號,永恒不變的是依靠這一句名號,只要以每個人目前的根機去稱名念佛就可以了,我們的信要回歸到這樣的信,信這樣的內容。

慧淨評價: 法師簡介

現在有人提倡憶佛、念佛,他們所講的憶佛念佛不是稱念名號,他們認為佛沒有形象、聲音、語言、文字、符號,所以真正的念佛不是稱名念佛,真正的念佛是念佛的本身、念佛的功德。 可是我們不作這樣的解釋,因為這一句名號已含蓋阿彌陀佛所有因地的修行以及果地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統統在這一句名號當中,我們只要一向專稱彌陀名號,所有憶念的功德統統在裡面了。 原則上是以無義為義,因為第十八願只說「十方眾生,乃至十念」,我們自我要求的念佛方式,是讓我們的身心更融入在這一句名號當中。 因為要念佛、共修,所以就選一個方式,本來是靜靜的念佛就好,不過人都有妄想雜念,阿彌陀佛沒有要求我們不能有妄想雜念,但是我們可以自我要求儘量減少妄想雜念來念佛;要如何減少妄想雜念而念佛呢,可以利用十念計數。 慧淨評價 不過要求得到或要求不到,對彌陀的救度、對往生淨土我們都不可以懷疑。

  • 以我們來說,我們完全不以那些為標準,而是完全依循善導大師的著作,不依循其他。
  • 他跟另一位法友關其禎(法號淨普居士)認識已久,二人同樣是純粹淨土的信徒,自然一拍即合,投入到這回事去。
  • 由於李元松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見解與個性,再加上從小對於教義耳濡目染,孩子跟父母吵架時不僅會互相以教義來「壓」對方,甚至還會去向上師告狀,如此,傳統家長權威式的管教自然無法維持。

「大願」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大業」是阿彌陀佛經過兆載永劫積植無量菩薩德行的行持,阿彌陀佛的業當然是清淨之業,而我們凡夫就如《地藏經》言:「起心動念,無非是業,無非是罪」,都是不清淨的。 大願和大業統統圓滿具足了,他就成佛了,成佛就有佛力,就有力量救度眾生。 如果只有願沒有業,就是空願,有業但尚未圓滿,力就不具足,既然是「大願業力」,表示阿彌陀佛的願行具足,有佛不可思議的威神之力,而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威神之力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緣。 增上緣就是強緣,強緣就是助因,助因成果,增上緣就是必然的、毫不差失、百分之百,決定性的,有了增上緣一定往生成佛。 為什麼使得善惡凡夫往生都平等一味,都是靠阿彌陀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本願力。

慧淨評價: 善導大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一)

所以原則要掌握好,細節技巧則是隨人的根機不同而應用。 如果過份強調技巧性而忘了原則也會偏失,會因為念佛達不到自我要求而自我苦惱,甚至懷疑往生,這樣反而不好。 因此,雖然我們有技巧上的設定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回歸到第十八願──稱名必生,不顧慮自己做得到、做不到,完全回歸到稱名必生,因為稱名的本身就是乘彌陀願力,已是當生成就、往生決定了。

慧淨評價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