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上人7大優點

而這些各種巧立名目的展現,最讓人難以想像的,是「證嚴法師完全看在眼底」! 甚至她自己在所有慈濟的活動上,站在自己的壁畫與雕像之前,接受所有慈濟人的跪拜供養。 徒的浴佛節,都是這樣的悉達多太子的造型,從古到今,沒有例外.

  • 大林慈院的陳品汎醫師為了讓單親爸爸安心住院,將病患的四個孩子接到家裡,當成自己的女兒般照顧。
  • 一九六四年,俗名呂阿月的慈師父已現出家相,然出家之路還需要一點時間圓滿孝道,因此仍住在俗家,正在尋找可依止的師父。
  • 臺北慈院的黃玄禮醫師及周邊血管治療團隊,對生命永不放棄的精神也很令我感動。
  • 12月10日,另一個以上人法語《人間菩提》首播,也為電視弘法之創舉。
  • 話說當年吳教授送給上人一組對杯,上人很歡喜,「請教授來教我們做陶藝。」吳教授送來煉土機、電窯爐,還負責教學。
  • 從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九一年,精舍常住做過二十一種手工,只要聽到什麼可以改善精舍生活、可以支持慈濟志業,無論多困難、多辛苦,慈師父一定想辦法去做做看。

……慈濟基金會解釋,覺悟宇宙人生真理,不但自覺又能覺他,覺行圓滿的佛陀,稱作「宇宙大覺者」,佛的形象本就是億萬千種,但都在表達佛陀慈悲與智慧的精神。 面對慈濟採購疫苗的過程,陳時中受訪時強調,並沒有阻擋的意思,是因為疫苗販售在國際上都是緊急授權使用,都是以國家為單位,其他有經驗的告訴慈濟有這樣的困難,所以慈濟才跟國家合作,達到國民所需的心聲。 上人天性純孝慈柔,十五歲時,母親罹患急性胃穿孔,需要開刀。

慈濟上人: 榮譽學位

更不用說尹文耀副院長為移植手術病患開完刀,儘管疲憊不堪了,只敢坐在椅子上打盹,仍寸步不離的陪伴在病患身邊。 像二○○三年為菲律賓的慈愛、慈恩這對連體嬰進行分割手術,如今這對姊妹花活潑可愛,都已上小學了,且會拿著募款箱為海地震災勸募,父母也從鄉下來到馬尼拉,安排他們進入慈濟工作。 慈濟上人 去年同樣為來自菲律賓,臀部相連的玫瑰姊妹作分割,手術很成功,由當地慈濟人繼續陪伴照顧中。 還有新加坡的潘氏兄妹,不幸罹患神經系統失調的罕見病例,全身不斷抽搐,痛不欲生,經過醫療團隊手術植入晶片後,坐上輪椅的他們終於綻放笑容了。 凡此種種,雖是醫學中心必須承擔的使命,卻能表現得如此出色和卓越。

1963年10月,移單至花蓮慈善寺講《地藏經》,前後約八個月時間,法緣興盛,目前靜思精舍多位資深的僧眾弟子即是當年的結緣眾。 後來,上人帶著這幾位弟子回到普明寺借住,在殿後結伴修行。 慈濟上人 1962年秋,二十五歲,沒有剃度師父,自行落髮,靜靜踏上僧侶修行的生涯。 1963年2月,台北市臨濟寺開壇傳戒,臨入戒場前,上人於慧日講堂禮上印下順導師為師,導師叮囑:「你我因緣殊勝,既然出家了,你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並取了法名「證嚴」,字「慧璋」。 行了簡單的皈依禮,即儘速趕到臨濟寺,順利地受了三壇大戒。 經歷過義大利二次地震、德國水患、波士尼亞水患、塞爾維亞境內中東難民和烏克蘭難民的國際援助,我深刻體會到「第一步的重要」。

慈濟上人: Pinyin Lyrics Ci Ji (慈濟) – 我們都是慈青 (Wo Men Dou Shi Ci Qing) 歌词

很感恩慈濟大學與醫療志業彼此相輔相成,合作無間,醫學院提供醫師繼續進修深造的管道,大醫王也化身為師長,向醫學生傳授臨床的知識與技巧。 慶幸有醫學中心級的醫院矗立在東臺灣,還有辦學口碑良好的慈濟大學與中小學,海內外許多菁英都回流了,如今花蓮人才濟濟,不再是人口凋零老化的縣市了。 釋證嚴語錄:「從生的那一刻開始,直到死的那一刻,這生死之間能夠將生命宗旨對準、沒有毫釐偏差,人生就能解脫。」「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在慈濟宗門中見證無量法門。」世界佛教發展協會會長釋蓮海表示:樂觀其成。 醫院建院完成後,醫院有硬體而無軟體──即醫療人員,便逐步推展教育工作,建立慈濟護專、慈濟醫學院。 而護專、醫學院後來相繼改名為慈濟技術學院(2015年改制為慈濟科技大學)、慈濟大學。

時任臺大醫院副院長的杜教授(左一) 說自己體內有顆「定時」炸彈,證嚴上人(中)回應自己的心臟病也是顆「不定時」炸彈, 所以要珍惜時間,充分使用生命。 杜教授因上人鼓勵接任花蓮慈院首任院長,為醫院奮鬥近六年, 遠超過當初預估的三個月生命,也為慈院奠定專業基礎。 我當時常說,如果心血有形,醫院的每一塊磚,每一吋土地,都是用心血澆灌而成的。 1992年5月,經港返臺的美國志工黃思賢,認為港臺這樣近,又是中國大陸的門戶,實應設立慈濟據點,表示他會請上人批准在香港設一聯絡處,同時邀請唐慧齡女士擔負此重任。 慈濟功德會創立初期,與幾位信徒在普明寺做手工,發放救濟品。 後慈濟開始發展,普明寺的空間漸漸地越來越無法容納參加法會的信眾,證嚴法師的母親前來援助,購下一甲五分的地,建起一間大殿,稱為靜思精舍。

慈濟上人: 走入歷史 花蓮慈濟醫院前陸橋使用率低3日晚間拆除

一九六四年,俗名呂阿月的慈師父已現出家相,然出家之路還需要一點時間圓滿孝道,因此仍住在俗家,正在尋找可依止的師父。 上人說,人們能夠安然生活,衣食無缺,都要感恩許多人的心力付出而成就。 臺北慈院的黃玄禮醫師及周邊血管治療團隊,對生命永不放棄的精神也很令我感動。 為了幫助糖尿病患免於被截肢的命運,他得揹著十幾二十公斤重的鉛衣,在心導管室為病患疏通阻塞的血管,這一站就是二到四個小時。 在他與洪碩穗醫師的努力下,至少保存了三百隻腳;被宣布需要截肢的病患視他為最後的希望,口耳相傳,有遠從中南部專程北上求醫者,他是來者不拒,體力卻也透支了。

慈院是一座用無數愛心澆灌砌築起來的醫院,從第一任杜詩綿院長開始,繼任的曾文賓院長、陳英和院長、林欣榮院長、石明煌院長,到現在的林俊龍執行長,都能秉持師父的願望,以醫者的使命,把愛的醫療人文落實在醫院。 夏天,他貪涼吃冰,慈師父會叮嚀先吃半碗,不要一下吃光,否則容易傷身。 慈濟上人 「我們認真做、認真學,做一些東西來賣、來維持生活。」靜思家風自力「耕」生,慈師父既為常住生活打算,也要讓僧團成為上人的後盾,護持慈善、醫療志業。

慈濟上人: 教育、人文

透過AI技術與醫療資料串接後,張菁育說,醫院在安排巡迴醫療時,先透過AI整合的資料,若此次去的村是B肝、C肝較為盛行,那麼就會多安排腸胃科醫師隨行,讓個案能夠更精準獲得診治,同時也提高疾病治癒率。 「大家在這裏工作,我要照顧他們的健康。」慈師父總在兩餐間煮點心,讓大家既能吃飽又有營養。 「我沒有畫畫和做陶的基礎,都是為了生活而硬做的。」儘管慈師父經常這麼說,凡指導過慈師父的美術老師或是藝術家,都認為慈師父謙虛,他既勤學又學得快,其實畫得很好。 一九八七年,吳教授來精舍指導陶藝,正值花蓮慈濟醫院啟業第二年,建院費用支出龐大。 因此,如果能夠找到當地政府或是難民委員會的溝通管道,建立信任,後續的發放作業就會比較容易。 賑災需要採購物資,能有菩薩從地涌出,與當地商家建立合作模式,之後就能比照辦理。

慈濟上人

上人又利用屋後的竹子,鋸成三十個存錢筒,發給在家信徒一人一個,要她們每天存進五毛錢。 1958年7月25日(農曆6月9日),正值壯年的父親突然因病去世,從發病到往生僅僅不到二十四小時,這帶給上人莫大的衝擊;究竟生從哪裡來,死往何處去? 也開啟她探索生命的契機,常到慈雲寺向修道法師探究佛法。 您付出的愛心,我們接力傳送, 親耳、親眼, 走入社區暗角,聆聽孤苦,訪查貧病; 親手、親腳, 從物資補助到精神關懷, 將社會大眾的愛心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 1958年7月25日,正值壯年的父親突然因病去世,從發病到往生僅僅不到二十四小時,這帶給上人莫大的衝擊;究竟生從哪裡來,死往何處去?

慈濟上人: 醫師娘崩潰! 已婚護理師產醫師子 等3年拿不到名分逼休妻

在1992年,十多位來自不同背景的香港居民因各種因緣,前往花蓮參訪靜思精舍。 在那次的花蓮之行,他們親炙上人,請益佛法,短短數天的參訪中,這十數人的體會各不同,但都成為他們日後成立香港聯絡處的動力。 加拿大教育局指定之高中選修教材《世界接觸──二十一世紀的地理》,收錄證嚴上人和慈濟基金會的慈善事蹟。 或許是孝行動天,母親的病不必開刀,服藥而痊癒,她也因此開始茹素還願。 在那個年代,開刀風險很大,心急的她為母親祝禱、虔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併發願“願從此茹素、減少自己十二年的壽命,為母親增壽祈福”。 也許是孝行動天,母親的病不必開刀,服藥而痊癒,她也因此開始茹素還願。

慈濟上人

感恩所有慈濟人為了護持師父的四大志業,出錢又出力;在生命的最後甚至捐出大體,供醫學生解剖實習。 或捐作大體模擬手術,供醫學系的準醫師及海內外醫師進行手術訓練。 這些捨身菩薩,生前喜捨時間、體力、財力、心力,將生命的時光都奉獻給慈濟,身後還要發揮生命最後的使用權,奉獻醫學教育培育良醫。 她時常往來寺院,萌生出家之意,經當地慈雲寺出家師父引薦,前往新北市汐止靜修院,準備出家,三天後被養母王沈月桂尋回。 王錦雲隨著慈雲寺修道法師再度離家,由臺中前往高雄,再轉臺東縣鹿野鄉王母廟。

慈濟上人: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同時期,一位寺院信徒將家中《法華經》當廢紙售出,她請購回家,開始研讀《法華經》。 一日志工協會(Daily Volunteer Association簡稱DVA)為表彰各階層領域參與志願服務的團體與個人,2004年舉辦第一屆「一日志工金像獎」,證嚴上人獲頒「特別獎:終身成就志工獎」。 慈濟的理想是以「慈、悲、喜、捨」之心,起救苦救難之行,予樂拔苦;慈濟的精神是「誠、正、信、實」,並希望以事理圓融之智慧,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萬蕊心蓮,同造愛的社會。 證嚴上人,1937年生於台灣台中縣清水鎮,幼年時代承嗣給親叔父,後隨養父母移居台中縣豐原鎮(註)。 生性穎慧又是長女的她,未滿二十歲便能為父親分勞家業,同時亦協助母親處理家務。

幾經波折,在臺東縣鹿野鄉王母廟之後,先後移居知本清覺寺、玉里玉泉寺、花蓮東淨寺、臺東佛教蓮社。 慈濟上人 後寄住在臺東佛教蓮社時,至信徒家中做客,在其府中見日文版《法華經大講座》,才發現法華三部中的《無量義經》及《觀普賢經》。 閱讀無量義經時,看見「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三十二字,對《無量義經》產生濃厚興趣。 後回到花蓮,經許聰敏居士引薦,和修道法師前往花蓮縣秀林鄉佳民村的普明寺參加慶典,並於普明寺對面的康樂村(俗稱農場)弘法。

慈濟上人: 出家

1966年,一灘血事件為起因,上人萌生成立慈善組織,為貧苦世人服務之志。 慈濟上人 因緣巧合,花蓮海星中學三位修女來向上人傳教,他們談彼此的教主、教旨、教義。 可惜這分豐厚的愛心,零散缺乏組織;上人於是決定將這股力量組織起來,先從救人做起。 而近年世界各地天災頻繁,志工走上街頭做國際賑災募心募款的次數也漸多。

  • 更令人感動的是六院一家親,評鑑時,彼此關懷,互為善友,一起向受評的醫院提供中肯的建議。
  • 2012年,馬來西亞檳城州元首授予她「拿督斯里」(Dato’ Sri )榮譽勳銜。
  • 「我們認真做、認真學,做一些東西來賣、來維持生活。」靜思家風自力「耕」生,慈師父既為常住生活打算,也要讓僧團成為上人的後盾,護持慈善、醫療志業。
  • 甚至她自己在所有慈濟的活動上,站在自己的壁畫與雕像之前,接受所有慈濟人的跪拜供養。
  • 徒的浴佛節,都是這樣的悉達多太子的造型,從古到今,沒有例外.

慈院竣工啟業後不久,慈濟人開始分批輪流走入醫院,以志工身分,溫顏軟語地在各個角落穿梭膚慰病患,同時搭起病患與醫護間的橋樑,撫平家屬焦躁不安的心緒。 還得扮演標準化病人,協助醫學生熟悉臨床技巧與病患溝通能力。 生命是最尊貴、也是最平等的,在生老病死的嬗遞中,病是最痛苦折磨的。 當初會排除萬難,啟建醫院,也是緣於「貧由病起,病因貧生」,循環往復,脫苦無期;或者家中支柱病倒了,缺錢少醫藥,以致小病拖成大病,連累整個家庭。 當時東部人口嚴重外流、人口老化,醫療設施遠不如西部,唯有啟建一座現代化的綜合醫院,生命才能得到保障。 2006年12月16日,釋證嚴正式宣告「慈濟宗」立宗,以「菩薩所緣,緣苦眾生」為宗門法脈,精神理念是「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 」。

慈濟上人: 成立「慈濟宗」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杜院長夫人杜張瑤珍女士是慈濟醫院最早的志工之一,總能看到她膚慰病人的身影。 身陷苦海的人,渴望有一雙手拉他上岸;匯聚螢火星光,也能照亮世界。 募您一念善心,為社會暗角點一盞燈,讓受困的人找到方向,重拾身心安頓與邁步向前的力量。 幾度離家棄俗不成,輾轉浪跡仍找不到棲身靜修之所,最後在花蓮縣秀林鄉下的小廟──普明寺安住下來,日子清苦,修學佛法的決心,絲毫不減。

慈濟上人: 慈善有愛;醫療救人;  教育安心;人文弘法。

2001年4月慈濟基金會三十五周年慶祝會上,李滿妹透露「一攤血」事件之事發地點為莊汝貴診所。 慈濟上人 莊汝貴的子女不甘父親名譽受損,告上法庭,認為「一灘血」事件是釋證嚴虛構、捏造的。 經過為期二年的官司,2003年9月,花蓮地方法院判決釋證嚴違法,必須賠償新台幣101萬元給莊汝貴,證嚴法師決定不上訴,此案暫告落幕。

慈濟上人: 花蓮》證嚴法師再提捐大體 慈濟:上人很健康

更令人感動的是六院一家親,評鑑時,彼此關懷,互為善友,一起向受評的醫院提供中肯的建議。 還有資源、資訊以及管理規章制度的共享等,每家醫院雖然是各自獨立運作,背後卻有其他五家醫院在支持。 合和互協力量大,在受莫拉克風災肆虐的災區,六家醫院都有醫護行政人員投入義診和清掃;杉林大愛村的連鎖磚,也含藏著六院同仁的汗水與愛。 在慈濟愛的氛圍中,人人都提升自己的愛心,也增長了清淨的智慧。 一九八五年五月,花蓮慈濟醫院首任院長杜詩綿教授自證嚴上人手中接下聘書。

志工許裕盛固定灌模,這項工作須配合打漿的濃稠度掌握時間,算是粗活。 專業雕塑家都有許多不同的刀具,慈師父的絕活是一刀走天下。 合作「十二因緣」的黃仰明老師稱讚他:「拿刀比拿筆還棒!」近幾年來幫忙的雕塑家志工賴偉正也說,慈師父雖然是素人,創作風格不是精雕細琢,「他用劈的,馬上有型!」如此草根,一如他樸拙的個性。 二○○五年,慈濟援助印度洋大海嘯受災居民,志工特別為慈師父在臺北舉辦一場畫作義賣,都是早期的山水畫。 一介出家人有能力奉獻,慈師父感恩畫作指導莊淑瓊老師等人,還有志工熱心的護持。

2012年,馬來西亞檳城州元首授予她「拿督斯里」(Dato’ Sri )榮譽勳銜。 因此,慈濟的志業由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志業,擴及到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保,成為「一步八腳印」。 慈濟人以智慧相結合,以愛心相扶持,聞聲救苦,即時解難,發揮「一眼觀時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的功能,使慈濟所及,家家得安康,處處有溫暖。 在國際慈善方面,慈濟跟全球二十一個NGO組織合作共善,例如聯合國環境計畫署、天主教明愛會、世界宗教信仰組織、世界人道救援組織、聯合國衛生組織等,借力使力,跨宗教、跨領域,援助需要的人。 花蓮慈院從一個社區醫院,進展到區域醫院,現在已成為守護東臺灣的醫學中心了。 僅管過程備極辛苦,但醫療團隊精湛的醫術,體貼又細膩的人文情懷,收納了東臺灣,甚至國際間各式疑難雜症的病例,把慈濟的醫療之愛撒播得更遠更廣,令病苦眾生得能獲救而安,全然體現佛教無私大愛的精神。

慈濟上人: [ 參與捐款 ]

慈濟推動大體捐贈,已有3萬多人簽署同意書,林欣榮強調,上人鼓勵大家捐大體,其實用意很簡單,希望化無用為大用、增進醫術,改善醫病關係。 雖然院方不清楚上人是否有簽屬捐贈文件,但證嚴法師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身體力行,帶領全球慈濟人。 在社會永續行動中,慈濟慈善關懷普及全人、全家、全年齡層。 新冠肺炎疫情讓生活貧困或居家安全修繕個案增加,慈濟除了支援防疫物資,也啟動「疾疫紓困計畫」。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