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慧寺不可不看攻略

旧志载,长廊一百三十楹,从寺两庑,自山门绕至毗卢阁左右相通。 周显德元年(954年)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于壁,极为壮观,为海内所仅有。 明代末年,各代住持僧曾多次修建宗镜堂、永明塔、圆照楼、浚万工池、葺罗汉殿,以示对净慈寺先祖延寿,圆照的崇敬。 直到1984年10月,净慈寺在日本佛教界的相助下,重铸铜钟。 1986年11月21日,中日佛教界人士400多人欢聚净慈寺,举行了隆重的大梵钟落成法会,108记雄浑有力的钟声回荡在西湖上空,绝响百年的南屏晚钟重新鸣起,为祖国美丽的山湖壮色增辉。

元代后期,佛门风行参禅语录,大多名僧都以问法参佛时论述的言论编辑成语录,如平山有《四会法语录》大辨、石屋、高峰等都有以自己法号命名的《语录》,成为有别于历朝的一代佛门文风。 另一方面,净慈寺在元代后期的寺规礼仪也有所废驰。 据挂单僧恕中无愠所见:元泰定初(1324年),净慈寺寺规严肃,上堂僧人五百多人,不准围炉闲谈,不准检阅外书(指佛教经典以外书籍),不准外人随便出入;恕中在阅读《庄子》时曾受到严厉斥责。 但二十年后(约于元至元年间)他再度到净慈寺时,但见“人员丛杂”、“寮舍围炉”、“抚琴奕棋”,却很少有寺僧研习功课。 此外,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住持夷简以旧钟过小,乃募化聚铜二万斤,铸巨钟悬钟楼,楼高十余丈。

慈慧寺: 寺院情報

绍兴九年(1139年),宋高宗大赦天下,为表示奉祀宋徽宗,特将净慈禅寺改名为“报恩光孝禅寺”,并将惠照寺并入。 慈慧寺 绍兴十九年(1149年)十月,又改称为“净慈报恩光孝禅寺”(简称净慈寺),诏命道容住持该寺,并赐予经藏。 慈慧寺 继道容住持净慈寺的肯堂彦充曾师事庐山东林寺僧颜,学净土法门。

慈慧寺

《净慈寺志》描绘该寺是”凭山为基,雷峰隐其寺,南屏拥其后,据全湖之胜”。 康熙还题《南屏晓钟》、《由净慈寺经南屏诸山》等诗。 雍正、乾隆间,朝廷对净慈寺屡有封赏,曾赐赠智觉(延寿)禅师法像、画轴、菩萨碑图等。

慈慧寺: 寺院のご案内

北宋末,方腊起义中烧庙,湖寺尽毁,唯寿宁院独存。 慈山寺乃秉承釋迦牟尼佛的教化而興辦的一所漢傳佛教寺院。 慈慧寺 我們相信眾生皆有佛性,能通過聞思修,培養正知正見,斷除煩惱,成就福慧,從而得到真正的安樂。

慈慧寺

寺前有雷峰古塔,建于南屏支脉夕照山,古时有雷姓居此,故称雷峰,吴越王妃黄氏建塔于此,每当夕阳西坠,塔影横空,自成一景。 故宋代诗人林逋有“夕照前村见”之句,康熙玄烨、乾隆弘历均题名“雷峰西照”,后人仍复原名为“雷峰夕照”。 该塔被毁前原为重檐飞栋,窗户洞达。 由此,“南屏晚钟”,“雷峰夕照”,成为净慈寺两大胜景,又为名刹增辉。 “南山净慈,北山灵隐”,为东南两大名刹,古人称:“两峰胜概山僧得,好为南屏一写图”。 由于四代钱王代代崇佛,故净慈寺前后左右佛刹林立,成为杭城最大的寺院群。

慈慧寺: 服務時間

永乐十四年(1416年)由杭城缙绅资助整修。 至宣德五年(1430年),大殿又毁,由觉庵宗妙募化重建,四年落成。 正统二年(1437年)时,寺内原有永明室、毗卢阁、圆照楼、丛玉轩、一湖轩等均毁圮,当时寺内发现有重数千斤铁锅,上刻“梁贞明二年铸”,为公元916年遗物,由其他寺庙移此。 成化二十年(1484年)、弘治十年(1497年)先后由住持古渊智源、用仁文怀等陆续整修。 寺前两座重檐三门石坊亦建于成化年间。 由于净慈寺是南宋评定的禅宗五山之一,故从元代中期开始,朝廷对该寺一些高僧采取怀柔政策,藉以安抚僧徒。

  • 景泰二年(1451年)寺僧南宗广衍特在雷峰塔旁临湖建藕花居,作为归老退居别业,林亭幽雅,夏荷飘香,他长期在此研修佛学大典。
  • 千百年来,沧海桑田,寺塔相继刻废圮,净慈寺亦屡毁屡建,成为南山孤寺。
  • 当时寺内庑壁由名师钟鼎、丁清溪绘有五十三参像,规模与灵隐寺相仿,“北有灵隐,南有净慈”由此而出。
  • 道容在净慈寺先塑十六应真像,再塑五百罗汉,据说塑像都出一僧之手,而仪貌各异,神气如生,像塑成而僧化去;所建田字殿,将五百罗汉分四层背座,尊尊异形,位置曲折,屈指多迷,为一大奇观。

嘉定年间,朝廷品第江南诸寺,净慈寺以“闳胜甲于湖山”列为禅宗五山之一。 当时该寺中心五层主殿,两旁“配有偏殿,各类阁、堂、轩、楼等三十三座,寺僧达数千人。 翌年(978年),吴越王钱弘俶听从延寿禅师遗嘱,“上表入宋,尽献十三州之地”。 后人评钱弘俶之举时称:“重民轻土,舍别归总,用师之劝谕也“(《大明统志》)。 天禧二年(1018年),宋真宗曾特赐寿宁禅院铜毗卢迦佛像等。 从此,诸多达官名流纷纷与佛门弟子结为方外之交。

慈慧寺: 慈慧寺

永乐间,建文帝隐遁于此,寺中有其遗像,状貌魁伟,迥异常人。 嘉熙四年(1244年),荆湖总臣竟奏请朝廷下旨,着令僧道都要买紫衣和师号,有师号才能住持佛寺。 时笑翁妙堪住持净慈寺,他上书反对说:如果这样,那么有千金的人都可“主法”,则“吾道殆矣”,平息了这场争论。 淳祐九年(1249年),名僧无准师范住持净慈寺时,宋理宗曾于修政殿召对。 无准师范奏对既详情,又明了,使宋理宗深为感动,赐予金襕衣;第二天又宣他在慈明殿垂帘问政,无准师范直言奏称:“法要示陈,参政贵谊,奏云简明直截。 宋理宗十分赞赏,赐以金帛,并封号为“佛鉴大师”。

原叟行端亦因他是宋末石林行巩门下弟子,除元成宗赐号“慧文”外,元仁宗又赐号“普照师”。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等都是当时住净慈寺的名僧,他们先后上西天目山,元仁宗、元英宗、元文宗三代帝王对中峰也都有封赠,并赐号“智觉”,中峰均回避拒受。 慈慧寺 其他如悦堂、会堂、孤峰等名僧也都受过朝廷封赏,分别封号为慧通、普济、圆明定慧。 而石屋清珙以“清苦自守”闻名,断绝外缘,但元至正年间,朝廷也“降香币以旌”,皇后亲赐金衲衣。

慈慧寺: 中心簡介

如此戎马纷纭,征鼓喧杂几十年,才得平息,而南屏乔松修竹全被砍伐,寺宇破败不堪。 在修典中,希古师颐也曾居第一座,至永乐十六年(1418年)住持净慈寺;他开堂阐法时,佛徒甚多,时称“灵山再会”,很得人心。 于“无遮大会”第二年(1372年),明太祖又于金陵蒋山寺举行“广荐法会”,命各地举荐高僧集会点校藏经,净慈寺由清远怀渭、逆川智顺两代住持参加,逆川还升座说法,明太祖亲临加以慰问。

慈慧寺

洪武七年(1374年)朝廷决定举荐“耆硕名僧”住持江南名刹,先后命中竺无旨可授(号休庵)和德隐普仁住持净慈寺,他们都以净土法门为佛事,弘扬延寿、圆照“净土之业”。 德隐在奉旨继净慈寺法席入院时讲法,日夜环听者达万人,都表叹服。 洪武十一年(1378年)由同庵易简主净慈寺,他募化集资,聚铜二万余斤,葺殿治钟,栽竹植松,不数年寺宇为之一新。 史称“两山阒寂之秋,独南屏成此宏伟”。 为此,明太祖封其为僧录司左善世师,奉旨清理全国寺僧,征集高僧住金陵善世院。

慈慧寺: 慈慧寺

杭州名僧痴绝道冲、无准师范等均师从肯堂学法,得以传承。 慈慧寺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圆照宗本住持该寺,时属岁旱,湖水尽涸,寺西有甘泉,据传泉内有“金色鲤鱼游焉”,于是凿泉为井,寺众千余,饮之不竭,故名“圆照井“。 慈慧寺 同时寿宁禅院经多次营建修缮,规模不断扩大,还在寺前经募化集万人开凿水池,名“万工池”,以备汲水灭火之用。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