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gm詳細攻略

而在拍攝時,他採用 A7III 拍攝,感光度設定為 ISO 4000 至到 8000,甚至用上 ISO 12800,再加上約 6-10 秒長曝光的設定,通過後期製作,令雜訊與星空解像度得到最好的平衡。 既然過往都有 16mm 超廣角鏡頭,此鏡頭的魔力就在 12mm 至 16mm 的焦段當中。 如果你有去過外國旅行,看過一些極為遼闊的景色,就知道 16mm 未必足夠。 所謂「一吋長一吋強」,在超廣角鏡頭來說相差 1mm 相距已經很大。 Sony 不僅致力提供能夠令人振奮的產品體驗、服務和內容,同時亦在所有業務範圍內努力對「零環境影響」的目標作出貢獻。

  • 不過除此之外,大部份情況下都做到接近完全 sharp 的效果。
  • 而這篇文章,也算是使用了 24GM 將近一個月之後所給出的解答。
  • 雖然在最近對焦距離的數字上與 FE 16-35mm F2.8 GM 相同,但由於本鏡頭的焦距再短了一點,最長只有 24mm,對小物攝影、桌面攝影、餐桌食物攝影都增添了一定難度。
  • 在拍攝大景的時候,少不免會把太陽或者光源入鏡,少量眩光可增加相片的氣氛,但太量眩光可使整張相片毀掉。
  • 即便在實際入手之前,我已先看過一些國外的實拍心得,不過第一次摸到它時還是有種「原來這顆鏡頭這麼小啊…」的感覺,尤其若單憑拿在手上的感受,確實很難想像它是一顆光圈 F1.4 的廣角鏡頭。
  • 快速、精確而安靜的自動對焦具有出色的追蹤性能,非常適合拍攝影片和靜止影像。

最好尽量把人物放在画面中心的位置,这样透视变形就会容易掌控一些。 在 f/8.0 時會開始產生星芒效果,f/9.0 時會再有提升,而到了 f/13 左右就會出現較為完美的星芒效果,如果直接影太陽的話,f/14 至 f /18 會更好。 在拍攝大景的時候,少不免會把太陽或者光源入鏡,少量眩光可增加相片的氣氛,但太量眩光可使整張相片毀掉。 全開好能sharp,邊位收少少光圈已經全方位sharp到哭左。 同支28 f2對比過,24gm全開邊位Sharp過支28mm嘅f8,痴鬼線。

24gm: 風景/旅遊

全新設計的高功率 DDSSM 針對鏡頭進行優化,比之前的對焦驅動系統提供高約三倍推力。 功率提升的 DDSSM 系統提供更快、更精確、更安靜的自動對焦驅動功能,在拍攝靜態影像和影片時帶來出色表現。 透過先進設計和精確控制球面像差的生產過程,11 片圓形光圈葉可提升自然柔和的散景效果。 最近對焦距離為 0.24 米(0.79 尺),最大放大率為 24gm 0.17 倍,意味著特寫功能與鏡頭的廣角視角結合後,可充分利用豐富深邃的散景效果,呈現精彩視角。 兩個線性馬達可提供快速、精確的自動對焦,並具有出色的追蹤性能,可大幅提升相機機身的性能,在街拍等拍攝時捕捉重要時刻的精彩瞬間。

單手構圖實在是太方便了…F1.4 的現代鏡可以輕到用單手握持,這在以往是很難想像的(有不少老鏡的設計是輕便+大光圈,不過這些鏡頭光圈全開都很糟,邊角畫質也不太理想)。 過往我們都曾聽說過「GM」鏡頭的散景表現出色,Sony 在發表「G-Master」系列鏡頭的時候也曾強調「GM」會特別著重散景。 目前 Sony 已在象徵頂級的「GM」系列中推出 8 顆鏡頭, 而 24GM 一共有 3 個「GM 之最」,分別是「最輕」「最小巧」與「最便宜」。 不過對於高階鏡頭來說,輕巧與便宜倒不是很必要的因素,反而大多數的鏡頭會為了造就最好的畫質而將體積做得更加巨大,由此來看,不得不說既小巧又相對便宜的 24GM 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根據 Wilson 分享的經驗,其實 f/2.8 光圈「都夠做」,不必一定要 1.8 甚至 1.4 大光圈。 反而是 12mm 廣闊拍攝範圍令到拍攝星空的靈活性更高,遇到靚景都不怕影不盡。

24gm: 適合郊外、大自然景觀拍攝,城市街拍…還是留給16-35GM吧!

對於城市景色來說,16mm 可說勉強足夠,但 12mm 超廣角焦段就非常適合拍攝大自然的廣闊景色。 在飛鵝山拍攝燒天景色,我們可把燒天部份與九龍半島、港島完美收入鏡。 了解使用 Sony E-mount 鏡頭進行影片拍攝的四大獨特優勢。

24gm

機械設計善加利用最先進的光學技術,三個非球面鏡片元件佈局極為有效,加上無反光鏡相機獨有的短法蘭距背面,設計出重量僅為 162 克(5.8 安士)的鏡頭,小巧輕便,令人驚歎不已。 這款鏡頭配合雲台使用,是拍攝風景、快拍或影片的理性之選,或透過寬廣視角進行自拍亦極為合適。 可配合全片幅和 APS-C 機身使用,小巧設計,便於攜帶,流動性佳。 這款定焦廣角鏡頭將 G 24gm 鏡頭的高影像質素和美麗的散景融入小巧的設計中,做工出色,帶來流暢的直觀式操作。

24gm: 攝影 x 生活|國內外旅遊隨筆

相信有許多人購入 24mm 定焦,其中之一的目的就在於拍攝風景。 以這類用途來說,24GM 屬於一顆比較中庸諧調的鏡頭,它不會像以往的 ZA 鏡頭一樣特別強調對比與發色。 基於這樣的特性,或許在剛入手時會認為這顆鏡頭在拍攝風景方面缺乏特色,但也正因為如此,它帶給使用者更大的運用彈性。 對於「有其他 Sony 鏡頭,但光憑重量與尺寸數字,無從體驗 24GM 有多輕巧的人」,這個大小比較應該是個很好的參考。

快速、精確而安靜的自動對焦最適合拍攝靜止影像和影片,確保可即時捕捉重要的時刻。 好多相機用戶一般都會買俗稱「大三元」的大光圈變焦鏡頭組合,應付廣角、常用與長焦距的需要。 而 Sony G-Master 系列裡面 FE 16-35mm F2.8GM、FE 24-70mm F2.8GM 以及 FE mm F2.8 GM OSS 就是好多人夢想儲齊的一套鏡頭。 不過此大三元組合卻有個缺口需要補完,就是超廣角鏡頭最 wide 的一端只有 16mm。 雖然在 135 全片幅相機來說,16mm 已經非常廣角,用來拍攝風景一流。 但人總是貪心,小編曾擁有 FE 16-35mm F2.8GM,總是羨慕人家的 14mm 甚至 12mm 鏡頭,所以一直想購入一支更廣闊的超廣角鏡頭。

24gm: 中央解像度極高 邊緣成像優

在 24gm f/2.8 恆定大光圈之下最廣角端可做到 12mm 的變焦鏡頭,在市場上並不常見,所以這支鏡頭確實引起不少用戶關注。 今次 24gm unwire 小編就聯同編輯部同事,一起測試支超 wide 超大光圈新鏡,用雙腳走勻全港靚景之處,看看它的驚人威力。 最短對焦距離為 24 厘米(0.79 呎)(自動對焦)/ 18 厘米(0.59 呎)(手動對焦),提供出色的特寫性能。 可自訂的對焦固定按鈕、光圈環、光圈轉輪切換、線性反應手動對焦、防塵防潮設計,加上氟塗層前置元件,為靜態及影片拍攝帶來全面的專業控制及可靠度。 這是光圈 f/2.0 所拍攝的照片,未經任何裁切,可以看到畫面邊緣已經沒有口徑蝕的狀況了。

24gm

不過,無論是第一還是第二類,這些鏡頭都有一些缺陷存在,例如 28mm F2 仰賴數位修正,55mm F1.8 ZA 和 85mm F1.8 有色散和紫邊問題,同時口徑蝕也比較嚴重。 坦白說 24mm 這焦段要用在街拍用途還是有些勉強,原因在視角太廣,拍人的話侵略感還是太重了些。 24gm 另一方面 24mm 的廣角透視還是太強了些,在掌握構圖的平衡上確實沒有 35mm、50mm 這麼容易拿捏,不過若適當搭配 1.5 倍的 APS-C 模式,當成一顆等效 35mm 的定焦鏡也是不錯的。

24gm: 產品支援

下列拍攝範例我用了兩種不同的機身直出設定,可以給大家參考「濃」與「淡」兩方面的發色差異(當然,全部都是未經後製調色的機身 Jpeg 直出)。 若是使用 A7 II、A73 的使用者就比較可惜了,24MP在裁切後大約剩下 10MP,雖非不可用的程度,但畢竟還是少了一些畫素上的優勢。 最左邊是 24GM,中間是 Sony FE 85mm F1.8,最右邊是 Batis 25mm F2,這三顆的都是以輕巧著名、口徑同為 67mm 的鏡頭。

  • 使用廣角鏡拍攝時最擔心鏡頭會出現魚眼變形效果,令到建築物直線變圓形,不過我們在 FE 12-24mm F2.8 GM 上就看到較小變形現象。
  • 反而是 12mm 廣闊拍攝範圍令到拍攝星空的靈活性更高,遇到靚景都不怕影不盡。
  • 鏡頭雖然小巧,但備有對焦固定按鈕、對焦模式轉換器、光圈環、光圈轉輪切換和線性反應手動對焦,簡易直觀的操控讓拍攝更為舒適。
  • 可配合全片幅和 APS-C 機身使用,小巧設計,便於攜帶,流動性佳。
  • 不過對於高階鏡頭來說,輕巧與便宜倒不是很必要的因素,反而大多數的鏡頭會為了造就最好的畫質而將體積做得更加巨大,由此來看,不得不說既小巧又相對便宜的 24GM 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