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llage面試詳細攻略

接下來三十分鐘換了 backend lead 來找我聊,主要就是在技術的部分,令我驚訝的是他完全知道我,也知道我的前主管是誰,還知道我上禮拜去 shopline 面試。 這間面試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題目,非常好玩,因為面試時有答應面試官有一道題目不能發佈在網路上,所以這部分就抱歉了,只是親自體會,但這題目設計的非常有趣。 由於手上同時進行的題目超過三家,為了能夠精準的掌握時間投資效率,所以我想知道這間公司的題目值不值得的做,所以我自己做了一些題目寄信回去給 HR。 但如果是 Full stack 這個這麼好聽的職位,是要去和 BD 一起協作,然後往新的 event 開發,大概就是去接一些商業的東西來做,因為要 full stack 也就是說你要聽到需求之後一條龍自己做完。

  • 第三輪是 PM 和 designer,這邊就是放鬆聊天,還蠻開心的。
  • 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去分析自己做過的專案,更有條理地展現出自己知識的深度與廣度。
  • 面試時間雖然拉得比較長,但是 HR 跟進的非常快,基本上每一關結束隔天就會有下一階段的安排。
  • 所以就說還會再丟一個作業給我,還跟我說可做可不做,如果不做就中止,但就覺得很怪,很少聽到面試官會給這種要不要隨便你的感覺。
  • 半天下來真的是非常緊湊,建議中午 lunch meeting 的時候吃飽一點,面完的瞬間有夠餓(後來才想到零食桌有很多零食飲料,我一個都沒拿…)。
  • 在這邊也建議求職者,未來面試前也可以準備「閒聊話題」,不只是和面試官的輕鬆閒談,一旦有機會接觸到現職同事們,也能在自我介紹時有個交談的切入點。
  • 依據當時收到的題目後,提煉出「How Might We」開始做作品,最終成果需是 Hi-Fi Mockup。

因為不知道視訊會議會到甚麼時候結束,如果超過租借時段可能就代誌大條了。 後來覺得我如果進了團隊會比較著重在後端的 API 開發,也有機會碰到 devops piccollage面試 相關的部分,所以就問我有沒有寫過 API 的經驗,可惜實話就是沒有,只知道大概怎麼寫而已。 就我的觀察,人在職場待久了,漸漸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但有些人其實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所以在找工作、轉職、轉換產業的時候,面對人力銀行中各個產業、各個職務會感到迷惘、沒有方向。 因為用的是刪去法,一旦面臨多個選擇時,反而會不知道該如何進行下一步。

piccollage面試: 面試過程

午餐時也和同事們一起吃飯、聊天,而那天剛好是公司六歲生日慶祝party,我當場加入佈置的行列,著實感覺到熱情的公司文化。 piccollage面試 整個下午一連串和的面試環節設計,都是為了依照我的興趣專長來發揮,另外也讓我實做平常實習生們會做的事,讓我知道如果真的加入後,會面臨什麼任務。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未來求職者們也想去租借會議室進行視訊會議、視訊面試,記得預留前段測試的時間,像是視訊軟體功能熟悉度、牆面背景位置等。

piccollage面試

在和 CTO 面試的過程中其實也發現彼此想法上有一些落差。 最後一關是和 director 視訊面試,沒有考技術,偏向 culture fit 吧。 因為我對於趨勢的團隊和工程文化很感興趣,director 很詳細地跟我說明了他們的 DevOps 文化。 這邊指的不是軟體開發流程(e.g. CI/CD)的那個 DevOps,而是持續地用 data-driven 的方式,去改進產品和客戶的滿意度。

piccollage面試: 產品

新創公司內的 php 的大神,感覺很年輕,對技術規範很熱忱,整個過程中大概就是一直挖技術、問 C10K、高併發、我的技術部落格寫的內容討論,沒感覺有挖人格特質的部分(也許不是第一考量?)。 後來大概他們比較關心的還是 performance 的調教吧,問我在這方面的著墨跟經驗,不過聽完他們應該也覺得還好。 一開始收到信很興奮,算是我滿想去瞭解的公司,寄了個題目給我,希望我在指定時間以前完成,做完之後我利馬回信附上作業,但是直接蒸發,寫了兩封信過去都不回。 過程中的問答就是聊天,完全沒有壓力,也很坦白的說他們希望找到英文好的工程師,畢竟他們公司的主管需要用英語溝通會更順利。 主要是聊我之前做過的東西、一些開發習慣,還有對於這些技術的掌握度,會比較著重在探討個人特質,包括我之前會去做一些什麼事情改善團隊的效率之類的,或是對產品的想法。 後來因為覺得這個面試官非常令我印象深刻,猶豫很久要不要去當他的下屬,但是礙於和自己的規劃上應該還有更吻合的公司,於是就選擇婉拒了。

面試時間雖然拉得比較長,但是 HR 跟進的非常快,基本上每一關結束隔天就會有下一階段的安排。 Trend Micro 是朋友內推的,雖然公司性質跟其它家比起來不太一樣,但自己合作過不少這裡出來的高手,想藉由實際的面試多了解它們的工程文化。 一開始碰的東西比較雜,Android、ML、web 全端都有碰過。 現在則專注在後端(Node.js),主要使用的語言為 JavaScript、Java 和 Python。 因為多國成員的組成,所有的文件紀錄和Slack上的溝通都用英文,開會、討論時則是看情況,有可能中英夾雜。 長期下來我能更直覺的用英文作反應,並且學會 how to use English properly at work.

piccollage面試: 第一次面試

面試官一般也會表現得心有戚戚焉,於是我們越講越 high,卻默默在別人心裏留下出個不斷抱怨的形象。 我猜是我的目標公司大多規模比較小,成員間合作緊密,且都很以公司的文化自豪。 一個新成員的加入,是否能在團隊起到良好的化學作用很重要。 加入 slack 後會給一個回家作業,內容就是完成先前二面的系統,需要包含測試和說明文件。

在過程中和 HR 聯繫,感覺上都是要回不回的,回信問他有沒有收到信件,就說最近搬辦公室很忙所以很慢回,覺得一直找藉口什麼的感覺很差。 對於公司來說,這個職缺的優秀應徵者越多,它就越不擔心你拒絕 offer。 對於面試者來說,手上同時握有的 offer 越多,就越敢和公司協商 offer 內容。 第三輪是 PM 和 designer,這邊就是放鬆聊天,還蠻開心的。

piccollage面試: 主要目標:

國際化的團隊組成和工作環境也是 PicCollage 非常吸引我的地方。 第二輪是跟新產品的 PO(product owner)交流,問題會比較偏向個人特質、職涯規劃方面。 當然產品的討論和公司發展也是重點,可以事前先多做功課。 我的話是因為本來就是 Hahow 的長期使用者,對線上教育這塊也一直有興趣和關注,所以聊起來自己還蠻興奮的。

  • 不過大概就是問了我一些「什麼東西是我做的」,那這部分其實就很難說,因為很多東西確實都是合作完成的,然後大概就是嫌我經驗雖然三年,但表現的差他的四年好像很大一截。
  • 通過這麼嚴謹又冗長的面試流程,可以理解公司在用人是相當謹慎的,文化與能力都相當看重,所以需要不同夥伴來評估這位候選人是否適合團隊。
  • 數位轉型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至大企業面臨數位化、數位轉型的挑戰,從轉型策略開始佈局,實現數位轉型力刻不容緩,轉型策略需要重新規劃。
  • 我在前公司擔任英語教學機構的分校經理,憑藉對英語教學的熱情,從實習生開始做,一做就是 4 年。
  • 公司文化方面,面試過程可以感受到他們強調的公開透明。
  • 因緣際會看到 ihower 的文章有在找 Rails deveoper,很幸運的被邀約面試,那時候我剛從上一份工作離開,連履歷都還沒準備好,就因為推薦而有機會進行面試。
  • 後來大概他們比較關心的還是 performance 的調教吧,問我在這方面的著墨跟經驗,不過聽完他們應該也覺得還好。

而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希望也能對他人有所幫助。 第一輪是和兩位工程師進行技術面試,問了 JavaScript 以及兩到三題演算法(難度 easy 左右)。 後端的一些知識點也有聊到,但整體來說沒有遇到太刁鑽的問題。 Shopback 我以前曾經面試過,中間因為個人原因沒有繼續往下面。 所以這次就直接先發作業給我,然後再和 engineering manager 電話面試。 建議就是放輕鬆、保持交流,想像你和面試官是要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piccollage面試: 瞭解自己,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

當你未來要 Pitch 給老闆的時候,先展示 Main Flow,用最簡單的 3 句話囊括你的提案要解決的問題/帶來的價值。 關於接觸到這類產品,是大學拿到人生第一台平板,也是 IG 剛出來的時候,就安裝了生態系旁支的產品 PicCollage、PhotoGrid 來輔助自己做圖,就這樣拼圖了十年。 數位轉型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至大企業面臨數位化、數位轉型的挑戰,從轉型策略開始佈局,實現數位轉型力刻不容緩,轉型策略需要重新規劃。 其中也問到滿多基本的觀念,比方說發一個 submit 請求出去之後 server 如何回應,中間會經過什麼。 然後有考情境題,問我如果 dcard 官方發一個連結給每個用戶,點開連結的問卷要如何確定是本人填?

piccollage面試

面對人生第一場 Video call,實在不希望臥室裡面的房間牆面出現在面試官眼前(笑),所以我特別跑去小樹屋租借了會議室空間,穿上面試服裝,準備迎接人生第一場視訊面試。 所以對於那些很想去的公司,我們可以打聽一下整個流程走完大概要多久,然後盡量將面試結果出來的時間排在一起。 以我這次面試來說,所有的結果幾乎都在同一兩周內出來,那就比較有空間可以去做協商。

piccollage面試: 職場熊報

為了準備,同時也找幾個朋友快速訪談,取得有用的見解 piccollage面試 。 光是當初的文件梳理與資料搜尋大概花了一個工作天的時間,如果能重來,我會直接從解決方案著手,再回來把脈絡補齊。 雖然大學主修英文系,對講英文本來就不陌生,但用英文進行面試,還是頭一遭!

piccollage面試

希望未來繼續做賦能 的產品,幫助人們「創造」任何事物。 說起如何進入PicCollage的,至今都覺得不敢相信。 在外界看來,這是一個彷彿烏托邦、擁有最快樂工作環境的地方。 身而為人,若能把好好生活,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那麼就能夠把更多的創意和能量帶回工作,成為正向的循環。 產業專欄採訪業界專業人士,分享業界達人獨到見解,提供各領域不一樣的思維,透過訪談了解受訪者成功背後的故事,從中獲取新知。

piccollage面試: 公司理念

接著分享螢幕,開始 pair programming。 題目是一個常見的系統設計題,使用的語言和框架沒有限制。 雖然一週後收到了拒絕信(當下真的很難過),不過能走到最後一關已經很幸運了,面完之後整個精神都耗盡,只想好好睡一覺。 通過這麼嚴謹又冗長的面試流程,可以理解公司在用人是相當謹慎的,文化與能力都相當看重,所以需要不同夥伴來評估這位候選人是否適合團隊。 這就得回歸到自己是否真正瞭解自己,只有真正瞭解自己的人,才能在面試過程中自信展現個人特質。 「真正瞭解自己」這件事情看似容易,其實是需要時間沉澱、自我探索。

PicCollage 有 Take piccollage面試 Home Quiz(於初次面談後),題目會揭露於 Google Doc,從題目給予的情境訂出主題,開始做設計作業。 即便心中會有一些鎖定的目標,但最初期還是建一個 Notion 表格列出自己的求職條件,也作為自己最後過濾不同 Offer 的參考。 但條件一多的話,也要思考能取捨或犧牲的,以及產品發展性來限縮求職條件。 就像跟 YouTuber 劉芒拜月老一樣,條件清楚列出、朗誦出來(?),方向越清楚才知道如何判斷市場上的寶藏職缺並消除雜訊。 由於求職意向也會多看外商與組織編制完整的團隊,期許自己不止在設計,產品策略、數據感、創業思維等方面也可以 Level up,所以這次準備的面向就是紮實的往 Product Designer 走。

piccollage面試: 面試心得、求職秘笈與工作經驗分享-面試經驗談

最後的提問時間,因為趨勢的團隊規模很大、產品線很多,所以我比較針對該職缺的工作內容進行提問。 幾乎是當成公司一期 Sprint piccollage面試 收到的專案工項來做。 由於拿到作業題目的時間大概工作天剩下一個週末,平日還要上班,等於是兼差性質在做,到 Design Challenge Review 關卡時,其實只完成 Mobile 版本。 (還是壓底線,最完整的是文件,再者才是這份手機稿版本)。

作業我覺得蠻有意思,要寫一個 Node.js 的 module 提供給其他開發者使用。 相較於平常工作中,大多時候是將商業邏輯轉換為程式碼,然後搭配框架來完成需求。 面對到一個通用的 module,想要同時兼顧易用、易擴展和易維護性,在設計上就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我後面有和面試官稍微聊到這部分,若是比較資深的工程師,他們會希望在作業上能展現更多程式架構的能力。 還記得我的 On-site interview 是一個很好的體驗,根本像公司參訪一樣,想問什麼都可以問、想玩什麼都可以玩(例如玩貓?XD),第一次看到辦公室裡竟然有鋼琴、懶人骨頭沙發、滑板、還有遊戲區?!

piccollage面試: Q:對比過去身為面試官的身分,如何應用在現職公司的面試準備? 當時有沒有任何讓你印象深刻的招募面試經驗?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