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豆干包7大優點

基隆廟口小吃一堆,但是有二樣小吃只在基隆有得吃,別處沒有(就我所知),一樣是豆干包,另一樣是仁愛市場的豬肝腸,豆干包有很多攤子在賣,但是……口味平凡佔多數啦。 不過基隆手工現烤的吉古拉外皮酥脆,魚肉的鮮味在嘴裡散開,是其他地方較難嘗到的好滋味。 且在地人不只會單吃吉古拉,在外用餐點什錦炒麵,幾乎都會看到吉古拉的身影,甚至不少家庭炒菜時,也會加入切片的吉古拉,可以說是相當百搭的食材。

劉銘傳路的〈老店豆乾包〉於民國50年代開始營業,至今已經超過一甲子,「老店」名副其實。 這油豆腐外酥内嫩,本來就是我吃麵攤必點的小菜,而絞肉鮮美有彈性,不會死鹹,難怪豆干包的乾吃是淋上了甜辣醬,豐富了口感。

基隆豆干包: 基隆小吃充滿道地海味!手工炭烤吉古拉、大腸圈 5間快列入清單

基隆|老店豆干包注意看,基隆豆干包裡面包的是絞肉為主的餡,不像淡水阿給包的是冬粉之類的,吃將上來比較有飽足感,同時多了肉香、肉甜都,總之不管啦,就是比阿給好吃…而這家也是個人覺得基隆豆干包中最好吃的。 基隆|老店豆干包基隆的魷魚焿和台北那種純魷魚的魷魚羹不一樣,主要是外層包了魚漿,一口兩種脆Q,同樣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魚鮮,那便是基隆才嚐得到的美味。 基隆|老店豆干包再說基隆的魷魚焿,一般來說為以旗魚漿製作,口感相當脆且帶著一定程度的Q度,和台北的魚羹不太相同,又或者那差異只有基隆能一口便明白。 基隆|老店豆干包上桌時我發現,這「米粉炒」好像有一點不一樣,以前的「米粉炒」比這起碼粗上一倍,口感端也比較沒那麼的脆,味道倒是差不多,但感覺乾了一點點,然後就是以前「米粉炒」一定會放的韭菜放得不多,而以豆芽菜替代。

  • 基隆|老店豆干包友人提醒我才發現,上面寫的是「米粉炒」,下面卻寫「炒米粉」,好奇問了大姐,說是很多外地客不知道「米粉炒」是什麼,所以…用大家比較容易了解的「炒米粉」。
  • 基隆|白磚厝肉圓賣的東西很單純,就是肉圓和湯品,湯有同樣具基隆名物特色的豆干包、魷魚羹和全台到處都有的香菇貢丸湯,當然也可以叫上一碗綜合湯。
  • 要不,你問問基隆人,他口袋裡一定有一、兩家名單可以說嘴。
  • 基隆|白磚厝肉圓說完肉圓接著聊配基隆肉圓的湯,硬要說肉圓本來就百搭,但在我記憶中的老基隆味那得是魷魚羹,比方說孝三路巷口(現在有店面)的那兩家就是完美的組合。
  • 劉家端出招牌臭豆腐(加分局),企圖挽回頹勢,泡菜普、脆皮普、臭香普,看來有許多人介紹的店,還是會有雷。
  • 又脆又Q,咀嚼端同時擁有兩種海鮮的甜度,是基隆魷魚羹最大的魅力,也是個人將著手寫的「基隆十味」中必然有其一位的基隆小吃。
  • 福州丸以包餡知名,但基隆地區對包豬肉內餡的魚丸接受度似乎不高。
  • 此種店家爐台上通常置有兩鍋,一鍋是煮肉涮料的,另一鍋則是熬菜頭和同煮魚漿浮水的高湯鍋底,時不時店家會往涮鍋添入菜頭高湯,確保湯汁清甜不渾,同時保有肉脂香。

我就想問明明基隆離台北這麼近,明明基隆這麼多美味的小吃,怎就流不到台北? 廟口小吃35攤吃到吐總整理,一舉攻略小吃、正餐、甜點(小虎吃貨團),雖然這篇文章已經幫我騙了60多萬的流量,但我一直很想另啟一篇美食,分享我這個老基隆人的味覺記憶。 「味是故鄉甜」是主標,副標是「被台北人誤解的基隆美食」。 這篇就先來聊聊,三樣被台北人誤會的冤案,這家店一次幫三樣基隆小吃翻案,洗洗你的三觀。 說它是豆干但其實口感比較像札實一點的豆腐,或稱管它叫油豆腐也成。 煮時把豆干包丟入湯中二次煮熟後,簡單調個味就能上桌。

基隆豆干包: 基隆市『基隆豆干包』 | 精選TOP 15間熱門店家

烏龍麵不論是湯的或是乾的都很推薦,我個人麵食類大都愛吃乾的,店家會詢問是否要加醬汁,熱麵帶出油蔥酥及調味的芹菜末香氣,烏龍麵條口感Q彈、扎實、不軟爛,這是我愛的口味。 黑白切建議一定要點吸滿湯汁的油豆腐及吉古拉,還有天梯及小肚都處理得極好,配上薑絲再加上生辣椒醬,很夠味。 除了大腸圈,來基隆記得一定要點吉古拉,就是竹輪。 基隆因漁產豐富,這裡的吉古拉使用真材實料的鯊魚魚漿、火爐炭烤而成,幾乎所有麵店及小吃攤都會有這一味,Q彈的口感沾著甜辣醬,讓人欲罷不能。

這可是廟口夜市素以聞名的特色小吃,來了基隆可是要把握機會嘗嘗。 平均價格為60元一碗,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現場的鼎邊趖的製作過程。 除了經典臺式早餐–燒餅、油條外,蔥油餅跟水煎包也是基隆人的在地味。 基隆蔥油餅跟宜蘭那種厚餡三星蔥餅風格迥異,走的是一種海港鹹香薄片酥脆油炸煎後所綜合起來的美味。

基隆豆干包: 11.17 基隆 劉銘傳路11巷無名麵攤

基隆|老店豆干包大姐說這裡的豆干包要淋甜辣醬才知對味,我心想這又不變成淡水阿給(笑),不過加了這甜辣醬真的變好吃了(笑)。 其實說了那麼多笑話,只是要說基隆的小吃其實有其特色,是台北人比較不知道的,諸如大家常常討論且熟悉的「竹輪」和「吉古拉」的差別。 那次來基隆,不妨也到這店,一次把三樣基隆特色小吃豆干包、魷魚焿、米粉炒一次解決。 大姐說這裡的豆干包要淋甜辣醬才知對味,我心想這又不變成淡水阿給(笑),不過加了這甜辣醬真的變好吃了(笑)。

基隆豆干包

因為當時天氣超好,所以真的要掃攤還挺辛苦的,但還好在地好吃的東西不少,所以就算揮汗如雨也要一攤攤地吃~而步行嚐的第一攤,就是60年老擔的「魚丸伯仔(豆干包)」及馬路對面的「阿婆蜂蜜茶」。 是老闆的父親,從大陸來台後,為了謀生跟著同鄉一起學習做的。 基隆豆干包 只是早期在汕頭的時候,是用豆皮製作,到了基隆之後,為了讓大家吃飽,換成油豆腐。

基隆豆干包: 文章分類

豆干包不是阿給,這是不要跟基隆人說的玩笑話,就像吉古拉絕對不是竹輪一樣(笑),有關於豆干包的故事和種種,早前我在老店豆干包一次告訴你三種被台北人誤會的基隆美食:豆干包、米粉炒已然提過,這篇就不多解釋,因為那家豆干包也是個人最喜歡的。 近十年沒來,發現它變得跟我記憶中的不太一樣,早前菜市場般的巷弄不復記憶,那白磚建成的廚灶也不見蹤影,倒是如今店面巷口的老宅以舊還可以看到外牆的白磚和改建後的現代鋁窗,還有淡淡斑駁的「長安藥房」四個紅字,多少還附合老店的氛圍。 說個題外話,前陣子有一位朋友,說想要開一家咖啡甜點店,想找有花地磚的老建物,我便跟他建議說基隆一大堆…。

基隆豆干包

「這還是我居住的地方嗎?」──詹傑沒有因為工作搬到台北市中心,他還住在原來的出生地,附近有越夜越熱鬧的崁仔頂魚市場。 基隆豆干包 隨著熟悉的建築一棟一棟挖除翻新,巷弄的人情日益淡薄,他戲稱「基隆車站很像外星球,誰能想過,我小時候到台北,是很不得了的大事,就好像要去紐約一樣」。 有些小吃店,扣除醬料就沒有特色了,我覺得8號的炒米粉或是炒麵,就算你不加任何調味料,他們僅僅用簡單的蒜泥與醬油調味,這樣吃也很棒,咀嚼之中就能感受到微微的蒜香。 來這吃餅是一定要來上一碗餛飩湯,才是最在地的組合。

基隆豆干包: 海鮮熱炒

魚漿讓豆干包多了一種鮮味,豬肉、油豆腐、魚漿的香氣非常搭,一碗豆干包裡就有兩大塊,份量足以半飽,當正餐吃也沒問題。 品嚐過基隆限定版美食不少,如豬肝腸、吉古拉等,但一直少了豆干包這一味,有人說很像淡水阿給,今天有機會就來看看兩者間有什麼不同。 David Cheng 基隆豆干包 1999生,創辦地方飲食網誌「基隆美食隨筆」,以多聽多閱精緻吃作為人生志向,現從事海運相關行業。 基隆豆干包 分層香酥的油酥餅皮內,包裹著先是綿密甜腴白豆沙餡,再來才是炒製辛香四溢的魯肉咖哩角,入口甜鹹交錯,其中鹹香肉丁更是越嚼越是出味,來基隆一定得試試,咖哩肉餅說不出的幸福。 0,搭一份麵線、配一碗燙青菜,價格實在而且相當好吃,林家的湯汁做的比紀家鹹一點,肉脂香充分融入湯中,加上去油去沫做得徹底,湯汁喝起來乾淨俐落。

而在基隆,吃蔥油餅必定搭配餛飩湯,是早餐絕妙組合,絕對值得一試。 最後一項是從廣東福建一帶傳過來的小吃——「豆干包」,為油豆腐外頭裹著魚漿,和淡水阿給乍看相似,實際製作方式和吃起來卻略有不同,其中最大的差異就是豆干包裡頭是沒有包粉絲,而是使用大塊的油豆腐塞滿餡料,讓人只需要花銅板價就能吃飽。 基隆豆干包 尤其是這間「孝三大腸圈」在基隆仁愛區的孝三路飄香近一載的時光,不僅是觀光客的必訪店家,更是在地人熟悉懷念的好滋味。

基隆豆干包: 基隆魚丸伯仔

豬肝腸也是一項基隆獨有的特色小吃,是使用豬肝與肉製成的香腸。 基隆豆干包 不過,它不像香腸一樣添加大量亞硝酸鹽醃製,而是每日使用新鮮食材製成,保存期限短但相對地非常新鮮。 基隆的咖哩除了混合沙茶,市區也常見咖哩炒麵,但多半使用咖哩粉,七堵咖哩麵則是受日本咖哩影響改良,特別的是店家先炒成濃稠的咖哩醬,舀上一大坨直接放在烏龍湯麵上,客人自行攪拌後就成了濃郁湯麵。 往基隆車站旁的忠二路往崁仔頂走,途中林立的卡拉ok、小吃店,帶點林森北路的氣息。 注意看,基隆豆干包裡面包的是絞肉為主的餡,不像淡水阿給包的是冬粉之類的,吃將上來比較有飽足感,同時多了肉香、肉甜都,總之不管啦,就是比阿給好吃…而這家也是個人覺得基隆豆干包中最好吃的。

基隆豆干包

又脆又Q,咀嚼端同時擁有兩種海鮮的甜度,是基隆魷魚羹最大的魅力,也是個人將著手寫的「基隆十味」中必然有其一位的基隆小吃。 圖片來源:基隆海嗨編輯室攝影火鍋料常見的「魚餃」,也是常見的魚漿製品,而你只要在網路上搜尋基隆魚餃,清一色都會跳出「三記魚餃」,可見它有多出名! 根據三記魚餃官網敘述,創始人來自廣東汕頭,當年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時,把家傳製魚漿的方法一併帶了過來,之後更加入蝦仁,花枝,沙茶醬,香菇,咖哩,研發出多種不同口味,除了是許多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美食,也是不少外縣市民眾來到基隆的必買伴手禮之一。 圖片來源:基隆海嗨編輯室攝影外地人第一次聽到「吉古拉」應該是滿頭問號,其實吉古拉是從「竹輪」的日文發音而來,由日本人傳入台灣。 不過就外觀而言,吉古拉與外縣市常見的竹輪還是有所不同,吉古拉較細長,口感也較有嚼勁,而竹輪則是厚實,口感比較像魚丸,這兩者各有自己的愛好者。 店裡主要買的是麵和魚丸湯,當然也包含了豆干包,另外帶路的朋友知道我愛吃焢肉特別推薦了少見的「花雕焢肉飯」。

基隆豆干包: 推薦文章

再說以前基隆的湯,不管是魷魚焿,還是豆干包裡面一定有「冬菜」,另外配菜多半也是芹菜段,有時也擱香菜,同樣那種味道興許只有基隆人才能明白。 粉像淡水阿給……,是啊,只是淡水阿給塞進油豆腐的是粉絲(fancy?),清楚一點解釋,就是炒過的冬粉,而豆干包是塞肉燥。 豆干包很便宜,一份兩大顆,只要NT$25 ,可以沾醬吃乾的,也可以加魚湯,還有冬粉、魚丸,通通50元有找,這裡是只要50元就能吃飽的好地方。 圖片來源:基隆海嗨編輯室攝影來基隆吃過「燒賣」的民眾,可能會驚呼:這裡的燒賣怎麼各個都是大塊頭!

論基隆美食「肉圓」,對外地的觀光客而言興許浮不上檯面,但以基隆人的日常來說,要寫本基隆美食的書,絕絕對對夠資格專開一個篇幅好好聊上一聊,吃上一吃,甚至可以說現在咱們聊的「基隆美食」欠肉圓一個公道。 要不,你問問基隆人,他口袋裡一定有一、兩家名單可以說嘴。 之於我這家擁有一甲子功力的「白磚厝」絕對當中的代表。 完成的豆干包也可以外帶回家自己煮,和魚丸一樣,一份(盒)是$100,豆干包一盒是8個,魚丸的話米米就不是很清楚了,用餐時沒有看到客人外帶。

基隆豆干包: 基隆魚丸伯仔|基隆在地專賣豆干包料理就只有基隆跟九份兩家店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