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圓通寺7大伏位

民國四十三年三月達殊尼師往生,再由正根尼師接任住持。 埔里圓通寺 現在的覺靈寺是最近幾年才重建的,大殿供奉釋迦牟尼佛,依循原齋堂時的供奉。 由於地勢雄偉,平日遊客不少,香火十分鼎盛,加上七十三年落成的慈雲塔,廣收各界骨灰安奉,並為人作超渡、普渡,成為寺中最經常的經費來源。 德華寺從吳朝宗居士開始至正根尼師是第四代住持,在正根尼師之前的德華堂,基本上是屬於子孫廟,演變到後來卜卦、算命皆在寺裡進行,這裡還曾一度作為停屍之所。 正根尼師住持之後除在硬體上大加整修之外,也將因沒落而衍生的陋習一併整頤,據說在整理堂內時清理了五卡車的舊壞之物。

埔里圓通寺

同時惟一長老尼與傳根法師再請師,前往新加坡菩提佛院,傳授五戒、菩薩戒。 禪聞尼師見此情景,當下立下宏願,在自身學識及經濟上有所成之際,定將建一座講堂於此。 埔里圓通寺 信徒的護持,於民國六十五年動工,至七十年方完成大雄寶殿、僧房、齋堂、寮房、山門等工程,同年舉行落成安座人典,並傳授在家菩薩戒。

埔里圓通寺: 南投縣竹山鎮佛教

爾後講堂定期於每週六晚在大殿一樓講堂講經,每月農曆初一、十五晚領眾於二樓大殿講經念佛,有效地接引了草屯地區的信徒。 不久禪聞尼師又在寺內創辦圖書館及慧音幼稚園(今已更名為文允托兒所)。 但由於該地屬農業用地,原則上不得興築,後來在縣長林洋港先生准予變更用地之下,初設通道,但公文幾次在省府處被駁回,廷宕兩年餘。

埔里圓通寺

位在山中的靈巖山寺風景秀麗,青山綠水環繞,猶如一處人間淨土。 禪聞尼師可說是一位傳奇人物,俗名沈嬌蓮,民國十五年生,南投草屯鎮人氏,民國三十四年於南投碧山岩寺如學法師座下祝髮出家,法名禪聞,別號禪褘。 由於出家前禪聞尼師未受教育,出家後便積極地在寺中接受漢文教育,中文基礎因而立下根基。 民國四十七年入新竹壹同寺女家佛學院就讀,五十六年入台北慧日講堂之太虛佛學院,五十九年募建慧音講堂,六十年自太虛佛學院畢業。 圓迪寺位於埔里鎮觀音山,佔地約一甲餘,舊大殿為平房式建築。 民國81年12月落成,三層宮殿式新大殿,每層約二百餘坪,一樓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與地藏王菩薩。

埔里圓通寺: 圓通寺寺廟簡介

第二任住持達禪師姑,於民國六十五年圓寂,第三任住持達精尼師,與主任委員達聖法師,共同策劃寺內未完工程,繼續興建,直至民國六十六年方始完成,同年舉行落成典禮。 圓通寺之構建,共費時五十一年,歷經兩代三任住持,才完成此一道場,誠屬不易。 現任住持如慧法師,民國四十二年依妙清法師剃度出家,中國佛教三藏學院畢業,學佛之餘,喜丹青書法。 為完成當年師願建造一座經書館,專供研究佛學使用,於民國七十一年完成圓通寺圖書館一座。 第一代開山劉春鵬居上,法名雲淨,生於日據明治三十二年(一八九八),二十六歲時於竹南慈善堂皈依,原為齋教龍華派,昭和三年十二月任奉善堂住持。 埔里圓通寺 昭和五年於台中佛教會館同德林法師研究佛學,後在獅頭山元光寺受戒。

以此寺風,持戒為本,淨土為歸;念佛為因,成佛為果;以期四眾弟子,修學聖道,知所歸趣,圓通寺目前常住約有六十餘位法師,結夏期間更多達八十餘人。 在「台中干城車站」,搭乘前往南投埔里的全航、國光號、南投客運等均有到達埔里市區,建議於埔里市區租輛機車或汽車,再往南環路方向前往,左轉南安路直走,過中正路,見到靈嚴山寺路標指示,右轉直行可至。 本會同霑法喜,曾參與二年度的法會盛事:於二〇一二年二月九日前往參與該法會,供養長老一百位,法師六五二位,合計供養七五二位僧眾;又於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七日前往參加,供養與會僧眾八一一位。

埔里圓通寺: 南投縣廟宇寺院

保善寺有重建的痕跡,例如懸掛於大殿前的「桃源山保善寺」匾,落款人是倪文亞,時間為丁卯年(七十六年)。 而且於寺外的一只香爐,則有「辛酉年臘月吉旦」字樣,辛酉年是民國七十年。 回想本園先董事長上玄下清大德與先住持上達下超大德,有鑑於竹山地方人口驟增,由農業轉變為工商業社會,職業婦女日增;本著宗教熱誠及響應政府鼓勵私人興辦社會福利事業之宗旨,於民國53年8月創辦了「培真托兒所」。 67年9月因需要更寬廣的幼兒活動空閒,並提高幼教師資,故斥資興建現址園地,同時向政府申請幼稚園設立。 埔里圓通寺 本寺之實際負責人達超法師,偽籌建本寺,奔波辛勞,民國六十三年,不幸,積勞成疾,於民國六十四仲冬圓寂,因其病故,影響本寺工程進行至鉅。

  • 保善寺佔地並不大,比較像一般的民居,入寺即見大殿,大殿內供奉觀世音菩薩。
  • 寺院門口的左右側各有一座巨獅及巨象石雕,氣象莊嚴,走入山門拾級而上,即可看見圓通寺的大殿,由於耗時甚久,因此歷來興築融合了多種風格,基本為仿唐式的造型,卻又略具日式風味,反映了臺灣的歷史與人文。
  • 圓通寺目前常住約在三十餘位法師,以律宗及淨土宗共修,除了每個月月底、十五有例行的誦戒之外,每周還有佛七法會,即陰曆十六日~二十三日。
  • 在結夏安居時往往共修人數多達七、八十人,法務相當興盛。
  • 圓通寺為十方叢林,素以持戒唸佛為主理修行法門。
  • 一年共有五次法會,即一月十九日、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十月十八日、十二月八日。

地藏院建地寬廣,除了有僧眾在此用心辦道之外,平常有各種法會活動,寒暑假亦有舉辦各種夏(冬)令營的活動,是一座相當有活力的道場。 白毫禪寺創建的目的和一般寺院大不相同,日前寺院以輔導青少年為首要工作,每年舉辦國中「無塵學」,對象是小學升國中這一階段的肯少年。 因為這一階段的青少年正處於性格跳動、情緒激烈多變,在辨別是非能力薄弱之下,若不加以輔導,很容易偏離正軌。 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學校就與白毫禪寺合作,將這一階段的青少年朋友送到「無塵營」。 埔里圓通寺 例如台北市教育局自八十一年度起,使與白毫禪寺合辦「國中無塵營」,每年分四梯次進行。

埔里圓通寺: 南投縣一貫道

永坤法師俗姓曾,寺院歸附在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是屬日式僧侶,娶妻在寺中生活,目前其遺孀及一女在負責大部分寺稱,寺院除少部分法會,主要經費是寺中有經營花卉盆栽,永坤師法師之女至今仍未嫁娶。 羅思維家族原是居住在楊梅的客南投縣國姓鄉南港村長石巷57號(已廢)家人,在羅思維時來到北山坑現址開墾,初期是種植雜糧如地瓜維生,生活相當清苦。 羅思維往生後其子羅賀珍繼其衣缽,但持齋奉佛及誦讀經典則縮減為每月初一、十五舉行。

埔里圓通寺

根據民國八十五年「埔里覺靈寺碑記」得知,覺靈寺(原名覺靈堂)是建於民國六年,由范阿房發起創建佛堂,但有最早傳說覺靈堂是建於日據明治三十八年(一九0五),以及建於大正十四年(一九二五)兩種說法,原為齋教龍華派佛堂。 入殿內的香案上供奉觀世音菩薩,左右脅侍善財、龍女。 大殿供奉三寶佛,其中又以中座本師釋迦牟尼佛山座於最前。 (~1940)所創之龍華派齋堂,昭和十五年(民國二十九年)吳朝宗去逝,由其子吳坤金(1906~)法號普堅繼任。 民國六十六年齋堂因後繼無人,故而敦請正根尼師師徒三人前來住錫,民國六十七年四月正式進駐。 聖音禪寺建於民國五十九年農曆十二月,工程歷時五年,於民國六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落成,建地一千二百坪,分大殿及左右廂房。

埔里圓通寺: 埔里圓通寺聖照老和尚 圓寂

圓通寺建立於1926年,距至現今規模歷經51年,亦即1977年才落成所有建築。 寺廟創立時,適逢日治時期,故建築風格融合了日本、西洋及台灣傳統等三種風格,與一般台灣宗教建築的色彩豐富、繁複雕刻有很大的不同,是一間蠻為樸實無華的佛教建築。 圓通寺主祀釋迦牟尼件,副祀則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蕯等。 目前常住約有四十餘位法師,結夏期間更多達五十餘人。 以律宗及淨土宗共修,除了每個月月底、十五有例行的誦戒之外,每月還有佛七法會(陰曆十六日~二十三日),提供四眾弟子共修機會。

翌年八月再參學於志圓法師,時兼任杭州西湖廣化寺之監院。 經週年有半,乃迎志圓法師來台,為全島巡迴說法。 後自大正十四年至昭和五年之間奉職於桃園軌道中歷老街發著所。 同年七月到竹山地方演講佛教,殊有感動一般,遂受常地養善堂管理人魏鴻綿及關係者十餘名議決為該堂主,委任其整理堂務並掌管一叨。 翌年三月出私財購住宅,充為堂舍,號曰馨蓮堂,以為弘法利生之根據地。

埔里圓通寺: 圓通禪寺(圓通寺)

由於白毫禪寺座落的面積相當廣,先期工程雖然大部分已經完工,但未及完成的殿宇仍在。 日前完成的部分主要是天王殿、大悲殿,大雄寶殿及兩廡的部分,末完成的部分是的部份是後方的西方三聖殿。 由於建築雄偉,從遠處眺望,可以感受磅礡的氣勢。 白毫禪寺是最近幾年初興的道場,其開山為禪心法師,早年封門自修,曾在監獄中弘法之時,有感於工商發達之後,所遺留下來的多病諸弊,促使他有創建人道休息站一一白毫禪寺的念頭。 初建完成的玄奘寺共分三層,一層大殿供奉玄奘大師取經雕像一尊及鰲魚觀音大士像,二樓為講經堂,三樓供奉玄裝大師靈骨。 民國三十一年,日本人在南京中華門外的大報恩寺,發現裝有頂骨的大石匣,但匣上所刻的字跡已難辨現。

  • 我們是桃米社區發展協會、桃米休閒農業園區推展協會和新…
  • 民國七十六年工程完成之前,印德法師委由香港西方寺的永惺法師自緬甸迎回一尊六尺高的白玉佛,七十六年初夏正式更名為玉佛寺。
  • 王連科居士自知此夢非比尋常,恐有不凡高僧來此,原本計劃下山買菜,特佇候至十時。
  • 大道法師在民國四十六年前後尚佳錫於寺間,四十九年慧蓮尼師來寺改今名並發願重建,據此,大道法師在民國四十九年已七十五高齡,極可能退位或其他原因離寺。
  • 出家以後,由於當時國共兩黨的鬥爭很激烈,時局很亂,師父眼看北京不保,就帶著我們坐船南下到湖北武昌正覺寺,而我亦在民國三十六年武昌普渡寺受了大戒,一年多後逃難到香港。
  • 至於從未聽聞淨土法門的人,臨終得遇善知識開示,十念亦能往生。

與智海法師、誠祥法師、性空法師、暢懷法師、泉慧法師等同學,住約三年解行獲得大益。 從六榕寺轉往香港石隱精舍、尸羅精舍,繼續親近體敬長老,學習華嚴教法、《大乘起信論》等,互相研討止、作二持(承自慈舟律師),奠定日後行持,及弘揚佛法之基礎。 ★體敬老法師曾親近過慈舟律師多年,精通戒律。 師就讀約三年,期間聽經聞法、誦戒學律、結夏安居。

埔里圓通寺: 南投縣天主教

隨後來到台一休閒農場,在專人導覽之下,我們參觀了雨林風情館、悅鳥園、蝶舞館、蜂詠館……,這是一趟有意義的生態教育,大家都對蜜蜂、蝴蝶、百合、薰衣草、蛇瓜……等動植物多了一番新的認知,稱得上不虛此行。 原本多雲偶陣雨的天氣,卻在開車不久就變天了,17:30折返台中,已是滂沱大雨,不免給我們帶來少許困擾──得帶著「濕意」回家了。 圓照寺於民國八十七年成立金喬覺歌劇坊,期以另一種不同方式來闡述佛理。 運用最精湛的演技,將佛教的思想,以歌劇演出,深植人心,普種善因,同結善緣。

年幼時常到附近寺院遊玩,對於佛教寺廟僧人感到非常親近與熟悉。 另有資料記載,金天堂是建於清光緒四年(一八七八)。 堂內供奉的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大雄寶殿的匾額落款於民國丙午午(五十五年),堂內的鐘上有銘文「司馬鞍金天堂」字樣,落款是「民國戊戌秋月吉旦」,戊戌即即民國四十七年,應是正根尼師住錫時所鑄。 「本寺原稱靈山寺,於民國三十八年改為靈光寺,建於崁斗山,位於南投縣國姓鄉北山大石村之最高峰,海拔八百餘公尺,沿途風景極佳,朝山者以往步行兩小時,現今可通計程車。

埔里圓通寺: BonCity-棒城市:台灣好吃好玩好生活

目前忠天佛堂一年有三次定期法會,其中兩次是與觀音菩薩有關。 李石蘭居士新竹縣人氏,生於清光緒十年(一八八四),三十五歲時在台中霧峰天禮堂皈依,為齋教龍華派復信堂系統,八十多歲時往生。 早在日據大正十二年時李石蘭曾於當年國姓鄉約甘仔林崁斗(今大石村)靈山禪寺(今靈光寺)購地建草庵,後轉由劉接木居士接任續建佛寺,昭和四年靈山神寺落成,李石蘭並任管理人及信徒總代表。 白毫禪寺座落在南投名間鄉的含光山上;是禪心法師於七十八年元月帶領護法信徒開山動土,至八十四年七月土,第一期工程已完成,第二期工程的結構體也屆圓滿。 民國四十一年秋,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在日本召開,中國代表章嘉大師、印順法師、趙桓惕、李子寬、李添春等居士,向日本政府當局交涉歸還玄奘遺骨一事,獲得日本同意。 民國四十八年左右慧圓尼師一行人來此接續正虔重整仙峰寺。

埔里圓通寺: 南投縣草屯鎮佛教

在獲得美國聯邦政府免稅証明後,又成立了「世界人乘佛教推行委員會」,為人乘佛教推廣至世界各地而努力。 民國六十八年首在魚池鄉開創慈光山人乘寺的首座道場——文殊院,民國七十九年正式落成這座白牆綠瓦的莊嚴道場。 人乘寺在南投地區共有五個分支寺院,分別是文殊院、地藏院、藥師院、覺華園、霧峰寺,預計還要興建的有觀音院及普賢院。 當我成家立業後,忙著家計與照顧家庭,也就沒有再夜宿觀音山了。 直到民國九十八年,我敬愛的恩師惟明法師已圓寂多年,承蒙黃居士的陪同,再度上觀音山圓通寺禮佛。 到了圓通寺時,一切景觀已大變;小關房已不見了,茶園與清幽的小徑已荒蕪成一片雜林。

埔里圓通寺: 圓通寺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