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詳細攻略

今天天文學家一般認為大於200公尺的小行星主要是由這樣的碎石堆組成的。 而部分較小的碎片更成為一些小行星的衛星,例如:小行星87便擁有兩顆衛星。 P-型小行星:這類小行星的反照率非常低,而且其光譜主要在紅色部分。 此後發現的小行星都是按這個傳統以羅馬或希臘的神來命名的,如智神星、灶神星、義神星等。

小行星(Asteroid或Minor planet)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 阿波羅型小行星群:這個小行星群的小行星的軌道位於火星和地球之間。 這個組中一些小行星的軌道離心率非常高,它們的近日點一直到達金星軌道內。 這個群典型的小行星軌道有1932年發現的小行星1862阿波羅,它的軌道在0.65到2.29天文單位之間。 小行星69230曾在僅僅1.5月球距離處飛略地球。 阿莫爾型小行星群:這一類小行星穿越火星軌道並來到地球軌道附近。

小行星: 小行星现代发现

但在攝影底片上一顆相對於恆星運動的小行星在底片上拉出一條線,很容易就可以被確定。 而且隨著底片的感光度的增強它們很快就比人眼要靈敏,即使比較暗的小行星也可以被發現。 小行星 1990年CCD攝影的技術被引入,加上電腦分析電子攝影的技術的完善使得更多的小行星在很短的時間裏被發現。

小行星

这些小行星与木星在高倾角轨道上稳定地2:1释放。 大约有5到10个成员,其中最著名的是小行星1362格里夸(1362 Griqua)和小行星8373斯蒂芬古尔德(8373 Stephengould)。 在行星轨道的拉格朗日点上运行的小行星被称为特洛伊小行星(Trojans 小行星 asteroids)。

小行星: 小行星的軌道與近地小行星

1999年7月29日,深空1号(Deep Space 1)拜访了小行星9969 布雷尔(9969 Braille),随后前往包瑞利彗星(19P/Borrelly)。 2005年9月,日本隼鸟号(Hayabusa)探测器抵达系川小行星(25143 Itokawa)做了详细的探测,并且在2010年12月28日成功携带一些小行星样品返回地球。 隼鸟号的任务曾遭遇到一些困难,包括三个导轮坏了两个,使其很难维持对向太阳的方向来收集太阳能。 2004年3月2日,欧洲空间局发射了罗塞塔号(Rosetta)。 2007年9月2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黎明号(Dawn)探测器。 黎明号在2011年7月16日至2012年9月5日期间环绕灶神星探测,并于2015年3月6日环绕谷神星探测,原计划还准备延长任务去环绕探测智神星。

艾女星成为第二颗被宇宙飞船访问过的小行星,它与小行星951都富含金属,属于S型小行星。 第一个专门探测小行星的探测器是会合-舒梅克号(Near Earth Asteroid Rendezvous – Shoemaker)与1997年 6月27日发射。 1997年 6月27日,在前往爱神星(433 Eros)的途中与小行星253梅西尔德星(253 Mathilde)擦肩而过。 这次难得的机会使得科学家们第一次能够近距离地观察这颗富含碳的 C 型小行星。

小行星: 小行星撞击威胁

于洋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祖籍黄骅市齐家务镇隆儿庄村,1986年1月出生于沧州。 T-型小行星:這類小行星也分佈在小行星帶的內層。 它們的光譜比較紅暗,但與P-型小行星和R-型小行星不同。 G-型小行星:它們可以被看做是C-型小行星的一種。 它們的光譜非常類似,但在紫外線部分G-型小行星有不同的吸收線。

小行星

2018年2月4日,一颗临时编号为2002 AJ129的小行星,以每小时107826千米的速度掠过地球,距离仅为 千米。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有人驾驶飞机“北美X-15”时速为7300千米,这颗小行星的速度是其近15倍。 这颗小行星宽约1.1千米,比高800米的迪拜大厦还长,被NASA认为具有潜在危险,但基本不会与地球相撞。 S-型小行星占所有小行星的17%,是数量第二多的小行星,一般分布于内小行星带,反照率比较高在0.15到0.25之间。

小行星: 小行星小行星带

奥尔特云天体(Oort cloud objects,OCOs)是假设的一类天体,被认为是长周期彗星的来源,可能延伸至距离太阳到50000 AU的遥远区域。 奥尔特云是假设的包裹太阳系的球状云团,其平均轨道半径约为50000 AU至 AU。 天文学家当前并没有发现奥尔特云天体,这种分类的存在只能从间接证据中推断。 某些天文学家已将塞德娜(90377 Sedna)与内层奥尔特云初步联系起来。 1890年后,摄影术被引入天文学,为天文学的发展给予了巨大的推动。 此前要发现一颗小行星天文学家必须长时间记录每颗可疑的星的位置,比较它们与周围星位置之间的变化。

過去人們以為小行星是一整塊完整單一的石頭,但小行星的密度比石頭低,而且它們表面上巨大的環形山說明比較大的小行星的組織比較鬆散。 這樣鬆散的物體在大的撞擊下不會碎裂,而可以將撞擊的能量吸收過來。 小行星 小行星 假如它們的自轉速度高的話,它們可能會被離心力解體。

小行星: 命名空間

2010年底,小行星596希拉的亮度比预计提高了两倍。 小行星 随后,科学家使用赫歇尔太空望远镜的远红外成像仪在内的多个太空望远镜对其进行观测,出乎意料的发现了羽状喷流,因为这通常在彗星上发现,而不是小行星。 有些天文学家认为彗星和小行星之间的界线已经越来越模糊。 2016年5月,来自广域红外勘测仪和NEOWISE任务的重要小行星数据受到了质疑。 尽管早期的原始批评未经过同行评审,随后发表了较新的同行评审研究。 2019年11月,科学家报告首次在陨石中检测到包括核糖在内的糖分子,这表明小行星上的化学过程可以产生一些对生命至关重要的根本生物成分。

  • 因此有些小行星沒有名字,尤其是在永久編號在上萬的小行星。
  • 受到2000年代以后观测技术进步以及巡天观测任务渐多的影响,小行星数量每天都在持续增长,如今每个月都能有多达数千颗新的小行星被发现。
  • 这对太阳系形成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计算机对涉及固体的碰撞的模拟显示,它们在相互融合时经常相互破坏,但碎石堆碰撞更有可能产生小行星合并。
  • 主带IIIa小行星的半长轴在2.82 AU和3.03 AU之间,偏心率小于0.35,轨道倾角小于30°。
  • 此外,还包括1:1共振、3:5共振、4:7共振、2:5共振、1:3共振、3:10共振、3:4共振等等。
  • 為了分析一顆小行星的反照率一般天文學家既使用可見光也使用紅外線的測量。

但在摄影底片上一颗相对于恒星运动的小行星在底片上拉出一条线,很容易就可以被确定。 而且随着底片的感光度的增强它们很快就比人眼要灵敏,即使比较暗的小行星也可以被发现。 摄影技术的引入使得被发现的小行星的数量增长巨大。 当一颗小行星的轨道被确定后,天文学家可以根据对它的绝对星等(H)亮度和反照率的分析来估计它的大小。 为了分析一颗小行星的反照率一般天文学家既使用可见光也使用红外线的测量。 但这个方法还是比较不可靠的,因为每颗小行星的表面结构和成分都可能不同,因此根据反照率的分析往往错误比较大。

小行星: 小行星木星轨道内小行星

内太阳系小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从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接近1000千米,最小的则是1米大小的岩石。 最大的三个小行星非常像微型行星:它们大致呈球形,内部至少具有部分差异,被认为是存留下来的原行星。 小行星 但绝大多数小行星都比较小,且形状不规则,被认为是饱受摧残的小行星或较大物体的碎片。 矮行星谷神星是内太阳系最大的小行星,直径为940千米(580英里)。 仅此谷神星的是灶神星和智神星,直径都超过500千米(300英里)。 在极少数情况下,近地小行星在最近距离上可能会短暂肉眼可见。

一直到1845年第五顆小行星義神星才被發現,但此後許多小行星被很快地發現了。 ),和行星一樣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 廣義的小行星大小介於流星體和矮行星之間,直徑可從數公尺至1,000公里不等,包括在這個尺寸下太陽系裡非彗星的所有小天體。

小行星: 「小行星幼兒誌」月刊免費試閱

比較有成績的計劃包括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LINEAR)、近地小行星追蹤(NEAT)和羅威爾天文臺近地天體搜索計畫(LONEOS)等。 阿登型小行星群:這個群的小行星軌道一般在地球軌道以內。 這類小行星的離心率比較高,它們有時從地球軌道內與地球軌道向交。

它们是在大约20亿年前的一次灾难性撞击下形成的,已知的最大成员直径约为41千米(25英里)。 近地小行星(Near-Earth asteroids)是一个笼统的术语,指那些轨道接近地球轨道的小行星。 据天文学家测算,这些近地小行星可能已经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了1000万至1亿年,而它们最终的命运不是与内行星碰撞,就是在接近内行星时被抛射出太阳系。 近年人们对这些小行星的研究加深了,因为它们理论上是有可能与地球相撞的。 比较有成绩的计划包括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LINEAR)、近地小行星追踪(NEAT)和罗威尔天文台近地天体搜索计划(LONEOS)等。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言人表示,截至2017年12月24日,人类已经发现地球周围有17495个近地天体,其中小行星为17389个。

小行星: 小行星C-类小行星

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发生大爆炸,这就是著名的通古斯大爆炸。 爆炸威力相当于10-15百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千米内的6千万棵树焚毁倒下。 虽然这次爆炸的原因仍是个迷,但撞击说还是很盛行,如陨石撞击说、彗星撞击说和行星撞击说等。 2021年,NASA的發射的露西號成為了第一次探測特洛伊小行星的探測器,並將展開對7個小行星的探測任務。 此外,同年12月發射的DART(雙小行星重定向)任務成為首個小行星防禦的技術驗證任務。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在2007年發射黎明號太空飛行器,它在2011至2015年間環繞穀神星和灶神星,還可能延長任務去探測智神星。

2:7共振中最大的是蕊神星( Dziewanna),直径超过500千米。 原神星族小行星(Cybele asteroids)的平均轨道半径在3.27 小行星 AU和3.7 AU之间,偏心率小于0.3,倾斜度小于25°。 地球特洛伊:这些小行星共享地球的轨道,并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被锁定。 截至2011年,已知仅有的地球特洛伊是2010 TK7。 从地球表面观测,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将相对固定在太阳东西向60度左右,由于人们倾向于在更大的太阳距角位置寻找小行星,很少有人在这些位置进行搜索。

小行星含有微量的氨基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一些人推测小行星撞击可能已经为地球早期带来了引发生命诞生所需的化学物质,甚至可能将生命本身带入了地球。 2011年8月,基于NASA对地球上发现的陨石的研究报告表明,外太空的小行星和彗星上可能含有DNA和RNA的组成单元,比如腺嘌呤、鸟嘌呤和其他相关有机分子。 之后的研究发现,赫尔墨斯曾在1937年10月30日距离地球仅0.005 AU。

這是人類第一次對地球有威脅性的小行星進行物質蒐集的研究。 E-型小行星:這類小行星的表面主要由頑火輝石構成,它們的反照率比較高,一般在0.4以上。 它們的構成可能與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另一類石隕石)相似。 小行星的名字由兩個部分組成:前面是一個永久編號,後面是一個名字。

小行星: 小行星

碎石堆状的小行星,卫星,双小行星和分散的小行星家族被认为是碰撞导致小行星母体破裂的结果。 过去天文学家以为小行星是一整块完整单一的岩石,但小行星的密度比岩石低,而且它们表面上巨大的环形山说明比较大小行星的组织比较松散。 这样松散的物体在大的撞击下不会碎裂,而可以将撞击的能量吸收过来。

越火小行星的近日点位于火星远日点以内(1.67 AU),但在火星近日点以外(1.38 AU)。 越火小行星数量较多,JPL SBDB共列出了13500个。 其中只有18个视星等比绝对星等(H)12.5高,通常这些绝对星等(H)小于12.5的小行星直径大于13 千米(取决于反照率)。 已知最小的越火小行星的绝对星等(H)约为24,直径通常小于100米。

小行星: 小行星近地小行星

据天文学家研究认为,直径大于1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为每10万年1次,但仅此一次就可能毁灭地球。 而直径接近10米的天体撞上地球的概率仅为每3000年一次。 一些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地球的风险被严重低估了。

谷神星是仅有的具有完全椭球体的小行星,因此是小行星带仅有的矮行星。 绝对星等约为3.32比其他小行星大得多,并且可能拥有冰层。 谷神星有行星一样的特征,拥有地壳,地幔和核心,但在地球上没有发现谷神星陨石。 尽管灶神星在太阳系的霜冻线内形成,但内部也有差异,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其中含有橄榄石等矿物。 不考虑位于灶神星南极的Rheasilvia陨石坑的凹陷,灶神星还具有椭球状。 灶神星是灶神星家族和其他V-型小行星的母体,并且是HED陨石的来源,HED陨石占地球上所有陨石的5%。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