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5大伏位

不管面對的是業障或福報,藥師佛的慈悲都能為我們注入源源不絕的力量,從而自在地接受現實考驗,將逆境化為人生的養分。 第七識的最大特性就是雜染不淨,只顧著自我的執著不放,本身就是雜染,必須放下執著,雜染才能轉為清淨。 唯識學能詳實細密地分析各種生命意識執著的現象,提供改變生命的機會,從轉染成淨乃至轉識成智。 開山祖師斌宗師公,是最早將天台宗「教觀雙美」道風,引入臺灣的僧人,開創臺灣講經說法風氣之先,期許臺灣的佛法從此源源不絕,流注眾生心。

這些被記錄的種子,起初都是隨眠的狀態,不具任何力量,但是等到眾多善因與善緣成熟,就會變現出福報來;眾多惡因與惡緣成熟了,就會變現出業障來。 所有的因緣會全自動地排列組合,物以類聚,這是佛陀教導我們的真理法則,也是宇宙人生的遊戲規則,也是「緣起性空」的道理。 我們要看懂球賽,就必須先懂得球賽的遊戲規則,我們想要看懂人生,更需要理解與體驗人生的遊戲規則。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我學佛是從唯識學《八識規矩頌》入門,因為大學就讀建築系的背景,讓我習慣使用圖表來理解分析問題,研究佛法也是如此。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我一邊研讀文字,一邊繪成圖像,文字與圖像兩相運用,讀完《八識規矩頌》文章時,也畫好圖表,連起了「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的生命時間觀。 每個八識熊掌圖,就是一輩子的生命時段,藉著第七、八兩識因緣的連結,而串起無始無終的「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菩薩行證 第1集 – 菩薩道的起點(

透過《八識規矩頌》的詳盡介紹成佛的修行道路,知道了如何轉識成智、超凡入聖,而能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回鄉快感。 我們追求財富的富饒,不應該只是物質上的富饒,還要具備功德法財,才是真正的富饒。 論富饒,《法華經》說佛為大富長者,具有無邊的法財,受用不盡;菩薩有無量的本願功德,累積功德法財,才能轉為福報因緣。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如果只是追求世間法的物質享受,求了半天,最終一口氣上不來時,全都帶不走,「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歷年舉辦亞洲佛教藝術研習營、學術研討會、展覽會、佛法與文化課程、佛教藝術課程,並配合朝聖旅行,對社會大眾的推廣,不遺餘力。 也就是說,所謂緣起法,都是在啟發我們的智慧,我們愈能放下,才愈有智慧。 凡夫眾生,處在同樣的水平,看待世間,沒有超越的視野,所以容易斤斤計較於芝麻綠豆小事。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由此可知,《藥師經》照顧的層次,其實不只在於世俗,而在世俗的基礎上行菩薩道。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利用官位權力,革新社會、改善民生、利益社會人群;乃至利用政治力量,護持三寶,發揚佛教精神,促進政治的健全,學習轉輪聖王的德行。 若有兒女,能施以良好的教育,為社會國家造就健全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 我之所以撰寫本書,主要是深受印順導師的思想啟發,希望將導師的著作理念和大眾分享,讓法寶能持續流通。 本書的解經方式運用印順導師的《藥師經講記》科判表為主要架構,讓我們見聞於佛法的思想理路,而能如理思惟,必能法隨法行,而落實於現代的生活當中。 但願大眾能依印順導師於書中所勉勵,相契於藥師如來本願而實踐,才是修學藥師法門的行者。

所謂執著,很像地心引力,總是將我們牽制在地面層上,一旦能放下執著,意境就會不斷地提昇。 舉例來說,將禪宗六祖惠能禪師,和神秀禪師的偈子做比較,六祖惠能大師做的偈比較高明,那是因為他用的是般若,用的是性空,用的是否定句。 「佛陀等視眾生如羅睺羅」,佛陀所看到的有情眾生,都如同看待他的兒子羅睺羅,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差別。 佛陀能夠這樣慈眼視眾生,因為佛陀站的高度,足以用非常明淨的心來看眾生,自然就覺得眾生是完全的平等。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會員評鑑

不要抱怨業障深重,福報不足,所有的福報、業障,其實都是過去所造就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自作自受」,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我們對於長壽、富饒、官位、男女這四件事,應該還要有更深一層的看法。 所謂的長壽,終究還是有生命長度的限制,能夠活到九十、一百歲,壽終正寢,也該感到滿足了。 活得再久,畢竟免不了一死,應該要更進一步學習體證法身慧命的無量壽佛,才是真正可貴的。 如果您所購買的商品是電腦軟體、遊戲光碟、CD、VCD、DVD、食品、耗材、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

當我重新建構生命的時空觀,找到修行方向後,非常希望能將這些學習心得與圖解佛學的方法,與大眾分享。 我是從《八識規矩頌》入唯識之門,而得以開啟對生命現象較為深刻的理解,當我豁然開朗後,就很希望能將自己從中受益的修行啟發,與大眾分享。 因此繼發行《唯識學入門──八識規矩頌暨唯識三十頌》DVD後,十多年來一直醞釀著出版解讀《八識規矩頌》的文字書。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 第6集

本書將會以這樣的方式,先透過《八識規矩頌》的架構,以按圖索驥的方式來介紹唯識學,讓我們直接面對生死輪迴,回到現實生活,活用唯識找到成佛的修行道路。 佛教特別注重心理作用,因為心理作用的關係,從過去世、現在世到未來世,不停地造作業力,而透過這些業力紀錄,可以清楚整個生命的生死輪迴。 因此,想要破解生命密碼,不再生死輪迴,就必須學習唯識學,而《八識規矩頌》是一方便入徑。 一九九九年起海外弘法,遍及美、加、紐、澳、德、瑞、日、中、新加坡等地。

我一邊研讀文字,一邊繪成圖像,文字與圖像兩相運用,讀完《八識規矩頌》文章時,也畫好圖表,連起了「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的生命時間觀。 《藥師經》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又稱《拔除一切業障經》,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本願功德,能拔除纏縛生命的業障,讓我們以安樂的心來生活,進而好好修行。 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原本就是充滿生死輪迴、災厄痛苦、業障現前的無常世界,所以會有種種怖畏恐懼,而藥師佛的發願成佛,讓我們明白願心可以轉業力為願力。 只要修持藥師法門調身、調心,並學習藥師佛發願,現前的業障就會是我們培福的福田,能夠轉娑婆穢土為人間淨土,讓心光遍照世界。 我從中發現了十法界眾生,盡虛空界的空間觀,時間與空間的複雜交錯,不就是我們所處的世間嗎?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 第8集

不但無法活用於對治煩惱,更會望而卻步,縱然學佛修行的寶典,就擺在眼前,也視同畏途,放棄學習的人,比比皆是,那就太可惜了。 這就如同落入錯誤的學習英文模式,從死記、死背的點滴拼湊方式學習,必然無法學以致用。 第四講「凡夫的情執」,進入《八識規矩頌》凡情部分的偈文,從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及前五識,依照軌則,將各識的性、境、量、所屬界地、相應心所、依緣與體相業用,逐句解說。 第五講「超凡入聖的轉識成智」,是聖智頌文的說明,一樣依照軌則:觀行、斷惑轉智、果用,逐識釋義。 接著第三講揭櫫了「成佛的修行地圖」,從凡情的執著,走向聖者的解脫;從起初的增上求福,而到菩薩道的發勝義菩提心,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完成自利利他,指出了明確的、正確的方向與目標。 我們學習唯識,經常苦於名相多如繁星,如果只死背名相,卻不懂得整體架構系統,就會愈學愈痛苦,反而徒勞無功。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例如上佛學課程,從上課到下課,心裡的種子也會有所不同,多上一堂課程,就會多增加一些佛法的種子。 修學成佛的過程,正是在幫助我們提昇意境的視野,雖然我們的色身一直在不斷地生死輪迴,那只是累世色身肉體的改變。 今生色身是前五意識所現出來的業報體,是從第八識種子所變現出來的果報,所以很難改變。 而八識裡,最容易變化的是第六識,一個人在宇宙間,是多麼地渺小,雖然這麼渺小,我們卻還是可能「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這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其實就是學習佛菩薩,不斷地擴充心量、提高視野,讓所看的範圍更加寬廣。 期待大家藉著本書,按圖索驥,能理解並超越凡夫的特性,朝向聖道而修行,發願累劫宿世實踐普利眾生的菩薩道,直到成佛的究竟圓滿境界。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會員服務選單

請您保持電話暢通,並備妥原商品及所有包裝及附件,以便於交付予本公司指定之宅配公司取回(宅配公司僅負責收件,退貨商品仍由特約廠商進行驗收),宅配公司取件後會提供簽收單據給您,請注意留存。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 第八阿賴耶識即是最深的心,記錄了所有一切起心動念的善惡種子,於是畫出了「八識熊掌圖」,透過圖像表達「八個兄弟共一胎,一個伶俐一個呆,五個門前做買賣,一個在家把帳開」的八識架構。 回想當年在自學的摸索過程中,以建築學的專長,藉著畫圖與圖表輔助,依眼、耳、鼻、舌、身五根,緣著色、聲、香、味、觸五境,起了眼、耳、鼻、舌、身五識,而前五識又依於心。 心的層面有深淺之分,第六識受到前五識的影響,不斷地往外攀緣,而胡思亂想,因此是這顆心最上面、最淺層的部分。 再往下即是第七末那識更深的細意識,專門無間斷地提供呼吸、心跳、循環、新陳代謝等根身的生命現象,卻又是自私自利的習性所在。

  • 繼承此道風,從一九八七年起,我開始在常住開講佛法課程,也在佛學院、大專院校授課,而後說法空間漸漸向外延伸,自國內外受邀弘法,至二○○二年電視弘法與雲端直播。
  • 這些被記錄的種子,起初都是隨眠的狀態,不具任何力量,但是等到眾多善因與善緣成熟,就會變現出福報來;眾多惡因與惡緣成熟了,就會變現出業障來。
  • 我從中發現了十法界眾生,盡虛空界的空間觀,時間與空間的複雜交錯,不就是我們所處的世間嗎?
  • 如果您所購買的商品是電腦軟體、遊戲光碟、CD、VCD、DVD、食品、耗材、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

所謂的中陰時期,也就是此生死亡到下輩子投胎之前,只有第七、八識,生死相伴。 我有一次搭飛機時,當飛機剛離開地面時,還可以看得到地面,但是漸漸愈飛愈高,飛到雲端後,所看到的都是雲。 他們所見到的,不是空空如也之相,而是從不平等而達於平等的相;但是我們同樣都站在平地上,因為執著外相,所以看起來的世界現象,都不平等。 所謂的「求官位得官位」,所指的不應該只是世間的功成名就,而是要登上真正最高的法王位,也就是「成佛」。 我們不要虛擲一生時光,去追求世間的名聞利養,追求不可靠的短暫名分地位。 我們雖然無法預知未來世,但此生只要能受持藥師法門,與藥師佛相應,必然能將藥師佛的功德福報,融入生命。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 第2集

說法的內容涵蓋了學佛整體次第,以及中觀、唯識與真常的大乘三系,共為四部分,其中唯識系的《八識規矩頌》最具特色。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今年出版的本書,乃是繼影音弘法後的另一嘗試,實感誠惶誠恐,若有不足與疏漏之處,尚請諸位方家予以指導。 十二緣起中的「識」,就是第七、八兩識,去尋找父母投胎轉世,第七、八兩識中記錄著過去世的無明(惑),與行(業),準備成為今生的果報體(苦)。 今生的開始,是由「識」去投胎,結合父精母血(色)成為「名色」。 第八識的種子,成長出今生的果報體: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及意根,也就是「六入」。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會員均享有10天(含假日)的商品鑑賞期。

繼承此道風,從一九八七年起,我開始在常住開講佛法課程,也在佛學院、大專院校授課,而後說法空間漸漸向外延伸,自國內外受邀弘法,至二○○二年電視弘法與雲端直播。 生命的流程中,第七、八兩識是並存的,但是種子、因緣等的紀錄,則是隨時隨地都不停地改變。 唯識學特別切割出第七識以及第八識,是為了方便解釋「識」的深淺。 神秀禪師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從法相來談;而惠能禪師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用否定式的性空來談。 性空本身的意境是提昇的,透過性空,可以潛入海底,體會深海的寧靜;透過性空,也可以讓我們的思想,有機會升級,透過性空,讓我們的意境,能夠不斷地提昇,直到成佛後究竟圓滿。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 第43集

第七識與第八識,關係至為密切,就依止來說,第七識依於第八識,第七識是能依,第八識是所依。 而事實上,第八識亦依止於第七識,兩者相互依存,除非第七識轉染成淨,也就是第七識的雜染消失,僅剩餘第八識。 第六識則隨時被前五識,帶著往外攀緣五境,前六識往外奔放,第七識只往內與第八識密不分離,直至死亡,第六識與第七、八兩識才會分離。 業,就是因、緣的紀錄,「因」記錄在第八識,而「緣」就記錄在第七識。 根身壞死,因為第七、八兩識脫離,經過一段中陰期的結算,善惡因緣所呈現的成績單,第七識帶著第八識,找到與我們因緣最深的父母,投胎轉世。 人生的萬象,就是每個人起心動念的善因、惡因,與人結善緣或惡緣,造成的善惡業力,善業力將呈現出福報,惡業力將呈現出業障。

今年,因著法鼓文化發心促成,期待已久的書終於出版問世,此書積累我二十多年講授《八識規矩頌》課程,及相關唯識經論的學習經驗,期望有志研究唯識學者,因此更容易踏進唯識的修行。 一九五六生於臺北,一九八六出家於新竹法源講寺,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 寬謙法師以建築理工的背景,繪出豐富的圖像與圖表,並以親切慈悲的文字說明,破解「唯識:佛教心理學」的迷霧,讓您從此看懂《八識規矩頌》。 我們生活中的前六識,都是透過第七識,傳達來自第八識的生命泉源。

本書共分為五篇,第一篇〈琉璃光遍照世間〉,闡明《藥師經》的重要性,揭櫫藥師法門重視現實人生的特色,能為眾生消災解厄,增福延壽,從而建立藥師佛的淨琉璃世界。 第二篇〈藥師佛的十二大願〉,透過曼殊室利菩薩的請法,佛陀開示藥師佛行菩薩道時,所發的十二大願,願願都為眾生滿足希求,求得現生安樂。 第三篇〈藥師法門的修持〉,透過聞名憶念、持咒治病、供養受持的方式,皆能蒙受藥師佛不可思議功德的福蔭。

寬謙法師八識規矩頌: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 第4集

記得早期每每閱讀印順導師的著作,總向家父(楊英風)心得報告,家父條理出「十法界」的空間圖表,開啟我透過圖表來圖解佛法的概念。 我又架構「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過程」的時間圖表,希望有助於人們打開唯識學寬廣深奧的領域。 《八識規矩頌》正是轉迷起悟、轉染成淨、轉凡成聖、轉識成智的入口處。 我學佛是從唯識學《八識規矩頌》入門,因為大學就讀建築系的背景,讓我習慣使用圖表來理解分析問題,研究佛法也是如此。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