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開臺天后宮9大分析

福建沿海居民到台灣來大都由安平登陸,當家鄉的人問起:「要到何處去」,大都回答說:「去台灣」,台灣漸漸成為台南的代稱,一六八四年清廷,將台灣納入版圖,康熙皇帝將台灣定名為「台灣府」設府於台南市。 由此可見台灣這個名詞是由安平的原住民部落音譯而來的,而安平也是最先和漢民族有接觸的地方。 明清時期的安平是中西文物交萃的軸心,也是一個經貿重地,漢人和洋人貿易往來都在此地進行,所以至今安平才會留有多處的洋行,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清代時安平也是一個軍事樞要之地,有眾多軍營及軍裝局、海關、領事館、醫院…等皆設置於此。 民國七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安平開臺天后宮橫遭祝融降臨,但是熊熊烈火卻止於正殿,三尊媽祖神像與其他神像竟然安然無恙,安平市民嘖嘖稱奇,咸稱媽祖靈驗保佑所致。

安平開臺天后宮

船政大臣沈葆楨奉旨巡視台灣,為使鄭氏遺民與皇親國民不分彼此團結一致,才上書使安平廟的地位正式恢復。 國姓爺以其故鄉之名改大員為安平鎮,並以熱蘭遮城為王城。 安平開台天后宮的光明燈,啟點得天官賜福化解善男信女災厄,凡當年運勢有犯天狗、白虎、疾病、死符、五鬼、桃花、喪門,等凶星者,皆能逢凶化吉、轉禍為福,男增百福女納千祥,元辰光彩前途光明,財神永庇平安順利。 一六六八,由於天妃宮所奉祀之媽祖係隨船護佑鄭王舟師來台,故冠以 安平開臺天后宮 「開台」頭銜,且直接承襲湄洲媽祖香火,威靈顯赫、盛極一時。 民視新聞/唐詩晴、林東銘 台北報導年底聚餐派對接踵而來,第一個重頭戲就是氛圍感滿滿的耶誕節,期間帶動的消費商機,幾乎是平常的2~3倍,因此連鎖通路鎖定交換禮物、聚餐需求,推出應景的甜點、禮物,或是家電用品,要讓民眾超有過節氣氛。

安平開臺天后宮: 安平天后宮(開台天后宮)

又據民國八年(西元1919年)日人所編「臺南祠廟名鑑」一書,記載本宮創建年代為康熙七年(即永曆二十二年,西元1668年),可為上述說法之佐證。 安平開臺天后宮甲午年繞境活動,安平地區的十大角頭廟與四大公廟,也傾全力動員人力物力,過程熱鬧圓滿。 安平舊聚落依時間發展順序及地理空間位置,先是分成港仔尾、海頭、十二宮、囝仔宮、王城西、灰窯尾六個角頭,六角頭各有角頭廟作為信仰中心。

食物也可以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目前榜上有名的、像是義大利披薩、日本和食,還有南韓泡菜,而最新一個、申遺成功的食物是、法國長棍麵包,兩度申請、終於成為具有國家代表性食物,因為它不僅是平民美食,也在這幾… 約一時辰時間,待媽祖回鑾後,重新為媽祖插上「御賜金鳳釵」,各宮廟神轎依序繞「香窟」三圈後,隨即展開「安平迓媽祖」繞境活動。 擲筊事後,湄洲祖廟代表見安平信徒虔奉媽祖至誠,乃稍作讓步同意將三媽正身留在安平廟奉祀。 於是大媽、二媽歸宗,湄洲另塑大媽、二媽金身,奉祀在安平廟,事情遂告解決。 國姓爺鄭成功自南京兵敗之後,即時取台灣做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

安平開臺天后宮: 太歲燈

安平做十六歲成年禮 每年七夕(農曆七月七日),廟方會辦理「做十六歲」的成年禮儀式,準備供品感謝諸位神明保佑,讓小孩平安長大,並且鑽過「七娘媽亭」,象徵成年。 石將軍據說原本立在天后宮(舊址)後殿外牆東邊,據連橫的說法兩尊石將軍分別是平埔人半身像與鄭成功墓前的石翁仲,不過安平地區另有說法認為石將軍跟天后宮媽祖一樣是鄭成功所帶來。 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同祀延平郡王、五水仙尊王、四海龍王、斗姥元君、太歲星君、文昌帝君、石將軍等神祇。 正殿所供奉的三尊媽祖像為軟身雕像,高約四尺,梳湄州髮髻並著三寸金蓮,面貌安祥,而其座前腳為宋代型制,相當珍貴。 開臺聖王鄭成功自南京兵敗之後,即時取台灣做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 攻台之時,為穩定三軍軍心,親赴湄洲恭迎三尊鎮殿媽祖寶像鎮舟。

  • 民視新聞/陳妍伶、欒秉宙 台北報導桃園市長鄭文燦,選前被檢舉,台大國發所碩士論文有30%涉及抄襲,台大已經決議撤銷鄭文燦學位!
  • 之後的繞境傳統,三尊軟身媽祖也成為民眾爭睹的狀況,而廟方也特製可以拆卸門板的轎子,來為媽祖安轎。
  • 開臺聖王鄭成功自南京兵敗之後,即時取台灣做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
  • 擲筊事後,湄洲祖廟代表見安平信徒虔奉媽祖至誠,乃稍作讓步同意將三媽正身留在安平廟奉祀。
  • 火災後天后宮再次重建,至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11月完工,之後舉行五朝慶成大典。
  • 安平做十六歲成年禮 每年七夕(農曆七月七日),廟方會辦理「做十六歲」的成年禮儀式,準備供品感謝諸位神明保佑,讓小孩平安長大,並且鑽過「七娘媽亭」,象徵成年。

開臺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所奉祀的媽祖神像,相傳是十七世紀由鄭成功所攜來,為的是藉由媽祖保佑、協助軍隊攻下臺灣,因此得名「開臺」。 安平地區的居民有讓小孩跟天后宮媽祖「拜契」,做「契子女」的習俗,而特別的是安平開臺天后宮會讓延平郡王作見證人,於〈立契誼子拜契書〉中可看到「延平郡王為中人」的文字。 此外安平開臺天后宮也有「做十六歲」,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還有「登王城(安平古堡)」的步驟。 安平開臺天后宮總幹事事林國明指出,這次廟方備有15000萬紅包袋送給民眾,另外配合新春開廟門活動,也備有內裝有100元台幣新鈔的紅包1500份送給參與民眾,開廟門時間是1月24日(農曆12月30日)深夜11時15分。

安平開臺天后宮: 天后宮介紹

康熙廿三年施琅將寧靖王之─元子亭園,改修為「大天后宮」,即今台南市大天后宮。 相傳當時並乞求安平開台媽祖的香灰,以塑鎮殿媽祖全身。 安平開臺天后宮 爾後,鹿耳門、南港、北港各地之媽祖也都乞求安平媽祖宮的香灰雕塑全身,故安平媽祖宮每次建醮祈安,各地的媽祖神像也令前來鑑醮,例年安平迎媽祖,各地的媽祖宮也會前來聚會,所以安平媽祖宮標榜為開台媽祖宮。 「安平迓媽祖」 四年一次的「迓媽祖」,為臺南市市定民俗,在媽祖的生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舉行,從開臺天后宮出發,到三鯤鯓海邊遙祭湄洲祖廟(上香山),恭送媽祖回湄洲祖廟省親進香。

後來新開發的五期重劃區住戶的迅速發展與規劃,又增添杭州殿,五期興和宮,華平社三角頭。 安平開臺天后宮 至於安平四公廟則為安平開台天后宮、觀音亭、城隍廟、大眾廟。 安平開臺天后宮 甲午年安平媽祖繞境的過程,均遵循傳統儀式以及古禮進行,全國各地的友宮廟陣頭也前來共襄盛舉。 值得一提的是,安平媽祖出巡前三晚,在整個遶境的路關,安平城隍廟的范謝將軍(七爺、八爺)會舉行夜巡儀式,目的是在於要告誡在遶境地區的孤魂野鬼,媽祖即將到此巡視。

安平開臺天后宮: 台南旅遊網

另一方面,媽祖遶境的神轎班,清一色都是女子轎班抬轎,主要是因為媽祖在世時未出嫁,男女有別,所以神轎多是以女性擔任抬轎者。 民國五十一年五月,安平開臺天后宮管理委員會決定重建事宜,一直到民國五十五年竣工落成,期間費時將近四年,並於四月十一日吉時,奉請三尊媽祖寶像入廟安座,重享安平人間香火。 迎媽祖當天,媽祖神轎會前往位在三鯤鯓的香山,駐駕於面朝湄洲的棚架,而後舉行儀式恭送媽祖神靈返回湄洲。 待媽祖神靈自湄洲回駕後,會在祭壇內舉行插金鳳釵的儀式。 之後媽祖神轎會繞境三鯤鯓社與五期重劃區的三個角頭社,晚上則駐駕於行館,次日再遶安平六社,最後回鑾安座。

次年海頭社廣濟宮在元宵節後邀請六角頭社廟宇執事商議,再次舉行,1949年改由港仔尾社靈濟殿舉辦。 但之後因戒嚴,1950年並未舉辦且迎媽祖活動再次中斷。 1961年安平六社再次舉行迎媽祖活動,這次改由囝仔宮社妙壽宮主辦,同時安平居民有了重建天后宮的提議。 而在1981年以後,安平迎媽祖活動逐漸形成在寅、午、戌年舉行的慣例,此外因為三鯤鯓(漁光里)改隸安平區,「香山」改設於三鯤鯓海邊。 而隨著五期重劃區的開發,天后宮信仰圈也擴大,原本一日的遶境因而在2010年改成兩日。 二次大戰後,地方人士希望能重建天后宮,經臺南市政府撥允安平古堡前原水師衙門土地後,於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重建,四年後(1966年)的4月11日完工,迎回分散各地的神像。

安平開臺天后宮: 06/20三立電視《戲說台灣》7月4日正式開演「安平媽の故事」

安平開臺天后宮沿革記載,其所供奉的媽祖,是1661年隨船護祐鄭成功率舟師來臺的守護神,於永曆二十二年(1668年)正式建廟。 但清朝方志並未明確記載該廟的創建年代,而最早記載安平開臺天后宮的志書是康熙廿五年(1686年)的《福建通志》,只提到「天妃宮」在安平鎮渡口一事。 同年六月鄭王薨,世子鄭經繼位,在諮議參軍陳永華輔佐下,開發建設台灣,人民生活漸趨安定,遂於永曆二十二年(西元 1668年),在安平鎮渡口建廟(即今石門國小內),就地興建媽祖宮,稱為『安平天妃宮』。 媽祖神轎於第二天晚間回到安平天后宮,進行回鑾安轎的儀式,大媽神轎伴隨著一個個信徒虔誠的鑽過轎腳,進入廟裡,象徵著安平開臺天后宮媽祖神靈庇佑人間,也祈福全台平安。 現廟內供奉有開臺聖王及其親迎來臺的媽祖、四海龍王、水仙尊王、文昌帝君與六十星宿將軍等神尊。

  • 安平人認為金鳳釵是皇帝御賜之物,不宜佩戴拜見聖父母,故在媽祖神靈自湄洲返回後再由德高望重的女性將金鳳釵插回。
  • 而隨著五期重劃區的開發,天后宮信仰圈也擴大,原本一日的遶境因而在2010年改成兩日。
  • 俗諺中「安平迎媽祖,百百旗有了了」、「安平迎媽祖,百百奇」,「安平迎媽祖,臺南伏地虎」、「安平迎媽祖,無奇不有」,就是形容早年安平迎媽祖迎神賽會的熱鬧景象。
  • 建於康熙七年(即永曆二十二年,西元1668年),故有開臺天后宮之稱,是當時延平郡王鄭成功自福建湄州請做為護軍之用。
  • 您可以考慮作出一點點贊助鼓勵,不需手續費,轉帳操作也相當容易。
  • 同年六月鄭王薨,世子鄭經繼位,在諮議參軍陳永華輔佐下,開發建設台灣,人民生活漸趨安定,遂於永曆二十二年(西元 1668年),在安平鎮渡頭建廟(即今石門國小內),就地興建媽祖宮,稱為『安平天妃宮』。
  • 但之後因戒嚴,1950年並未舉辦且迎媽祖活動再次中斷。

原本將軍殿內的兩尊石雕將軍像是安平渡口制煞,而石門國小校園內有一小廟奉祀此二位石將軍,從此陪伴安平學生讀書成長,學生在考試前都會到石將軍前臨時抱抱佛腳,之後一代傳一代就變成了安平特有的文昌信仰了。 台灣迓媽祖的源頭其實在安平開臺天后宮,傳承三、四百年,並從府城傳出去,才有後來的北港、大甲迎媽祖。 安平開臺天后宮 安平迓媽祖最有特色,以往安平媽祖繞境侷限在舊部落,12年前才擴展到5期重劃區。 除了安平地區廟宇參與外,不少其他地區廟宇共襄盛舉,包括來自基隆天顯宮、嘉義南天門震天宮、台南鹿耳門聖母廟、高雄開臺東寮宮、文龍宮,共34頂神轎參與。 在海中插下「開臺天上聖母湄洲晉香回鑾繞境全臺平安」的「布兵旗」,掌旗者需三代以上福德聲望崇高七、八十歲地方長者仕紳擔任之。 再由德高望重之女性依古禮取下媽祖頭上「御賜金鳳釵」送媽祖先回中國湄洲謁見父母,因皇帝御賜之物代表天后尊貴地位,恐對父母不敬。

安平開臺天后宮: 安平開臺天后宮「安平走春 走出平安」 春節熱鬧登場

天后宮曾於明治卅三年(1900年)被充作安平公學校(石門國小前身)教室,天后宮可能受此影響而香火不振,並在大正七、八年(1918、1919年)左右被拆除標售。 大媽與配祀撐扇宮娥寄祀在海頭社廣濟宮;二媽與千里眼順風耳寄祀在十二宮社三靈殿,後因廟宇狹窄而移於港仔尾社靈濟殿;三媽初寄祀在王城西社西㡣殿,後改祀於囝仔宮社妙壽宮。 安平開台天后宮在歷史淵源下,對推廣媽祖信仰文化始終不遺餘力,為了彰顯媽祖護佑 台灣的慈悲關懷,濟世救人的精神,建構媽祖信仰文化與學術研究平台,特地成立「媽祖學院」。 媽祖學院,有三大宗旨: (一) 推廣媽祖護民恩澤,推動心靈改造,揚善避惡,淨化人心。 (二) 收集媽祖事蹟,建立祭典儀式化,擴大媽祖信仰的文化影響。 (三) 建構華人世界媽祖文化學術平台,有系列地探索媽祖對常民文化的影響,建立完整的媽祖信仰學、媽祖文化學、媽祖社會學等。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