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9大優點

甚至於清代,媽祖還有為官兵助戰、平亂、驅逐盜匪之傳說,二次大戰期間,臺灣各地媽祖也都傳出「接炸彈」、「救軍伕」等傳說。 但,媽祖在臺灣不只表現在海神信仰上,隨著漢人土著化與落地生根,早已發展為多職務、多功能神祇,信徒幾乎凡事都會向媽祖祈求庇佑,臺灣媽祖可謂全能之神。 臺灣民間執掌生育之神原為註生娘娘、臨水夫人,但因媽祖同為女神之便,女性信徒無論求子、懷孕、生產都會向媽祖祈求。 澎湖天后宮為目前文獻考據所知全臺第一座媽祖廟,源自於福建沿海地區漳州、泉州、廈門一帶漁民或商人渡海前往澎湖時,為祈求能在險峻海上轉危為安,以及到達陌生土地上順利謀生開墾,而把媽祖恭請上船庇佑並帶到台灣。

媽祖

北港媽祖遶境最主要的特色在於「炸轎」,又名「吃炮」,與炸寒單爺、鹽水蜂炮併列為為全台三項以「鞭炮」聞名的活動。 進香民眾也必須配戴口罩,拱天宮也會給報名者每人3片口罩,並會在隊伍後方安排消毒人員,在經過的路段隨時消毒,並在進香過程禁止鑽轎底。 1987年丁卯年九月初九,是媽祖昇天一千週年紀念,在湄州島舉行了大型的媽祖千年祭典。 有上萬名的香客湧進祖廟進香,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和學者參與。 往渤泥國途中、往榜葛刺國也遇到颱風,祈求神靈保佑後平安。 鄭和又奏請朝廷在大隊官兵駐扎的福建長樂港建立天妃宮作為官兵祈禱之所。

媽祖: 內容—

臺灣各地共有870餘間媽祖廟,每逢農曆3月媽祖誕辰,全臺各地如臺中市大甲鎮瀾宮、彰化縣鹿港天后宮、雲林縣北港朝天宮、嘉義縣新港奉天宮、臺南市大天后宮等廟宇都會擴大舉辦祭祀、進香、遶境等活動,其中尤以臺中市大甲鎮瀾宮的媽祖遶境,歷史最久且規模最盛大。 無論如何,媽祖信仰事實上確實已經是台灣最普遍的一個民間信仰之一。 由於最初的一批漢人是遠從大陸渡海而來的,所以保祐海上平安的神明——媽祖,也就成為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 無論大庄或小庄、山村或漁村、鄉鎮或市街、港口或內山,都可看到媽祖廟。 僅台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中華人nd)。

  • 經後代學者查知,媽祖葬於現今馬祖南竿鄉馬祖天后宮內靈穴石棺中,且興廟供奉媽祖世代相傳至今,成為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之一。
  • 林默流傳民間的慈悲救難,和「昇天」後顯靈護國佑民的神話故事,多達五十餘種,較為生動而引人入勝者有「機上救親」、「得伏晏公」、「錢塘助堤」、「窺井得符」、「禱雨濟民」、「降伏三神」、「聖泉救疫」、「助戰破蠻」、「托夢除奸」、「湧泉給師」等。
  • 臺灣傳統的媽祖聖像多是雕成福泰的太后形貌,這是順應媽祖是天上聖母、天后的意涵去形塑的太后形像。
  • 臺灣各地共有870餘間媽祖廟,每逢農曆3月媽祖誕辰,全臺各地如臺中市大甲鎮瀾宮、彰化縣鹿港天后宮、雲林縣北港朝天宮、嘉義縣新港奉天宮、臺南市大天后宮等廟宇都會擴大舉辦祭祀、進香、遶境等活動,其中尤以臺中市大甲鎮瀾宮的媽祖遶境,歷史最久且規模最盛大。
  • 最長的封號:元天曆二年以護漕大功加封,並遣官致祭天下各廟。
  • 「天助自助者」,我們當然不能期待中共冊封的「和平女神」去攔阻對方發射過來的飛彈,只能祈禱媽祖能像母親一樣,永遠呵護這座美麗寶島與這片自由樂土。

泉州天后宮則是因為曾被當作工廠使用,因此躲過被摧毀的命運。 改革開放後民間信仰逐漸恢復、加上兩岸交流頻繁,媽祖信仰重新活絡。 又因為媽祖信仰中獨特的「進香、刈火」習俗,台灣各媽祖廟為求增加本身與祖廟的連結,紛紛前往湄州捐獻資金興建宮殿或牌樓等建物,使湄州島上的媽祖宗教建築迅速增加。 其後接連在76、77、79、80、81、84、88年等共計8次海上遶境,遶境範圍更擴及澎湖全島各漁港海域,此外還有北港朝天宮、台北吉安宮、基隆與花東等20座廟宇共襄盛舉。 媽祖信仰為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也是移民社會和海洋文化的表徵,台灣民間供奉媽祖的廟宇、神壇、民宅和舟船數量眾多。

媽祖: 媽祖空中遶境 祈福航班啟動

康姓老闆表示,加上這次,自己已經搶過三次頭香,一次二香,每天都會來廟裡祈求平安、生意興旺。 這次搶頭香成功,是從中門進入廟中,但自己東、西、中門都有搶過頭香,沒有特別秘訣。 在白沙屯媽祖回鑾第12天,拱天宮執事人員會在殿前舉行祭拜儀式,把媽祖神房的紅色簾幔重新掀起,並從神房裡取出千辛萬苦從北港取回的萬年香火,分別加入拱天宮內各殿香爐之中。 元代漕糧由江南海運接濟大都(今北京),對海上保護神媽祖極其重視。

媽祖

湄洲媽祖祖廟每天都要接待來謁祖進香的分靈媽祖像及其信眾,尤其是每年媽祖誕辰和昇天日前後,謁祖進香的活動更為頻繁。 傳聞中早期大甲鎮瀾宮曾到大陸湄洲進香,後來因日據政府的限制與經濟關係改到雲林縣北港朝天宮進香。 民國七十六年因分靈關係與北港朝天宮發生爭執,才改到嘉義新港奉天宮遶境進香。 在台灣民間流傳許多有關媽祖救苦救難與膾炙人口的故事,千百年來讓民眾津津樂道,傳頌不止。

媽祖: ‧ 黃偉哲安平開台天后宮上香祈福 民眾熱情領取旺兔紅包

大甲鎮瀾宮即將展開9天8夜的遶境進香活動,橫跨台中、彰化、雲林、嘉義,經過110座廟宇,來回路線共計300多公里,。 遶境儀式共有十大典禮,分別是:「筊筶」、「豎旗」、「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安座」,每個典禮的目的、內容都不一樣。 也曾被國際知名媒體Discovery將「大甲媽祖遶境」、「麥加朝聖之行」、「梵諦岡耶誕彌撒」譽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 媽祖的靈驗與慈悲自然不必多言,農曆的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更是台灣民間信仰史上要被畫上標記的大日子,因此繞進活動多半在媽祖生日前舉辦,並且會在生日前回到廟中,讓信徒們可以前來祝賀與參拜以保佑當地平安。

典禮尾聲,在眾人舉旗歡呼中,將整個遶境活動帶到最高潮。 專區,挑選了7部有關台灣民俗宗教的題材展示,就是希望讓更多讀者透過漫畫來瞭解我們的文化和信仰;也希望有人透過這些題材,對台灣漫畫產生興趣,支持台灣原創漫畫。 媽祖 “繞境巡安”這種信俗活動的寓意是通過媽祖出遊繞境來“掃蕩妖氛”,庇護合境黎民平安昌盛。

媽祖: 媽祖分「大媽~六媽」:這尊最兇悍! 臉有5顏色…內行解答長知識

早期,媽祖隨著閩南一帶的移民信眾分靈來台奉祀後,便成為台灣民間傳統信仰。 大甲鎮瀾宮進香活動一般於農曆3月不定期舉行,整個隊伍加入了許多精采的廟會活動,包括神像戲偶、戲班、繡旗、花車、舞龍舞獅等,經彰化員林、雲林西螺、虎尾到嘉義縣新港奉天宮,歷時八天七夜。 行進中,迎媽祖隊伍受到各地善男信女熱烈歡迎,百姓們紛紛準備牲禮素果膜拜,燃放鞭炮、焚香祭祀。 直到媽祖從嘉義新港奉天宮迴鑾時,再一次掀起活動高潮,沿途數十萬名信徒大擺流水席招待親友及香客,鑼鼓喧天、萬人空巷。

媽祖

最典型的是湄洲島的媽祖金身巡遊,從農曆正月初八北埭文興宮開啓的祖廟請香,到農曆正月十四晚東蔡村上英宮恭送媽祖金身迴鑾(宮下村上興宮比較特殊,是正月廿九抬該宮的媽祖神像巡遊)。 繞境巡安時,沿途信眾夾道跪拜、焚香叩首,並把錢幣折成花式,為媽祖“掛脰”。 整個活動中還展示擺貢品、耍刀轎、遊燈、媽祖過鄉、擺棕轎、乩童踩火、乩童轉祖廟、乩童吃花、送媽祖上宮等媽祖信俗。 中國大陸,媽祖廟分佈在22個省市的450個縣主要福建莆田就有316處之多;海南約有200多座,香港有57座,澳門現有媽祖廟10座,台灣地區媽祖宮廟5000多家、媽祖信眾1600多萬人。 原PO昨(13)日於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發文指出,白沙屯媽及大甲媽正在進行遶境活動,對於媽祖鑾轎會自己擺動,「我沒有不相信」,只是好奇轎班為什麼不把鑾轎放下來,讓所有信徒一起見證奇蹟。

媽祖: 台灣媽祖紅到國外去!美熱門旅遊節目拍攝「媽祖遶境」,入圍電視界最高榮譽艾美獎!

張珣直指文革破壞後,那些被手下留情的廟宇神像,都是經過民俗學界調查,認為具有民俗學價值的,才得以保留。 許多媽祖廟在文革時期權充辦公處,只存建築空殼,裡面沒有供奉神像。 1989年兩岸開放,台灣的媽祖信仰抵達對岸,看見賢良港媽祖故居殘破不堪,信徒們紛紛捐錢重修土木。 媽祖 臺灣傳統的媽祖聖像多是雕成福泰的太后形貌,這是順應媽祖是天上聖母、天后的意涵去形塑的太后形像。 而中國則流行將媽祖形塑成綽約、粉面的年輕妃子像,以呼應祂二十八歲升天的說法。

  • 2022年美國領頭帶動的世界級經濟滯脹衰退風暴已經席捲全球,超高度依存世界市場經濟及美國政治軍事的臺灣,在這波風暴中大受其害,應該毋庸置疑…
  • 北港進香數次之後,在副爐主的要求下,「三媽」與「四媽」同時坐轎南下北港進香,「四媽」坐中尊,「三媽」坐小邊。
  • 對林氏宗親而言,也常有謂「姓林的媽祖顧子孫」之俗諺,意謂著媽祖將會特別照顧林姓子孫,強調林姓與媽祖同宗之血緣關係,當然就比一般信徒與媽祖更為親密。
  • 除此之外,苗栗還有一個比馬祖更高的媽祖像,參加進香也別忘記去朝拜一下。
  • 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過程中,都有許多民眾爭相向「報馬仔」索求「紅絲線」,綁在手腕用以祈求姻緣。
  • 據林氏族譜和其他史料記載,媽祖係唐邵州刺史林蘊的七世孫。

絕大多數的台灣民間信仰皆是在明鄭及清治時期,隨著漢人移民渡海來台。 這些信仰均有濃重的原鄉色彩,如泉州三邑人的龍山寺、同安人的保生大帝、安溪人的清水祖師、漳州人的開漳聖王、粵籍移民的三山國王…;然而媽祖卻是跨越族群與地域,成為漢人移民在台灣最主要的信仰。 張珣:〈媽祖信仰與文化產業:人類學的個案研究——以台灣嘉義新港奉天宮為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媽祖: 媽祖關係説明

在台灣,每逢國曆四月(農曆三月)媽祖誕辰,香火鼎盛的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往南部新港奉天宮遶境進香與白沙屯拱天宮天上聖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都會撥出時間來信眾體驗抬轎,為臺灣著名的「三月瘋媽祖」。 媽祖 由於四月也恰逢各政黨為大選準備舉行初選的時間,因此有意角逐大選的候選人,無不趁著媽祖遶境的機會,除與選民親近外,也向媽祖祈求選舉的順遂,甚至藉媽祖之名宣揚自身政治理念。 農曆三月十九日是北港朝天宮媽祖出巡日,北港朝天宮每年的媽祖遶境因為充滿在地特色,以及保有傳統,每年都吸引許多來自台灣各地、世界各地的信眾親自到北港朝聖。 尤其是真人藝閣、文武藝陣、犁炮等,都是屬於雲林北港的宗教文化。 17世紀以來,媽祖隨著閩南一帶的移民信眾分靈來臺奉祀後,即成為臺灣民間百姓普遍的信仰。

曾祖保吉,仕後周,任統軍兵馬使,因當時天下紛亂多事,乃棄官隱於湄洲灣賢良港。 父親名惟慤,曾官都巡,即負責沿海治安巡邏官員,母親王氏,生六女一男,媽祖乃其最小女兒。 每當冊封船隊在海上遭遇風暴,冊封使便親自焚香向媽祖祈禱,答應歸國之後向皇帝請求為媽祖加封號或加贈褒書御筆匾額。 每當封舟遇暴,只要向媽祖祈禱,風暴便突然停止;有時封舟即將衝礁撞毀,舟中之人向媽祖祈禱,封舟便奇跡般地繞過島嶼。 僅僅清朝一代,媽祖由「天妃」晉封「天后」,其封號亦從明末的十四字加至最終的六十四字。

媽祖: 海上遶境

在「君權神授」的封建帝制甚至殖民時期,民間信仰的合法性(神權)來自「君授」,非經官方褒封或許可而私祀,將流於「淫祠」而遭禁絕。 漢人的媽祖信仰從宋朝的夫人、妃,元、明升為天妃,到清代則升至與皇帝同級的天后;然而民間仍嫌不足,穿鑿附會出更高的封號「天上聖母」,近年不少學者考證歷代文獻,均確認官方不曾出現此一封號。 媽祖 媽祖葬於現今馬祖南竿鄉馬祖天后宮宮內的靈穴石棺中,且興廟供奉相傳至今,成為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之一。 此島因而稱為「媽祖島」,或因傳抄而寫為「馬祖島」,爾後中華民國國軍進駐,正式改稱為馬祖,馬祖之名遂使用至今(法定行政縣名為連江縣),此村則稱「馬祖村」,該處港口稱「馬祖港」,簡稱「馬港」。

對林氏宗親而言,也常有謂「姓林的媽祖顧子孫」之俗諺,意謂著媽祖將會特別照顧林姓子孫,強調林姓與媽祖同宗之血緣關係,當然就比一般信徒與媽祖更為親密。 媽祖的母親意象,並非宗教的「創世主」、「造物主」概念,媽祖並無創造宇宙萬物、宰御萬物的傳說,而是以「慈母的形象」,守護百姓庇佑信徒。 每當人們焦慮不安、痛苦無助時,總是尋求母親慰藉,媽祖意象正如同慈母般,溫和、慈祥、包容、關懷,可以撫慰每一個受創、不安的心靈。

媽祖: 馬祖交通指南

緊接著鎮瀾宮人員要探路,聯繫拜訪廟宇,貼路過時間的香條,完成一切前置作業。 媽祖遶境進香回程是大甲最熱鬧的一天,家家宴客慶祝,大甲街上常常擠得水洩不通,如果您有空不妨前來親身體驗一下那種虔誠與熱鬧的場面。 生子以後為怕小孩難養,通常會認神明為義父母,為祈求兒女平安長大,透過認契方式,強化孩子與神明的關係,以求得到神明特別照顧。 媽祖的慈母意象,使許多民眾讓子女認媽祖為「乾媽」,建立信仰上的親子關係,每年在媽祖誕辰前夕,媽祖的契子、義女,都要回到廟裡「換絭」,以更新神力並確認關係。 臺灣俗諺「生贏雞酒香,生輸四塊枋」,意指婦女生產之危險性,許多女性信徒從懷孕開始,就會求媽祖的庇佑,在生產之時更會向媽祖祈求生產平安、順利,因為媽祖是女性,且如同媽媽、婆婆一樣,自會護佑生育平安,男性神明則「不方便」參與。 白沙屯媽祖進香途中,常見婦女捧鮮花跪在路上,與媽祖交換神轎上的花束,稱之「換花」,據傳可祈求生男、生女,「花」在臺灣民俗概念中,象徵「胎兒」。

媽祖: Tripbaa趣吧! 旅遊平台

質言之,媽祖因具有母親的特質、慈母的形象,信徒會將對母親依賴感投射到媽祖信仰,使媽祖成為「母親之神」,而普受百姓愛戴。 鎮瀾宮中的湄州媽是民國七十六年農曆九月九日,董監事們突破政治限制,前往大陸湄州參加媽祖升天一千年紀念活動,請回的湄州媽祖。 大甲信徒均稱,大陸因經濟不好,因此媽祖顯得有點消瘦。 不過大陸宣稱,大陸雕刻的媽祖以年輕女神為依據,台灣是以中年神韻為版本。 指鎮殿媽祖,是鎮瀾宮內最大型的一尊神像,身穿龍袍,肩披霞帔,腳穿麟靴。

從韓國正史─《朝鮮王朝實錄》中可知當時朝廷已經對媽祖崇拜有所了解;從海路使行錄中可知,從高麗王朝末期到丙子胡亂之前,使臣們多以沙門島爲背景創作詩文,抒發瞻仰媽祖廟後的感想,並向媽祖祈願航海平安無事。 香港附近的深圳南頭半島赤灣之上,亦有明代與鄭和有關的赤灣天后廟(明時為天妃宮),此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有不少水上人前往參拜。 最顯著的例子,澳門葡文名稱「Macau」,即是由「媽閣廟」一詞轉化而來。

媽祖: 過年走春逛起來!「4大超商特色門市」採買、打卡全包

神 女: 宋宣和二年有商人遇颶風,呼「神女」搭救,得到幫助。 巫 女: 宋高宗紹興二十年,莆田狀元黃公度應李富邀遊白湖順濟廟,詩中已表示媽祖當時的海神。 順 濟: 第一次朝廷封號,宋宣合四年,允迪出使高麗,遇風,得朱衣女相助,得聖墩廟神信徒告知是湄洲神女。 夫 人: 宋孝宗淳熙十年,溫台剿寇有功,封「靈慈昭應崇善福利夫人」。

媽祖: 馬祖情報

從中國明朝永樂年間開始,隨鄭和下西洋,媽祖信仰從中國走向世界,先到琉球、日本,再到東南亞各國,例如橫濱媽祖廟、澳門媽閣廟、馬來西亞吉隆坡天后宮、菲律賓隆天宮。 隨著華人遠渡重洋到歐洲和美洲,這些地方也開始有了媽祖廟。 有一首由貨車司機王文德作詞、蔡振南作曲並演唱的歌曲《母親的名叫台灣》,在1990年代初期的台灣民間傳唱一時,幾百年來在台灣民間信仰當中,「母親的名叫媽祖」。 信徒崇拜低眉和藹的媽祖,宛如尊敬自己慈悲親切的母親。 媽祖 在國族認同混淆的台灣社會,許多統派人士常以「中國神」來質疑獨派的媽祖信徒,其實這種論調不堪一擊,所謂「上帝歸上帝,凱撒歸凱撒」神聖與世俗各有各的國度。

媽祖: 白沙屯媽祖怎麼走?

見 張德麟 編,台灣教授協會、國際文化基金會 策劃:《台灣漢文化之本土化》,頁3-5. 鄭和每次下西洋回國,必定新修各處天妃宮,或擴修殿堂,或種植青松翠竹;在南京靜海寺、太倉天妃宮,鄭和還栽種特地從西洋帶回來的海棠花。 鄭和在劉家港天妃宮和福建長樂南山寺都立天妃紀念石碑,將下西洋的成功,歸功於天妃的神佑。 永樂元年,鄭和出使暹羅國,海上忽刮大風,幾百人生命危在旦夕,鄭和祈求天妃救助,忽然一陣香風飄來,見神站立在桅杆上,頓時風平浪靜。

; 馬祖的媽祖信仰 根據清初《使琉球記》中記載,媽祖林默娘28歲時因父兄駕船駛至閩江口海域,遇風浪船毀人溺,媽祖為救父兄入海罹難,她的遺體當年隨海漂至閩江口附近的小島(即今日馬祖列島的南竿島),為漁民打撈上岸,並將她葬在岸邊。 湄洲島的鄉親一度以為默娘失蹤沒下落,故稱她已羽化昇天成仙,且為感念其孝心,遂蓋廟紀念她的孝行。 經後代學者查知,媽祖葬於現今馬祖南竿鄉馬祖天后宮內靈穴石棺中,且興廟供奉媽祖世代相傳至今,成為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之一。 此島因而被稱為媽祖島,爾後改稱為馬祖島,馬祖之名遂使用至今。 馬祖天后宮之鄰山設有媽祖宗教文化園區,園區中建有媽祖巨神像,於2009年10月完工成為全世界最高之石製之媽祖神像,高度有28.8公尺。

關於媽祖的身世,自宋代以來即有許多版本,明代之後生辰訂為三月廿三日,直到清代以降,民間大致採信明僧昭乘所著《天妃顯聖錄》之說,媽祖身世說詞才日趨一致。 媽祖原為航海之神,主管海上之事,隨著移民來台,因其和藹慈悲親切的形象宛如母親,職務而開始轉變,舉凡健康、事業、農事、感情等皆成為業務範圍。 “媽祖廟會”,是融民間藝術、宗教信仰、文化藝術為一體的傳統民俗盛會。 有關媽祖信仰的特定節日和重大祭祀舉行的活動,是媽祖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照傳統習俗,每年湄洲媽祖祖廟廟會的舉辦一般分為三個時段:一是元宵節期間,媽祖金身繞境巡安進行布福活動;二是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前後,媽祖祖廟天后廣場舉行隆重的媽祖祭典及各種紀念活動;三是九月初九媽祖昇天日前後,媽祖祖廟舉行媽祖秋季祭典等活動。 大甲鎮瀾宮每年在媽祖生日前則舉辦「大甲媽祖回娘家」的活動,讓信眾步行跟隨著媽祖神轎,從大甲一直往南走到北港。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