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迫擊砲5大伏位

弹药制导化,可以延长原有武器系统的寿命,使其作战使用更加灵活。 120迫擊砲 因此,作为一种新型制导迫击炮弹,120末修迫弹具有以下优势。 降低后勤保障的负担现代化战争对后勤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后勤保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对常规作战来讲,需要大量弹药进行火力压制,常常是火力压制后,目标仍然存在。 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局部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精确制导弹药就足以说明制导弹药的重要性。 降低常规弹药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后勤保障系统的负担,还可以增加后勤保障系统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

  • 雖然61廠當時完成上級交付之量產任務,但這種作法卻掩蓋了61廠缺乏火砲其它系統整合及改良之研發能量的缺點;以色列向芬蘭採購技術資料之後,可以依國情需求改良,以色列原版K-5在日後逐漸朝重型化、長射程化發展。
  • 到时候很可能就会看到他们的40毫米高射炮单位领到57毫米反坦克炮的弹药而欲哭无泪,不过也没啥,无非是举手投降嘛,和弹药什么的关系不大了。
  • 在这样的编制体系下,旅炮兵营整体上和之前的师炮兵团在装备类型上基本一致,但是更加追求机械化和自行化,以淘汰原本的牵引榴弹炮部队。
  • 64式120毫米迫击炮,1964年式120毫米迫击炮,有时简称64式迫击炮,是中国在1964年自行研制的第一门大口径迫击炮。
  • 另一方面,对于今天的解放军轻装机械化步兵部队而言,旅里面已经有射程很远,且自动化程度很高的PCL-171车载122毫米榴弹炮了。

61廠認為太過昂貴,決定仿製;而當時在台灣訓練稱星光部隊的新加坡陸軍有使用該型武器,並希望聯勤61廠協助維護。 那么,是否在某种特殊需求的牵引下,未来160毫米或者更大口径的迫击炮也会再次成为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新时代“没良心炮”呢? 因此,國防部軍備局202兵工廠陳展一座絕無僅有的雙聯裝120迫砲,就成為軍武愛好者嘖嘖稱奇的一項武器。 這座迫砲將兩支迫砲管鎖在同一支砲架上,共用一座高低機與方向機,甚至底座板、駐鋤都用架在同一塊鑄鐵上製成,這就令人不解,為何要將兩門120迫砲聯裝在一起。

120迫擊砲: 中国はポーランドと台湾が半導体開発を共同で進めていることに不満で、技術移転が実現すればポーランドへの態度は更に悪化するだろう

因此T-75維持了和M-29的同等射程,但重量更輕,加上瞄準鏡總重量只快40公斤(88英磅),比起原版55公斤更適合東方人操作。 你重型和中型机械化部队有了120迫、轻型机械化部队怎么办啊? 在这个思路下,研制一款基于猛士系列或者类似吨位的军用卡车的吧20迫榴炮自然是合理思路了。

其实俄罗斯总结叙利亚战争的经验发现,口径更大的240毫米迫击炮和203毫米榴弹炮,在东古塔、霍姆斯、大马士革的巷战中能够发挥更加特殊的作用,为此俄军在新组建的装甲集团军中,专门编入了使用这种大口径火炮的特殊炮兵部队。 其实我军历史上也曾经装备过苏制160毫米迫击炮,而以色列更是为了巷战需要而一直保留和使用这种武器。 120迫擊砲 120毫米末修迫弹武器系统由于落角大、射速高,可攻击隐蔽状态的敌方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具有精确打击能力。 120末修迫弹可适合现役120毫米迫击炮弹发射平台,如120毫米牵引式迫击炮、自行式迫击炮、便携式迫击炮等。 120毫米迫击炮发射平台比其它身管火炮轻,可随前沿突击部队快速部署,机动能力强,通过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可快速形成支援火力。

120迫擊砲: 設計

杆式迫擊砲的優勢在於,與同等有效載荷和射程的常規迫擊砲相比,其火力部分(底板和發射杆)更小、更輕,製造也比較簡單。 此外,大多數杆式迫擊砲沒有常規意義上的口徑,這意味著可以從同一門迫擊砲發射幾乎任何重量和直徑的彈藥。 缺點是,儘管大多數迫擊砲彈的後部呈流線型,非常適合改造為杆式迫擊砲砲彈,但讓砲彈的尾端具有空心砲管會讓浪費體積和質量,進而減小彈丸的有效載荷。 但是,一旦大量攜行彈藥,杆式迫擊砲在彈藥上浪費的重量就抵消了其原本的低重量優點了。 而纳粹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被这玩意轰过之后,也立刻就意识到了这种武器相比自家结构复杂的100毫米迫击炮的巨大优势,立刻开始仿制,并且随着德国战争局势的恶化,这东西就更成了德军最重要的炮兵武器了。

俄罗斯陆军倒是做梦都想要自行迫榴炮,早在1997年就推出了以BMP3履带式步兵战车为底盘的2S31自行迫榴炮,采用全套法国制造的炮控和火控系统,配置相当豪华。 但是随着1998年金融危机到来,俄罗斯又陷入困难期,所以这种迫榴炮也无疾而终。 那就是中国所特有的两栖机械化步兵部队,无论是海军陆战队还是陆军的两栖机械化步兵旅,目前都已经基本实现了以05式两栖战车为核心的全面机械化,但是在这样的机械化部队编制里,确实还是没有120迫榴炮的影子。 还有一支不属于陆军部队的机械化部队的120迫榴炮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空降兵序列的120迫榴炮。 虽然理论上03式伞兵战车就应该是空降兵120迫榴炮底盘的不二之选,相应型号的样车也早就在国内网络上曝光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是没有看到空降兵列装使用这个武器。 相反,原本被认为只是外贸用途的PCP001型82毫米车载迫击炮反而批量列装了空降兵部队,也从某种程度上证明这个型号好像暂时“凉”了。

120迫擊砲: 設計

迫击炮可能是最常见的现代火炮武器了,它的根本特点是什么呢,一个是高抛的弹道,往往是炮口向天发射;另一个是低初速,所以它向天发射出去的炮弹总是会划过一道非常陡峭的抛物线,落在比较近的地方爆炸。 120迫擊砲 再比如他们把反坦克炮叫做战车防御炮,简称战防炮,而把高射炮叫做防空炮,简称防炮,就导致了高炮和反坦克炮容易搞混。 俄罗斯陆军,仍在坦克营和摩步营装备老式的120毫米牵引迫击炮参赛,让很多人不解。 人们认为苏联/俄罗斯最先发明了迫榴炮技术,作为自行迫榴炮的故乡,没有理由不让大量装备2S9型120毫米自行迫榴炮。 真实原因说出来让俄军很丢脸,截止目前,俄罗斯陆军看上去挺强大的,但从没有装备过自行迫榴炮。

120迫擊砲

从2008年初开始,PLL-05式迫榴炮已开始装备部队,随后各种履带式和轮式底盘的120毫米迫榴炮相继装备部队,目前已经装备有近千门。 120迫擊砲 俄罗斯使用2S23自行迫榴炮参赛,是诺那120mm迫榴炮系列中的轮式型号,1986年开始研制,1990年列装,该炮主要为空降部队、海军陆战队以及轻型装甲部队提供机动火力支援,行军状态和战斗状态转换快速,可以伴随被支援部队迅速投入和撤出战斗,。 该自行火炮系统的基本性能与05式相似,但火控系统已经老旧,以光学瞄准作战为主。

120迫擊砲: 中国はポーランドと台湾が半導体開発を共同で進めていることに不満で、技術移転が実現すればポーランドへの態度は更に悪化するだろう

这俩迫榴炮现在已经是全面普及铺开装备了,一下子解决了解放军重型机械化旅和中型机械化旅在营属火力连上的装备问题。 120迫擊砲 眾所週知,迫擊砲為前膛進彈,砲彈多由人力自砲口裝填,而120迫擊砲彈體視不同彈藥如高爆彈、燃燒彈等不同彈體及不同射程裝藥,砲彈重量可能高達16公斤,因此實戰當中120迫砲的射擊,需要身強體壯的士兵才能擔當重任。 120迫擊砲 增加了武器系统的作战机动性 由于对点目标高精度的命中率,使“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成为现实。 120毫米末修迫弹除了可打击固定已知目标外.对突然出现的目标也能迅速捕获定位,并加以消灭。 它不仅可以从指挥中心接受任务,还能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打击目标,使系统的作战机动性大大增加。

120迫擊砲

这样做,不但能大幅提升原有常规武器的作战效能,还可大量装备部队,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制导弹药的发展方向。 口徑120公厘迫擊砲是曲射火砲,具有重量輕、拆解容易等優點,也是陸軍步兵營最主要的火力武器,射程約有6100公尺,可以發射高爆彈、煙幕彈、訓練彈等,昨天爆炸的就是高爆彈,這種炸彈通常用來殺傷敵人,或摧毀機槍堡等陣地。 今天的坦克普遍装备了先进的复合装甲或者反应装甲,120毫米破甲弹已经不能有效杀伤现代坦克了,而且迫榴炮的火控系统显然也不可能和坦克相提并论,所以当年导致苏联空降兵青眼有加的第一要素,直射反坦克能力,到了今天已经有点鸡肋。 确实它也很完美的契合了当代陆军作战的需要,今天解放军也大量装备了与俄制120毫米迫榴炮结构基本相同的武器,并且开发了多种类型的自行迫榴炮。 结果这种120毫米迫击炮在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放异彩,即使在苏联战争中最困难的时期也可以近乎于无限量供应给急需各种大威力武器的苏军部队,堪称火力不足恐惧症的特效药。 早在上世纪1985年,苏联就研制2S9型自行迫榴炮,该炮使用BMD履带式空降战车底盘,完全装备于俄军空降兵,只有一百多门。

120迫擊砲: 中国はポーランドと台湾が半導体開発を共同で進めていることに不満で、技術移転が実現すればポーランドへの態度は更に悪化するだろう

M120拖拽式迫击炮,和M121BMS(Ballalion Mortar System营级迫击炮系统)。 这种模块化的迫击炮主体由以下部件够成:M298型炮管(110磅)、M191型双脚架(70磅)、M9型底座(136磅)。 发射:M30 4.2英寸迫击炮弹、M333高爆榴弹、M329烟雾弹等。 陸軍目前使用的國造63式120公厘迫擊砲,是聯勤兵工廠於1974年研發量產,並用63的年號命名,取代舊型的國造62式4.2吋迫擊砲,它的構造簡單,重量約119公斤,可拆解由步兵搬運,也可用悍馬車拖行。 ,相關技術固然成熟,61廠使用1970年代的製造技術再度優化;就使用鋼材、製造熱處理工序、以及基本設計等都有做些許調整,與原版最明顯不同處在借鑑了美造迫擊炮設計,於砲管後端三分之一處至底端,車上可減輕重量並增強散熱效率的散熱凹槽。 經由工序修改,63式總重量略輕於K-5(121.68公斤,原版136公斤)。

雖然61廠當時完成上級交付之量產任務,但這種作法卻掩蓋了61廠缺乏火砲其它系統整合及改良之研發能量的缺點;以色列向芬蘭採購技術資料之後,可以依國情需求改良,以色列原版K-5在日後逐漸朝重型化、長射程化發展。 並改良腳架與彈藥成為較重的M-65以及彈種較為完備的K-6,不但改善了射角與射界,更使射程增加到9,500公尺。 相較起來63式服役已30年,在射程與精度上未有重大改善,當時任聯勤副總司令的雷穎在其回憶錄裡更直言「61廠仿製出來的63式配發部隊時連射表都沒有,基層根本不曉得該怎麼進行有效射擊」。 這種只搞半套交差的作法讓中華民國陸軍步兵重火力支援上一直無法全面汰換美援的M30 4.2英吋迫擊砲(62式4.2英寸迫擊砲,或稱4.2重迫擊砲)。 另一方面,对于今天的解放军轻装机械化步兵部队而言,旅里面已经有射程很远,且自动化程度很高的PCL-171车载122毫米榴弹炮了。 T-75比較41式81毫米迫擊砲(實為44式81公釐迫擊砲),重量輕35%,射程增加50%,41式很快地就從國軍實戰部隊的編裝中除名。

120迫擊砲: 設計

我们知道苏联在二战期间,为了方便区分130毫米加农炮和130毫米火箭炮,故意把明明口径是130毫米的喀秋莎火箭炮标注成132毫米,以免搞混这两种弹药,但是在台湾地区嘛,为了追求所谓“正统”性,就非得沿用容易搞混的旧式军事术语,就挺好笑的。 到时候很可能就会看到他们的40毫米高射炮单位领到57毫米反坦克炮的弹药而欲哭无泪,不过也没啥,无非是举手投降嘛,和弹药什么的关系不大了。 当然随着轰轰烈烈的军改,除了西部战区和中部战区的一些部队以外,解放军在编制上已经全面由原本的师-团-营体系转型为更加扁平化的旅-营二级体制,而在炮兵火力上的变化,自然也是由原先的师炮兵团-团炮兵营-营机炮连三级转换为旅炮兵营和营火力连两级体制。

120迫擊砲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