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宮不可不看詳解

2018年4月10日,大上清宫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大上清宮下馬亭位於甬道之前,亭前功德碑上刻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步罡踏斗,禮誠神靈”字樣,為重檐歇山式建築,由28根柱子支撐,分別對應天上二十八星宿,亭中地面鑲有九宮八卦陣圖。 清雍正九年(1731年),特賜帑銀十萬兩,遣翰林學士佔留保,原直隸臬司浦文焯等督工,又命天師府署理大真人張匿昭麟協同監修,重修大上清宮,除將原有殿宇葺修一新外,新建了碑亭、鬥姆宮、後堂、庫房、廂房、齋堂、廚房、虛靖祠及二十四道院等。 上清宮 天門山生態遊覽區位於貴溪市上清鎮,相傳是張天師進入天庭的地方。

上清宮

登亭縱目,眼底羣巒,盡伏檻下,岷江如帶,橫呈天際,平疇廬舍,宛若畫圖。 宋陸游曾有“雲作玉峯時特起,山如翠浪盡東傾”的著名詩句。 疫情期間不遠行,國慶長假后,錯峰出行,成都周邊休閒遊,清城山上清宮內住宿餐飲暫停營業,青城三絕之白果燉雞、泡菜、洞天乳酒吃不到了。 上清宮 大上清宫下马亭位于甬道之前,亭前功德碑上刻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罡踏斗,礼诚神灵”字样,为重檐歇山式建筑,由28根柱子支撑,分别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亭中地面镶有九宫八卦阵图。 福地门是大上清宫的正门,檐下有康熙皇帝御赐的“大上清宫”匾额,青灰瓦顶,青灰砖墙,砖券拱门,门上砖额“福地门”三字,两旁廊柱有对联:“福地哪容凡客到,仙源未许俗人窥”。 福地門是大上清宮的正門,檐下有康熙皇帝御賜的“大上清宮”匾額,青灰瓦頂,青灰磚牆,磚券拱門,門上磚額“福地門”三字,兩旁廊柱有對聯:“福地哪容凡客到,仙源未許俗人窺”。

上清宮: 上清宮歷史沿革

天下的上清宮越來越多,這對宣傳洛陽來説是一件好事,但從此上清宮已非洛陽獨有,卻又是一件憾事。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玄宗下詔在西都建太清宮,在東都擴建上清宮,在全國各地建起成百上千座道觀。

上清宮

歷代文人墨客涉足山巔,南望伊洛平原,古都盡收眼底。 瞻仰上清宮,寫下了不少美麗詩篇,杜甫有“山河扶繡户,日月近雕樑”的著名詩句,蘇東坡題字留念。 南宋時,王重陽48歲入道後,一路乞討向山東傳道,途經洛陽,來到上清宮,參觀了上清宮各大殿的神像、壁畫。 此後,王重陽領着七個弟子,在山東登州、萊州、寧海州傳道,兩年內先後建立了“三州五會”,53歲時逝去。 上清宮 多年後,王重陽的七個弟子中有四個又來洛陽傳道,並且各自創立了一個教派。

上清宮: 上清宮近現代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的青城山巔之陽,海拔1180多米。 始建於晉代,後廢,唐玄宗時又加修建,五代間前蜀王王衍重建,明末毀於火。 現存殿宇建於1862—1874年間(清代同治年間),現有老君殿、三清殿、道德經堂、文武殿和玉皇殿。

上清宮

張陵生於漢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辭官後北上洛陽,在翠雲峯住了下來,一心修煉。 上清宮 1957年,洛陽市宗教局撥款3000元維修上清宮,修復工程於當年8月動工,修繕了翠雲洞上面的玉皇閣,粉刷並修補了翠雲洞的裂縫,還對東西寮房進行了維修,使上清宮的面貌煥然一新。 上清宮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外患突來,金人南侵,萬千鐵騎,踏平中原,徽、欽二帝被俘虜,中原地區包括洛陽在內,統統被納入金王朝版圖。

上清宮: 上清宮

置西京玄元廟於太寧坊,東都玄元廟於積善坊舊邸。 坐落在邙山翠雲峯上,為洛陽北郊的制高點。 山雖不高但地勢險峻,山上樹木鬱鬱葱葱,蒼翠若雲,故稱“翠雲峯”。 1960年,上清宮被洛陽市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對牆體、房頂進行了搶救性修繕。

上清宮位於龍虎山風景區東陲,建於東漢,是道教祭神的地方,是中國古代在敬天祭祖的基礎上形成的建築群落之一,其規模大小,等級高低不等,遍布全國。 上清宮 上清宮不僅獨居江南宮觀之首,且在全國也是十分稀有的,素有“仙靈都會”和“百神受職之所”之譽。 東周時期,老子李耳在洛陽北邙翠雲峯上清宮之地煉丹養生,創立了道家思想,被認為是道教的始祖,上清宮因而成為道教的發祥地。 ,是當時的國家級建築,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上清宮”名字出現的道教名觀。

上清宮: 上清宮主要建築

著有《老子想尔注》,设立二十四治,为道教四大天师之一。 2000年,龍虎山風景旅遊區管委會對大上清宮進行重建修復工作,主要重建建築有:福地門、下馬亭、午朝門、鐘鼓樓、東隱院和伏魔殿等,初步恢復了大上清宮鼎盛時期宋代古建築的特色。 2018年1月23日,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對外發布考古發掘進展及階段性成果,大上清宮遺址是中國已發掘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揭露地層關係最清晰、出土遺蹟最豐富的具有皇家宮觀特徵的道教正一教原祖庭遺址。 2018年4月10日,大上清宮遺址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山門外丙側石壁上刻有黃雲鵠所題“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峯”題字。 宮內有傳為麻姑浴丹處的麻姑池以及鴛鴦井等名勝,珍藏有楠木刻板《道德經》、《陰符經》全文及張大千所畫徐太妃、花蕊夫人與絳巾仙女石碑兩通。 宮東不遠處有跑馬坪、旗杆石,傳為明末張獻忠起義軍練兵遺址。 上清宮始建於晉代,現存殿宇建於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4),主要有山門、老君殿、三清殿、道德經堂、文武殿和玉皇樓。 山門外西側石壁上刻有黃天鵠所題“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刻石。

上清宮: 建築特色 :

該廟興建於1955年,今為位於台北陽明山之仿古廟宇建築。 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張道陵在鶴鳴山創立“正一道”,成為道祖。 張道陵去世後,其孫張魯傳道30年,後被曹操徵降到洛陽,“五斗米道”隨之傳入洛陽。

2000年,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对大上清宫进行重建修复工作,主要重建建筑有:福地门、下马亭、午朝门、钟鼓楼、东隐院和伏魔殿等,初步恢复了大上清宫鼎盛时期宋代古建筑的特色。 清代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巡府閻興邦、1730年(雍正八年)知府張漢鼎等均重修。 修後廟宇,殿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有戲樓、山門、一、二、三殿;以及配殿廊房等。 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開始,他下令大規模重修上清宮,工程整整進行了3年,終於使上清宮容顏大變。 乾封元年 (公元666年),唐高宗追尊老子(李耳)為太上玄元皇帝,乃改洛陽上清宮為太微宮,奉祀太上玄元皇帝。 上清宮位於台灣台北市北投區復興三路230巷,為主祀鴻鈞老祖之道教廟宇。

上清宮: 上清宮地理位置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