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和宮8大優勢

仁和宮前後總共經歷4次修建,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由內政部指定為第三級古蹟,但921大地震時造成毀損,隔年由政府主持修復至民國91年(西元2002年)完工成為今貌。 圓和宮 3.仁和宮現存的古物,有清嘉慶20年(西元1815年)的對聯及重修之石碑二方,對其他地名沿革及風俗民情皆能從碑文暸解,極具歷史參考價值。 臺灣每年從年頭到年尾,各地有至少數百場規模大小不一的遶境活動,範圍從小村莊到跨越數個縣市,透過現代空間技術勾勒出地方民眾、信徒與宮廟陣頭的虔誠與熱忱。

圓和宮

後遷居舊趙甲.東勢庄及大東庄等地,三庄庄民開始輪流奉祀大使公,直到民國三十多年前東勢庄民另為神明裝金身,輪祀之活動結束。 圓和宮 十多年前舊趙甲居民也跟進,並於民國62年圓和宮興建完成,而原由大陸請過來的大史宮神像則仍存放在大東庄。 提醒您,我們非宮廟代表,我們只是一個希望能建立廟宇數位生態的小團隊,如果您願意以小額方式支持(比如說贊助一杯咖啡,讓工程師熬夜有精神一點)。 書籍廣博我們的知識,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跨越空間藩籬;能夠溫故知新,超越時間限制,讓萬古千事在眼前演繹。

圓和宮: 圓和宮

由於本網站受到「即時上傳內容」運作方式所規範,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內容,若讀者發現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透過網路影音資源,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利用雲端分享及學習各項新知,平臺與合作單位提供各項宗教與民俗演講、課程、座談的線上知識學堂。 臺灣擁有多元地理環境與族群文化,構成豐富的民俗,每個區域都有其不同的特色,透過認識不同的地方知識,進入在地的脈絡與軌跡。 圓和宮 臺灣在大街小巷,海邊山上遍布著大大小小的寺廟,除了是信仰寄託的場域,和每個社區的文化中心與藝術的殿堂,更是臺灣每個人的心靈原鄉。 本於10月22日中午,於二林鎮趙甲里圓和宮舉辦社區關懷服務,宣導現行地政法令同時解答民眾土地法令疑義。 正殿供奉天上聖母,其身是為少見的藤編軟身神像,兩旁矗立千里眼及順風耳左右而侍,後殿主祀觀音,兩旁供奉註生娘娘及福德正神,院子前有一石製公斗,為早期買賣度量衡的公正的量器,放置廟中請天上聖母做為公證。

仁和宮起源於漳、泉二州來臺開墾定居的二林先民,沿襲祖籍地的信仰習慣,在二林興建媽祖廟,供奉天上聖母,成為二林地區的信仰中心。 圓和宮 建築本身最早可考記載為清嘉慶20年(西元1815年)的第一次重修碑文,因年歲已久宮廟外貌剝落,地方耆老士紳倡議擴建,重修工作歷經8年,清嘉慶20年(西元1815年)完工。 仁和宮自興建以來就位於二林的熱鬧市街中,原為坐北朝南的木造結構,清嘉慶年間的第一次重修,將原本只有二進式的仁和宮,增擴後殿成為日字形的三進建築。

圓和宮: Review · 圓和宮

正殿空間莊嚴肅穆,神龕兩旁有一對木製對聯,係以仁和宮的廟名為冠首的聯句,其上書「仁同坤元資生捨宏光大、和本乾道變化保合利貞」,為清嘉慶20年(西元1815年)重修時的文物。 圓和宮 圓和宮 1.仁和宮所在的二林鎮,因早期商業鼎盛,空間有限,人和宮主體建築兩側亦受到空間限制,所以採縱深發展,整體格局較為狹長,屬於街屋式廟宇。 經過多次改建的仁和宮,仍然完整保留傳統閩南建築特色,建築外觀為因應市街熱鬧的商業活動,呈狹長型街屋平面,深達35公尺,廟格局為三殿二院,以正殿為主要祭祀區域,強調莊嚴肅穆,高度為三進中最高、縱向長度最深。

本所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文件皆為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 圓和宮 免費開源軟體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

圓和宮: 廟宇寺院|附近店家

兩旁龍虎堵石雕,仍保存日大正13年(西元1924年)的作品;殿門正面皆採木板門屏,正門兩邊為少見的木雕隔扇,上頭有一對木雕對聯,其上書「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的篆字雕刻。 日本時代信眾有感於距離前次改建已有百年,長久風霜歲月侵襲,檐桷剝落,而且拜亭在街肆繁盛下,顯得狹隘老舊,於是地方人士向當局請願重修獲准,進而與地方信徒勸募修建經費,日大正13年(西元1923年)仲秋興工,次年6月竣工。 重修碑文上記載,此次的重修仁和宮仍然維持清朝修建的原貌,因廟宇匹鄰街道而將之退後,並新購毗連土地2段,正殿增建耳門,天井展長,廟外左右各留餘地4尺做通巷,因而廟貌於聿新且較以前寬敞。 臺灣擁有多元文化資源,無論是有形的寺廟、建築、老樹,或無形的民俗、信仰、傳統工藝,承載著各地不同的地方知識、文化乃至於經濟、政治的發展脈絡與軌跡。 三川殿左右兩廊有數塊古碑,其中又以清嘉慶20年(西元1815年)「重修仁和宮碑記」、日大正14年(西元1925年)「重修仁和宮碑記」最為重要,是仁和宮早期修建的歷史文獻資料。 正殿金爐前方設有一頭財牛,象徵「牛轉錢坤」,而信眾們相信財牛肚裡有財,認為「有摸有進財」因此將財牛摸得黑亮。

  • 三川殿左右兩廊有數塊古碑,其中又以清嘉慶20年(西元1815年)「重修仁和宮碑記」、日大正14年(西元1925年)「重修仁和宮碑記」最為重要,是仁和宮早期修建的歷史文獻資料。
  • 本於10月22日中午,於二林鎮趙甲里圓和宮舉辦社區關懷服務,宣導現行地政法令同時解答民眾土地法令疑義。
  • 重修碑文上記載,此次的重修仁和宮仍然維持清朝修建的原貌,因廟宇匹鄰街道而將之退後,並新購毗連土地2段,正殿增建耳門,天井展長,廟外左右各留餘地4尺做通巷,因而廟貌於聿新且較以前寬敞。
  • 臺灣每年從年頭到年尾,各地有至少數百場規模大小不一的遶境活動,範圍從小村莊到跨越數個縣市,透過現代空間技術勾勒出地方民眾、信徒與宮廟陣頭的虔誠與熱忱。
  • 2.仁和宮雖經歷數度重修,但仍保存著傳統閩南的建築風格,整體空間組織簡單而明確,架構清晰,比例勻稱、樸拙而典雅,具有保存價值。
  • 兩旁龍虎堵石雕,仍保存日大正13年(西元1924年)的作品;殿門正面皆採木板門屏,正門兩邊為少見的木雕隔扇,上頭有一對木雕對聯,其上書「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的篆字雕刻。

2.仁和宮雖經歷數度重修,但仍保存著傳統閩南的建築風格,整體空間組織簡單而明確,架構清晰,比例勻稱、樸拙而典雅,具有保存價值。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傳內容的方式運作,對所有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一切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圓和宮: 圓和宮地理位置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