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5大好處

鈔版上有表明寶券面值、發行機構、行用地區,日期和偽造處罰等文字。 為金代貞祐年間印造貞祐寶券紙幣的模板,傳世僅見。 錢幣平肩弧足空首布:春秋戰國時期,銅質,長空銎,平肩,身中起三脊,弧足。

1960年,设立文物保护技术科学实验室;同年6月,上海市裱画生产合作社并入上海博物馆,在文物修复工场建立书画装裱组;同年9月,上海市文管会与上海博物馆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文物修復工場還裝裱了館藏書畫1800餘件,其中不少是流傳有緒的重要文物,如王羲之《上虞帖》、唐孫位《高逸圖卷》等,經過精心裝裱,得以妥善保護。 尤其是出土時已成“書餅”的《明成化説唱本》,經過文物保護科技人員與書畫裝裱匠的通力合作,使説唱本得以完善地保存。 上海博物館創辦期刊有《上海博物館集刊》《上海文博》《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其中《上海博物館集刊》共有12期。

上海博物館: 中國古代陶瓷館

面有“官市”二字幣文,為東周時期周王室所鑄造的貨幣。 甘肅禮縣大堡子山出土,為春秋早期秦國國君的禮器。 器身裝飾獸目交連紋、垂鱗紋、橫條溝紋,蓋沿和口沿每組紋飾間還設有上下相反的浮雕獸首,殊為奇特。 戈父丁簋:商代晚期,高15釐米,口徑22.8釐米,底徑15.9釐米,重3.015千克。 口沿下飾雷紋,前後中央各1浮雕獸首,腹、足各飾乳釘紋、雷紋、鳥紋。 腹有銘文3字:戈父丁,意為戈氏為父丁所作器。

提供中文智能讲解导览服务,通过语音讲解、视频介绍、手绘故事、动画解析、探索解谜、游戏互动等帮助观众立体了解文物背景、趣味解读历史瑰宝。 1976年以来,上海博物馆先后与南斯拉夫青春出版社、日本讲谈社、香港三联书店、日本NHK放送协会出版社、日本平凡社、香港大业公司等出版机构联合出版了《上海博物馆》《青花釉里红》《上海博物馆藏宝录》等12种大型图录和专著。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馆还组织了“博物馆之友”“文物之友”等群众团体,把海内外文物收藏家、文物爱好者团结在博物馆周围,为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尤其是为上博新馆建设捐赠了900多万美元作为18个专馆、专室的装修资金。 真书宁州帖:北宋时期,单页、纸本真书,纵32.7厘米,横57.6厘米。 真书宁州帖为司马光答复其侄子司马富的手札,叮嘱其辞官归里,侍养尊亲。

上海博物館: 中国の悠久の歴史を伝える文化財13万点を展示! 人民広場内の大型博物館で貴重な文物を鑑賞しよう。

歷代錢幣館:中國曆代錢幣館面積740平方米,展出文物3300餘件,以中國古代錢幣發展的歷程為線索,集中展現了中國貨幣發生、發展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概貌。 同時該館專闢“施嘉幹錢幣專室”和“杜維善、譚端言中亞古幣專室”,專題陳列錢幣收藏家施嘉幹先生及杜維善夫婦捐贈的相關藏品。 歷代璽印館:中國曆代璽印館是中國第一個專題陳列璽印篆刻的藝術館。

上海博物館的基本定位是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展覽和研究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 截至2019年末,館內藏品數量為 件/套,其中珍貴文物為144142件/套。 1996年10月12日,上海博物館新館全面竣工,館內文物收藏包括青銅、陶瓷、書畫、雕塑、甲骨、符印、貨幣、玉器、傢俱、織繡、漆器、竹木牙角、少數民族文物等31個門類,尤以青銅、陶瓷、書畫最為突出。 截至2019年末,館內藏品數量達 件/套,其中珍貴文物達144142件/套。 民族文化的聚集之地,上海博物馆 我们都知道文物一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所遗留下来的珍宝,为守护它们的子孙后代,我们更应该珍惜它们。 上海博物馆就是就是这么一座珍藏了许多古代奇珍异宝的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代的青铜器和瓷器,还有各种书法精品。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馆馆标

此玉胜为避邪物,上下左右透雕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等代表了东南,西北四方天象的神灵,东汉时期并不多见。 陶瓷、玉器红陶袋足鬶:新石器时代,属于良渚文化。 红陶袋足鬶胎呈红色并夹有细砂,器口外侈,中间凹入形成一捏流。 短颈,鼓腹,由三个高袋足组成器身,腹侧附一宽环形把手。

  • 青玉三螭紋璧出土於上海松江區西林塔。
  • 2022年3月9日,“盛世芳華——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展”上海博物館開幕。
  • 甘肅禮縣大堡子山出土,為春秋早期秦國國君的禮器。
  • 2022年7月1日起,上海将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开放博物馆和美术馆。
  • 口沿下饰雷纹,前后中央各1浮雕兽首,腹、足各饰乳钉纹、雷纹、鸟纹。

展廳面積380平方米,展出璽印篆刻500餘件。 整個陳列以印章藝術的發展歷史為線索,上自西周,下迄清末。 展館內藉助高低錯落的展櫃,應用多種技術手段,使實物與輔助陳列相互配合。 陳列分為五個部分:“早期的古璽印”“秦漢規範的確立與延續”“唐宋金元官私印的新樣式”“明清文人篆刻的興起和繁盛”“明清印材與印鈕雕刻”,展示了中國印史的悠久歷程和各個時期印章的不同風貌及其深厚的藝術內涵。 1958年,上海博物馆设立文物修复工场,主要是修复、复制馆珍藏品,同时也为其它博物馆和国外博物馆修复文物、装裱书画。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馆综述

口沿下、腹部和足上分饰变形兽体卷曲纹、波曲纹、兽面纹。 铭文共62字,记录史颂受王命省视苏国。 此鼎传世共3器: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各藏1件。 古代青铜馆:古代青铜馆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陈列精美青铜器400余件。 陈列分为七大部分:“萌生期青铜器”“育成期青铜器”“鼎盛期青铜器”“转变期青铜器”“更新期青铜器”“边远地区的青铜艺术”“中国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完整反映了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发展历史。

  • 1958年,上海博物館設立文物修復工場,主要是修復、複製館珍藏品,同時也為其它博物館和國外博物館修復文物、裝裱書畫。
  • 腹部的百乳雷纹为商代晚期流行纹饰,沿用至周初。
  • 上海博物館創辦期刊有《上海博物館集刊》《上海文博》《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其中《上海博物館集刊》共有12期。
  • 雙龍首璜:東周,戰國晚期,長11.8釐米寬4.3釐米。
  • 截至2019年末,館內藏品數量達 件/套,其中珍貴文物達144142件/套。
  • 四羊首瓿:商晚期,高38.8厘米,口径31.6厘米,底径29.1厘米,重1.4千克。
  • 提供中文智能講解導覽服務,通過語音講解、視頻介紹、手繪故事、動畫解析、探索解謎、遊戲互動等幫助觀眾立體瞭解文物背景、趣味解讀歷史瑰寶。
  • 除此之外,上海博物馆的外形是一个大圆形,象征着“天圆地方”。

1974年,為了加強博物館的學術研究,設立陳列研究部,下設青銅、陶瓷、書畫、工藝、陳列設計5個研究組以及考古部。 2021年10月,上海博物馆的上海青龙镇遗址出土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2021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古代雕塑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展厅面积640平方米,其中有120余件展品。 展厅以金、红、黑三色为基本色调,以佛教艺术中常用的莲瓣形做隔墙,石窟寺中的佛龛做壁橱,以及露置的陈列形式。 除陈列部分木雕、陶塑外,以石刻塑像为主,这里有北魏、北齐、北周和隋唐雕塑,以及南石刻、金铜佛像等。 上海博物館 陈列分为四大部分:“战国秦汉时期的雕塑”“魏晋南北朝隋代时期的雕塑”“唐五代时期的雕塑”“宋元时期的雕塑”。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馆地理位置

上海博物館的對外文化交流,始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基本是接待參觀陳列,七十年代開始組織專業交流,舉辦學術講座和國外來滬展覽。 玉琮:新石器良渚文化時期,高5.6釐米,為陽起石琢制,乳白色隱現淡綠斑紋。 琮面雕出四個角尺形凸塊,中部有一條橫槽,將凸塊分為上下兩節,以四角為中線,各刻一神像。 上節在兩條平行的橫稜下雕刻一神臉。 眼為線刻園圈,下邊橫凸塊作鼻,上刻細密的雲紋和橫直線圖案。 上海博物館 蛋圓形凸面作眼廓,線刻重圈為眼,中間以橋形凸面連接,和一條橫凸塊作鼻,凸塊上也滿刻橫直線和雲紋圖案。

2012年,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举办了《幽蓝神采——元青花大展》《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展》等大展。 上海博物馆为国际旅行社举办20余次文物知识辅导,为400多所学校宣讲600余次文物课。 与上海师大附中、上海实验学校联合开办“人文景观课”,把上海博物馆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点,分批组织各班级到陈列室讲课。 嵌云石紫檀木笔屏:明(1368—1644年),长17.2厘米,宽8.7厘米,高19.7厘米,上海市宝山区顾村明万历朱守城夫妇墓出土,紫檀木质,屏心为一片云石。 器身如口字形,下部的底坐上有数个孔洞,底坐上竖两根立柱,立柱之间有横梁,横梁上有若干圆孔,可供插笔。

上海博物館: 中國古代玉器館

盛食器,蓋、器扣合似球形,下承短柄圈足。 器、蓋各飾狩獵畫像兩組,用紅銅鑲嵌,各種禽獸飛躍奔走,獵人勇武行獵的場景。 虎簋:西周晚期,高34.7釐米,口徑23.3釐米,腹徑23.3釐米,腹深12.8釐米,重12.28千克。 器蓋和器身內底,分別鑄有一虎紋,當是作器人的氏稱。

上海博物館

青銅器德鼎:西周早期,高78釐米,口徑56釐米,腹徑58.4釐米,腹深35.4釐米,重84.86千克。 為西周早期遺存的少數青銅大鼎之一。 1960年,設立文物保護技術科學實驗室;同年6月,上海市裱畫生產合作社併入上海博物館,在文物修復工場建立書畫裝裱組;同年9月,上海市文管會與上海博物館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上海博物館設有十三個專館,三個展覽廳。 三個展覽廳不定期引進和展出海內外博物館和文物收藏機構收藏的珍貴文物和各類藝術品。 1987年,上海博物馆为庆祝建馆35周年,集中出版了《上海博物馆藏青铜镜》《青花釉里红瓷器》《恽南田书画图集》《中国书画家印鉴和款识》《崧泽——新石器时遗址发掘报告专集》等10种。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社會教育

此件《郎官石柱记序》为传世宋拓本。 米芾多景楼诗册:北宋时期,纵31.2厘米,横53.1厘米。 上海博物館 其册11开,一页两行,每行二字或三字,共五十字,无款印。

共屯赤金:春秋戰國時期,銅質,直徑4.4釐米,重0.011千克。 共為戰國時期魏國境內地名,地望今河南輝縣,故知其為戰國晚期魏國所鑄行。 少數民族工藝館:展廳面積700多平方米,集中陳列了少數民族的服飾工藝、染織繡、金屬工藝、雕刻品、陶器、漆器、藤竹編和麪具藝術等近600件。 表現了少數民族工藝品的造物文化與藝術審美。 以金、紅、黑三色為主色調,其蓮瓣形隔牆,佛龕形壁櫥,露置式陳列,使人有徜徉於石窟寺的特殊感受。 展廳中陳列著上起戰國、下至明代的120餘件展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佛像雕塑。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交通信息

西周较晚时期出现的新型食器,盛行于春秋时期。 四羊首瓿:商晚期,高38.8厘米,口径31.6厘米,底径29.1厘米,重1.4千克。 雕塑生肖羣俑:唐代時期,生肖羣俑一組十二件,造型有數種,是人身生肖頭相結合。 各俑雖高不盈尺,但鼠、牛、虎、龍、蛇、猴、雞首的形象齊全。 俑身穿廣袖長服,雙手相拱,作站立凝目狀。 張旭真書郎官石柱記序帖冊:唐代時期,縱19.8釐米,橫11.8釐米,吳湖帆捐贈。

上海博物館: 中國古代青銅館

其中不乏國寶級珍品,有「大克鼎」、「犧尊」、「商鞅方升」、「子仲姜盤」、「晉侯穌鍾」、「『見日之光』透光鏡」等。 1952年12月正式開放,當時展館設在原上海跑馬廳,後遷至河南路原中匯銀行大廈。 1958年,上海博物館設立文物修復工場。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地理位置

古代雕塑館:中國古代雕塑館展廳面積640平方米,其中有120餘件展品。 展廳以金、紅、黑三色為基本色調,以佛教藝術中常用的蓮瓣形做隔牆,石窟寺中的佛龕做壁櫥,以及露置的陳列形式。 除陳列部分木雕、陶塑外,以石刻塑像為主,這裏有北魏、北齊、北周和隋唐雕塑,以及南石刻、金銅佛像等。 陳列分為四大部分:“戰國秦漢時期的雕塑”“魏晉南北朝隋代時期的雕塑”“唐五代時期的雕塑”“宋元時期的雕塑”。

砚屏则是置于砚边,用于遮风障尘的小屏风。 青玉三螭纹璧:南宋时期,外径11.1厘米。 青玉三螭纹璧出土于上海松江区西林塔。 璧内外施压边线,器物肉部阴刻三螭环璧。 螭首呈三角形,额阴刻两条额纹,脊柱线顺螭身作S形曲线,璧反面光素无纹。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馆

1978年以來,上海博物館展出了“突尼斯迦太基出土文物展”“美國印第安人文物和西部名畫家作品展覽”“中日貨幣展覽”“日本版畫展覽”等15個展覽。 妊簋:西周早期,高18.5釐米,口徑19.5釐米,重2.8千克。 象蹄形足的使用,區別與一般圓形器三足的習慣,較為罕見。 器身兩側設置象頭形耳,長鼻翻卷如垂珥。 腹部的百乳雷紋為商代晚期流行紋飾,沿用至周初。 史頌鼎:西周晚期,通高37.3釐米,口徑35.7釐米,重9.25千克。

对此你有何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上海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包括青铜、陶瓷、书画、雕塑、甲骨、符印、货币、玉器、家具、织绣、漆器、竹木牙角、少数民族文物等31个门类,尤以青铜、陶瓷、书画最为突出。 上海博物馆的基本定位是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其收藏、展览和研究以中国古代的艺术品为重点。 截至2019年末,馆内藏品数量为 件/套,其中珍贵文物为144142件/套。 历代绘画馆: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共陈列历代绘画精品120余件,从唐代至近代,各种绘画门类均有所体现。 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厚趠方鼎口沿外折,雙立耳,方腹直壁,由上向下漸有收分,下有四條細長柱足,四隅有稜脊。 腹四壁均飾獸面紋,獸面紋長角下垂於兩側,體軀省略,圖式稀見。 內壁有銘文5行34字,記述王在成周之年,厚趠受到廉公饋贈的事蹟。 鑲嵌狩獵畫像豆:春秋晚期,高20.7釐米,口徑17.5釐米,底徑11.1釐米,重1.8千克。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館標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