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號戰車全攻略

最先的A、B、C、D型均為發展階段,只小規模生產並多被用於測試目的,直到1939年E型三號戰車出現後才開始正式量產,量產由數家廠商共同負責。 三號戰車 在研發其間1937年至1940年中,德國政府並計劃把三號和四號戰車標準化,以應付戰事。 而德國的戴姆勒-賓士公司、克虜伯公司、MAN公司及萊茵金屬公司以此生產了試驗型的戰車,並於1936年及1937年進行測試,最後戴姆勒-賓士公司的產品獲得取用。

三號坦克延續了德軍坦克的高速理念,最大速度達到40公里/小時。 較早期的A-D型安裝一臺邁巴赫HL108TR 三號戰車 V形16缸汽油機,而E型以後則換裝了動力更強的邁巴赫HL120TR V形12缸汽油機。 H型以後的傳動裝置都換裝為6檔的邁巴赫SSG77。 量產型的三號坦克因使用扭力桿懸掛,舒適性和瞄準時的穩定性得到提高。 三號戰車(Panzerkampfwagen III),是一款德軍二戰坦克。 最初因為了應付國際聯盟的檢查,該車最初被稱爲ZW。

三號戰車: 三號戰車N型

三號戰車N型被廣泛使用於北非戰場、東線戰場和歐洲戰場直到戰爭結束,通常在裝甲師中充當火力支援車輛的角色。。 之後,隨著裝甲更厚的坦克的出現,50mm火炮也不能滿足需要,而三號坦克也沒法裝備更強力的火炮,因此,三號坦克N型安裝的是短管75mm火炮,意味著三號坦克N型的任務變為了步兵支援或是進程支援。 1935年提出的對「主力坦克」設計要求中,坦克的重量要求在15噸上下,最大速度要能達到40km/h,並安裝1門37mm火炮。 以古德里安為代表的一些指揮官認為安裝37mm火炮可能不足以對付未來盟軍的對手,因此,他們認為應該安裝一門50mm火炮。 不過,兵器局認為使用37mm火炮可以借鑒已經比較成熟的技術從而使得火炮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而安裝50mm火炮不但會造成坦克重量的增加,而且會使得後勤保障的難度增加。 最終,因為古德里安等人的堅持,雙方最終得到一個妥協的方案——安裝37mm火炮,但同時留出空間以方便以後安裝50mm火炮。

三號戰車

同时,Ausf D型也投产了,到1939年,D型车共生产了55辆,其中30辆装备了武器,其余的25辆用于进一步测试。 早期的三号坦克(A/B/C/D四型)是作为整个系列的原型,不适于大规模的生产。 少数的D型坦克伴随PzAbt zbV40坦克参加了1940年的丹麦、挪威和1941/42年法国的战斗。 1938年10月,装备了37mm 三號戰車 KwK 35/36 L/46.5火炮的Ausf E型投产,并采用了由Ferdinand Porsche在30年代设计的新的悬挂系统,它成为以后三号坦克的标准。

三號戰車: 三號戰車F型

1939年,德軍攻打波蘭以後,發現自己的裝甲部隊裏面缺乏一種支援步兵攻打碉堡的武器,這樣,一種新的自行火炮項目上馬,使用panzer III型坦克底盤,安裝75毫米L/24(24倍口徑)火炮,稱三號突擊炮A型。 三號突擊砲的發源是來自當時的德國的曼施坦因上校。 當時他向陸軍部提交了最初的草擬計劃書,說明德國的步兵師必須要有一款具備自行能力與裝甲防護的火砲系統作為步兵的直接火力支援─這基本上可視作德國傳統步兵戰術中以輕型、中口徑火砲伴隨作戰方式的改良方案。

  • 波蘭戰役爆發時,只有98輛極早期型的三號戰車(主要是D型)可以使用。
  • 但隨着T-34等更強的盟軍坦克的誕生,也宣佈了三號坦克的停產。
  • 至於四號驅逐戰車和獵豹因投入生產的時間太晚了,和英美空中轟炸所以各產了1977輛415輛,至於像費迪南/象式則只就做了那90輛,獵虎也只有77輛,這兩種超重驅逐戰車說真的都是在浪費德國那早就不足的工業力。
  •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修改后,第一辆三号坦克Ausf A型于1937年5月由戴姆勒—奔驰公司生产,到1937年底共生产了15辆。
  • 以古德里安為代表的一些指揮官認為安裝37mm火炮可能不足以對付未來盟軍的對手,因此,他們認為應該安裝一門50mm火炮。

1945年7月美军設計了一次对97式的射击试验,结果发现M3式37MM反坦克炮在一百码距离上从正面对车到夹角45度都能击穿任何部位,在350码上正面对车也能击穿。 安裝九七式口徑57公釐短砲管,主要是用於支援步兵,反戰車能力很弱。 1939年它首次在诺门罕战役中亮相,在当时对比德军的一号坦克、二号坦克、苏军的BT-7、T-70等时并不落后,而且甚至还是诺门罕战场上双方最大的坦克。 但随坦克技术的发展后来为对抗盟军新型坦克换了新型的砲塔,砲塔安裝一式口徑47公釐長砲管,此謂九七式改,後來的一式中戰車也是採用同樣的武裝。

三號戰車: 三號戰車B型

到了1942年,三号坦克作为主力已显得落后了。 在苏联战场中,低初速的50毫米炮已对随后出现的T-34无法造成严重伤害。 因此陆军部作出一个方案:继续生产三号坦克,但只作为支援用,并以三号突击炮取代。 因此在1942年生产的N型上装备75毫米KwK37 L/24低速炮(四号坦克早期所使用的火炮),这种炮的初速度较低并可发射高爆弹药,适合执行计划中的反步兵及近距支援的任务,而车上会带有64发75毫米炮弹和3450发机枪弹药。

三号坦克作为一种很有效的坦克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对德军和盟军的坦克设计人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號戰車 波兰战场上,面对着波军的落后装备,三号坦克大显神威。 但是在法国战役的经验显示37毫米炮已经不敷应用,甚至发生无法贯穿英国步兵坦克的情况,而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北非战场中。 因此后来生产的三号坦克F型至M型都改装备上50毫米KwK38 L/42及KwK39 L/60型火炮以对抗敌军坦克。

三號戰車: 蘇聯

早期生產的型號(A型至E型,以及少量F型)即安裝由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的PAK36反坦克炮所修改而成的37毫米坦克炮,以應付1939年及1940年的戰事。 到了1942年,三號坦克作為主力已顯得落後了。 在蘇聯戰場中,低初速的50毫米炮已對隨後出現的T-34無法造成嚴重傷害。 因此陸軍部作出一個方案:繼續生產三號坦克,但只作為支援用,並以三號突擊炮取代。 因此在1942年生產的N型上裝備75毫米KwK37 L/24低速炮(四號坦克早期所使用的火炮),這種炮的初速度較低並可發射高爆彈藥,適合執行計劃中的反步兵及近距支援的任務,而車上會帶有64發75毫米炮彈和3450發機槍彈藥。 副武器機槍方面,三號坦克A型至H型皆使用兩挺7.92mm機槍,以及一挺在車身中的機槍。

三號戰車

在這之前,一號坦克不過是德軍裝甲兵建立初期的一種嘗試,雖然因為後續坦克的產量不足而大量參加了二戰初期的戰鬥,但它很快就過時了,更適合訓練用途;二號坦克則是一種過渡型號,火力和裝甲都顯得不足。 那麼三號坦克最初的設計目的,是用來和四號坦克配合作戰的。 三號戰車 三號坦克裝備高速坦克炮,主要用於打擊敵方坦克,而四號坦克則配備較大口徑的榴彈炮,用於反步兵作戰。

三號戰車: 三號戰車

但在經過蘇德兩方交戰後,証明了三號戰車的實力並不如蘇聯的T-34戰車。 因此,三號戰車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並逐漸由強化後的四號戰車所代替。 三號戰車A型至C型均裝上了以滾軋均質鋼製成的15公釐輕型裝甲,隨著武器的改進,這種薄弱的裝甲很明顯已經不足。 因此,德國後來生產的三號戰車D~G型皆換上新的30公釐裝甲,在法國戰場中仍然無法防禦英軍二磅炮的射擊。

這隊戰力強大的組合及其標誌性的93號Sky車花戰車 ,定將成為比賽焦點之一。 香港車手許建德 許建德早前已於巴塞隆拿,與Sky Tempesta Racing及其平治-AMG GT3戰車完成本年度的GT世界挑戰賽歐洲耐力賽賽季。 這位香港車手在巴塞隆拿的加泰隆尼亞賽道上獲邀試駕麥拿崙720S GT3賽車,儘管時間非常有限,但Jonathan已感受到這部賽車的潛力。 這次測試亦促使許建德決定與Sky Tempesta 三號戰車 Racing及Garage 59合作,藉着賽季完結後的空檔,參加阿聯酋海灣12小時耐力賽,以爭取更多上陣時間,在明年賽季開始前保持比賽狀態。 Jonathan在年中於洲際GT挑戰賽比利時站上奪下分組冠軍,目前他在的Pro-Am組別積分榜上排在第三位。

三號戰車: 生產

這種車輛被蘇軍命名為SU-76I,大約改裝了201輛。 其戰鬥室前裝甲厚達35mm,底盤前裝甲厚達50mm,側裝甲厚達30mm。 有趣的是,有一部分SU-76I又被德軍繳獲,成為了德軍的戰利品。 1942年7月,450輛三號戰車L型安裝了由四號戰車F2型升級後遺留下來的7.5厘米KwK 37炮,被稱為三號戰車N型,同樣被稱為三號突擊戰車。 鑑於前線反響良好,1943年2月又追加生產167輛。 三號戰車N型使用改進後的三號L型炮塔,由於75mm KwK L/24重心靠前,因此取消了炮盾前20mm厚的附加裝甲。

三號戰車

直至戰爭完結,德國共生產了10500輛三號突擊炮。 波蘭戰場上,面對着波軍的落後裝備,三號坦克大顯神威。 但是在法國戰役的經驗顯示37毫米炮已經不敷應用,甚至發生無法貫穿英國步兵坦克的情況,而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北非戰場中。 因此後來生產的三號坦克F型至M型都改裝備上50毫米KwK38 L/42及KwK39 L/60型火炮以對抗敵軍坦克。

三號戰車: 型號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