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apsc鏡頭詳解

假如你是創意圈的一份子,擁有創作的熱誠,豐富的專才知識,無論是記者、攝影師、化妝師、設計師或模特兒,一律歡迎加入我們的創作團隊,共建免費創意分享平台,提供優質相片及影片等影像內容。 在更早的手動鏡年代,21mm 就已是極廣的代名詞,許多品牌在這焦段也有不少名作推出,例如蔡司 ZEISS,其他例如 Ricoh 也有推出搭載 21mm 超廣鏡的一代銘機 GR21。 在數位時代,即便超廣角鏡越做越廣,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焦段 21mm 的高水準鏡頭,例如蔡司所推出的 Loxia 21mm F2.8。 筆者也沒忘記嘗試一下最低快門速度,在等效 15mm 的超廣角之下,自己用 A6500 可以拍到約 0.5s 都能得到穩定的照片,但再往下就得要多連拍幾張拼一下成功率了。

Α6600 搭載優異的高速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425 個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點和 425 個對比式偵測自動對焦點,影像範圍覆蓋率約 84%,結合新一代 sonyapsc鏡頭 BIONZ X 影像處理器,成就超高速 sonyapsc鏡頭 0.02 秒(註 2)對焦並能有效地鎖定對象,確保可輕鬆追蹤快速移動主體。 以全自動對焦及曝光進行連拍時,使用機械快門的拍攝速度高達 11fps(註 4),而採用靜音拍攝亦可達 8fps(註 5)速度。 連續拍攝最多達 116 張(註 6)JPEG (標準) 影像格式檔案,大幅提升捕獲完美瞬間的機會。 順序介紹,E PZ 10-20mm F4 G 顧名思義是一支電動對焦鏡頭,定位為 SEL1018 的續作,不過規格已經全面升級了。 操作性也很不錯,機身上有著對焦環、變焦環和變焦桿,同時有可自定義的對焦保持按鈕。

sonyapsc鏡頭: 數位優化

相機是銀河攝影中不可缺乏的一環,從專業的單眼相機、類單眼或微單眼,甚至是在現代科技人手一支的手機都能夠拍攝銀河。 這鏡頭可以安裝在全幅D3系列和D700數位單眼上,但可用像素更少。 這些鏡頭如果用在尼康膠片單反上可能會出現鬼影,但焦距伸長則可用。 :喜歡拍攝風光、星空、建築等題材,有明確超廣角需求而且對畫質要求較高的使用者。 近幾年永諾、唯卓仕、老蛙等國產鏡頭廠商頻頻在定焦鏡頭領域發力,永諾和唯卓仕更是突破了自動對焦技術,使得廣大消費者在選購定焦鏡頭時有了更多選擇,下面進入正題。

A6600 可以當成 A6500 和 A6400 的混合升級版,配備了最新一代的 2400 萬像素 Apsc 感光元件和 BIONZ X 處理器。 對焦性能一如 A6400,具備 425 點對焦點,覆蓋率為 84%,支援 11fps 高速連拍,同樣支援 Real-time Tracking 和 人類/動物的 Real-time Eye-AF 等。 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顆外觀十分類似 GM 的鏡頭,或者更可以乾脆的說它就是小一號的 Sony FE 24mm F1.4 GM,它的外觀、設計完全比照 GM 水準,拿著 FE 20mm F1.8 G 在手上確實有種在拿 GM 鏡頭的錯覺,尤其光圈環的操作感相當舒適。 我們可以看到,24mm 與 20mm 之間有著 10 度視角的差異,其實很接近 24mm 與 28mm 差異(相差 9 度),或是 28mm 與 35mm 的差異(相差 12 度)。 同時以「用途」來說,我也覺得 24mm 與 20mm 是頗有區隔的焦段,24mm 屬於一般廣角與生活廣角的範疇,20mm 則屬於超廣角的焦段。 我不太確定大家怎麼看待這兩個焦段,但對我來說,24mm 與 20mm 是互相不能取代的焦段。

sonyapsc鏡頭: E 18-135mm F3.5-5.6 OSS

譬如,一枚28公釐的鏡頭用在全幅相機上是作為廣角鏡頭,而用在APS-C相機上時則成像區域變窄,變成一枚標準鏡頭。 想知道一枚全幅鏡頭在APS-C上能獲得相當於在全幅機器上的焦距是多少,就必須先知道換算率。 例如換算率是1.6倍的話,28公釐的廣角鏡頭就會變成45公釐,也就是標準鏡頭了。

  • 雖然不否認底大一級壓死人,相對於 APS-C 畫幅來說,全畫幅由於傳感器更大,肯定素質會更好,在高感以及細節表現上肯定會比 APS-C 畫幅更加出色,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初學者來說,APS-C 畫幅已經足夠夠用,一般日常拍攝也不會察覺到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 APS-C畫幅的性能、便攜性戳中了大多數新手玩家的痛點,而本身豐富的鏡頭群以及兼容全幅鏡頭所帶來的擴展性同樣頗有誘惑力。
  • 但是,我會建議若你是 A6000 / A5000 系列,請選用 SEL50F18B 這一顆,因為這一顆有 OSS 防手震,但 SEL50F18F 全片幅 A7 專用的則沒有防手震,這一點就差非常多了。
  • 不過它還是約略有別於過往的「G」鏡頭,就我自己的使用來看,FE 20mm F1.8 G 的鏡頭調性比較不像過往的鏡頭那樣強烈,而是稍稍具備了一些「GM」鏡頭的協調感。
  • 這顆 Minolta AF 20mm F2.8 在發表 20 年後(2006 年),Sony 沿用原有的架構在 A 接環身上重新複刻,此即為 Sony SAL 20mm F2.8。
  • 在選購 Sony 鏡頭前,要先區分什麼是「A 接環鏡頭」,什麼又是 「E 接環鏡頭」,這是二種完全不同接環的鏡頭,如果買錯了將無法正常使用。
  • 而兩枚新鏡則填補了 Sony E-mount apsc 鏡群的兩個重要空缺。

本篇會挑選LAOWA老蛙、Samsung三星、Samyang、SONY索尼等品牌款式並針對產品的特色做比較,讓您在選購sony 鏡頭時可以更快速又精確地找的找到合適的,不會因為相機相關品牌款式眾多而不知從何挑選。 文章會定時更新,產品的熱門排序也會隨時間有所不同,讓您隨時掌握到最新的產品資訊,如果sony 鏡頭是您時常關注的商品,建議您將本頁加入書籤,將方便您日後更快速找到。 新宇攝影 收購Canon Nikon各品牌單眼相機 鏡頭 閃光燈 相機 專業攝影器材收購,專業鑑定各大品牌數位單眼相機,鏡頭,閃光燈、垂直把手、攝影器材,成立以來一直秉持「用心服務、用情交易」的理念。

sonyapsc鏡頭: 韓國SAMYANG AF 12MM F2.0 自動對焦 APSC 鏡頭 for SONY E-Mount 公司貨

透過觸控追蹤功能,只要輕觸螢幕就能啟動即時追蹤拍攝靜態影像或影片,相機會立即鎖定目標主體並持續對焦。 利用高階性能和進階功能釋放您的創意潛能,包括採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即時眼部偵測自動對焦功能、全新的高精密即時追蹤技術、高速連拍和 4K HDR sonyapsc鏡頭 影片拍攝功能。 儘管 α6400 sonyapsc鏡頭 外型小巧輕量,卻具備全片幅相機型號的快速性能和多種功能。

sonyapsc鏡頭

有些人說 20mm 與 24mm 只差 4mm,但其實我通常不太建議用幾 mm 的差異來形容鏡頭焦段的差別,因為 4mm 的差異在廣角鏡頭和在望遠鏡頭上所代表的意義是截然不同的,對超廣角鏡頭來說 4mm 的差異相當巨大,但對望遠鏡頭來說 4mm 或許只是九牛一毛。 在這顆鏡頭剛推出時,有一些人認為手頭已有 24mm F1.4 GM,因此比較不需要焦段為 20mm 的定焦鏡;另外一些人則在 24GM 與 20G 這兩顆鏡頭之間猶豫。 需要注意的是,彗星像差的嚴重程度會視點光源的強弱而有所不同,換言之若用在星野攝影時「視星等」不夠亮,那可能會測不出來彗星像差的差異。 我們實際測試這顆鏡頭在數位修正開啟前/後的差異(包含邊角失光、變形校正),其實差異並不十分明顯,鏡頭的原始表現就已不錯。 在之前的開箱文我們曾提到過,有這枚切換鈕象徵的意義不僅只是光圈段落感的有無而已,當切換為 OFF 時,它可以提供線性而非階段式的光圈調整功能。

sonyapsc鏡頭: SHOT WITH STC 光害系列 – 內置型濾鏡 FOR SONY APS-C 系列

聊完了APS-C畫幅本身的優勢及發展方向,那麼最後就該說說最近都有哪些機型值得關注了。 從現有的諜報來看,Canon、Sony兩大廠商在下週都將推出APS-C畫幅新機型,其中Canon是EOS M6 Mark II、EOS 90D,8月28日發布;Sony則是A6200、A6700 ,8月29日發布。 相似的定位,連續的發佈時間,看來這兩品牌是在APS-C畫幅這塊槓上了。 當然,隨著高端手機拍照能力的飛躍,再加上全畫幅相機價格越發親民,曾經品類眾多的APS-C市場正在被不斷蠶食,因此進一步精簡產品線是各家廠商的當務之急。 日後的APS-C市場,產品細分不會再像以往那般精細,個人認為「便攜親民」、「專業進階」這兩個定位將會成為各廠商的發力點。 APS-C畫幅的性能、便攜性戳中了大多數新手玩家的痛點,而本身豐富的鏡頭群以及兼容全幅鏡頭所帶來的擴展性同樣頗有誘惑力。

sonyapsc鏡頭

雖然這是一顆 G 鏡而非頂級的 GM 鏡頭,但令人比較訝異的是它的散景表現,尤其在望遠端 55mm F2.8 時可回饋給使用者頗為柔順的散景,雖然是一顆對比比較強的鏡頭,但在散景過度上也有還不錯的水準,雖然光圈無法媲美定焦鏡,但筆者認為散景的表現確實出眾。 Sony E 16-55mm F2.8 G 整體設計是比較近代的 Sony 鏡頭的風格,像是機身的變焦環是橡膠材質,而非金屬的細鋸齒環,橡膠變焦環的優點在於觸感與阻力均較佳,保持清潔也很容易,並不像金屬細鋸齒環一樣容易刮傷或掉漆。 E 11mm F1.8 鏡頭不僅同樣具備輕便的鏡身,也兼具對焦鎖定鈕、對焦模式切換、防塵防滴等設計,給予創作者更值得信賴的拍攝選擇。 E 11mm F1.8 的超廣視角相當適合室內攝影,可符合講求場景深度的拍攝情境。 此鏡頭搭載了非球面鏡片、ED鏡片各 3 枚,可有效抑制色差,造就畫面中央至邊角的高解析度表現。 致力採訪及報導最專業、最獨特及準確性高的內容;涵蓋世界不同攝影文化、攝影專題、名家專訪、化妝、模特兒、產品及業界資訊等等。

sonyapsc鏡頭: 【SONY 索尼】E 10-18mm F4 OSS 超廣角變焦鏡頭(公司貨)SEL1018

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何推出的新鏡頭不是 18mm、或是更廣的 14mm? 或許將來可能會有這類鏡頭問世,但 Sony FE 20mm F1.8 G 還是有著它存在的必要性。 舉例來說,若是 18mm 或是 14mm 的定焦鏡,其口徑勢必會是 77mm 或甚至是 82mm,重量也會進一步提升,雖然這可以切中風景控玩家的需求,但對於以「輕巧」為前提的使用者來說,就少了些許吸引力。

Sony 不僅致力提供能夠令人振奮的產品體驗、服務和內容,同時亦在所有業務範圍內努力對「零環境影響」的目標作出貢獻。 最快速的確認方式,就是鏡頭的型號並沒有小片幅的特殊標示的,大部份皆為全幅鏡。 各大相機廠中,Canon只要標示「EF」的都是全幅鏡,Nikon未標示DX的都是全幅鏡,Sony沒有標示DT的也都是全幅鏡。 16-55mm F2.8 有人給它 APSC 鏡皇之稱,新出的 Tarmon 17-70mm F2.8 則是平價的 APSC 大光圈變焦鏡首選,24mm F1.8 ZA 有人說是 APSC 定焦神鏡,Sigma 定焦三兄弟更是追求大光圈者適合入手,價格門檻低、拍起來散景也很好看。 Sony FE 400mm F2.8 GM OSS:代表全片幅機身使用、最高階鏡頭、具備光學防手震。 我們不但承諾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和內容會傳遞有趣的體驗,同時也在各種業務活動中朝環境零負荷的目標邁進。

sonyapsc鏡頭: 光害系列 – 內置型濾鏡 for Sony APS-C 系列

除此之外其放大倍率也達到0.5x,搭配10cm 左右的自動對焦距離,就算當作微距鏡頭使用也完全沒有問題。 在無反光鏡數位相機市場逐漸壯大的初期,SIGMA 依然專為這類商品推出相應的鏡頭,16mm F1.4就是其中之一,F1.4的超大光圈能夠營造出非全片幅機種很難呈現出的漂亮散景,而且也支援像是 SONY 的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提供更加快速的對焦體驗。 除了優異的光學設計以外,也透過最新的數位校正技術來扭曲像差,藉此得到更佳高品質的拍攝成果。 超高速自動對焦與高度精準的主體追蹤功能最適合用來拍攝快速移動的動作,具備寬廣的感度範圍和令人驚豔的影像品質,任何您可能遇到的拍攝時機都適合使用,無論是拍攝靜態相片或影片皆然。 說到螢幕,在我們動手玩中測試覺得切換對焦點反應緩慢的螢幕觸控版功能,到了這次的測試機上還是保持著一樣的狀態。

sonyapsc鏡頭

內建光圈環以及刻度式光圈開關,開啟時可讓影像創作者可以直覺地調整光圈數值,關閉時實現安靜且滑順的無段式光圈控制,非常適合影片的錄製需求。 在相機的漫長歷史中,超廣角越做越廣的趨勢下,20mm 是一個曾經輝煌,也曾經沒落的焦段。 大約在 1990 年代,Canon、Nikon 等品牌紛紛推出焦段 20mm、光圈 F2.8 定焦鏡,在產品佈局中,20mm 可以與 24mm、28mm、35mm 共組 F2.8 廣角定焦鏡戰線,合宜的售價也很適合入門使用者拍攝,同時亦有光圈 F1.8 等較高階的組合。 針對這點,小編已經看到有些網站測試出了 A6500 是有比 A6300 在各感度上有好上一些,不過個人自己這次拍攝之下是並不覺得差異有到非常明顯。 不過個人感覺歸感覺,還是直接請各位看看我們這次的實拍來確認看看比較實在囉。 對了,因為想要測測五軸的效果到底多好,所以這一系列的照片基本上除了 ISO 測試與幾張曝到超過 1 秒的照片是放在欄杆上以外,都是手持拍攝的唷(錄影也可以看一下手持運鏡的穩定度,也有測試一下行走間的錄影)。

sonyapsc鏡頭: 【SONY 索尼】E 15 mm F1.4 G SEL15F14G(公司貨 廣角大光圈定焦鏡頭 人像鏡 APS-C E接環 防塵防滴)

雖然都稱為 E 接環的鏡頭,不過因為適合搭配的機身不同,因此鏡頭又分為全幅鏡(通常標示為 FE 鏡頭)以及 APSC 鏡頭(通常標示為 E 鏡頭)。 改善的雜訊抑制功能可呈現更清晰的影像品質,即使在需要超高感光度拍攝的黑暗場景中也一樣。 原生 ISO 感光度以提升至最高的 ISO (靜態影像的 ISO 感光度可擴展至高達 ISO )。 E 15mm F1.4 G 主打大光圈和配上 G 鏡之名的散景表現,可以當作不錯的人像特寫鏡頭。 另一支 E 11mm F1.8 同為定焦鏡頭,以更低的 181g 重量來吸引追求極致輕巧的體驗,而且引進了防塵防滴設計,是非 G 鏡裡的少數。

然而,這個數值只是描述視角相當於全幅鏡頭的焦距,至於透視關係則不會發生變化。 不過,追求超高像素的畢竟只是極少數人,對於日常拍攝記錄而言即便是1600萬像素也夠用,況且APS-C畫幅的底並不算小,控噪、寬容度等硬參數還是不錯的。 另外如今的APS-C畫幅相機在對焦、連拍等方面整體也有著不俗的水準,靜態、抓拍、視頻都可以勝任。 通常來說,F2.8恆定光圈的鏡頭都屬於系列作中的旗艦款,尤其是具備望遠焦段的更是如此。 這顆鏡頭內建多達10片的特殊鏡片,是用來降低色散並且提高畫質;對焦開關在手動與自動之間,也多了一個「手動優先」模式,自動對焦時只要轉動對焦環就可自動切換成手動模式,方便在追焦的時候進行微調,若覺得焦段不夠遠還可安裝增倍鏡,使用彈性極佳。

sonyapsc鏡頭: 產品支援

一般對超長望遠鏡頭的印象,就是拍出來的照片銳利度不足,而且又大又重非常難攜帶。 但這顆 mm 在推出前就已經被廣泛討論,原因就在於其不但相對便宜許多,相較於同規格商品體積也大幅縮減,原因就在於採用最新的 TSC 材料,在兼顧耐用度的同時也與其他材質組件更加親合,用來打造高精密的鏡頭再適合不過。 通常每個品牌的單眼相機都有專屬接環規格,鏡頭無法混用;但 SIGMA 同一款鏡頭會推出多種接環型號,並且只要支付固定費用就能將鏡頭送回原廠更改接環類型,就算因個人喜好而更換相機系統,原有的鏡頭也可繼續使用,不須重新購買。 會推出這種服務的原因是 SIGMA 認為相機鏡頭是「重要的資產」,希望大家可以永續運用。 Sony α6600 配備優化之 2,420 萬畫素 APS-C 尺寸 Exmor CMOS 感光元件,能高效率地集中光線,結合新一代的影像處理引擎,可呈現卓越的影像解析度和自然的質感。

sonyapsc鏡頭: 蔡司 ZEISS Touit 32mm F1.8 APS-C用 標準定焦鏡頭 1.8/32 for SONY E / Fujifilm X【正成公司貨】

我很喜歡這顆鏡頭的一點是它是從 16mm 起的廣角,APS-C 鏡頭的 16mm 相當於全幅等效焦距的 24mm,用在拍攝室內空間非常方便,空間不會因為廣角變形放大的太誇張,不過又有些微的廣角張力,加上 16mm 也足以容納夠多的是室內陳設到畫面裡,拍攝起空間來十分容易上手的焦段。 對於發射式深空物體比如NGC 7293螺旋星雲這樣外殼紅色內核藍綠色的美麗成像為主題類別的拍攝同好,無論初學或進階都推薦擁有一片「雙峰窄頻 Duo-NB」濾鏡。 不必花費雙倍時間曝光,一次即取得Ha紅色以及OIII(500.4nm)藍綠色,加上強效的阻擋光害能力非常適合在城市中的屋頂、空地等嚴重光害地區使用。 對於 Sony E接環的使用者來說,今年絕對是處處驚喜的一年,Sony 逐漸將個焦段的鏡頭補齊,不僅有高規格的 GM系列鏡頭,也推出了平價版的全片幅鏡頭「SEL50F18F」。 FE 20mm F1.8 G 有一些 Sony 鏡頭所擁有的共通特色,例如稍高一點的對比、不錯的飽和度,在拍攝風景時,藍與綠部分的顏色也比較深刻。

在隨拍的題材方面,Sony FE 20mm F1.8 G 也有不少優勢,其一是我們之前提過的「輕便」優勢,其二則是它相當快的對焦速度,相信愛好廣角街拍的使用者也會樂見這顆鏡頭的問世。 即便以現在的標準來看,SAL 20mm F2.8 的桶狀變形較為明顯,但在當時仍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並且 Sony 復刻版的 SAL 20mm F2.8 在經由 LA-EA4 或 LA-EA3 轉接到 Sony A7 機身上時仍然支援數位修正,這些在當時都令我感到印象深刻。 這顆 Minolta AF 20mm F2.8 在發表 20 年後(2006 年),Sony 沿用原有的架構在 A 接環身上重新複刻,此即為 Sony SAL 20mm F2.8。 這顆鏡頭我曾先後入手/脫手過兩次,它是一顆表現中庸、發色略顯清淡、對焦快速、同時畫質表現也不差的鏡頭。 然而若朔及 Sony A 接環的前身-Minolta,其推出 20mm 定焦鏡的時間則更早,在 1986 年就推出了自動對焦的 Minolta AF 20mm F2.8,這顆 34 年前的老鏡直到現在仍可使用在 sonyapsc鏡頭 Sony A 環機身上。 這次 Sony 修正了一個小痛點,就是以往如果翻轉螢幕拍攝的時候,其實會很容易因為相機太靠近身體而誤讓觀景器一旁的接近感測器以為你是要用 EVF 進行拍攝,就會關閉螢幕並且啟動觀景器,這點以往雖然可以透過手動切換來避免。

Capture One Express 是一款榮獲獎項肯定的免費編輯軟體,能夠提供 RAW 資料製作、簡便的管理和強大的編輯工具。 購買 Capture One Pro ,不僅讓您獲得更多編輯工具,還能進行連線拍攝。 在自訂設定畫面上,示意圖會顯示相機的可操作的元件,供您查看自己指派的按鈕或開關,而且當您設定功能選單時,也能檢視實際的功能畫面結構。

以海外訂價 1,400 美金來說,台幣定價 34,880 雖然還是很貴,但比起海外官方定價可說整整少了近萬元,相較於其競爭對手 Fujifilm XF 16-55mm F2.8 推出時的價格而言,Sony 在台灣的定價仍然可說是相當有誠意。 如果以一顆標準變焦鏡的角色而言,Sony 16-55mm F2.8 G 可說已做得還不錯,甚至比預期中好,相信這顆鏡頭的推出,應可說是為了 APS-C 的 E 接環使用者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變焦鏡方案。 A6600 和 A6400 最顯著的分別就是採用了和 Sony 第三代 A7 系列相同的 Z 電池,續航力較先前採用 FW50 電池的相機大增 2.2 倍,可拍攝約 810 張照片;還有就是新增了機身 IBIS 五軸防震。

sonyapsc鏡頭: 同時關注他牌鏡頭

實際試用覺得這個功能效果相當顯著,不過在很多白平衡容易誤判的場景,其實還是免不了要自訂一下白平衡。 某方面而言,Sony 的自動白平衡還是維持著一直以來的個性,就是如果要找到心目中最佳的色彩,可能還是要自訂色溫並且稍微後製一下才會更討喜些。 這方面覺得按著快門連拍到死有點無聊的小編並沒有特別嘗試,不過在一般拍攝下,使用連拍的確是沒有再遇到那種連拍幾張後還得要等選單恢復的狀態,這對於拍攝的節奏延續非常有幫助。 Sony 還在這次的拍攝介面加入了寫入進度條的顯示功能,在連拍完可以從螢幕的左上角看到一個進度表,當格子跑完的時候就代表照片已經正確寫入記憶卡中。 銀河搭配地景需要調整追蹤速度的平衡,來控制星點及地景的拉線程度,SkyGuider Pro大星野赤道儀提供幾種速率選擇,有追蹤太陽、月亮、半速恆星、恆星等跟蹤速率,方便追蹤星體,適合入門初選者使用。 先進攝影系統是在數位相機普及之前,針對未來數位化時代”基本相機”制定的感光元件規格,有H型、C型、P型三種畫面比例,C型的感光元件大小和傳統底片畫面寬長比例一樣,為3:2,大約是25.1公釐× 16.7公釐,但實際各家廠商的相機尺寸大小略有不同。

sonyapsc鏡頭: 商品類別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