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歷史詳細攻略

上圖除了展現出「一個諸葛亮,各自表述」的「一亮自表」特色之外,還貫穿了不同動漫、戲劇、電視劇與遊戲中的諸葛亮形象,讓不管從九種諸葛亮的哪一位開始認識「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都能在這張途中找到各自的樂趣。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高級中等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學生三年應修習總學分數為180至192學分,普通型及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畢業之最低學分數為150學分;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畢業之最低學分數為160學分。 在台海戰爭風險與美中脫鉤的催化下,全球半導體產業正陷入一場地緣政治的世紀博奕中。

108課綱歷史

人們在學校裡只要能學到基礎知識,出了校門如果發現有必要,自然會去想辦法自我學習。 我有許多好友分別在研發、管理、投資、創業領域卓然有成。 他們在和我討論此一議題時,大多也和我的看法一致。 話說回來,新課綱確實已經造成紛爭,使得台灣內部的族群認知歧異更形嚴重,而我相信這並不是大多數國人所樂見的。 因而,本文的目的是從根本問題開始討論,並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及建議。 本文是繼拙文〈我對108課綱教科書的看法及建議(一)——國文部分〉而寫的。

108課綱歷史: 課程介紹 / 課程綱要

不過我必須指出,納入「歷史思考」教學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學生在探究、考察歷史之前,要能學到足夠的「歷史事實」知識才行。 那麼台灣的中學生是不是有必要讀單獨成冊的台灣史? 答案當然也是要,除非台灣大多數人民認為自己居住的不是一個國家。

  • 對於108課綱必修歷史教科書,我卻也必須直接說其中確實有若干不妥之處,應考慮再修訂。
  • 人們在學校裡只要能學到基礎知識,出了校門如果發現有必要,自然會去想辦法自我學習。
  • 核心素養分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
  • ),簡稱「課綱」,舊稱課程標準,是規範臺灣學校課程教學、教科書和升學考試的重要依據。
  • 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舊稱「綜合高中」,提供一般科目及專精科目課程,協助學生發展學術預備或職業準備的興趣與知能,於入學第一年時確定學生興趣為學術研究或實務操作,並於第二年時分流。

獨中的中國歷史課綱從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朝,一直講述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發展。 200多頁薄薄的課本,描寫了中國近3000年的一生。 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舊稱「單科高中」,提供特定學科領域為主課程,協助學習性向明顯之學生持續開發潛能,奠定特定學科知能拓展與深化之基礎。 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舊稱「綜合高中」,提供一般科目及專精科目課程,協助學生發展學術預備或職業準備的興趣與知能,於入學第一年時確定學生興趣為學術研究或實務操作,並於第二年時分流。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舊稱「高中」,提供一般科目課程,協助學生試探不同學科的性向,著重培養通識能力,奠定學術預備基礎。

108課綱歷史: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在全世界,恐怕也很難找到有什麼國家的人民自認不必讀本國的歷史。 曾有一段時間,台灣是為了要「反攻大陸」而存在,並且為此而付出代價,一直到今天。 以高中歷史的教科書為例,1949年國府遷台之後,台灣的歷史課本只教中國史及世界史,並未教台灣史。 因而,直到蔣經國推動本土化、民主化,又決定解嚴之後10年,也就是在李登輝擔任總統後期,從1999年開始實施88課綱,才在19單元的中國史中編入4單元關於台灣的歷史。 台灣歷史部分由此獲得大約10%的教科書篇幅,中國史部分從50%減為大約40%。

  • 這個歷程是指高中階段每一次考試成績,也就是進入高中後,每次考試成績都關乎升學,比起一試定終身來,高中3年的壓力更大了。
  • 東亞史的學習表現,明顯弱於上學期台灣史之學習,甚至有斷爛朝報之感。
  • 1、由於採取二分域,教科書裡中國部分又佔較大的篇幅,學生們能學到的外國史其實不多。
  • 新課綱徵求意見階段,有一場600名家長參加的座談會,會上90%的家長反對新制,要求一試定終身。
  • 我們追求先在國中時期讓學生認識基礎且關鍵的歷史事實,到了高中才讓大家接觸主題式編排的各個單元。
  • 國別史大多不免是從自我本位出發,區域史卻能兼顧各國的不同角度,比較能客觀敘述。

在國中已經學過論語、孟子和儒家的基礎概念,那麼高中國文可以試著上〈大同與小康〉、〈大學〉和〈中庸〉一樣,困難嗎? 這是一個時間上跨越四百年、空間上跨越臺灣史、中國史卻又不至於拉到全世界歷史格局的特殊議題探討,所以才會有新聞上所說的「中國史消失了,變成東亞史了」。 我們追求先在國中時期讓學生認識基礎且關鍵的歷史事實,到了高中才讓大家接觸主題式編排的各個單元。 這些單元有時候為了探討得比較深入,甚至會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就像是上面的圖片,派對咖孔明、橫山光輝孔明、火鳳燎原的孔明都不是真實的諸葛亮。 學生可以透過分工合作,學習設定主題、蒐集資料的能力,並用角色扮演體會歷史人物的心境,也可以結合課堂上的歷史知識,加深學習成效。

108課綱歷史: #分享 108課綱歷史科讀法

有一位資深的中學歷史老師對我說,這種教科書的編寫方法「很瞎」。 目前課本的三分域編寫方式其實有相當多缺點,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三分域的個別敘述相互之間沒有適當的互動,看不見其中的關連。 首先,國中台灣史一開始就說史前台灣原住民的祖先是跨海遷徙而來的,但為何遷徙? 其次,國中「中國與東亞」一開始就講中國的商周時期歷史,但中國人在商周之前是如何出現? 歷史思考在國、高中歷史教學裡佔13-14%究竟是太多還是太少? 我不敢斷言,因為這問題見仁見智,但我認為至少已經有了一個可喜的開端。

108課綱歷史

透過學生基礎知識的累積,老師可以透過實作活動中的指引,帶領學生操作相關的活動, 108課綱歷史 並從中培養整理資訊、產出實際內容的綜合性能力。 108課綱歷史 校訂必修以通識、知識應用或校本特色課程為原則,不得為部定必修課程之重複或加強。 學校得依其發展特色、師資結構及相關條件開設之。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舊稱「高職」,提供一般科目、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課程,協助學生培養專業實務技能,奠定生涯發展基礎並提升就業力。

108課綱歷史: 台灣成全球新車最夯市場

以我的概略估算,至少有三、四成,甚至更高。 不過我要特別要指出,在教科書的東亞史部分,必須包括台灣在內。 更明白地說,並不是台灣史單獨成冊,東亞史裡就不需要放進台灣史。 若不如此,台灣史與東亞史就無法接上,這樣的台灣史是絕對寫不好,也教不好的。 108課綱已上路1年,回顧過去,在正式施行之前,特別在歷史科方面,最受各界關注的當屬去中國化的內容爭論,當中不只中國史改為只有1冊,甚至把中國史放在東亞史範圍,當時引發學界強力反彈。 高中生的升學壓力最大,面對新課綱也困惑最多。

108課綱歷史

有關課綱問題的爭論,歷史部分遠比國文部分複雜、嚴重得多,並已歷經20幾年。 但實際上,結合更多科技用品、影視作品、遊戲、動漫,我們學習這些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歷史本來就會更加容易理解。 這樣做在歷史科的壞處是:如果要讓第一志願的學生們繼續用成績汰出優勝劣敗,並且提供其他學生敗部復活考上好大學的機會,那麼就只好加更多細節、人名、地名、時間點與專有名詞讓認真且能消化的學生脫穎而出。 只是學了這些歷史,對於贏得好大學門票的學生有幫助嗎? 不確定;對拿不到大學入門券的學生有什麼鑒往知來的教育意涵嗎? 108課綱歷史 學生與教師可以參照課本的活動建議,透過分工研究→安排場地→角色扮演→記者會召開→教師講評、新聞快報。

108課綱歷史: 建議減少國中、高中歷史教科書重複敘述

選修課程包括加深加廣、補強性及多元選修課程,由學生自主選修。 加深加廣選修之課程名稱、學分數與課程綱要由教育部研訂第二外國語文,包含未列於上表的第二外國語文課程。 關於108課綱國文教科書,我在前一篇論述裡直接說十分可喜,也不存在所謂的「去中國化」問題。 對於108課綱必修歷史教科書,我卻也必須直接說其中確實有若干不妥之處,應考慮再修訂。

108課綱歷史

這不禁讓我回憶起我在50幾年前讀初中、高中歷史時,就已經發現有很多內容是重複的。 我原先不明白為什麼,後來猜想或許是因為當時國民教育還沒有實施一貫制,有人讀了初中,未必繼續讀高中。 但台灣早已實施12年國教,這理由不應繼續存在。 以我所知,很多人在高中畢業後就很少再去讀有關歷史及人文方面的書。 108課綱歷史 因而,刪減歷史及國文必修教科書的篇幅及教學時數,其結果就是下一代的人文素養越來越低。

108課綱歷史: 「三分域」劃分是否必要?

高中是在高一上、下學期及高二上學期(或下學期)學習。 但任何人只要稍微讀一下國、高中歷史課本的目次,以及課文內容,就會發現其中有相當大部分是重複的。 不過這次的變動較大,歷史課綱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由於時代的進步,教育當局決定增加一部份新的學科,同時縮減一部份學科的必修課程,改而增加一部份選修學程。

108課綱歷史

在108課綱中,歷史實作的內容被視為相當重要的,如何透過像是歷史報紙、策畫展覽會、臺灣社會診察單,培養融合資訊、美術能力,培養多視角陳述歷史、多層面策展能力。 從強盛的漢朝逐漸式微,之後兩晉、南北朝的分裂,然後才有了隋唐時期的大一統。 正是從三國開始,中國華夏民族確立了想要擁有一個統一王朝、而非只有分裂割據的局面。 無論是傳統藝術的戲曲,或是現代影視、流行樂等,不乏以此為背景或主題的作品。 而武則天作為中國史上唯一的女皇,也經常被翻拍成片。 而獨立中學(下稱獨中)的歷史課本分為三本:世界歷史、馬來西亞及其東南亞鄰國歷史與中國歷史。

108課綱歷史: 台灣歷史課本中「被缺席」的三國內容 大馬獨中全保留

是的,這也是我與我的學生們共同經歷的實務狀況,所以我刻意等到現在,第一屆108課綱的學測都考完了、二階也面試得差不多了才來談這些。 維基百科三分鐘能告訴你的東西,我們不用花三十分鐘教你。 我們要做的是花三分鐘,講你查了三十分鐘維基百科仍舊無法自己歸納、消化出來的東西。

自主行動:個人是學習的主體,學習者應選擇適當的學習方式,進行系統思考以解決問題,並具備創造力與行動力。 美國與中國大陸雖然競爭激烈,但最近的「拜習會」恢復了雙方關係(包括針對臺海現狀)的「護欄」,而且仍有符合雙方利益並可合作的重大國際議題… 2022九合一選舉結束,既如預期又大出意外,國民黨堪稱大獲全勝,而選前驕氣滿滿聲稱「選不好,國際怎麼看我們」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請辭,… 6、以上只是原則性的討論,至於三分域篇幅應如何具體調整,做重新分配,我就不做建議,而留待日後的課綱小組去討論。 國二上、下和高中第二冊的「東亞與中國」的編寫方式,基本上也是和台灣史一樣,重複極多。

108課綱歷史: 台灣與中國大陸歷史教科書的比較

對台灣的學生而言,與其學中國單一的國別史,不如學「中國與東亞史」,把中、日、韓、台灣及其他周邊世界的歷史都融入。 無可諱言,全世界各國歷史教科書的編寫都和政治有關。 編寫教科書的問題通常並不是有否違背史實,而是究竟什麼要寫,什麼不寫;什麼要寫多一點,什麼少一點。 這不是為了政治上的目的,而是希望讓學生可以更宏觀地從時間、空間去看見這片土地上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既結合歷史事實,又結合時下的公民社會思辨,這才是我們在108課綱,乃至於這些年教育改革始終在漸進推展的改革。

108課綱歷史: 課程綱要

王偲宇指出,關於目前已實施完108課綱高一歷史課程,東亞史大多數高中應已上完。 108課綱歷史 在實際教學過程,東亞史包括以下4個主題:中國與東亞、國家與社會、人群的移動與交流、現代化的歷程。 其中各主題尚有細分子題,各子題多採時序以及擴及中、日、朝、越等國的發展。 台灣有識之士批評民進黨利用手中的權力,霸佔歷史的解釋權,控制下一代的頭腦,完全違背教育主旨,是對教育專業的僭越和對學子的糟蹋。

原本民進黨預定還要推動98課綱,但因馬英九當選總統,政黨輪替而遭到擱置。 馬政府擬議代之以「微調」的101課綱,卻引發嚴重的社會抗爭及法律訴訟,最終不了了之。 國教院說,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連結學習者的生活經驗與文化背景,兼顧學習者所處社會的組成與變遷。 歷史科目之目標,並不在訓練學生成為歷史專家,而是培養學生成為新世代的公民,瞭解自身存在的世界如何形成,更進一步理解當今台灣在世界的地位及角色,培養學生系統思維與全球視野。 目前,除了中國大陸與台灣以外,世界上仍教授完整中國史的,還有馬來西亞。 這是因為大馬華人的祖先當年從中國「下南洋」後,仍心繫祖國。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