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通識課程全攻略

四、整合性: 課程內容應整合不同領域之知識,以啟發學生的心智、拓展專業知識之直觀與創意,並賦予新的詮釋與意涵。 五、貫通性: 課程內容所探討的問題應淺顯明白,不宜預設學生須已修讀系統性專業知識為前提,但課程之內涵應有引導作用,可藉由問題的探討而逐步深入專業知識,而有通貫之效果。 大學通識課程 故在通識教育規劃上,將通識課程分為八大領域:文學與藝術、歷史思維、世界文明、道德與哲學思考、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量化分析與數學素養、物質科學、生命科學。 第二條 大學通識課程 本校大學部學生修習通識課程,悉依本校「共同暨通識教育課程架構」、相關學則及本要點之規定辦理。

大學通識課程

通識教育作為近代開始普及一門學科,其概念可上溯至先秦時代的六藝教育思想,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博雅教育意念。 大學通識課程 任)同意、教務主任(進修推廣部主任)核准與對方學校簽章後,始得進行校際重補修。 校際重補修須注意學分數、領域別與時效性問題。

大學通識課程: 課程相關及異動

說明 透過物理、化學、天文、地球及環境科學、工程與工技等相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科學知識,且首重發展出具備理性思辨的科學態度與永續倫理,以及創新、溝通、發表、對話的核心能力。 說明 透過社會科學知識及民主法治的學習,使學生瞭解社會科學分析方法及當代社會的重要議題,並探索社會群體異同的存在,以增進學生關懷社會、造福人類的使命感,培養履行公民責任的能力。 (六)量化分析與數學素養領域 課程目標 1. 說明 透過服務與反思讓學生從與被服務者之互動中培養人文關懷、溝通表達、團隊合作與尊重多元文化之核心能力。 三大部份,校核心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與公民基本素養為首要,強化學生在專業知能學習的能力。

使學生成為具有專業能力之外,富涵人文素養、關懷他人及創新能力的高教人才。 因此,本校通識教育發展的目標為: (一) 具有良好語文能力 使學生能夠清楚、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透過中國語文的學習,深入過去的文化傳統;外國語文的學習,拓展視野,掌握未來世界發展的趨向。 (二) 健康的身心 使學生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有健康的身體;以正向陽光的人生態度處世,不以偏狹的「我」為本位,而是以「人」為出發點,思考生活之道與生命議題。 (三) 培養生命智慧 運用所學,提升生命智慧,解決個人及生活問題,具有活化知識與應變能力,並能主動關懷他人、社會、世界,成為理想的現代公民。 (四) 廣泛的人文藝術涵養 藉由相關課程與校園環境優勢,薰染學生人文藝術涵養,變化氣質。 在專業知能的追求之外,開闢另一片心靈美感的天地,體悟人生的真實意義。

大學通識課程: 中心介紹

(五) 終身學習 藉由豐富多元的課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與習慣。 在四年的學習生涯中,找到自己的興趣,並習得多元知識,成為可帶走且終身受用的軟實力。 鑑於公民、民主、法治、國家、市場與多元社會等個別概念本身及其間相互關係實為構成今日公共領域之基本要素,使學生對其中任一概念及其與其他概念間關係有基本認知,確為引導學生具備上述能力與素養、達成前述目標之適當入門階。 因此,銘傳大學社會領域通識教育乃規劃以「民主與法治」、「國家與市場」及「公民與多元社會」3門課程為其核心課程。 博雅課程分為生命探索與關懷、藝術與美學、語文溝通與表達、文化思想與教育、社會科學議題、科技發展與人類、自然環境與人類等七大領域,以培養學生「具有自省能力的倫理道德」、「現代社會所必要的社會知能」與「敦品勵人的生活態度」三大核心素養為目標。

大學通識課程

「科技與社會」著重的是現代科技快速發展下,人類如何因應科技突破所帶來的社會變遷及倫理價值衝擊,譬如能源開發、基因工程、電腦網路、環境變遷等科技發展所造成的問題。 這股思潮源起於學術界對於科學本質、科技史、以及科技對於當代社會的影響所做之反省。 STS討論科學與技術如何影響社會,以及社會又以什麼方式來形塑科技。 今日科技的高速變遷,已為社會文化、個人生命及環境生態帶來無數挑戰,由科技所引發的社會、文化變遷更成為現代社會的核心公共議題(例如,核電廠之興廢、生物科技的倫理等等)。

大學通識課程: 通識教育微學程

從無數早期有關通識教育的研討中,對大學通識教育目的的瞭解已經是相當普遍的,作為人格養成的教育,其內容應是跨領域的,使學生應該具備適當之知識、能力與道德涵養,如:理解道德性與倫理性價值問題、思考與表達、創造力、綜合能力、判斷力、批判能力、認知技巧等。 主要是希望同學除了藉由選修通識課程增進非專業性的知識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培養獨立研究的能力,善用圖書館的各項資源來進行資料收集,進而加強自己的一般常識與培養主動求知進取的態度。 廣義的社會科學包括心理學、人類學(民族學)、管理學、法律學、教育學、人口學、傳播學等。

最後,經由口頭討論與寫作練習,一方面增長學生的思考以及表達能力,一方面促進學生對一己生命的自覺,而導向成熟人生觀的建立。 以實用、豐富的教材,培養外語聽說讀寫的能力。 為培育學生為整全的人,落實創校精神:健康、關懷、創新、卓越,藉由舉辦豐富多元的通識活動,使學生成為具有專業能力之外,富涵人文素養、關懷他人及創新能力的高教人才。 大學通識包括四範疇科目,分別為文化傳承、自然、科技與環境、 社會與文化、自我與人文。 參訪活動:主要是希望學生藉由參訪全球性的文化中心、美術館、表演廳院、博物館、教育館、紀念館、文化村等,參與其所舉辦的各種藝術、文化、演講、表演活動與學術討論活動等,來培養有更生活情趣,提昇本身的藝文素養與拓展個人的視野。 而每學期之通識課程,是由本中心之專任教師針對本校師生提出之要求來規劃;而後邀請校內、外合適之師資擔任講員,並經本校之通識課程委員會核可後定案。

大學通識課程: 通識講座

自95學年度起,本校通識課程進行重大改革,由通識教育中心所進行的核心通識向度改革係針對台灣社會與教育情況而規劃,具高度挑戰性,採取了多階層方式與長期的徐進統合進程,兼重基礎理論之整合習得與積極的實踐。 除考慮到台灣學生在高中以前階段課程過早分流造成通識教育涵養不足,並考慮到台灣之大學學分數過多且散漫之特性,認為必須有系統規劃課程,使學生經過指引,選修一有系統的課群,才足以達到國外著名大學的通識教育水準。 因而清華通識課程除了有核心課程之設計規劃為主外,另有三門九類多元課程之輔佐(請見下表)。 為實現銘傳大學通識教育厚植學生人文素養、開拓文化視野之宗旨,人文領域通識課程之設計,在使學生能夠對人文學科擁有基本認知,並具備理解、批判、分析的能力,將所學有系統地整合與應用,進而對社會、人文、自然等領域之相關聯,建構宏觀的視野及微觀的覺知。 依據「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學生抵免科目學分要點」與「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通識教育科目學分扺免處理要點」規定,通識課程抵免以轉科生、轉學生、重考或重新入學生、學分班生與學校許可之特殊成就生為主,所有必、選修抵免方式請詳參「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通識教育科目學分扺免處理要點」。

近代高等學校中的通識教育思想源於19世紀,當時有不少歐美學者有感於現代大學的學術分科太過專門、知識被嚴重割裂,於是創造出通識教育這個跨學科,目的是培養學生能獨立思考、且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以至能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最終目的是培養出完全、完整的人。 自20世紀後,通識教育已廣泛成為歐美大學的一項必修科目。 (一)領域選修課程:必修12學分,分為「人文及藝術領域」、「社會科學領域」及「自然/生命科學領域」。 第一條 為辦理學生修習通識教育課程相關事宜,特訂定「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課程修課要點」(以下簡稱本要點)。 一、為辦理學生修習通識教育課程相關事宜,特訂定「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課程修課要點」(以下簡稱本要點)。

大學通識課程: 通識博雅學習微學分課程

本課程正課部份包含三個授課主題:(一)電腦硬體及視窗作業系統(二)文書編輯-Word軟體操作(三)簡報製作-PowerPoint軟體操作。 實習課部份授課主題為:(一)FTP、電子郵件收發管理、防毒軟體(二)中英文打字練習(三)TQC認證考試模擬練習。 本課程希望藉由課程大綱各單元的講授及實例操作練習,訓練學生電腦的實務應用能力。

2012年起鑽研手鐘,為台灣稀有的手鐘獨奏者,表演技巧與創意,深受國際手鐘界人士注目與讚賞,經常受邀演出、講座及教學。 「基礎必修課程」包括資訊科技(4學分)、中國文學鑑賞與創作(4學分)、應用英文(8學分)、運動與健康(體育) (0學分)、服務與學習(0學分)。 說明 外文(含英文及其他外文)課程之目標,首先在透過實用、豐富之教材,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一方面訓練基本外語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敏銳之語感,以使同學能更準確、更有自覺地運用外語。 此外,外文課程亦著重加強學生之批判性思考、圖書館及網路搜尋資料能力、組織歸納能力、演講報告技巧、團體討論技巧、遵循正確書寫格式之習慣、以及自我編輯、校對等習慣與能力;並強調不可抄襲、誠實、負責任等正確做人處事原則。

大學通識課程: 相關法規

英文:必修6學分,大一修習,含英文4學分及英語聽講2學分,採分級制,分級以大學指考及學測成績為依據,分級結果於選課前公告。 申請條件:已修畢該微學程課程2門(含)以上者,檢附歷年成績單及通識教育微學程申請表送交通識教育中心審核。 1.通識課程第一階段網路選課方式,比照體育課程興趣選項方式選課。 同一學期每一類別皆可一次選擇八門課,再由學生的志願順序,依序由電腦不分年級隨機篩選,至多可選上每一類別一門課,共計四門課。 此課程主要介紹手機程式設計的基本概念,並使用APP Inventor軟體為應用輔助。

  • 三大部份,校核心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與公民基本素養為首要,強化學生在專業知能學習的能力。
  • 另外,為了擴展學生對知識領域的視野及平衡人文、科技的素養,因此本校通識教育同時要求理工的學生至少各有兩個學分的通識課程需要修習有關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的課程,而人文社會學院的學生則至少有兩個學分的通識課程修習有關科學方面的課程(詳見修課規定)。
  • 近期,本校於105學年度完成核心通識改革與向度重整,將原第六向度之文化經典相關課程融入現有向度,各向度增列文化經典核心課程。
  • 此領域課程目標乃欲藉由美學原理的講授,藝術創作的賞評,引導學生認識有關藝術之基本概念,讓學生對藝術家的創造過程、藝術品的特質與價值、藝術的欣賞與批評、藝術與人生的關係等方面均有基本的知識涵養,進一步開發、深化學生的美感經驗與創意啟發。
  • 自95學年度起,本校通識課程進行重大改革,由通識教育中心所進行的核心通識向度改革係針對台灣社會與教育情況而規劃,具高度挑戰性,採取了多階層方式與長期的徐進統合進程,兼重基礎理論之整合習得與積極的實踐。

主要內容包含從如何建構網站、製作網頁、製作網頁背景和網頁元件、整合網頁以及網頁特效設計等等。 讓學生從完全不會網頁設計的使用者,到成為可以設計網頁的玩家,再加入美觀及更好用的功能,讓網站成為專業的網站。 申請資格:修習雙主修、輔系學分達學系規定學分三分之二以上者,或修習依據本校「學分學程設置辦法」通過之學分學程者。 三、證明單請妥善保留,待志願服務認證平台系統建置完畢後(系統目前尚在建置中),將佐證資料上傳,由通識教育中心進行彙整及審核。 讓學生明瞭各國文化與文明的發展,增加學生對人類生活、經濟發展及社會文化演變之了解與關懷,藉以拓展學生宏觀視野。 2.每一類別課程請盡量選滿八個志願,以提高選課機率。

大學通識課程: 課程領域

為實現銘傳大學通識教育培育學生成為有能力且有意願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現代公民之宗旨,銘傳大學社會領域通識課程之設計,即在使學生能對當代社會之基本組成原理、公共領域之運作原則有切身領會與適切掌握,對他者存在之必要與價值能樂於尊重且有能力與之溝通以促進彼此成長。 本課程之目標為培養銘傳大學非資訊科系學生使用電腦之興趣,並能獨立操作與運用辦公室軟體,使之具有快速建立文件、編輯文件、製作簡報資料等能力,以增進學生學習效率及增加未來職場上電腦基本應用能力。 此外也將視學生個人需求,協助考取相關電腦技能檢定,以提昇學生未來職場競爭力。 「共同/通識課程」必修78學分(各學年度入學生必修學分數不盡相同,請以各學年度課程科目表為準),一定得修且須通過始得畢業(必修科目請參考每一學年度的課程科目表)。 由國立臺灣大學計畫執行之全國夏季學院,於每年暑期開設通識教育課程供全國大學院學士班在學學生選讀,本校依全國大學院夏季學院通識教育課程校際選課合作協議辦理各項事宜。

大學通識課程

相關細則依「通識教育活動實施要點」規定辦理。 0學分,學生須於在學期間參與至少16小時通識教育中心所認定之演講與校內外所舉辦之展演活動;成績以通過/不通過計分。 優先選課權:已申請過微學程者,可於每學期公告期限內,填妥通識教育微學程選課申請單送交通識教育中心進行人工加選(僅可選擇尚未修習領域之課程,單一領域僅能選修一門)。 加選課程每班以10名為限,依送件先後順序,滿額不予受理。 若要實踐這些活動,教師著重學習與評估學生學習的進展,給予學生評分,提供學生形成性回饋並改善課程需要。

大學通識課程: 通識特報

近期,本校於105學年度完成核心通識改革與向度重整,將原第六向度之文化經典相關課程融入現有向度,各向度增列文化經典核心課程。 核心通識課程(Core Course)定義通識教育為博雅、通才、全人教育,著重發展大學生焦點能力與大學之核心課程,期望學生在本科系「專門教育」外,均衡學習人文、社會與自然學科的知識,且透過核心通識課程形塑大學生之核心能力或學校文化。 二、另為培養學生具備宏觀思維、自學能力、獨立思維、公民意識等知能。 一般通識類別下規劃核心通識課程,108學年度以前入學學生必須在人文、社會、自然各領域至少修習乙門核心通識課程;109學年度起入學學生則須於人文、社會、自然各領域至少修讀二門不同領域核心通識課程。 教育部自七十三年起即推行大學之通識教育,根據根據教育部對通識課程的說明,大學通識教育之目標是:「為增進學生知識領域,各校應開設有關人文、社會、自然科學類通識科目,以供不同院系學生修習」,在理念上通識教育是為彌補專才教育的不足,拓寬知識領域以產生智慧。

大學通識課程: 課程資訊

廣義來說,通識教育包含共同教育(國文、外文、體育、服務)及通識教育(文學與藝術、歷史思維、世界文明、道德與哲學思考、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量化分析與數學素養、物質科學、生命科學),以下為本校通識教育各領域之課程目標: 國文課程 課程目標 1. 通過經典文本的解讀,使學生熟悉人文思維程序,並深度了解中國的人文傳統。 各系承認科目為畢業學分之情形,請至通識教育中心網頁點選上方「共通選課規定」再選左方「各系承認畢業學分之通識及全校性選修課表」再選「105學年度」依所屬學系查詢。 本校歷經不少困難始完成整合共同科目的向度跨學科的基礎核心課程,接續並透過執行教育部「以通識教育為核心之全校課程革新三年期計畫」,再次進行通識教育改革,其中一項重要精神就是通識與專業的整合,並促成專業課程、核心基礎通識課程與進階通識選修課程之縱向與橫向聯繫與規劃。 有鑑於國際政經社會環境情勢瞬息萬變,為培養學生國際與多元文化視野,並與國際趨勢接軌,因而設置本微學程。 本學程橫跨社會、自然、文學、史哲等四大領域通識課程,期許藉由跨領域多元化思維的教學合作,帶動學生對國際環境的高度關注,進而提升國際移動力。

大學通識課程: 相關連結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