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zeiss詳解

」已經介紹完了,本篇來為大家介紹 Sony ZEISS 鏡頭。 Sony ZEISS鏡頭是擁有德國 ZEISS 光學技術支援,結合 Sony 電子技術下的成果,擁有高品質光學技術與一流的電子性能,是 Sony 用戶福音,本篇文章來簡單介紹。 可惜的是,小編手上並沒有上述這顆鏡頭,所以就只好拿手上有著的 KIT 鏡來比較一下大小,讓大家稍微有個尺寸的概念。 簡單的說,用 sony zeiss A7R 掛著 35mm f/1.4 再加上遮光罩,真的會有一種背著變焦鏡的感覺。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不愧是較昂貴的鏡頭,35mm f/1.4 ZA 遮光罩上面的防反射塗布質感真的相當不賴,而且一路延伸至鏡頭外圈,形成了具備雙質感的遮光罩設計。

從這張照片可以大致體會到 35mm sony zeiss 配上 f1.4 大光圈在接近全身高度的開放光圈散景表現(底下會有人像的示範,很感謝朋友的幫忙)。 個人覺得以這樣的可進可退的焦段,配合這樣的大光圈下的淺景深,對於拍攝的應用自由度來講可說是相當地高。 不過對於在意紫邊的朋友來說,可能小縮點光圈就不會有這麼明顯的空氣感了。 單從這點,便已經讓這顆鏡頭必須完全重新設計過;而且包括了 DD SSM 裡的鏡片,這顆鏡頭可是總使用了三片非球面鏡片呢。 不過而若以它 630g 的重量跟它廠相同光圈焦段的高階全幅鏡頭相比,其重量的表現真的也只能算是打平而已 — 差距大約是在 30g 左右,這是跟 DSLR 的鏡頭相比啊…

sony zeiss: [聊攝影318] Sony 鏡頭推薦列表整理,Sony 原廠鏡頭列表

這張算是借到鏡頭第一次讓我驚訝的照片,首先,這是 f/1.4 之下的畫質,扣除高感度被抹掉的細節,以這樣的距離拍出這樣的銳利度來講真的是相當不賴啊。 對了,我不放到 100% 是因為放太大看不太出來是什麼部位啦 XD,如果想要看 100% 裁切的就請移駕我們本次測試的原圖相簿觀看了。 這張照片的另外一個觀看重點是散景的部分,整體而言,前景的散景過度算是相當不錯,沒有什麼干擾到視覺的生硬散景問題。 廣角失光與畫質衰減的部分,這顆鏡頭在縮到 f/5.6 後就有很大改善,可能是開放光圈就已經夠小的關係,筆者也沒遇到太明顯的高反差紫光問題,畫質在 f/8 sony zeiss 的時候看起來最好,而在 f/22 就變得比較差一些了。

好吧,價位的部分可能會有人說以蔡司鏡頭還有這樣的表現,其實已經算是超值了,那至少讓小編抱怨一下重量與體積吧。 這顆鏡頭 72mm 的口徑再加上裝上遮光罩的長度,不說特別說的話,真的會有人以為 A7R 裝上的是顆高倍變焦鏡,這也讓這顆鏡頭在微單上的勸敗分數有點扣分。 不過個人會覺得如果想要用 Alpha 系統來做創作或職業拍攝用途的朋友,這真的是顆不可多得的好鏡。 不過對想要無負擔隨拍的朋友,Sony 的 35mm f2.8 則是更可以充分配合 A7 系列機身的輕巧;而比起 Zeiss 35mm f/1.4 更便宜些的 Zeiss 55mm f/1.8,其實更能提供足夠迷人的淺景深營造能力了。 這顆鏡頭所搭載的光圈環與 RX10 上所搭載的,其實有一個不同之處,就是前者在最小光圈之後,還多了一格無法關閉格段的 A 檔。 簡單的說,只要切換到了這格,就是把光圈數值的控制權完全交給機身負責了。

sony zeiss: 攝影新手 基礎班: P、A、S、M 拍攝模式 先搞懂

另外一個在此的發現,是這顆鏡頭在光圈環的 1/3 格之間,其實也是支援更細微光圈值設定的。 這其實不難理解,因為畢竟都支援無聲 / 無段光圈了,所以倒也不算意外。 這樣的規格對於對曝光錙銖必較的攝影師而言,是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功能 — 畢竟快門與 sony zeiss ISO 都還是有著固定的間格,而這樣可以提供線性曝光調整的手動光圈功能,將可帶來更精確曝光控制的可能。

sony zeiss

第二個有意思之處與「段數」有關,首先,這個 CLICK 段數開關其實並不是完全 ON / OFF 兩個極端,簡單的說,如果你把開關調到了 ON 跟 OFF 的中間,便可以得到一個切換聲音不大手感也沒這麼強烈的段數 — 不過我們不確定這樣的操作在長期使用之下是否會造成零件的損害,所以建議還是正常使用吧。 Sony是一家國際性消費電子產品龍頭,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商之一,Carl Zeiss則擁有豐富的光學設計經驗。 前者希望能在光學影像領域尋求突破,Carl Zeiss則寄希望於Sony獲得電子技術支援。 這款輕巧的中距變焦鏡頭結合著名的 ZEISS 高光學性能和 F4 最大恆定光圈,確保全焦段都有一致的良好影像品質。 搭配反應快速的自動對焦,無論拍攝影片或靜態相片,這款鏡頭均可應付各種各樣的攝影條件。 內建 Optical SteadyShot 影像穩定系統。

sony zeiss: [聊攝影182] Sony 鏡頭推薦購買心得 – ZEISS 鏡頭篇,帶你一次認識 Sony E 接環 ZEISS 鏡頭

其實有體驗過 FE 55mm f/1.8 ZA 鏡頭的朋友,應該並不會對蔡司的外觀太陌生才是,它有著滿滿的金屬質感,無論是鏡身或者是對焦 / 光圈環,都有著冰涼的硬朗手感;習慣 KIT 鏡的朋友應該會對質感充滿感動(或很冷)。 不過必須說,這次的 35mm 鏡頭的最大光圈不愧是來到了 f/1.4,整顆鏡頭不用拿去跟 A7 剛推出時隨之而來的 35mm f/2.8 相比,就已經知道兩者體積與重量的差距真的不小。 接下來我們放上這次的實拍圖集,想觀看原圖的朋友,可以移駕至我們的 Flickr 相簿(最後有不同光圈的畫質測試原圖)。 必須說明的是,與相機評測不同,在鏡頭測試中,個人都是採用 RAW 轉 JPG 微調,基本上幅度都不算大;變形測試與失光測試則是直接使用 JPG sony zeiss 直出或 RAW 直出的圖片(有啟動機內修正),此外,這次有幾張照片有切到 APS-C 模式拍攝,所以畫素才會略低,敬請見諒。 FE 16-35mm ZA 的重量比起 Kit 鏡要重上不少,搭配 A7 使用之下還是多少有一點點不太平衡的感覺(也許要上垂直手把才會更平衡),而且裝上鏡頭機身是會被頂起的,不過它的手感真的會讓人有一種愛不釋手的感覺。

本段最後來談談小編在這個光圈環上所發現的幾項特性。 首先,以往在我們 A7R 評測中發現鏡頭在縮至較小光圈之後,在半按快門時便回到較大光圈來對焦的特性(這顆會回到 f/5.0),在使用光圈環手動調整時便不復存在。 這會是使用上需要特別注意之處,因為雖然光圈環可以給使用者帶來,在開機前便先設定好數值的自由(畢竟 Alpha 系列開機還是沒 DSLR 快啊),但若是需要使用到小於 f/5.0 光圈時,便會因為進光量不夠而影響對焦系統的反應。 這對於拍攝較亮物體應該是比較沒有關係,但若是應用在使用閃燈的棚拍狀況,就會建議將光圈調到 sony zeiss A 檔把控制權交給機身,如此一來拍攝起來節奏應該會比較順暢才是。

sony zeiss: Sony Zeiss FE 35mm F1.4 ZA 實拍體驗:一切都美好,除了…

因為光圈小與對焦慢的問題,其實在超廣角上面反而不這麼嚴重,加上光學防手震的輔助下,基本上安全快門都滿低的,失誤率也不會太高才是。 坦白講如果要我推薦 Sony FE 接環最值得入手的變焦鏡,我應該會選這顆(只是選擇目前也還是不多就是了)。 在我們的鏡頭測試中,基本上這樣超廣角的鏡頭,搭配 A7 / A7R / A7S 系列的可用感度,必須說以 f/4.0 的最大光圈是都不錯用的,而且還有 OSS 光學防守震加持。 全幅的 16mm 端拍起來真的很痛快,要拿來拍風景當然是可以獲得壯闊的景致啦,但這個基本上已經快超越自己可以注意到範圍的視角,用來街拍也非常有意思。 感覺即便你已經將物體拍進構圖範圍之內,但大部份人會覺得自己再這麼靠近的狀況之下應該是不至於會入鏡,加上你都這麼光明正大地站在對方身邊,反而有著出乎意料的拍攝優勢。

對焦速度方面,各方面都比 Kit 鏡要好上一些,整體感覺跟 24-70mm ZA 很像,但在低光時還是有一點點溫吞的感覺,這方面可以說是機身對焦系統的限制比較大,相信搭配 A7S 的話應該會表現更好些才是。 以上雖然看起來像是小編不太推薦這顆鏡頭,但重量和價格其實都是無關畫質的缺憾。 必須說在這一週的使用下,個人給這顆鏡頭的成像評價相當地高,所以有充足預算且不這麼在意鏡頭重量的朋友,還是很推薦的啊(顯示為:已中劇毒)。

sony zeiss: = E 接環 ZEISS 鏡頭介紹 =

不過在官網上倒是強調,Carl ZEISS 自己鏡頭無論是研發、生產過程完全無關,產地也不相同,就這點來看 Sony ZEISS 與 Carl ZEISS 是否相同? 就有些灰色地帶,不過我們不用過於在意,Sony ZEISS鏡頭已是不錯的表現,值得信賴。 Carl Zeiss攝影鏡頭為日本製造,電影鏡頭產地則位於德國Oberkochen;Sony Carl Zeiss產地為亞洲各地工廠,出廠前使用Carl Zeiss所開發製造之鏡頭測試工具。

sony zeiss

銳利度方面,個人覺得中央畫質大致上在 f/2.0 時開始變好,到了 f/2.8 開始令人感受到定焦鏡的優異畫質,然後一路到最小光圈 f/16 感覺好像都還不差說… 這點大家可以自己點進我們的 Flickr 鏡頭測試相簿自己看看囉;邊緣畫質的話,個人覺得大約 f/5.6 開始就有平均不錯的表現。 在這一週與這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 FE 超廣角變焦鏡的相處過程中,個人覺得除了重量略重、還有大了點外,這顆鏡頭基本上沒有什麼讓我想要抱怨的地方。

sony zeiss: 全幅無反超廣角鏡 Sony Zeiss FE 16-35mm F4 ZA OSS 一週實拍心得

以上為Sony ZEISS鏡頭的基本認識,以及 Sony ZEISS現有的 8 顆鏡頭簡單介紹,希望有助於你更了解Sony ZEISS鏡頭的特色,與選購的參考。 50mm 定焦鏡頭,拍出來畫面構圖較為方正、平穩,接近肉眼所視的視野,被稱作標準定焦鏡頭,而這裡有二顆分別介紹如下。 Carl Zeiss鏡頭有「手動對焦」和「自動對焦」兩種,而Sony Carl Zeiss則全部是「自動對焦」鏡頭。 為能獲得 Sony.com.tw 的完整使用體驗,請將您的設定變更為允許 JavaScript。

  • 這樣的規格對於對曝光錙銖必較的攝影師而言,是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功能 — 畢竟快門與 ISO 都還是有著固定的間格,而這樣可以提供線性曝光調整的手動光圈功能,將可帶來更精確曝光控制的可能。
  • 只能說,還是用陷阱對焦等人進入範圍再拍會實在一些…
  • 那麼就請點擊繼續閱讀,一起看看小編與這顆高階定焦鏡頭的相處心得吧。
  • 其實有體驗過 FE 55mm f/1.8 ZA 鏡頭的朋友,應該並不會對蔡司的外觀太陌生才是,它有著滿滿的金屬質感,無論是鏡身或者是對焦 / 光圈環,都有著冰涼的硬朗手感;習慣 KIT 鏡的朋友應該會對質感充滿感動(或很冷)。
  • 就有些灰色地帶,不過我們不用過於在意,Sony ZEISS鏡頭已是不錯的表現,值得信賴。

而關於剛剛提到的變形狀況,其實透過原廠處理 RAW 的 Image Data Converter 只要輕輕點一下開啟「扭曲補色」就可以得到幾乎完全的控制。 像上圖的 JPG 原圖本來操場的直線是有點彎曲的,在啟動了該選項之後就變得相當平直。 相信在 Sony 還未於 E-mount 全幅無反上帶來對焦與連拍更為強悍、偏重運動機型之前,大家對 FE 16-35mm 的關注程度應該會比 FE mm F4 G 要來的高上不少吧? 而我們也在這顆超廣角鏡頭正式發表過後,很快速地向官方借來試試這顆超廣角鏡頭的實戰表現,想知道 FE 16-35mm 的實拍與使用心得的話,還請繼續往下閱讀囉。 小編特別選了一天將自己的 A7S 裝上了這顆鏡頭跑出去試試,雖說原本預期以為可以讓對焦速度表現更好,但後來發現其實這顆鏡頭裝在這兩部機身上的對焦速度差距並不大。 然後必須說,A7S 的高感度表現加上 f/1.4 的大光圈真的是好用啊(抱頭)。

sony zeiss: = FE 接環 ZEISS 定焦鏡頭介紹 =

我們不但承諾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和內容會傳遞有趣的體驗,同時也在各種業務活動中朝環境零負荷的目標邁進。 Sony ZEISS E 接環鏡頭目前共有八顆,常用的定焦鏡、變焦鏡都含括在裡頭,有些是 FE 全片幅 A7 使用,有些是 E 接環 A6000 / A5000 sony zeiss 專用,無論是哪一隻素質都十分優異,也正因為掛上 “ZEISS” 標誌,價格也高貴不少。 Carl Zeiss原廠嚴格要求合作方達到其技術品質要求,並定期派工作人員到Sony工廠核查生產程式、管理系統。 安裝於該產品或透過該產品存取的部分或所有軟體 / 服務可能會變更、中止、移除、暫止或終止,而不另行通知。 Optical SteadyShot 光學防手震可補償在手持相機拍攝時因相機震動所造成的模糊影像,讓夜景以及室內低光源拍攝的影像皆銳利清晰。

  • 不過而若以它 630g 的重量跟它廠相同光圈焦段的高階全幅鏡頭相比,其重量的表現真的也只能算是打平而已 — 差距大約是在 30g 左右,這是跟 DSLR 的鏡頭相比啊…
  • 前者希望能在光學影像領域尋求突破,Carl Zeiss則寄希望於Sony獲得電子技術支援。
  • 對了,我不放到 100% 是因為放太大看不太出來是什麼部位啦 XD,如果想要看 100% 裁切的就請移駕我們本次測試的原圖相簿觀看了。
  • 畢竟 FE 24-70mm 似乎跟 28-70mm 差距拉得並不夠大,但「全幅可交換鏡頭式無反」要有超廣角,這顆鏡頭真的是目前的首選。
  • 像上圖的 JPG 原圖本來操場的直線是有點彎曲的,在啟動了該選項之後就變得相當平直。

好像還沒談到對焦速度的部分,個人覺得這顆鏡頭雖然有特別對對焦做了重新設計,但坦白講對焦速度方面還是比不上像是 28-70mm 這類的鏡頭,而且即便小編接到了自己的 A7S 上也是差不多感覺。 只能說,大光圈必須用到的大片鏡片對於對焦系統依然是個沉重負擔啊。 整體而言,這顆鏡頭大概縮到 f/4.0 就可以擁有很強的畫質,低光下如果還是想要盡可能保持高畫質的話建議就是盡可能保持在 f/2.8 囉。 上圖這張就是這樣的近拍照片,感覺畫質真的不錯呢,不過這也已經接近最近對焦距離了就是 — 放大率基本上不算這顆鏡頭的強項;對焦速度也是,想知道來回對焦表現的朋友可以點此開啓 GIF 看看我們的對焦測試動畫(約 16MB,請稍等讀取時間)。

sony zeiss: 攝影構圖法必學9招,拍出讓人讚嘆的風景照片

散景與最近對焦(28cm、放大率 0.19x)都不算是這顆廣角鏡的強項 — 焦外虛化的感覺可以看上方右圖。 只能說,還是用陷阱對焦等人進入範圍再拍會實在一些… FE 16-35mm 在測試期間嘗試過幾次故意逆光的拍攝,並沒有感受到太明顯的光斑問題,取而代之的是迷人的星茫表現,而且在開放光圈就有著不錯的星茫,這點在拍攝朋友婚禮花絮的時候配合屋頂的燈光讓照片有了不錯的小小驚喜。 所以小編之後也針對這部分做了一點測試,看起來似乎偏邊緣的照片真的會有一點點偏橢圓。 再更下面則是縮至 f/4.0 的光點表現,看起來就開始變成多邊形。 這兩顆鏡頭,一顆是超廣角變焦鏡頭 SEL1635Z,另一顆是標準變焦鏡頭 SEL2470Z,這兩顆鏡頭是絕大多數 A7 全片幅相機使用者必買的鏡頭,用途不同,也沒有取捨的問題。

sony zeiss: 產品支援

透過這個進階的操作規格,也讓人不由自主地開始想像起未來高階的 Sony 全幅無反,是否也會加入手動快門轉盤呢? 好了,我們回到現實,先別幻想什麼 A9 A10 的,相信大家應該很想知道將送到小編手上的 Zeiss FE 35mm f/1.4,接上 A7R 的畫質以及操作心得如何吧? 那麼就請點擊繼續閱讀,一起看看小編與這顆高階定焦鏡頭的相處心得吧。 畢竟 FE 24-70mm 似乎跟 sony zeiss 28-70mm 差距拉得並不夠大,但「全幅可交換鏡頭式無反」要有超廣角,這顆鏡頭真的是目前的首選。 這點尤其對 A7R / A7 這樣畫素較高的機身而言更是。 因為許多人轉接超廣角老鏡,都因為傳統鏡頭都不是針對數位設計而多少有些小麻煩,所以 FE 16-35mm ZA 應該是現時最相對省事省力但不怎麼省錢的投資囉。

sony zeiss: Lomography 推出讓你從零開始 DIY 打造的底片單眼「Konstruktor」要價 US$35(影片)

FE 16-35mm F4 ZA OSS 的使用心得其實與 FE 24-70mm 十分相似,頂多前端 72mm 的濾鏡口徑感覺氣勢更強大了一些這樣。 它的鏡頭設計是在最廣角的時候會伸出變長,所以最短的時候其實是 35mm 端,這與普通變焦鏡頭的方式算很不同;電子對焦環的阻尼感相當滑順,而變焦環則是相對阻力較大了些。 鏡身的質感有著一貫的 Zeiss 金屬質感,可惜的是超大的遮光罩是塑膠材質,有點跟不上鏡頭的高質感,不過內在的塗料倒是有特別著墨,採用的是黑霧面的噴塗理應可以有效減少雜光散射。 在進入連串的實拍之前,還是先談一下這顆鏡頭在小編一週測試之下的心得吧。 首先,高反差紫邊的部分在大光圈的鏡頭上面還是很難避免的,不過大致上看來縮到 f/2.8 之後就沒啥感覺了。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