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本楞嚴經9大優點

返照內心,即以圓湛不生滅性為因,次第解結修證為緣,復本心源,究竟清淨。 楞嚴經所說,圓融包含,深顯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萬物一體,不可分割,法法圓融通達,互融互通。 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 永本楞嚴經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如來問:誰是動誰是靜? 阿難回答:如來的手在動,我的觀看,也沒有停止不動,那麼,到底誰在動呢? 這時僑陳那站起來對如來說:現在我是會中年齡最老的,在初受度的大眾之中,獨獨得到「解」的稱名。

永本楞嚴經: 人間通訊社

觀見本身遍布觀見的對象,這一切不是你的心體又是誰的呢? 為什麼要疑惑你自己的本真心性呢? 這恰恰是你有真而不以為真,是你依持自我的執心來我這裡求取真實本性。 阿難告訴如來,那時我看到如來之身有三十二種無上美妙之相,其形體澄澈透明如水晶一般。

永本楞嚴經

云何如來,因緣略然,二俱排擯。 我今不知,斯義所屬。 惟垂哀愍,開示眾生,中道了義,無戲論法。 永本楞嚴經 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 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

永本楞嚴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重點解說 | 全文五千多字,讀金剛經功效或好處

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多求,同名貪水。 永本楞嚴經 菩薩見貪,如避瘴海。 三者、慢習交陵,發於相恃。

由是真精妙覺明性。 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是時文殊師利法王子。 不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

永本楞嚴經: 人間衛視其它月份節目表

由於嗅聞在通和塞兩種塵象中啟動,汲取了物象,這就是嗅聞的本性。 嗅聞離開了通和塞兩種物象,畢竟沒有自身本體。 所以應當知道,嗅聞既不是由通和塞之中產生,也不是從鼻根中產生,更不是從空無中生出。 如果它是從通生出,就嗅聞不到塞,怎麼能夠感受到塞呢? 如果它從塞這裡生出,就嗅聞不到通,如此又怎麼能夠嗅聞分別出香味和臭味呢?

  • 彌勒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
  • 明心見性,必須真參實證,非徒能誦經、說法便謂之。
  • 告阿難言:吾今為汝建大法幢。
  • 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調適,忽如忘生,性無違順。
  • 名和合者,如我與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為一眾。
  • 良由不知寂常心性。

如來復責多聞無功。 我今猶如旅泊之人。 忽蒙天王賜與華屋。 惟願如來不捨大悲。 示我在會諸蒙暗者。

永本楞嚴經: 楞嚴經 第9集

我了如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 今得授記,次補佛處。 佛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香味並不會覺知自己的香味,所以香味的界限無從建立。 應當知道,鼻子以香味為緣,生出鼻識的界別區分,但這三處都是虛無。 這就是說,鼻子、香味,以及鼻識界,這三處既不是因緣和合而生,也不是自在自為。

永本楞嚴經: 楞嚴經 第11集

非明無明,明無明盡。 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盡。 非檀那,非尸羅,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禪那,非般剌若,非波羅密多。

命終之後,鄰於日月。 如是一類,名四天王天。 於己妻房,婬愛微薄。

永本楞嚴經: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解說 (一) 《楞嚴經》來源 、其重要性、及內容簡介

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華相起滅。 如阿難體,不容阿難。 若目出者,既從目出,還從目入。 即此華性從目出故,當合有見。 永本楞嚴經 若有見者,去既華空,旋合見眼。

永本楞嚴經

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阿難,汝今欲知奢摩他路,願出生死。 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語阿難言。 佛言,汝何所見。 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耀我心目。

永本楞嚴經: 楞嚴經 第72集

如是一類,名樂變化天。 無世間心,同世行事。 於行事交,了然超越。

持戒修身,眾推為上。 永本楞嚴經 佛問圓通,我以執身,身得自在,次第執心,心得通達,然後身心一切通利,斯為第一。 永本楞嚴經 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從佛入道,雖具戒律。 於三摩地心常散動未獲無漏。

永本楞嚴經: 楞嚴經 第3集

如果它們相異於意根,就應當沒有意想對象的生出。 永本楞嚴經 如果沒有意想的對象,意識又從哪裡生出? 如果有意想對象,也依然和意根相同。 那麼意識和意根怎麼去劃分開來呢?

而二種妄見是什麼? 其一是眾生的別業妄見,其二是眾生的同分妄見。 法,那麼,我所說法對於你們,仍然只是緣物而已,你們並沒有獲得對於佛法真體的覺知。 因為這人以指向月亮的手為月亮,這又不僅是看不到手的指示,這也是不能識別明和暗。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相。 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是故當知,意法為緣,生意識界,三處都無。 則意與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又汝所明,鼻香為緣,生於鼻識。 此識為復因鼻所生,以鼻為界。

永本楞嚴經: 楞嚴經首楞嚴法門殊勝處

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鑑明,來無所黏,過無蹤跡。 虛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 生滅根元,從此披露。 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殫其類。

覺了不迷,久自銷歇。 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腑。 見人則悲,啼泣無限。 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受此輪迴,經無量劫,不得真淨,皆由隨順殺盜婬故。 又則出生無殺盜婬。 有無相傾,起輪迴性。

永本楞嚴經: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於佛授記可奉書寫此佛性典。 祇林咐囑必應值遇此頓證法。 見者研眼登諸佛位。 聞者耳中照吠琉璃。 三門分別略釋如是。 又,於密教中則通稱此法門為[大佛頂法],此經為[大佛頂經],而稱楞嚴咒為[大佛頂咒]。

永本楞嚴經: 楞嚴經 第1集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