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擺位完全圖解不可不看詳解

喇叭擺位與牆壁之間的關係也影響到頻率的峰值點,擺位擺得好,不但可令喇叭的頻率自然伸展,而且可以避免蹭出現谷峰。 最棒的狀況就是:如果有新居落成,讓專業的聲學設計工程公司與設計師或裝潢公司合作,直接把客廳設計成一個專門的視聽空間。 如果不是的話,那麼測量就很重要,這需要經驗豐富的工程人員或是具備測量技術的音響公司來把關。 請教若是喇叭線已經預留在間接照明的木作內,因不想線路外露,所以喇叭預計以吊掛的形式(鎖在上方),這樣的話,喇叭的發聲面要向那個方向比較好??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加上声音物体的过渡和定位是一样的,只是是连续变化的位置、过渡连贯性和均匀性完全取决于喇叭的角度关系是否正确,所以无论顶置使用多少喇叭,都不会导致空间定位的错误和丢失,只会影响到定位精度和过渡的平滑性。 至于摆放距离方面,Kris 就话用家大约离喇叭 1 米至 2 米左右就最好。 「太近的话容易有相位问题,尤其多单元喇叭比较容易出事,有机会『最啱听』的位置去了后面。太远的话,就会有音量衰减的问题。」另外,喇叭后面其实预留愈多空间愈好。 如果位置所限,一定要摆得比较贴墙的话,就可以利用吸音绵之类的配件来减少后面低音反声的影响,或者以窗帘隔一隔其实也可以。 部分喇叭有提供 EQ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调校,让用户贴墙摆放的时候可以减少低频输出,当然也可以选购一些反射孔设于喇叭前面的款式,受摆位的影响也会少一点。 但是,對於具有低頻截止開關的大型喇叭(如有主動式三音路監聽系統),對於大多數聽音室和控制室而言,將抵消頻率降低到LF截止頻率以下所需的距離只會變得太大。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喇叭擺位的迷思

若高於耳 平,中低音與低音會遮蓋高音,形成低音過多而高音不足,或會有音場較高的錯覺,但結像與定位會因低音對高音的遮蓋效應,變得模糊。 當然,上面提到的只是理想的擺位,實際上的喇叭擺放環境五花八門,要因應自己的需要來調整。 例如阿熾由於電腦檯用緊兩個屏幕,喇叭再擺兩邊的話就變得太闊,Kris 就建議可以將喇叭橫擺在 mon 前面,然後稍為 tilt 向斜上對著自己。 因應需要,將喇叭反轉擺、落腳架加高,或者加吸音棉等做法都會用到。 你為喇叭找到最佳位置之後,便要加上廠家供應的釘腳,四個(或三個)釘腳都應該負擔同樣重量,這樣喇叭考試能站穩,不會左搖右擺。

左環繞喇叭的方位在8點鐘方向、右環繞喇叭在4點鐘方向,兩支喇叭的發聲面相對。 環繞聲道高音單體與聆聽者頭部的距離宜小於左聲道喇叭與聆聽者頭部的距離。 此法適用於視聽空間側方牆面「對稱而完整」的場合,若環繞喇叭的高音擴散性佳更適合使用。 左環繞喇叭的方位在8~7點鐘方向、右環繞喇叭在4~5點鐘方向。 左環繞喇叭的方位在9點鐘方向、右環繞喇叭在3點鐘方向。 請您特別留意Dipole環繞喇叭有左右之分,不要裝錯了,否則前方與側方音場將會發生連貫不良的現象。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喇叭擺耳平發聲:對正用家效果最好

正確的擺位方法是最先比較大幅度地移動揚聲器位置,然後逐步輕微調校位置,直至覺得聲音圓滑為止。 後面完全聽不到主喇叭 的直接音 才幾排座位而已. 這角度實在太 前排真的會受不了啊~~ 惟獨喇叭的擺位,駐波高達27dB! 真是轟死人了… 那,這時LED燈的光度會有強有弱,Kris 首先由喇叭高度開始講起:「如果檯面比較矮,多數座檯放於 電視前面效果就已經最好。

Ethan Winer經常談論這種情況有多嚴重。 您會從後壁獲得1⁄2、1、3⁄2等波長處的峰值,這些波長往往低於6 dB。 由於房間模式的原因,那裡的低音積累很強(在後壁出現一個峰值,而在房間中央出現一個零點),但是後壁也會引起主要的邊界干擾。 安裝在拱腹上的喇叭是一種特殊情況,它們平齊安裝在拱腹上方(如果有凹入式天花板,則天花板懸垂的下側就是建築所稱的拱腹)。 鑽石形係為咗响香港呢D地方狹窄嘅環境,爭取最大嘅天然光及避免近距離與鄰居面對面,冇為咗大家放喇叭而去考慮。 不少朋友都會在工作檯或者計算機台上擺對喇叭聽歌,不過用簡單的擺位調整,或者一些基本的配件協助,就可以讓桌面喇叭的音效表現更上層樓。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環繞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環繞聲道高音單體與聆聽者頭部的距離則必須小於或等於左聲道喇叭與聆聽者頭部的距離。 對於低音吸收效果不佳的混音環境,Newell建議使用單個低音喇叭,嵌入安裝在房間中心線左或右側的前牆上(或靠近牆壁放置)。 桌面喇叭通常最佳聆聽距離介乎 1 米至 2 米之間,視乎是否密封式設計,或者低音反射孔的前後擺位,周圍可能要預留一定的空間,詳情就要參考返喇叭本身的說明書。 当然,上面提到的只是理想的摆位,实际上的喇叭摆放环境五花八门,要因应自己的需要来调整。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例如阿炽由于计算机台用紧两个屏幕,喇叭再摆两边的话就变得太阔,Kris 就建议可以将喇叭横摆在 mon 前面,然后稍为 tilt 向斜上对着自己。

一些喇叭具有邊界增益補償(BGC)控制,可讓使用者盡量校正。 更好的是,校準器有內建的EQ曲線,可以幫助準確補償遇到的邊界效應。 同樣,嵌入安裝會增加聲學負載,從而有助於驅動監聽喇叭,使其在低頻時更有效率。 聲音反射後,在距邊界的1 / 4波長、3 / 4波長、5 / 4波長等處,聲壓(振幅)為零。 在這些地方,直接音和反射音總是會相互抵消(破壞式干擾)。 吹毛求疵的發燒友在購置音響器材前必先將女主人、居室佈局和傢具陳設作通盤考慮才會達到較理想的音效。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Samsung 2022 年 Soundbar 系列 :Q-Symphony 音效擴展、Dolby Atmos 無線傳輸

法國的Trinnov Audio針對多聲道系統也有這樣的調校系統。 專業的監聽喇叭廠牌Genelec的新款SAM系統也有針對空間做測量與校正系統。 透過這些專業廠商的專業軟硬體設備就可以為自己的空間做出profile,你就可以正視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想要在既有的空間,創造出一個控制聲音的環境,一定要由儀器與人耳配合,缺一不可。 測量完後,就可以透過儀器發現你的空間哪些頻率是特別突出或是凹陷。 因為人耳對於聲音的辨識會因為身體狀況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狀況。

  • 然而,以上的並非金科玉律,仍有許多非一般例子要視乎個別喇叭的設計來設定,好像Martin Logan、Magnepan等屏風喇叭,又或Bose的直接/反射技術喇叭,便不能套用上述的高度設定準則。
  • 除了摆放高度之外,Kris 指桌面喇叭基本上都要 toe-in,喇叭正面要稍为扭向中间,正对住用家。
  • 左、右聲道的高音單體與聆聽者坐下時耳朵高度同高,中央聲道的高音單體高度最好與左右聲道同高,若為了閃避銀幕,高度相差亦不宜超過60公分。
  • 若高於耳平,中低音與低音會遮蓋高音,形成低音過多而高音不足,或會有音場較高的錯覺,但結像與定位會因低音對高音的遮蓋效應,變得模糊。
  • 左右聲道喇叭與聆聽者距離必須均等,中央聲道喇叭的距離則必須小於或等於左聲道喇叭與聆聽者的距離。
  • 通常低音单元尺寸愈大,喇叭就愈高阶,低频亦可以潜得较深。
  • 由於比較多用於錄音室,所以又稱為「Studio Monitors」。

現在的環繞音響器材真是複雜,就拿AV擴大機來說吧,環繞喇叭(不含左、中、右與超低音聲道)可以接兩支到六支,您知道環繞喇叭要怎麼擺嗎? 以下為了讓您「容易消化」,我將用「時針方位」來作說明:假設座位為時鐘的中心,聆聽者的正前方面對的是12點鐘方向、後方為6點鐘方向、左手邊為九點鐘方向、右手邊為三點鐘方向。 音響空間的共振能量,用大鼓或吉他測試是在合理範圍內,自己唱歌(不擴音)也聲音清晰好聽,這樣的空間播音響就可以不做吸音、擴散處理,若因此喇叭重播音的低頻會嗡嗡響,那就換了喇叭吧! 不要把喇叭的低頻振盪當作駐波現象處理,這只是浪費錢。 低頻振盪的頻域、強度不同,有些會振動褲管,有些會撞擊身體,有些只是造成音響空間低頻嗡嗡響,振盪的能量可能來自喇叭,可能來自擴大機,可能來自兩者,因此音響空間有低頻嗡嗡響,最好先換喇叭、擴大機,查看看是喇叭、擴大機引起的低頻振盪或真有空間的低音共振。 擴大機內部的阻抗會影響喇叭播、高低頻的性能,因此喇叭搭配不同的擴大機會聲音不同。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喇叭音箱擺放的八大法門

低音波還會從您的天花板,側壁和後壁反射出來,當它們與喇叭的直接聲音結合在一起時,也會引起梳形濾波失真。 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一個更通用的公式來計算抵消頻率。 音箱擺位會影響音色平衡度、低頻品質、音場深闊度、中頻清晰度以及結像力。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如果要一套音響組合發揮出理想的表現,喇叭擺位必定是首先要做的功夫,而喇叭擺位實際是找出一個位置,使到喇叭與聆聽空間融合在一起,當喇叭找到一個接近理想位置時,喇叭移動的幅度以mm計算也會聽得出有所差異。 看到這處相信有些發燒友會覺得只是移動若干mm就有所不同,會不會是太匪夷所思呢?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因為當發燒友聽音響時,頭的位置一定不會固定,很大程度移動的距離也超過幾mm,試問相對喇叭只是移動幾mm就聽到有所不同,這似乎太過不合邏輯,實在不太合理,除非用方法把頭顱固定來聽音樂,這樣做更加沒有可能,這樣變成聽音響不是享受,而是做實驗。 除了擺放高度之外,Kris 指桌面喇叭基本上都要 toe-in,喇叭正面要稍為扭向中間,正對住用家。 如果望正前方的話,兩隻喇叭就正好在左邊 30 度和右邊 30 度的位置。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喇叭擺位基本法

雖然說,家庭影院是5.1、7.1或者7.1.4這樣的多聲道系統。 但我們之前講過多聲道音響系統,實際上是在2.0立體聲系統上不斷增加聲道而得來的。 事實上,聆聽室的聲音角色,該被視為播音鏈的另一組件。 因為每一間聆聽室,都擔負起它自己聲音的符號,只有聲音環境好時,你的系統才能產生最好的聲音。 發燒友玩Hi-Fi的最大難題是為揚聲器在房間確定最佳擺位。 正確的擺位方法是以大幅度地移動喇叭位置開始,然後逐步輕微地移位,直至聲音圓滑流暢為止。

  • 擺設的數量必須要一邊放一邊測量,才能知道做到什麼程度可以到能接受的範圍。
  • 近場喇叭其中一個特點是功率比較細,如果是被動設計的話,可以承受由擴音機輸出的功率較細;如果是主動式的話,本身放大電路的輸出功率亦較細,通常都是幾十到 100W 左右。
  • 不少朋友都會在工作檯或者計算機台上擺對喇叭聽歌,不過用簡單的擺位調整,或者一些基本的配件協助,就可以讓桌面喇叭的音效表現更上層樓。
  • 市面上的近场监听喇叭多数是主动式设计,比较不受扩音机的音色影响,声音会有较好的还原度。
  • 也就是說,音響系統的低頻振盪現象主要是喇叭的低頻-3dB設定太低所造成。

在較小的房間中,低音響應中最強烈的失真往往來自後壁的反射,位於您的聆聽位置後面。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將喇叭移近牆壁時,頻率響應中的抵消訊號會移至更高的頻率。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這是個好現象,因為更高的頻率具有更大的方向性(它們向後輻射的能量較少),並且利用聲學處理更易於管理。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音響調聲入門(六)-喇叭擺位與牆壁反射音處理

兩個喇叭toe-in角度一致非常重要,最簡單的方法是量度後牆至喇叭背面的距離,量完一邊再量另一邊。 另一方法是從皇帝位觀察喇叭的toe-in角度,憑你看到喇叭聲箱側面多少便能決定兩個喇叭的toe-in角度是否一致。 大部喇叭在三角形聆聽位置聽到高音最多,於是將喇叭拗入時會接收到更多高音能量,所以一些本身過份光輝的喇叭在toe-in時就會聽到過多高音。 用以上方法作起步,播放一些有大量低音的音樂,然後將喇叭及皇帝逐步(一英寸一英寸)移位,直至聽到低音伸展圓滑及與其他頻段混和有致為止,當你聽到低音最圓滑之際,便會發覺中音的清晰度與分析力也有所改善。 很多喇叭廠家證明產品應離後牆和側牆,你聽到的側牆反射聲越多,這是有害無益的,如果側牆上用調音材料處理過,當然側牆反射聲就沒有那麼嚴重了。

聆聽高度影響聲音效果有多大,也要視不同喇叭而定,有些喇叭具有頗大寬容度,區分並不那麼明顯,有些卻有顯著區別,你伸一伸懶腰都可聽到不同的聲音,想取得良好的音色平衡度,請選用一張坐上去可以令耳朵與高音喇叭處於同一水平線上。 中央聲道在12點鐘方向、左聲道喇叭在11點鐘方向、右聲道喇叭在1點鐘方向。 左、右聲道的高音單體與聆聽者坐下時耳朵高度同高,中央聲道的高音單體高度最好與左右聲道同高,若為了閃避銀幕,高度相差亦不宜超過60公分。 左中右喇叭的高音單體應該直接對準聆聽者頭部(除非原廠有特別交待左右聲道不必toe-in)。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評測】Samsung HW-Q990B:無線傳輸 Dolby Atmos!享受真正 11.1.4 聲道全方位包圍感

前面我們探討過如何「讓音響音色更靚更純」,關於擺放的問題因篇幅有限沒有詳細說明。 實際上,在音響諸事中,音質主要受空間條件、器材的搭配、音箱擺位以及用家微調四大因素影響。 當器材備妥,能否「靚聲」就看擺放的位置了,它會影響音色平衡度、低頻質量、音場深闊度、中頻清晰度以及結像力。 可能200Hz以後太多,導致房間聽起來轟或是音樂沒有層次或是400Hz ~ 700Hz有多處凹陷導致很多聲音聽起來比較沒有肉,1000Hz、5000Hz附近過於突出導致聲音過亮、銳利、單薄… 等。

音響廠商的廣告總是說:「我們一定忠實的還原唱片」或是「絕對的原音重現」,這也是每個發燒友想要的目標,所以會讓人有種我買了這對喇叭放在客廳或是視聽室就會立即得到效果。 對我們來說音響要能夠盡量貼近錄音室聽到的音響效果,需要做到幾點:音響擺位、空間測量與校正。 一般家庭的空間實在無法做到標準的環繞擺位設置,加上預算的緣故,環繞喇叭在等級,單體尺寸與線材等級等等方面實在無法與主聲道平衡,因此得到的結果很難讓人滿意…..就看是否願意接受妥協了….

揚聲器擺放的位置不同,將直接影響到揚聲器聲音的平衡度、營造出的音場深度、重低音效果與中音的音質。 正確的擺放方法是以人為中心,先以揚聲器左右對稱地大幅度調整位置,然後再小幅度微調,直至得到的聲音音色平滑、柔和、自然為止….. 大部分的音色平衡度會隨著聆聽高度而改變,但改變的只是中音與高音,高音單元同一高度或位於兩個高音單元多數會位於離地32英寸至40英寸之間,以配合一般人的聆聽高度,如果閣下坐在可以調校高度的辦公椅下,便可輕易聽到其中的區別。

我們可通過喇叭擺位來控制聲音效果,改變喇叭至後牆或側牆的距離可控制低頻質量,改動喇叭及聆聽者的位置可以減低房間諧振的影響,高速聆聽高度及toe-in角度則可改善音色平衡度,改變toe-in角度可輕易改動結像力與空間感,而將喇叭拉離後牆可增加音場深度。 舉例說:若一款二路二單元喇叭指定要輔以27吋高腳架,使用後其高音水平高度達37吋的話,如閣下聆聽時所用的座椅令你坐下時耳朵的水平高度高於或低於37吋,那便會影響到正常效果,這會令到高中低頻失去平衡。 若高於耳平,中低音與低音會遮蓋高音,形成低音過多而高音不足,或會有音場較高的錯覺,但結像與定位會因低音對高音的遮蓋效應,變得模糊。 那麼我為何會說喇叭只是移動以mm計算的距離就會有聲音上的變化? 我們也可以理解擺喇叭的目的就是如相機調校對焦一樣,當調好焦點之後,相片就會自然清晰。 所以擺喇叭就是要尋找出一個位置,把直射聲和反射聲同時到達聆聽者位置上也同樣清晰,如果對喇叭擺位有經驗的發燒友就一定知道,如果一對喇叭擺放到一個相對正確的位置,其實不止皇帝位上聽感會清晰了,就算在聆聽空間的其他位置也比起未找到正確位置時來得清晰。

問題反映

原始喇叭擺位假設 兩串陣列採靠中央吊掛方式,就正正是對焦最準確的角度,加上對 B&O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所期望的絕對時尚。 但是,此建議僅適用於音場相對中性的,經過良好聲學處理的控制室。 這意味著5.0環繞聲控制室應具有非常短的衰減時間,並具有出色的低頻控制能力。 Genelec安排他們的8000系列控制室監聽喇叭進行5.1和5.2聲道混音時,也推薦參考ITU的設置標準。 Kris 表示,由於每個人的聆聽環境可以好唔同,最緊要因應自己需要靈活調整擺位,只要知道主要原理和原則,慢慢嘗試就可以。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評測】Denon HEOS AVR:配搭 HEOS 喇叭型玩無線 5.1

雖然上圖是Auro 9.1的設定,但是還是有跡可循。 假設中間的圓心是最佳的聆聽位置,左右聲道的擺放夾角角度盡量各為聆聽者的30度,如果有中置聲道,那當然是正前方啦! 延伸到了5.1的時候左後與右後的夾角分別為110度,再來就是進階到Auro 3D的配置。 這個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ITU 組織所制訂出來的(ITU-R BS.775-3)。 理想的狀況是:盡量在2~3m之間,聆聽者的距離可以為「喇叭間距 x 1」、「喇叭間距 x 2」或是「喇叭間距 x 1.7」(ITU-R BS.1116-1)。

通常低音单元尺寸愈大,喇叭就愈高阶,低频亦可以潜得较深。 傳統的說法,無論要在一個新地方重新設定一對喇叭,抑或換了一對新喇叭,第一步;應將兩喇叭放在聆聽室長度的三分一之上。 以25尺長的Hi-Fi房爲例, 喇叭要距離喇叭的背牆8’4″(面板起計)。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喇叭擺位完全圖解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