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神盾艦6大著數

在2016年4月下旬,消息人士指出,即將執政的民進黨為了兼顧資源分配的平衡性,對2014年台灣海軍 提出的「15年兵力整建計畫」的清單不可能全部執行,有限的國防資源不可能一半投入船艦項目。 即將執政的總統蔡英文聽取國防部簡報時表示,「國防自主」項 目聚焦於潛艦國造與自主研發新一代空軍教練機,未提及水面艦部分。 2020年12月,台船參與人員向媒體表示震海計畫的戰鬥管理系統、雷達、反潛、電子戰、通信資料鏈等項目的對外訪商概況和震海計畫戰鬥系統規格,其戰鬥管理系統整合了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射控系統、導航雷達、資料鏈路、電子戰系統、反潛系統、航行控制、通信系統以及防空飛彈等武器系統,廠商依其自身經驗規劃合適的方案。 美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Ticonderoga)配備2座Mk41垂直發射系統,以及被稱為「神盾戰鬥系統」的空中預警與地面整合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戰力強大,不過自首艦1981年下水至今已近40年,共建造27艘,目前已有5艘退役,而根據美媒報導,美軍將於2022至2026年間逐步退役11艘「提艦」。 我國海軍目前戰力最強的4艘基隆級驅逐艦(紀德艦),在台服役近20年,海軍方面暫時也無相關升級與延壽規劃。

在2021年12月29日中科院院長張忠誠在立院接受質詢時表示,此時中科院已經寫了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研發案,準備開始執行;「海軍有需求,中科院會努力達成;海軍認為有些地方還要再精進,中科院會加緊腳步建案來作」。 高性能防空艦艇的關鍵技術,包括3D防空雷達、戰鬥管理系統與長程防空飛彈等,每個次項本身就是複雜性與難度高的大型系統。 台灣神盾艦 以艦載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為例,21世紀前期世界各國已經裝艦服役的系統,無一不是始於獨立的技術科研項目,等雷達系統本身發展成熟、通過陸地與艦載環境的測試,才會被該國海軍納入新艦的裝備中。 2021年12月31日「上報」的報導進一步披露台灣海軍向前述五家國外廠商徵詢戰鬥系統提案的回覆情形:其中,英國BAE System、法國Thales以及土耳其Havelsan只表達無法獲得輸出許口等問題後,就完全退出;而美國雷松公司AN/SPY-61~4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系列被美國海軍採用,此時被美國海軍技術管制,也表達無法直接台灣提供相關資料。

台灣神盾艦: 國防MIT》國造潛艦2025年服役 搭配美製重型魚雷壓制共軍

國軍目前僅基隆級驅逐艦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由於基隆級驅逐艦、濟陽級巡防艦都面臨壽期將至或過於老舊,亟需汰換的狀況,除尋求新艦外,相應擴充的功能,也將挑戰海軍甚至國軍整體的作戰思維。 但是台灣買了以後就發現一個問題啊,就是我有美制的武器、法制的武器、自己產的武器,我怎麼把它整合到同樣一個作戰平台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甚至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 如果台灣購買了一些第三方國家那些軍艦那你就面臨一個武器整合的問題,你如何把自己造的武器、美國造的武器和第三國家這個軍艦整合到一起去,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比如說台灣之前購買了法國的拉法葉級護衛艦。 台灣神盾艦 但是政府必需瞭解的是,台灣是個海島國家,對外的航運生命線非常重要,又有許多的外島,空軍也沒有空中加油機,萬一遙遠的太平島或東沙島有事,仍必需依賴海軍應變。 噸位過小的一級艦,難以擔任艦隊的區域防空任務,無力保護海軍弟兄的安全,這一點是海軍在調整建軍方向時,必需慎思的嚴肅問題。

同時它還有強大的反潛能力,自聖哈辛托號(USS San Jacinto,CG-56)起,新安裝了SQQ-89(V)3 整合反潛套件,該套件結合了SQS-53B艦首聲納、SQR-19拖曳陣列聲納及Mk 116 Mod 6射控系統。 各位軍迷問題都很清楚,就說任何一個軍艦也好或者武器好,你買它,或者不買它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那我們今天就從兩方面來看一看啊,為什麼要買提康德羅加級,它有什麼好處。 第七艦隊指出,鍾雲號通過台灣海峽是經過「沿海國家領海之外」的海域,此次鍾雲號航經台海表明美國致力於對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並強調美軍將在國際法所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行、航行與行動。 喜歡閱讀歷史書籍,特別是戰史,也因此略為涉獵軍事領域,希望可以從地緣戰略與武器戰術的不同角度,來分析台灣所面臨的一些外在挑戰與國防問題。 光華一號計畫後來興建了8艘接近4000噸的成功級飛彈巡防艦,光華二號計畫卻因為各種因素,而放棄噸位較小的二級艦,改為採購以法國拉法葉級巡防艦為基礎,所發展而來的康定級巡防艦。 國軍當年要淘汰從美國接收的老舊艦艇時,規劃了光華一號計畫來發展噸位較大的8艘一級艦,光華二號計畫則尋求外購16艘噸位較小的二級艦,形成高、低搭配的模式。

台灣神盾艦: 台灣版神盾艦 造形首度曝光

蔡適應也表示,目前台灣海軍26艘3000噸級以上水面作戰艦(一級艦)中,只有1艘艦齡小於24年,另有4艘大於50年、6艘大於40年(即濟陽級與紀德級),蔡適應認為這是非常嚴重的警訊。 依照2021年12月3日「台海臺海安全研析」主任梅復興在聯合報的投書,近期台灣造船界流傳,海軍正在考慮修改新一代巡防艦案構型以及執行順序,首先將原規劃為4500噸級方案擱置,並修改設計構型。 同時,先在最短時間內建造八艘2000至2500噸級的輕巡防艦 台灣神盾艦 ,儘速形成即戰力,因應2027年的威脅窗口。 此報導稱,這項變更並非海軍主導,而是某位曾任軍職、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所提議,後經國安會軍事會談後正式提報,並獲得高層核准同意,裁示優先執行,原則上目標是首艦於2023年開工建造,以趕上前述期程(2027年形成戰力)。

台灣神盾艦

2021年4月:海軍海發中心開始制訂建造需求規範,花六個月時間(至10月)完成,然後隨該年度預算(2022年度)送立法院審預算。 然而,海軍在這份專案報告中並未明確指出判斷啟動備案的節點,也沒有提到具體的時程規劃與進度,不利立法院監督。 因此當天的專案會議中,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並未解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的1.6億元預算,而這1.6億隨後報繳國庫。 台灣神盾艦 相較於2017年版模型,台船2020年版想像圖的雷達配置,應該是基於艦體規模限制下,對系統整體重量做出刪減與折衷;為了在防空作戰中達成不間斷的高更新率360度全空域追蹤,必須堅持四面固定式相位陣列雷達,但考慮到艦體規模有限而改用X波段,能用較小的天線口徑形成高精確度的窄波束。 由於X波段作用距離較短,因此在船艛後部加裝一座單面旋轉式的S波段對空搜索雷達,用於長程空域監視;而X波段相位陣列雷達則用於中距離空域密集監視、目標精確追蹤等,並為防空飛彈提供中途上鏈導引。

台灣神盾艦: 中共救經濟重現笑臉外交 台灣人別再次上當(英夫)

依照2021年3月25日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中,立委林淑芬質詢國防部軍備局官員以及中科院院長張忠誠的內容,迅聯作戰系統開始發展時,要求把艦上雷達、飛彈、聲納、電戰等主要設備全部整合在一起;然而在規劃時,中科院沒有聲納以及電戰的系統,時程來不及,所以這兩個項目一開始就決定要外購,並不包括在迅聯系統的整合開發工作中。 而中科院提交並通過的「整體獲得規劃書」(包含「系統分析」以及「投資綱要」),艦載雷達使用被動式3D相列雷達,張忠誠稱未來新一代巡防艦要裝的,中科院這邊「全部都沒問題」;然而,後來海軍又增修規格(例如雷達要求改成必須是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導致中科院仍在精進。 依照2020年12月5日「上報」報導,台船相關人士透露,由中科院研發的相位陣列雷達及新戰鬥管理系統,並未符合海軍需求,造成海軍「震海計畫」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延宕;隨後海軍重新規劃期程,並向國內船廠說明新計劃後,台船在2020年12月1日法人說明會上披露重新擬定的「震海計畫」內容。 首先,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仍採國內標,由得標的國內船廠執行船體載台建造工程,戰系則委由國外廠商提供裝備並進行系統整合及安裝(先前規劃是中科院進行這些工作)。 在CODLAG模式下,高速航行時以燃氣渦輪提供動力,中低速巡航時則改以柴油發電機產生的電力驅動馬達來推進;這兩廠家也是海軍新型巡防艦的潛在商源,海軍已經與兩廠建立聯繫窗口,並持續進行相關技術討論。

  • 依照2020年12月7日「上報」報導,雖然台灣海軍打算向國外廠商接觸尋求船艦戰系,但並沒有向各國廠商發出正式的採購意向書(LoR)文件,無法向該國政府申請機密裝備的輸出許可;此外,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屬於機敏裝備,要獲得該國輸出的難度相當高。
  • 從2002年開始,中船才再度轉虧為盈,到2008年改為台灣國際造船並完成民營化時,已經全部恢復「再生計畫」前的原本薪資。
  • 對此,國防部長邱國正稱,國軍沒有刻意跳過立法院審查,從作戰需求到預算編列,程序是完整的。
  • 垂直發射的防空飛彈,可以在發射以後,靠助推段火箭把自己轉向目標方向,節省很多發射的時間。
  • 台灣方面,在2010年代初期由中科院開始規劃未來新一代防空巡防艦作戰系統時,中科院也自然以現有的相關技術儲備──尤其是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系統的被動式機動相位陣列雷達(源於天弓一、二型的長白相位陣列雷達)以及天弓三防空飛彈。
  • 先前數批退役的提康德羅加級神盾巡洋艦,美軍寧可拿來作為靶艦擊沉、或者是拆卸成廢鐵,也不願意出售此艦給任何盟國,何況是台灣?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長172.8 m 、寬16.8 m 、吃水9.5 m,滿載排水量9600噸。 2017年川普蘭湖號的油槽又多次發生燃料外洩事件,這項故障與隨之而來的維修工作,導致該艦錯過超過30%的部署時間,只能閒置在船廠等待或進行維修。 據了解,會中將拍板義務役延長為一年,預計影響民國九十四年(二○○五年)以後出生的役男。 黨政高層也透露,役期延長後,義務役月薪可望加倍調整,可能從每月約六千五百元,調整為每月約兩萬元。 國防部昨天發布中共解放軍台海周邊海、空域動態,共機前天大規模操演,除有大批共機闖越台海中線「全線」挑釁外,轟炸機和無人機…

台灣神盾艦: 多國暗助台灣打造潛艦? 國防部回應

武裝方面,「4000噸級巡防救難艦」擔負戰備時,可配備中科院研製的2.75吋「鎮海」多管火箭彈、20mm機砲、機槍等;而因應一般執法任務,艦上還配備高壓水砲、無人飛行載具等裝備。 在2018年7月,台船獲得建造四艘「4000噸級巡防救難艦」的統包合約,總金額新台幣104.37億元;首艦2019年2月11日在台船高雄廠舉行開工儀式,2020年6月3日下水,命名為嘉義艦(CG5001),2020年12月交付;最後一艘在民國114年(2025年)交付。 目前,中科院正在高雄外海,使用美製Mk41垂直發射器,搭配其自製的「迅聯作戰系統」,發射台灣自製的海弓3型長程艦射防空飛彈,據傳試射已經成功,但是目前僅有垂直發射器、飛彈以及作戰系統整合完畢,而要整個連結上神盾雷達,其路途還相當遙遠。 在台海局勢緊張、兩岸在未來極可能劍拔弩張的局勢下,美國將釋出27艘神盾驅逐艦的消息,引起台灣方面的興趣。 然而,在新巡防艦戰系開發到一半的時候,海軍突然把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納入需求,希望新雷達隨著船艦「一步到位」,這自然不切實際,此階段中科院的進度還不到成熟可裝艦的階段(中科院的第一套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原型在2010年代末期才進行測試評估,還不到適應艦載環境以及整合艦上武器系統的程度)。

台灣神盾艦

依照海軍邀商資料,「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全長約138m、寬約16.5m;而台灣海軍現役成功級飛彈巡防艦全長138公尺,全寬13.716公尺。 顯然地,「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設定全長與成功級相當,意味台灣海軍希望能繼續沿用現有基地的泊位以及維修船塢等設施,不需要大幅度擴建。 另外,軍方人士日前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台灣近年大力推動國艦國造、國機國造等國防自主,台灣雖然有中科院所研製的騰雲無人機,但MQ-9死神無人機為具備實戰經驗的成熟產品,國安高層考量國防自主需搭配成熟產品,立刻形成即戰力的情況下,空軍內部研擬評估對美國採購具備「偵打一體」的MQ-9,但仍未定案。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指出,HIMARS射程最大可達300公里,可有效執行蔡總統在5月20日就職演說提到的「反制」作戰,且精度、機動能力都有助於精準打擊能力的發揮。 台灣神盾艦 呂禮詩說,台灣空軍人員在美國路克基地接受F-16戰機訓練時,都有接受空中受油的訓練,且未來若台灣遭受中國「第一擊」,雖然軍方油庫都有抗炸、偽裝能量,但遭受攻擊後還能保存多少存量,讓戰機能起飛迎敵是很大的問題。

台灣神盾艦: 美國官員:俄軍火力「下降75%」

「台灣海軍目前沒有必要一步就達到美國的伯克級或者日本的摩耶級的水準」,報導強調應循序漸進,先建造兩艘裝備被動相控陣的巡防艦,慢慢過渡到後面的批次,安裝新研發的主動相控陣雷達。 第一,計畫延誤並非海軍抑或中科院問題,而可能是因取得美國出口許可證的時間比預定時間推遲了一年多,垂直發射系統 MK 41 交付比較晚,導致在垂直發射系統上進行測試對象進度嚴重落後。 提康德羅加級艦行將役的七艘,直接選擇四艘交付國軍,則國軍將立即獲得具區域防空及彈道飛彈防禦能力的主戰艦艇,若新建巡防艦的作戰系統採用國際標,則SPY-6的簡化版SPY-63「勇往空中監視雷達」(Enterprise Air Surveillance Radar,EASR)雷達,有可能加入投標,這會使中華民國海軍獲得強大區域防空能力。 依國軍現有規劃,或外界討論,不論是否向美國要求引進即將退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或是藉建造新一代巡防艦機會,以自製或外購方式獲得艦載版主動電子掃描雷達,都會比現在更大幅度提升海上防空甚至區域防空能力。 我們現在放眼全世界看過去啊,沒有什麼其它的國家能夠提供一些比較好的護衛艦或者是驅逐艦,能夠整合到現在這個防護系統裡面的。 因為我們這兒,現在台灣的整個軍艦也好,他都是一個美軍的體系,就說你如果去買像意大利的地平線級,或者是挪威或者是英國那些護衛艦明顯是不合適的。

2010年代台灣海軍大力推動各項造艦計畫,而其中最主要的造艦執行者──台灣最大的台灣國際造船(CSBC Corporation Taiwan,前身是國營的中國造船廠)是否足夠能力支持這些龐大的造艦計畫,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1.採多功能模組化設計,可搭配不同模組整合(如艦載式偵蒐系統、無人載具、醫療貨櫃、防空飛彈及反艦飛彈等),依任務需求裝艦運用。 海軍將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專案稱為「震海計畫」,使用與「迅能計畫」快速人員運輸艦(見下文)相同的艦體設計。

台灣神盾艦: 採購美國MK-41系統再次破局 海軍迅聯專案恐延期

海軍是以「震海計畫」推動自製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但與中科院對於噸位、雷達系統針鋒相對,始終搞不定,目前採外購與自製雙軌併行,至於康德羅加級是自前總統馬英九時期迄今,台灣長期爭取的裝備。 我國目前有4艘滿載排水量近10000噸的基隆級驅逐艦(原美國海軍Kidd class destroyer),讓我國海軍具備大範圍艦隊防空能力以及艦隊作戰指揮管制能力,當年殺價到243億元”新台幣”買4艘萬噸區域防空大型驅逐艦,堪稱幾乎是0.5折價購得(不過首批標準2型飛彈購買數量減半,後來才補齊),無論如何都是相當划算且成功的對美軍備採購案範例。 根據公開資訊,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要搭載「海弓三」、「海劍二」等新銳防空飛彈,對應不同空層進犯威脅,再加上新式戰鬥系統、相位陣列雷達;期盼能達到如美軍具強大防空、偵搜能力的「神盾系統」,成為台版神盾。

台灣神盾艦

依照2020年12月6日「上報」報導,台船人士透露海軍就「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戰鬥管理系統、雷達、反潛、電子戰、通信資料鏈等項目的對外訪商概況。 台船人士透露,台灣海軍說明此設計類似「神盾巡防艦」,其戰鬥管理系統整合了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射控系統、導航雷達、資料鏈路、電子戰系統、反潛系統、航行控制、通信系統以及防空飛彈等武器系統,廠商依其自身經驗規劃合適的方案。 「上報」指出,海軍曾向美方詢問美國最新發展的AN/SPY-6系列主動相位陣列雷達,但美方目前管制不出售,且報價高達200多億台幣,直逼「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的造價,既買不到也買不起。

台灣神盾艦: 美國神盾巡洋艦退役了 台灣爭取得到嗎

但是台灣海軍我們知道他其實並不會經常的出海,所以台灣海軍對軍艦的使用程度來說,提康德羅加,在台灣再用個20年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第一就是費用問題,因為美國出售這些退役的軍艦一般是按照當時造價的10%來出售的,以提康德羅加級當時十億美元的售價來說,那麼現在購買二手的至少也要1億美元,但注意啊,這個1億美元也只是裸艦的價格。 當時希望建造8到10艘6000噸到6500噸的一級艦,搭配12到16艘的二代艦,再加上更多的巡邏艦與飛彈快艇,構成一個金字塔型的結構。 伯克級神盾艦,以取代目前的4艘基隆級驅逐艦,將讓海軍的下一代艦隊編制更為完整。 更進一步來,因為一級艦限定在4500噸至5000噸,因此海軍之前展出的下一代二級艦設計,也只有1400噸,略為偏小。

在2021年7月19日與28日,聯合報報導,海軍新一代巡防艦案延宕多年的主要原因,是中科院研製的戰鬥系統無法滿足海軍需求,但又不願交出全案主導權;艦上所需的相位陣列雷達,中科院研製的產品(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技術落後國際頂尖水平10年。 海軍雖然想要捨棄中科院、改由商售管道尋求國外廠商的戰鬥系統,但先前曾任中科院院長的軍備局副局長張冠群上將支持下,只能繼續讓中科院的裝備優先。 直到2021年中軍方高層人士異動、張冠群在2021年7月1日轉總統府戰略顧問,海軍司令部才捨棄過去幾年的沉默與被動,在6月就主動尋求接觸國際廠商;聯合報稱,高層的人事調動有如前方的「大石頭」搬開,新一代巡防艦明年(2022年)應可順利招標,但已經損失的建軍時程仍難以彌補。 對於這則報導,台灣海軍司令部於7月28日傍晚發佈新聞稿表示,此報導純屬臆測,與事實不符;海軍指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相關儎臺及戰系裝備構型,是依照海軍作戰需求設計規劃,相關程序依「國軍軍事投資建案作業規定」辦理,海軍將持續推動,以建立符合防衛作戰的制海戰力。

台灣神盾艦: 艦如其名!成功級鎮守台海30年 設計藍圖暗藏「神盾構型」

平心而論,要將艦載相位陣列雷達與垂直飛彈發射系統,硬塞入這種尺寸的艦體中,本來就有難度。 即使未來海軍轉而從歐美國家購入尺寸更為緊緻的系統來達成目標,艦上所能酬載的武器數量也勢必受限,較難以發揮區域防空系統的優勢,也無法配備太多尺寸較大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 更可能重蹈目前成功級飛彈巡防艦在艦體中段同時安裝雄風二型、雄風三型反艦飛彈,結果造成艦體靈活性受影響的問題。 立法院外交與國防委員會成員民進黨立委蔡適應認為,用「新一代輕巡防艦」取代「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是正確發展,因為目前台灣海軍缺乏二級艦,軍艦任務調派彈性和人事升遷歷練都被影響。 輕巡防艦預定明年(2023年)開工,蔡適應透露其總數不會少於8艘,以濟陽級巡防艦為優先取代對象,區分防空和反潛兩種構型,前者裝備垂直發射器,後者擁有拖曳陣列聲納。 蔡適應說,他曾提醒海軍,「輕巡防艦」目前規格看來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他希望這型艦人員能減至120人左右。

台灣神盾艦: 台灣政策法五年軍援 專家:爭取神盾艦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